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文丨安老板
來源 |新周刊
「離開這里,我才能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
▼
年關將至,但也開啟了新的希望。
那些在小城市人才市場徘徊已久的年輕人,迫不及待地等著那一大波即將招聘的崗位。每個人都會這麼念叨:「不能再等了,等到過完年,什麼工作都找不到了。」
在招聘市場里,有一個誰都懂的規則,大部分求職者都願意找外地的招聘崗位,北上廣深最好,新一線其次,再不然就是聽起來比較「響」的城市……薪水和待遇都比較低、發展前途較差的肯定是本地工作。
所以,哪怕做苦力活都要去大城市。仿佛只要去大城市就意味著前程似錦,可以擺脫現狀,過上好日子,至少賺的錢比小地方要多多了。
我們找了四位年輕人聊了聊,關於他們為什麼願意待在大城市,為什麼就是不想回到故鄉那個小城市。
想進新媒體的我,
在東北找不到一份過得去的工作
嵩洋,新媒體編輯,哈爾濱→杭州
在每一個冰城人看來,哈爾濱是文藝的、驕傲的,是共和國的排頭兵,還是東北亞地區最浪漫的城市。
在這里,物價低、開銷少,生活自然也是非常的愜意。
房價不太高,1萬左右。就算是比較好的地段,也才2萬出頭。兩個人出去隨便找個館子吃頓飯,50塊錢吃飽吃好,還帶兩瓶哈啤。酒吧人均100塊出頭、KTV一小時團購只要20塊。甚至洗浴也不太貴,人均60塊就可以不錯地洗半天。
東北傳統工業發展好,整個哈爾濱都是以大型國企為主的單位,所以做個公務員、國企員工是個很舒服的職業,也是大部分年輕人的選擇。這些是好的單位了,輕輕鬆松就能拿一萬塊以上。剩下的一小部分是私企業主,比如開個小超市什麼的,小日子也挺滋潤。
盡管哈爾濱作為東北的明珠,但是它的發展也是有局限的。尤其是對那些不願意待在體制內的年輕人,現實就比較殘酷了:選擇非常局限,薪水出奇地低。
哈爾濱的互聯網產業發展不夠,再加上新媒體活力不足,可以說非常糟糕。想進新媒體行業的我,甚至找不到一個相對過得去的工作。一份新媒體工作,給應屆生一個月兩千塊,大家還是搶破頭去做。
加上年輕想要見大世面,大城市的燈紅酒綠讓我流連忘返。於是,我來到了杭州並很快找到了一份不錯的新媒體編輯工作,最開始薪水四千,現在慢慢漲得也不錯。
杭州最大的優點,是溫和,要比其他城市溫和得多。杭州沒有哈爾濱那麼嚴寒,杭州人的脾性也溫和得多。在北京,我向四個人問路都不會有人理我,非常冷漠,而杭州人就很善意地幫忙。另外,杭州是支付寶之城,移動支付能夠最便捷地解決忘帶錢包、找不開零錢等一系列讓人磨嘰的問題。
當然,我也很樂意在三亞買套房,這大概是每個東北人的終極夢想。
離開這里,
我才能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
彌敦,學生,河南→北京
對很多人來說,周口是一個在歷史書上看到的地名。「伏羲故都,老子故里」,大名鼎鼎。
在現實里,周口的存在感顯然要低很多,甚至比不上鄭州、開封。周口與鄭州、開封相比,雖然都是河南味濃厚的城市,但顯然後兩座城市要更開放,外地人比較多。
而周口相對封閉,外地人非常少。人們不怎麼接觸外來的事物,就很容易造成文化上的較封閉,居住在這里的人也非常的小國寡民、安居樂業。在周口,你能感覺到消費居然可以低到這個水平!
吃飯基本上10塊錢搞定,甚至更便宜;滿大街的服裝店,但很少有衣服超過一百塊;理髮不到二十塊……我跟洗頭髮的小哥聊天的時候,他說,薪水能有兩千就不錯了,拿到手也就一千來塊。
周口有很多異地可以辦理的政務,但工作人員對業務非常不熟悉,根本就不知道該怎麼辦理。當然他們很熱心,想辦法去幫我問怎麼辦,最後只能跟我說他們不會辦……
周口這個地方有大概1000多萬人口,如果真是說每個人都找到工作的話,的確是可以的,但是不一定是在本地找到工作,因為本地的服務業比較落後,建築行業也需要不了那麼多人,城市人口比較少,城鎮化比率可能還不到20%。
唯一發達的就是這里的農產品加工業,味精廠、油產品加工……但依然不能滿足人們的就業需求。生活沒有盼頭,人們就只能往外打工,哪怕是到外地去賣水果。我之前查過數據,廣州大概有40%到50%的計程車司機來自這個城市。
如果就業的話,我還是選擇去北京或者深圳那樣的大城市。不用拘泥於小城市的繁瑣人情關係,就可以很輕鬆地辦理很多業務;不用每天面對著灰撲撲的大馬路,不用聽到那些粗暴的大嗓門;就業也可以多樣化,哪怕我做一份整理類的工作,也是可以的。我甚至可以申請去香港或者巴黎政治大學讀書……
離開這里,我才能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
哪都可以去,就是不回家
孟老師,記者,安徽→南寧
我的老家在安徽太湖縣,說大別山區可能更多人知道。我記憶中,那里的生活是非常惡劣的。
那里的氣候很不適宜人生存,皖南一帶冬冷夏熱,冷和熱都讓你懷疑人生。冷起來滴水成冰,我冬天的時候幾乎每年都會長凍瘡,提筆寫字都有困難;熱的時候,副熱帶高壓控制江淮流域,熱到沒人敢出門,電扇吹出的風都是熱的。
不僅氣候惡劣,生活條件也很糟糕。我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兩個姐姐。我讀初中時候,有一回我爸去給人扛樹賺錢,因為扛的次數太多了,累到吐血。大別山區的丘陵地帶,不習慣的人連走路都累,何況扛樹?
我們高中時候幾乎沒有課餘生活,當時晚上會偷偷聽收音機,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播出廣播劇《平凡的世界》,然後我再攢錢去街上買書。
大概是因為環境因素,我對孫家兄弟的生活感同身受。即使到了今天,很多人說小說里的男主都開了外掛,但我仍然認為,在土窯里做攬工漢還能堅持看書、掏血汗錢幫助素不相識的小翠,這樣的人就應該開外掛。
在我們老家,因為生活所迫,很多傳統習俗早就丟光了,有些人舊的墳幾年都沒有人清理一下,荊棘遍布。
老家的工作條件?算了吧,別說之前,現在依然不容樂觀。我最早知道的外地城市就是溫州,因為我小時候,認識的年輕力壯的大人幾乎全都去溫州打工了。
我的大姐是超級勵志典型,她從一個初中生出來做紡織女工,自己自學考試拿到了大專文憑,多年努力現在在上海有車有房,做一家快遞公司高管。
幾年前她離婚的時候就曾想回老家,但我堅決反對。因為我們的職業技能,在老家根本無法生存;而且,我們習慣了大城市相對疏遠的人際關係,說話直來直去,回去了只怕是親戚都要得罪光了。
到現在即使我對農村很尊重,但是肯定不想回到農村;我並不是怕吃苦,剛開始在城里也非常辛苦。我就是想在外面闖一下,就是想去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
於是我大學到南寧上學,然後留下來工作。盡管這不是一個大城市,也就屬於三線吧,但是在廣西還是能感受到他們非常尊重傳統,比如春節、清明、中元節都要回老家。以後有機會,我也願意到更大的城市闖闖。
還是那句話,這完全是生活所迫。除了回老家,其他哪都可以去。
說起回家過年,我就頭大
星河,編輯,桂林→廣州
我家在桂北山區,風景美麗怡人。
大概「風景宜人」這個形容詞只適合春夏秋,冬天就算了。桂北的冬天極其寒冷,不僅北風呼嘯,還下雪!雪下的大的時候,甚至沒過膝蓋。人們就像生活在一個大冰窖里,紅著鼻子紫著臉,耳朵、手上猛長凍瘡。
盡管在那里生長大,已經習慣了那樣的寒冷。但是一想到過年要回家,依然感到恐懼:不僅很冷,還很麻煩。
從廣州到我家所在的縣城,只有一趟高鐵直達。其餘的線路都是要從桂林轉車,大概就是廣州—桂林—縣城—村里,回一趟家得花一天時間。現在非常嚴峻的情況是,回家基本上搶不到票,一放票就秒無,更糟糕的是,沒有直達桂林兩江機場的飛機。
這種麻煩不僅僅是坐車,還有鄰里親戚突如其來的關心,熱情但突兀。他們會從你的穿著,聊到薪水,再聊到情感狀況,然後直白地問你什麼時候結婚,什麼時候買房,什麼時候買車……最後整條街都知道了你的現狀。
留不住年輕人的因素,除了冬天寒冷的氣候、依然不算發達的交通、繁雜的人情關係,還有最關鍵的就業崗位和收入。
桂林的第一第二產業發展較為薄弱,能叫得出名字的品牌大概就是三花酒、豆腐乳、西瓜霜。第三產業尤其是旅遊業,才是桂林收入的大頭。以旅遊業形成的產業鏈條,給桂林人帶來了不小的收益。
然而,現在桂林的旅遊業遇冷,就業形勢就很不樂觀了。縣城平均薪水一千多塊,桂林市區兩千左右,實在是難以維系生活。所以年輕人都願意出來闖闖。
現在回頭看看成長的這些年,從那里走出來真的是一個奇跡。盡管北上廣深這樣的大城市也有相應的弊端,比如人口過多、在地鐵被擠成狗,但是有相對發達的醫療體系、有眾多的就業選擇、對得起付出的薪水……最重要的是,你是自由的,不用在乎別人的眼光和指點,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接家人出來看看外面的世界。
你的家鄉在哪里?
你會選擇在大城市還是小城市工作?
= 職場求職錦囊免費拿 =
獲取方式
長按二維碼掃描後回復:【攻略】
即可獲得海量求職攻略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