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2019年3月11日上午八點半舉行全省農業農村局長會議,會議上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楊時雲進行講話,具體內容如下: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確定了今明兩年「三農」工作的總基調。吳政隆省長春節後第一次調研就到農業農村廳,強調「三農」工作事關全局,高水平建成小康社會,短板在農村和農民。省委農辦、省農業農村廳、省政府扶貧辦都是機構改革後新組建的單位,要以奔跑的姿態、奮鬥的精神抓好各項工作落實,確保各項任務完成。這些都充分體現了省委省政府對全省「三農」工作的高度重視。我們要深入貫徹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高質量做好「三農」各項工作,推動鄉村振興走在前列。
楊書記在講話中,還提到了下列的幾個工作重點:
一、全面貫徹高質量發展要求,鄉村振興做到良好開局
2018年,全省各地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紮實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農村改革創新,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穩中向好、穩中向優,鄉村振興開局良好。突出表現為「一穩三快」:一是農業生產做到穩中調優。全年糧食總產732億斤,重要農產品生產穩定、市場平穩。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大,調減非優勢區糧食260萬畝,優質食味稻、特色果蔬、名特優水產、農田復合經營等優勢特色產業規模擴大420萬畝,綠色優質農產品比重達57.8%。二是現代農業建設加快推進。互聯網等現代科技與農業農村發展深度滲透,農業功能不斷拓展,一二三產業加快融合,農業發展不斷注入新的動能。農業新產業新業態增速再創新高,農產品網路銷售額達470億元、增長29%,休閒農業綜合收入達535億元、增長27.4%。農產品進出口額達196.55億美元,同比增13.7%。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總產值比提高到3:1。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306萬畝,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超79%,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8%。三是農民收入水平保持較快增長。產業富民深入推進,農民創業創新風生水起,農民收入突破2萬元關口,達20845元,同比增8.8%,超過GDP增速和城鎮居民收入增速。6000元以下低收入人口再減少67.5萬。四是城鄉融合發展步伐加快。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啟動實施,農業綠色發展取得新的突破,新建無害化衛生戶廁24.7萬座,改造農村住房1.75萬戶。農村改革取得重要進展,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向鄉村廣泛延伸,完工農村道路里程3218公里,行政村物流網點全覆蓋;城鄉社會事業統籌步伐加快推進,養老保險、醫療保險、最低生活保障、被征地農民生活保障制度做到更高水平全覆蓋。
我們狠抓思路謀劃,強化「走在前列」目標定位。緊緊圍繞中央「三農」工作方針,按照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謀劃工作思路,構建政策框架,明確推進路徑,搭建創新平台,有力有序推動鄉村振興和高質量發展。牢牢抓住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總抓手,紮實推進鄉村振興十項重點工程實施,推動現代農業九個高質量發展,制定8個千億元級優勢特色產業規劃和10個專項行動計劃,圓滿完成省人大鄉村振興詢問。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意見,在農業農村綠色發展、農膜回收利用、社會資本投資鄉村振興、農業龍頭企業發展、農業農村人才振興等方面,廣泛開展調研,研究提出政策措施。創建了一批創新創優平台,承辦第二屆全國「雙新雙創」博覽會、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推進會等全國性會議10餘場,七項改革創新整省推進試點有序開展,南京國家農創園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泗陽現代農業產業園被認定為首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全國農村一二三產融合先導區5個、產業興村強縣示範鎮16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5個,新增6個中國美麗休閒鄉村、2個全國稻田綜合種養示範區等一批國家級創新創優平台。
我們狠抓工作落實,確立高質量發展鮮明導向。圍繞現代農業「老轉新」「低轉高」「內轉外」「一轉三」,系統謀劃全年重點工作,對標對表有序推進。強化產業發展支撐,完成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劃定上圖入庫,新增4個國家級特優區。推進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整省試點,啟動高效設施農業機器換人和綠色環保農機裝備與技術示範應用工程。綜合開發丘陵山區、黃河故道、沿海灘塗等後備資源43.8萬畝,高標準農田比重提高到61%。建設22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創新推廣「農技耘」APP並獲全國「生產類助農APP」榜樣(第一)。強化產業融合發展,實施「百園千村萬點」休閒農業精品行動和農產品加工業轉型升級行動,全省組建產業化聯合體259家,新增6家國家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發分中心。加快信息進村入戶整省推進示範、「一村一品一店」、智能農業、農業大數據建設,創建全國「一村一品」總數125個,建成經營益農信息社超1.47萬個,做到涉農行政村全覆蓋。強化產業層次提升,整省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啟動蘇南地區輪作休耕整體推進,整建制開展生態循環農業試點,實施湖泊漁業綜合整治,拆除圍網養殖10萬多畝,化肥農藥減量增效不斷深化,畜禽養殖廢棄物和秸稈綜合利用率分別達82.7%、93%,均居全國前列。推出「淮味千年」「宿有千香」等一批區域公用品牌,15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年銷售額超5億元。
我們狠抓生產管理,穩定農產品市場供給。打好打贏動植物疫病防控、農業安全生產、農產品質量安全等硬仗,保障農業生產與市場供給穩定。「大棚房」問題得到有效遏制,貫徹落實習總書記重要指示,紮實開展我省「大棚房」問題專項清理整治行動。各地迅速全面徹底排查,摸排「大棚房」問題底數,邊排查邊整改,從嚴果斷清理整治借農業設施或園區之名違法違規占用耕地行為,堅決遏制農地非農化。非洲豬瘟疫情得到有效處置,海州區、宜興市、泗陽縣三起疫情發生後,全力撲殺並無害化處理疫區內全部生豬,沒有造成疫情擴散蔓延。各地積極應對,嚴防死守,全面排查、全力防控,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確保疫情可控、豬肉供給平穩。農產品質量安全得到有效監管,獲批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省,啟動綠色優質農產品基地建設。實施「瘦肉精」、生豬屠宰治理整頓、「海洋伏休」、「內陸打非」、農資打假、農機質量調查和監督抽查等專項整治行動,病死動物無害化集中處理率、資源化利用率均達90%以上,主要農產品例行監測合格率保持在較高水平。農業生產安全風險得到有效防范,按照「管行業必須管安全」要求,組織漁船下海、農機作業、農藥生產等重點領域安全生產大檢查,全面排查風險,消除隱患,確保安全。有效應對台風、暴雨等自然災害,最大限度降低損失。
我們狠抓改革創新,激發農業農村發展活力。圍繞「擴面、提速、集成」要求,銳意創新,先行先試,推動改革再出發。培育創業創新主體,深入推進職業農民培育整省示範,認定新型職業農民2.78萬人,第二批省級「定制村官」培育工程招生132人。全省家庭農場超4.8萬家,農民合作社9.9萬家,省級以上龍頭企業836家,首批193家農業企業在江蘇股權交易中心「農業板」成功掛牌上市。農機、獸醫、統防統治、集中育供秧等社會化服務組織快速發展。全省從事農村創業創新人員20多萬人,先後創辦各類主體1.65萬個,吸納38萬人就業。推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整省推進改革試點,基本完成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超過一半的村(居)完成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確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1944萬人,量化資產830億元,累計分紅超110億元。探索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有效做到形式,基本完成土地確權數據匯交,流轉面積超3160萬畝,占承包地面積60%。加強農村集體資產和財務管理,《江蘇省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條例》頒布施行,做到村務卡全覆蓋,建成全省統一聯網、省市縣四級聯動的農村產權交易市場運行體系,累計交易超750億元。加大金融扶持力度,設立1億元的龍頭企業融資風險補償基金,農業信貸擔保分支機構做到設區市全覆蓋,農村承包地經營權抵押融資近50億元。
我們狠抓作風建設,樹立農業行風政風新氣象。堅持不懈反四風,持之以恒抓作風,以紮實作風保障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在產業富民上做「加」法,深化「四掛鉤兩清單」機制,推動資源要素向幫扶縣傾斜,帶動經濟薄弱村和低收入農戶脫貧增收。繼續強化農業產業富民,扶持資金較上年翻番。深化「找補改提」農戶鄉站大走訪活動,創建鄉村振興先鋒行動隊,推動農業農村部門幹部職工下沉到村組。在基層負擔上做「減」法,90%以上涉農審批事項做到不見面審批,在全國率先全面開展動物B證便攜式移動出證,在飼料等4個方面實施「證照分離」改革。嚴格規範督查檢查考核,給基層減負。在擴大影響上做「乘」法,舉辦首屆農民豐收節江蘇系列慶祝活動173場,加強農民豐收節、改革開放40周年、鄉村振興等主題宣傳,策劃「走鄉村、話振興」主題採訪,講好江蘇「三農」故事,激發高質量發展的信心和決心。在思想解放上做「除」法,深入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努力克服因循守舊、固步自封、畏難情緒、驕傲自滿,破除慣性思維,清除要素向鄉村流動的各種障礙,促進思路創新、措施創新。
2018年,全省農業農村各項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為全省經濟運行和社會發展夯實了「穩」的基礎、積累了「進」的要素。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於省委省政府和各地黨委政府高度重視「三農」、不斷鞏固完善強農惠農政策;得益於各有關部門、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得益於全省農業農村部門帶領農民群眾奮力拼搏、開拓創新。
二、準確把握農業農村工作的新形勢新任務,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圍繞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贏脫貧攻堅戰、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等,作出了系列決策部署。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切實強化責任擔當,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上來,在貫徹上不含糊,在落實上不馬虎,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一)把握根本遵循,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高度重視「三農」工作,深入思考「三農」領域重大問題,親自推動「三農」改革創新,形成了系統全面、內涵豐富、博大精深的科學理論體系,是我們黨「三農」理論創新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的根本遵循。對江蘇「三農」工作,總書記提出要「帶好頭、領好向」「率先做到農業現代化」「走好鄉村振興路」,為江蘇「三農」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我們要深刻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對江蘇工作的要求,努力在學深悟透、學懂弄通上下功夫;結合新形勢新任務新職能,在堅決貫徹、狠抓落實上下功夫;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在落實到推動全省「三農」工作的全部領域、各個方面,推動總書記要求在江蘇成為生動實踐、現實模樣上下功夫。
(二)緊扣總目標,切實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目標。率先做到農業現代化是總書記對江蘇提出的明確要求。推進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率先做到農業農村現代化,推動鄉村振興走在全國前列,是省委省政府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講話精神,立足江蘇「三農」實際,提出的目標任務。我們要始終牢記總書記的重要囑托,緊盯走在前列的目標定位,不僅要做指標和進度上的領先者,也要做思路和路徑上的引領者,還要做城鄉融合發展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上的探路者。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圍繞「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把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往深里做、往細里做,積極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做到鄉村產業發展高質量;以富民增收為導向,多管道破解農民增收難題,更大力度拓展增收空間,更高質量做到低收入農戶精準脫貧,確保農民生活高質量;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推進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和居住條件,推動農村生態高質量。
(三)對標硬任務,紮實補齊農業農村發展短板。今明兩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做到「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全省農村工作會議對今明兩年「三農」必須完成的硬任務作了全臉部署,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必須緊緊圍繞硬任務抓好落實。要對照2020年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落實優先發展要求,主動對標對表,排出必須打好的硬仗、必須完成的硬任務。要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突出抓好脫貧攻堅、農村住房條件集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鄉風文明提升,深入實施鄉村振興十項重點工程。要強化時間節點意識,認清各項硬任務的時限要求,系統謀劃、倒排工期、掛圖作戰,集中優勢兵力、盡銳出戰,全力啃下硬骨頭、打好攻堅戰,確保不拖高水平全面小康的後腿,順利完成到2020年承諾的農業農村改革發展目標任務。
(四)牢記新使命,加快形成農口機構改革的工作合力。這次機構改革是農口部門最深入、最系統的一次改革,是一次全方位、深層次的變革。將黨委農辦設在農業農村部門,進一步健全完善黨管農村工作體制機制,有利於更好發揮黨在「三農」工作中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將過去分散在不同部門的有關涉農職能整合起來,賦予農業農村部門統籌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職責,並強調要突出加強農村工作的職能和機構。改革力度之大、變革之深、影響之遠前所未有,核心是要構建新時代農業農村新的工作格局和新的機構體系。我們要深刻領會中央和省委改革部署,認真把握新職能新要求,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注重系統思維和全局思維,把工作重點拓寬到鄉村振興各個領域。當前市縣機構改革正有序推進,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加強隊伍建設,提升能力素質,加快構建系統完備、運行高效的「三農」機構體系。
三、拓寬思路,創新舉措,紮實做好2019年農業農村各項重點工作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做好「三農」工作,對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農業農村部門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講話精神為根本遵循,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以及省委十三屆五次全會部署要求,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緊緊圍繞「六個高質量」發展要求和「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按照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的目標定位,緊盯率先做到農業農村現代化目標,立足「四化同步」,對標對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農」工作必須完成的硬任務,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鄉村振興十項重點工程為主抓手,加大統籌整合力度,深化農村改革,推動做到新時代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以優異成績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
做好今年農業農村工作,要集中力量抓重點,把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關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明確要求、改革發展實踐急需的「三農」大事要事難事,放在優先位置,切實落實到位,確保2019年各項硬任務全面高質量完成。
第一,堅決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2019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沖刺之年,要拿出沖刺的勁頭,謀劃沖刺的思路,落實沖刺的舉措,既要做到脫貧數量的突破,也要體現脫貧質量的提升。省委省政府已召開會議進行了全臉部署,我這里重點強調一下產業扶貧工作。各地要把發展產業作為推動經濟薄弱地區脫貧攻堅的有效抓手,著力推進產業政策向重點幫扶縣(區)、重點片區鄉鎮和經濟薄弱村傾斜。各重點幫扶縣(區)要準確定位、加快培育一批有核心競爭力的特色主導產業,引進培育一批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實施一批對主導產業有強推動力的大項目,舉辦一批吸引發展要素、推介特色農產品的重大活動,總結推廣一批產業富民增收的典型模式和長效機制。深入貫徹「5+2」監督推進機制,加強廳主管和處長掛鉤服務蘇北5市和12個重點幫扶縣力量,省市縣三級齊心協力,共同做好產業項目規劃、幫扶資源對接、市場推介服務等,推動力量再下沉、資源再集中、措施再靠實。這次機構改革,各市縣農業農村局均增掛了政府扶貧辦的牌子,要積極探索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有效銜接機制,堅決打贏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
第二,堅決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這場硬仗。這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任務,也是農業農村部門牽頭實施的一項新任務。中央已經明確,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列入第二輪中央環保督察的重要內容,今年底國務院還將開展一次大檢查。這項工作,省里已經召開專題會議進行部署。全省農村工作會議對這項工作作了三個方面的明確:一是明確由省委農辦牽頭抓總,統籌協調;二是明確由農業農村廳牽頭推進農業廢棄物治理、村容村貌和建設管護三項工作;三是明確今年整治行動目標要達70%以上。各地既要抓好整個工作的牽頭抓總,又要抓好農業農村部門具體承擔的工作任務推進。要根據三年行動方案任務分工,建立完善工作推進機制和考核考評機制。要深入學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從點上示範向面上推開,突出村莊規劃、村容村貌提升、農業廢棄物治理等重點任務。要認真實施村莊清潔行動,爭創一批最乾淨村莊、整治「臟亂差」變化最大村莊、最美麗的村莊。要結合本地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因地制宜、分類指導,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象工程,腳踏實地穩步推進。
第三,堅決打好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戰。打好三大攻堅戰,其中污染防治攻堅戰的第七項任務就是農業農村污染治理,要加大「戴莊模式」推廣力度,推進綠色發展,打好農業農村污染防治攻堅戰。一要完善畜禽糞污、農膜、農藥包裝廢棄物、農作物秸稈等回收利用網路體系,探索建立受益者付費、第三方處理企業和社會化服務組織合理收益的市場運行機制。推動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省推進工作,抓好畜禽規模養殖場治理檢查認定,因地制宜實施種養結合、有機肥生產、沼氣等多元化利用,全省規模養殖場治理率達80%,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83%。推進農作物秸稈多種利用,綜合利用率達94%,其中秸稈機械化還田率達52%。下大力氣治理白色污染,啟動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置試點,農膜回收利用率達73%。二要在蘇南稻麥輪作種植區域推行小麥季節性輪作休耕,力爭3年輪作休耕一遍。推動部省市縣試點層層開展,全省輪作休耕規模力爭達130萬畝。在部分地區開展農機深松深耕,力爭完成50萬畝以上。三要以縣為單位、以鄉鎮為重點,擴大整建制生態循環農業試點規模,優化種植、畜牧、水產布局,推進種養結合、生態循環,構建規模經營條件下農業內部循環新機制。四要啟動耕地質量類別劃分工作,建立省部級耕地質量提升、化肥減量增效、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縣30個以上,推廣商品有機肥100萬噸以上、水肥一體化260萬畝以上,化肥使用總量較2015年削減4%以上。建設省級綠色防控示範區200個,綠色防控產品使用面積占比達79%以上,農藥使用量同比降1%。五要加快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區全面禁捕,抓緊開展長江幹流漁民退捕,逐年壓減海洋捕撈漁船總功率和數量,督促減船轉產並完善生態補償機制。依法推進湖泊禁養區圍網養殖清退工作,全面完成太湖、滆湖圍網拆除任務,對保留的網圍實行生態化養殖、小區化管理。加強漁業資源養護和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加大增殖放流力度,強化養殖水域灘塗規劃管理,確保到2020年底前禁養區內的養殖行為全部退出。
第四,堅決打好「大棚房」問題清理整治殲滅戰。這是今年3月底前必須完成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先後3次作出重要指示,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胡春華副總理強調一定不能在「大棚房」問題上犯糊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大棚房」問題清理整治工作,各地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認識到這項工作沒有任何退路,現在只剩下20天時間,時間緊任務重,要在繼續做好排查清理「查漏補缺」、確保應查盡查、應報盡報基礎上,以堅決的態度、有力的措施全力抓好問題整改,堅持標準,倒排工期,加快違法違規項目整改銷號,對疑難、複雜問題實行掛牌督戰。要嚴格執行整改任務書制度,採取「縣逐個驗收、市全面復核、省隨機抽查」的方式,嚴格檢查驗收,確保整改質量和效果。同時,要講究方式方法,把握政策,區分情況,依法依規,嚴格標準,避免工作簡單化、「一刀切」,切實做好群眾工作,維護社會穩定。這里再強調一點,各地報上來的數字必須地方黨委政府簽字背書,把責任壓緊壓實。
第五,堅決打好「非洲豬瘟」防控持久戰。在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下,前期防控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沒有流行蔓延。但目前形勢依然嚴峻,要充分認識到防控工作的複雜性艱巨性長期性,以更加堅決的態度與紮實的行動,貫徹落實好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思想上不麻痹、精神上不懈怠、工作上不松勁,全力以赴打好這場非洲豬瘟防控持久戰。要切實落實好生產經營者防疫主體責任、部門監管責任和地方政府屬地管理責任,構建嚴密監管防控網路。嚴格泔水禁喂、調運監管、生物安全管理等重點防控措施,確保全省疫情穩定可控。要穩定生豬生產,加強對種豬場的指導服務,將疫情防控和保護好生豬產能緊密結合,統籌把握好安全與發展的關係。省里在這次機構改革中專門設立了重大動物疫病防控辦,各地特別是基層農業農村部門也要加強力量配備,完善防控體系,為打好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戰提供堅強保障。
各地要在抓好上述五項大事要事難事的基礎上,以十項重點工程為抓手,堅持重點工程重點推進,統籌抓好鄉村振興各項重點工作,確保取得實實在在進展。
(一)構建鄉村振興十項重點工程推進體系。鄉村振興十項重點工程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要把十項工程實施與今明兩年必須完成的各項硬任務有機結合起來,繼續發揮好這一工作抓手的作用,細化方案,統籌推進,確保各項措施落實到位。一是建立健全工作主管體系。年初,省委、省政府建立省鄉村振興推進工作組織主管體系,並成立省鄉村振興推進辦公室,辦公室日常工作由省委農辦和省農業農村廳承擔,辦公室下設10個工作指導組,分別負責十項重點工程工作推進、業務指導和督促檢查等。各地要抓緊向黨委、政府匯報請示,推動建立相應工作組織主管體系,確保牽頭部門履職擔當、牽頭抓總,參與部門主動配合、共同發力,合力做好各項工作。二是建立健全工作目標體系。去年印發的十項重點工程實施方案已經明確了總體目標任務,今明兩年的工作重在抓各項硬任務的落實完成。要根據今年省委1號文件明確的重點任務,加強重要政策舉措和工作方案的謀劃制定,認真梳理十項重點工程的硬指標硬任務,提出每項工程的年度目標,排出任務清單,明確時間節點,合理安排今明兩年工作進度,確保2020年圓滿完成高水平建成小康社會「三農」的各項硬任務。三是建立健全工作落實體系。組織好十項重點工程督促檢查指導,推動相關部門對各項重點工作進行專題研究、作出專門部署,定期調度工作推進進展,進一步健全調研指導、情況通報、檢查考評等制度,真正把工作抓細抓實抓到位。
(二)紮實推進現代農業提質增效工程。這項工程是農業農村部門具體實施的,也是我們的看家本領。但新形勢對產業發展有新的要求,要以工程實施為抓手,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農業從一產向一二三產融合、向鄉村產業延伸轉變。一是突出轉型升級,培育壯大優勢產業。以培育8個千億元優勢特色產業為重點,依托糧油綠色高質高效基地、園藝標準園、畜禽規模養殖場、水產健康養殖場等,強化品種、農藝、農機融合,引導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集聚發展。落實好國家糧食安全省長負責制,實施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穩定發展糧食生產,水稻面積保持在3200萬畝以上,繼續調減非優勢區低效糧食200萬畝左右。大力發展特色產業、農田復合經營,稻田綜合種養、優質食味稻米面積分別擴大到120萬畝、1100萬畝以上,畜禽規模養殖比重提高到76%,名特優水產養殖面積占比79%。實施開放型農業提升行動,加快部省級開放型農業「兩區」建設,組織各類境外展示展銷11場,引導企業到「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發展,拓展國際市場,擴大產業規模。二是突出質量品牌,增強產業市場競爭力。圍繞推進農業產業提檔升級,以農產品質量為生命線,著力打造一批知名區域公用品牌、企業產品品牌。完善農產品品牌目錄制度,組織新主體參加各類境內外和線上線下展示展銷活動,重點培育年銷售額超億元的區域公用品牌5個。以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省為抓手,支持創建一批示範縣、示範市。引導發展綠色、有機農產品,新建省級綠色優質農產品基地200個,新增畜禽生態健康養殖場500個。實施農產品質量追溯「四掛鉤」制度,開展鄉鎮農產品質量監管能力再提升和病死動物無害化收集處理體系再升級行動。深化生豬屠宰標準化建設,推進牛羊家禽集中屠宰管理,完成不合格牛羊家禽屠宰場點清理。三是突出融合發展,構建「農業+」產業體系。推進「農業+加工業」,大力發展農產品產地初加工、精深加工、主食加工和副產物綜合利用,引導企業建立研發機構和創新平台,加快技術改造和裝備升級,推動產業鏈向中高端延伸;推進「農業+文旅休閒」,深入實施「百園千村萬點」休閒農業精品行動,建設100個主題創意農園,新建省市級休閒農業精品村170個,休閒農業綜合收入力爭達640億元;推進「農業+電商」,以「互聯網+」農產品出村工程為抓手,打造全產業鏈單品電商平台,持續開展電商「萬人培訓」,「一村一品一店」省級示範村建設數量累計達800個,農產品網路銷售額力爭超610億元;推進「農業+服務業」,深化農業全程社會化服務試點,擴大政府購買農業公益性服務範圍,推進農藥零差率統一配供模式,農作物統防統治覆蓋率58%以上,縣級政府購買獸醫社會化服務占比50%以上。建設20個省級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鼓勵支持創建國家先導區。四是突出內拓外延,繁榮發展鄉土產業。支持發展特色手工業、家庭工廠、手工作坊等特色鄉土產業,宣傳推介一批鄉村藝人。加快產業興村強縣示範鎮、「味稻小鎮」等建設,提升農業特色小鎮價值內涵,推動形成「一村一品」「一縣一業」。
(三)紮實推進農民收入新增萬元工程。2018年農民收入增加1687元,按照這樣的增速,做到到2022年農村居民收入新增萬元的目標還存在不小的困難。當前,主要農產品市場價格低迷,宏觀經濟形勢複雜多變,農民持續較快增收面臨不少矛盾和挑戰。要切實推進農民收入新增萬元工程實施,多管道增加農民收入。一是深入挖掘農民增收潛力,培植農民增收新增長點。各地要緊緊圍繞全省總的目標,根據當地特點,制定切實可行的農民增收目標。深入分析當地農民增收形勢,分析農業內部增收、農民創業就業增收、轉移性增收、財產性增收等增長潛力,明確分項增長目標,把增收目標落實到具體行業、具體部門、具體措施上。針對近年來增長較快的新產業新業態、創業創新等,因勢利導,順勢而為,切實加大力度,提高農民創業就業質量,培育扶持新農民新主體,在鄉村大力發展優勢特色產業、鄉村旅遊業、新型服務業等,把增長點做大,增強農民增收動力。二是深入推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銜接,完善聯農帶動機制。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訂單帶動、利潤返還、股份合作、提供社會化服務等多種形式,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把增收份額更多留給農民。統籌整合基層農業服務資源,培育各類社會化服務組織,推進服務規模經營,構建小農戶和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大格局。大力培育農村經紀人和市場流通主體,建立健全產地與市場對接機制,推廣中央廚房、直供直銷、電子商務等,促進產銷銜接,讓農民更多地分享全產業鏈增值收益。加強農民負擔監測,完善強農惠農資金使用管理機制,切實維護農民合法權益。三是深入開展農民收入動態監測,總結推廣農民增收好模式。加強農民收入預警監測,及時掌握農民增收的新變化,研究促進農民增收的有效路徑。全面落實促進農民就業創業、財政支農富農等各類扶持政策,把帶動農民增收納入對中央和省級財政項目的績效評價體系,壓實責任,明確導向,發揮政策增收效應。及時總結推廣農民增收好典型、好模式、好機制,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富。
(四)紮實推進農村改革創新工程。發揮農村改革試驗區改革創新平台的示範引領作用,統籌推進各項重點改革,用改革的辦法解決鄉村發展中的難題,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一是深化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貫徹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保持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的意見》,落實「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的具體辦法。支持各地探索符合當地實際的「三權分置」形式,推進確權成果在土地流轉、農田整治、承包地有償退出等方面的轉化應用。健全土地糾紛調解仲裁機構,妥善化解確權登記頒證遺留問題,切實保障農民土地承包權益。二是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加快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整省試點,在上半年完成第一階段省級試點任務的基礎上,向全省全面推開。組織開展清產核資「回頭看」,對已清產核資的村,加快推進農村社區股份合作制改革,鼓勵引導各地結合實際在資產量化過程中留一點集體的,發展多種形式的股份合作。開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賦碼,推動成為產權明晰、管理規範、運行高效的市場經濟主體。緊緊圍繞強化農村集體「三資」管理、遏制農民群眾身邊的「微腐敗」,總結村級財務管理會計核算「第三方代理」試點經驗,推進「陽光行動」,加強監管平台信息化建設,強化農村集體財務審計監督,提高村級財務核算管理水平。起草制訂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國家標準,開展農村產權在線競價交易試點,做到全省實體市場視頻監管全覆蓋,推動農村產權進場交易應進必進。三是穩慎推進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研究我省加強宅基地管理的貫徹落實意見,建立相應的工作體系和工作機制。開展宅基地和農房調查,在有條件的地區試點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和使用權「三權分置」,探索盤活利用閒置宅基地和農房、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的辦法途徑。嚴禁下鄉利用宅基地建別墅大院、私人會館,禁止工商資本變相圈地,侵害農民利益。四是深化農村金融改革創新。加大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農民住房財產權「兩權」抵押貸款試點力度,推動省農擔公司觸角向縣鄉延伸,構建針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同需求、分層次的財政支農信貸政策體系,有效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推動我省農業保險經營模式轉換的平穩過渡,擴大糧食烘幹機保險、特色保險等險種及覆蓋面。吸引各類社會工商資本參與鄉村振興,構建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把先進技術、理念、管理模式引進來,促進鄉村振興。
(五)紮實推進農業基礎設施與技術裝備建設工程。發揮機構改革統籌優勢,整合資源,加快推進農業基礎設施和裝備高標準化、機械化、智能化、信息化。一是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完成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劃定。落實《高標準農田建設整體推進行動》,整合各類農田建設項目資源,以鎮為單位、以村為單元整區域建設。積極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與村莊環境整治、農村集中居住和農房改造相結合,開展「田美鄉村」建設試點。修訂全省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促進農田建設規劃「多規合一」;制定農田建設項目管理實施細則,推進規劃布局、建設標準、組織實施、監管考核、上圖入庫「五統一」。全年新建高標準農田300萬畝,建設管道灌溉、噴灌、微灌等高效節水灌溉面積40萬畝以上。強化漁業基礎設施建設,以百畝以上連片養殖池塘為重點,新建改造標準化池塘20萬畝。二是強化現代農機裝備建設。深入實施「一項行動、兩大工程」,全省農業機械化水平達86%以上。加快推進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整省示範建設,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做到主產區全覆蓋。穩步推進設施農業「機器換人」和綠色環保農機裝備與技術示範應用工程,新增項目20個。加快老舊農機報廢更新,促進農機裝備轉型升級。實施新一輪設施農業提升行動,引導建設采光保溫性能好、結構堅固、便於機械作業的新型農業設施。三是強化農業農村信息化建設。整合農業農村信息服務資源,優化升級農業科技服務雲平台,建設「蘇農雲」農業農村大數據平台。推進國家農業物聯網區域試驗工程建設,加快智能化技術在農業生產上的推廣應用,新增智能農業示範點300個以上,規模設施農業物聯網技術推廣應用面積占比達19%。提升信息進村入戶、益農信息社、12316平台、農技耘APP等服務能力和水平,農業信息化覆蓋率達64%。四是強化平台載體建設。加快推進南京國家農創園建設,積極招引國內外農業科創團隊、農業高新企業等入園。對標上海、廣東等先進省市,打造一批高水平省級現代農業產業示範園。爭創一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休閒觀光農業、創業創新基地等,更好地集聚資源,推動產業發展。五是強化農業科技支撐體系建設。實施農業科技興農行動,依托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打造120個科技創新團隊、250個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基地,培育5萬名骨幹科技示範戶,構建全產業鏈科技創新與推廣支撐體系。實施農業重大新品種創制項目,推進省南繁科研育種基地建設,培育一批大而優、專而精種業企業和突破性高質綠色新品種,加快種業強省建設。
(六)紮實推進鄉村人才建設工程。人才是鄉村振興的突出短板。要圍繞誰來種地、誰來興村、誰來服務等問題,在留住人才、提升人氣上下功夫,使之成為推進鄉村振興主力軍。一是培育一支高素質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以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整省推進工程為抓手,加快推進職業農民制度建設、能力建設、體系建設,著力構建一支適應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農業農村現代化需要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建立健全支持政策體系,探索農民職稱評審,培養造就一批紮根農村的土專家、田秀才和農業職業經理人,培育新型職業農民20萬人。二是壯大一支高水平的新型經營主體隊伍。實施創新團隊和科技型企業家人才培育工程,推動農業企業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在江蘇股權交易中心新增掛牌企業100家,打造一批在國內外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農業企業集團。支持組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全省總數達400個。實施家庭農場培育計劃,繼續開展示範創建,培育一批規模適度、生產集約、管理先進、效益明顯的家庭農場。開展農民合作社「雙建雙創」行動,做到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設區市全覆蓋,規範化建設、示範社創建、綜合社試點三個縣域全覆蓋。三是建立一支高層次的科技服務人才隊伍。加強「五有」鄉鎮農技站、畜牧獸醫站、水產指導站建設,實施農業重大技術協同推廣試點和科技強農富民工程,促進農科教產學研協同推廣。深化「定制村官」培育,創新職業教育辦學模式,推進產教融合,強化校企協同,穩定涉農專業招生17000人、單獨招生3000人的規模。四是打造一支高技能的創業創新大軍。辦好全國「雙新雙創」博覽會,鼓勵引導農民工、大學生、退伍軍人和科技人員返鄉下鄉創新創業,領辦創辦新型經營主體,發展新產業新業態。加強雙新雙創示範園、示範基地、孵化區建設,強化指導服務和資金扶持,引導各類創業創新項目入駐。組織農村創業創新項目創意大賽,宣傳推介一批優秀帶頭人典型,激發新農民創業創新活力。
四、加強自身建設,加大統籌協調,凝聚起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
(一)強化思想轉變,更好適應新的職能。省市縣機構改革後,農業農村部門被賦予了許多新的職能,承擔了很多新任務,能不能展現新氣象、取得新作為,首先就是要看我們的思想觀念能不能適應新的職能要求。一要有更大格局。我們現在不僅是政府管理「三農」的行政主管部門,也是黨的「三農」工作機構,是宏觀管理部門,和過去相比,從「一農」到「三農」,工作領域更寬了,既要管農業、又要服務農村;既要抓生產力,又要管生產關係調整;既要謀發展,又要促改革;既要制定政策,又要督促政策落實,這就需要我們要有更高的格局、更高的站位,從過去單一抓產業中「跳出來」,自覺在鄉村振興大局下高位謀劃推動工作。二要有更寬視野。思路決定出路,決定了整個農業農村工作今後的定位,我們抓農業抓了很多年,很多工作都形成了成熟做法,積累了不少經驗,但經驗是有時效和條件的,不可能永久管用。鄉村振興是一個全新任務,很多新的職能我們大多數同志以前都沒有從事過,這就需要打破固有思維定勢和傳統路徑依賴,以開闊的思路謀劃好各項工作,橫向找差距,縱向查短板,多角度分析問題,多管道尋求對策,用創新理念和思維謀劃發展、解決問題、推動工作,加快推進「三農」工作思路創新、政策創設和路徑創造。三要有更新方法。當前,農業農村正處在深刻變革之中,傳統管理服務模式已難以適應發展要求,這就需要創新工作方式方法。要注重運用市場辦法,更多利用市場信號和價格傳導機制引導農業發展;注重運用法制思維、法治方式處理工作,激發市場活力、保障農業農村改革發展;注重運用信息化手段,賦予農業生產、加工、流通等方面新的時代內涵,要以變應變、順勢而為,努力提升新時代「三農」工作能力和水平。
(二)強化統籌整合,更好推動工作開展。推進鄉村「五個振興」,涉及方方面面,必須加強統籌協調,形成合力。一要健全主管機制抓統籌。進一步健全完善黨委統一主管、政府負責、黨委農村工作部門統籌協調的農村工作主管體制。省委今年將出台市縣黨政主管班子和主管幹部抓鄉村振興實績考核辦法,各地要全面貫徹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把農業農村擺在優先位置,把「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要求落到實處。切實發揮黨委農辦牽頭協調作用,該牽頭的牽頭、該抓總的抓總、該分工協調的要分工協調,加強思路謀劃,當好決策參謀,分解壓實責任,推動重點任務落細落實。二要強化政策供給抓統籌。圍繞建立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對內深化農村改革,對外推動重塑城鄉關係,重點抓好制度配套、政策創設等工作,在農業農村規劃布局、要素配置、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等方面,抓緊研究制定更有吸引力的政策舉措,盡快建立完善鄉村振興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三要整合資源力量抓統籌。統籌不等於包辦,要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努力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引導農田建設、涉農資金和幹部隊伍整合,通過牽頭部門搭台、專業部門唱戲的方式,協調各部門勁往一處使、一環頂一環、一環套一環,形成加速推動、滾動向前的良好態勢,真正把物理聚合變為化學反應,以機構改革的新優勢打開「三農」工作新局面。加快農業投資領域簡政放權,強化涉農資金統籌整合,集中力量辦大事。各地要積極探索加強基層隊伍建設,重點配強縣鄉兩級人員力量。這里特別強調一下,現在農村改革任務重,還新增了宅基地、鄉村治理等職能工作,要主動向黨委政府匯報,加強農村經營管理工作和體系隊伍建設,確保農村經營管理各項職責任務落到實處。
(三)強化能力提升,更好擔當職責使命。新形勢新使命新機構,在新的起點上謀劃推進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要求更高了、擔子更重了、責任更大了,需要我們既要有擔當的寬肩膀,也要有成事的真本領。一要加強學習調研。既要注重政治理論學習,學深悟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並自覺運用到工作實踐;也要加強業務學習,堅持幹什麼學什麼、缺什麼補什麼,加快補齊鄉村治理、社會事業、基層黨建、投資管理等知識短板,解決好工作上的難題、能力上的不足。組織開展農業軟科學研究,深入基層開展調查,從基層實踐中總結規律性認識,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中找到破解改革發展難題的「金鑰匙」。二要加強貫徹落實。鄉村振興藍圖已經繪就,關鍵是要狠抓落實。各地要以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集中整治為契機,自覺履職擔當,研究貫徹落實的方法舉措,既要切實減輕基層負擔,不搞複雜繁瑣的考核,又要注重實效,把中央和省委的決策部署落實到位。現在農業農村工作面廣量大,要善於抓重點、抓要害、抓根本,抓主要矛盾,用關鍵環節的突破帶動全局工作。三要加強放管服改革。李克強總理在江蘇考察時,稱讚「不見面審批」已成為江蘇的一張亮麗名片,是「放管服」改革的一大突破,希望江蘇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為全國作標桿。這次機構改革,廳里專門設立行政審批處,就是要進一步落實簡政放權要求。各地要切實深化「放管服」改革,做到企業和群眾辦事線上「一網通辦」、線下「只進一扇門」,更大程度為農企和農民提供便利服務,更大程度激發市場、資源和要素活力。四要強化全面從嚴治黨。切實增強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意識,堅持把黨建工作和業務工作同部署、同落實、同考核,做到黨的建設與農業農村發展「兩手抓、兩促進」。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健全完善反腐倡廉制度體系和工作機制,深化排查行政許可、行政處罰、項目審批、資金分配使用、「三資」管理、漁業執法、招標投標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廉政風險隱患,不斷紮緊紮牢制度籠子。嚴格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和省委具體辦法精神,嚴肅查處群眾身邊的微腐敗,不斷改作風、抓落實,以作風建設促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四)強化底線思維,更好防范重大風險。在推進落實各項工作中,既要爭先進位、創造亮點,也要穩中求進、守住底線,堅決防范化解「三農」領域重大風險,穩住「三農」發展基本盤。一要防范化解農業農村穩定風險。繼續深入「大棚房」整治,堅決杜絕「非農化」傾向;紮實開展農村假冒偽劣食品專項整治行動,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切實保障農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切實做好非洲豬瘟等疫病防控,堅決守住「不大面積流行」底線;密切關注信訪苗頭性問題,及時化解土地矛盾糾紛等,為農業農村和社會大局穩定作出貢獻。二要防范化解安全生產風險。穩住糧食生產產能和生豬養殖規模,確保主要農產品市場供給充足。堅持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緊盯漁業生產、農機作業、農藥生產等安全生產重點領域,強化涉外漁業管理,嚴格落實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責任制,確保不發生重大農業安全生產事故。三要防范化解生態環境風險。畜禽養殖治理、秸稈綜合利用、化肥農藥減量、耕地質量保護、農業廢棄物回收利用等,都是我們必須完成的硬任務,沒有任何彈性和餘地。要把綠色發展擺在突出位置,加快構建農業農村綠色發展新格局,讓美麗鄉村成為美麗中國的靚麗底色。四要切實加強農業農村意識形態工作。將意識形態工作貫穿到農業農村工作各個方面,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正能量,講好江蘇「三農」故事。堅決守住農村思想陣地,全力辦好農民豐收節,嚴厲打擊非法宗教和境外滲透行為,倡導文明新風。切實加強廳屬三所農職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主動權。
最後楊書記還提到:新形勢提出新要求,新機構要有新作為。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堅定信心、振奮精神,銳意創新、紮實工作,為推動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作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