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IT時報見習記者 李丹琦
這段時間,外賣平台傭金上漲被廣泛關注。據報導,因為外賣平台的傭金從18%上調至22%,廣西南寧的部分商戶因為難以承受而退出外賣平台。
最近,《IT時報》記者走訪上海多家商戶後了解到,上海區域的外賣平台傭金也呈現上漲局面,部分店鋪的傭金從原來15%、16%上調至16%、18%。這讓商戶們倍感無奈,傭金上漲讓自己更難賺到錢,但是退出平台,又會失去一大批顧客,不得已只好硬著頭皮做著不賺錢的生意。
互聯網時代,外賣平台猶如一座「圍城」,「圍城」里的商家心生退意,「圍城」外的商家想沖進去,似乎都逃脫不了「生意越來越難做」的命運。
商家抱怨在為外賣平台「打工」
劉先生在上海普陀區昌化路經營一家麻辣燙店。2015年時,他便與餓了麼和美團簽訂了入駐協議。2018年11月最新續簽合約時,劉先生發現,兩個平台的傭金都從16%上漲到了18%。
「兩家平台就像商量好了一樣,傭金同時上調到了18%。」劉先生說道。續簽協議時,平台方工作人員在電話里告知劉先生,傭金上漲是公司的規定。再三思量後,劉先生還是與平台續約,「如果我沒有在這兩個平台上開店,會丟掉很多生意。」
在劉先生看來,外賣平台實際上並未給自己帶來可觀的收入。「除了平台抽成18%以外,而且每單最低要收取5.5元,」劉先生解釋道,「比如,我在外賣平台上有一單10元的外賣,按照18%的傭金來算,我需要給平台支付1.8元。但平台有規定,每單最低收取5.5元,所以這單我就要自己賠本給平台支付5.5元;假如我這一單是100元,按照18%的傭金來算,我需要給平台支付18元。」
除了傭金,按照平台方要求,劉先生還得經常參加平台要求的「滿減」活動,成本都是自己承擔。去年底,劉先生改變經營做法,由原本各菜品按串收錢改為了按斤稱重收錢,「這樣一來,顧客樣樣都想吃一點,不知不覺就會拿得多,我堂食的利潤高了,彌補一些外賣平台的虧損。」劉先生說道,現在自己是為外賣平台打工。
硬著頭皮繼續在平台上開店
對於在淮海中路開店的張先生而言,即便是沒有上調傭金,原本18%的傭金已經讓他深感生意難做。張先生表示,2018年7月,他在接手一家菜館後,便與美團和餓了麼兩家平台簽訂入駐協議,傭金是18%。「經過這段時間,我發現,外賣平台沒帶來多少收入,反而讓我很‘燒錢’。」
張先生給《IT時報》記者算了一筆帳。通常情況下,餐飲行業的毛利潤一般是30%~40%。最高時,店面一天收入5000元,其中一半來自外賣平台。而加上房租、水電、人工,張先生一天的開店成本高達3000元,再加上支付平台傭金450元、參與平台「滿減」活動的支出以及日常參與平台競價排名的費用,近兩個月,張先生幾乎每天都在倒貼錢,「平台要求我們做活動的力度非常大,現在我做的活動最低都是滿28減18元的,但實際上我並不願意搞促銷活動。」張先生說道。
「這兩家外賣平台工作人員經常給我發微信,如果我退出另一家的外賣平台,他們就將我的傭金降低3個點。」張先生無奈地表示,「但是不可能啊,只要是商家,都想在這兩個平台上做生意。現在真的是進退兩難了。」
1月15日,《IT時報》記者走訪上海普陀區、徐匯區、靜安區十多家商戶。商家普遍表示,傭金上調,再加上被強制參加平台上「滿減」活動,他們很難賺到錢,不過也只能硬著頭皮在平台上繼續開店。
外賣平台從搶市場到重盈利
外賣傭金上調,是否合法合理?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生活服務電商分析師陳禮騰認為,對於平台來說,隨著人力成本的不斷攀升、物價水平的不斷提高,外賣等生活服務行業的經營成本也呈現出上升態勢,過往的平台抽傭比例很難適用於今天的市場環境。同時,在消費升級趨勢下,為了給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生活服務平台在技術、配送等環節不斷加大投入,導致成本增加。
美團點評研究院發布的《外賣發展研究報告》顯示,在經歷了2014年的增長高峰之後,在線訂餐市場規模和用戶人數增長均出現了連續4年下降。其中,市場增速由2014年71%銳減至18%,用戶增速則從51%下降至15%。面對越來越嚴峻的市場,平台的發展訴求已經從搶占市場向做到盈利轉變。
對於傭金上漲的原因,美團方面的工作人員曾表示,主要是因為公司的經營成本和人工費用的增加,而至於有的商家退出平台的行為,一方面還是由於店鋪的轉讓和合同到期。另外就是一些商家本身的競爭力不太強,也就順應了市場的「優勝劣汰」。而餓了麼方面暫時未對傭金上漲一事做出回應。
在外賣行業發展初期,由於用戶習慣尚未形成,加之商業模式不成熟,大多數互聯網平台都會通過高額補貼的方式獲得用戶和商戶的青睞。同時也使得網路平台長期處於虧損的狀態。經過近3年的發展,在線外賣市場從美團、餓了麼、百度外賣的「三足鼎立」逐漸變成了美團、餓了麼的「雙雄爭霸」的局面。陳禮騰認為,在此背景下,如何盈利、保持平台的穩定發展成為生活服務平台未來的發展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