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有一個詞形容這個產業:Badge engineering。字面上很好理解,就是換標,一款車套上不同的牌子銷售(當然有可能臉也換了),大家經常戲稱之為「馬甲車」。我們最熟悉的例子莫過於豐田86和富士重工BRZ、豐田iQ和阿斯頓·馬丁Cygnet,還有最近大熱的新一代豐田Supra和BMWZ4。
很顯然,換牌子的工作省去了開發的煩惱,節省了車廠的資金,同時也成為一些車廠開拓新市場的手段之一。對於一些汽車工業落後的國家,這個產業的存在也使得他們能夠獲得相對較高的生產技術。
豐田iQ和阿斯頓·馬丁Cygnet
細究之下,發現「馬甲車」的套路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商業行為。別說普通買菜車,就連跑車甚至超級跑車也一樣在套娃,這算是一個驚喜。(小tips:長圖同一色塊為同一部分車型。)
廠子越大、產品越入門,有可能「馬甲」兄弟就越多。不過,有些時候,換牌不當會有很多負面效應,諸如在同一個市場上,不同牌子的同款車互相廝殺,影響銷售業績。又或者是兩個市場定位差距較大的品牌,卻使用著同樣的外觀、配置的車型,那總有一個品牌的形象會受到影響。
無論是品牌聯姻,還是自家集團的左手握右手,市場終究是殘酷的,消費者最終還是只能以主觀認知去審度產品價值。一車千面,倒不如精修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