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博士的腦洞|重點在降低制度性成本,亮點在資本市場改革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Z博士的腦洞|重點在降低制度性成本,亮點在資本市場改革 財經 第1張

2018年經濟整體來看,呈現三個特點:基點在於,中國經濟韌性較強;重點在於,未來將進一步推進降低制度性成本;亮點在於,資本市場改革值得看好。

基點在於中國經濟韌性較強

2018年對全球都是不平靜、不平凡、不平穩的一年。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經濟又一次遭遇巨大挑戰,而這一次挑戰,來自政治經濟形勢的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也許更難以界定,但一定會有更為深遠的影響。

在這種巨大的外部壓力下,中國結構性改革正在進入「深水區」。新舊動能的轉換難免帶來經濟下行壓力。加上去杠桿、強監管、清理影子銀行、清理地方債等行動,主要是為過去若干年中,盲目追求GDP增速等帶來的經濟隱患進行「出清」,卻肯定會在相對收縮的政策中擠壓泡沫,給經濟更多壓力。

在這種內外部形勢下,中國經濟可謂「負重前行」。因此,全年經濟完成預期目標,不但GDP增長保持了6.6%的較高增速,而且首次使用城鎮調查失業率作為全年經濟指標,也做到了4.9%的目標。進出口全年總額在巨大貿易摩擦的壓力下,創出新高。結構性調整也有優化趨勢,新興產業發展較快,服務業持續處於景氣區間,城鎮化率持續提高。均顯示出中國經濟整體韌性較強。

中國經濟韌性除了表現在整體基本面上,也表現在政策、手段的靈活度上。從2018年年中開始,經濟由「穩中向好」轉向「穩中有變」,宏觀政策的應對立即進行了相應調整。貨幣政策從「穩健中性」轉向「穩健」,「去杠桿」工作初步完成、告一段落,轉向「穩杠桿」,「逆周期」調節成為主調,並且強調要「保持市場流動性的充裕程度」;財政政策則同樣轉向寬鬆,減稅降費政策不斷出台,投資拉動、擴大基建等相繼出爐,預計2019年將迎來更大一波財政擴張帶來的利好;營商環境改善是重中之重。從中央到地方,都不斷鼓勵、支持民營企業,呼籲進一步改善營商環境;對外開放的力度和深度則一再加大。面對全球保護主義抬頭的風潮,大陸一直堅持降低壁壘,加大對外開放,積極擁抱全球化。

也可以說,正是因為這些「靈活」的「手段」,中國經濟才得以保持較好的韌性,沒有在許多「看空」的聲音中發生「失速」,保持了穩健的發展態勢。

未來不能樂觀,全球調整仍將繼續

與此同時,必須看到,對於未來,不能全然保持樂觀。

從全球形勢的變化看,不能樂觀。2018年,中美貿易是熱點話題。但是,如果從更長的時間軸、更深的社會背景、更廣的國別形勢看,這種保護主義、單邊主義的風潮,絕對不是空穴來風,也不是一時之風。無論是美國的兩黨對立、法國「黃馬甲」的「持久戰」、英國脫歐造成的內外部困境、德國政壇常青樹默克爾大勢已去等,都根源於一段時間以來,這些發達國家內部收入分化加劇,造成「極少數人掌握了絕大多數財富」,導致中下層獲得感降低,因而出現的對現有精英政治和社會框架的不滿意。當前出現的所謂「保護主義」「單邊主義」,無非是現有政客對解決深層次結構問題無能為力,因此將國內問題訴諸國外問題,以期轉移矛盾的暫時性做法。但長期來看,「逆全球化」不但不會有助於解決既有問題,反而只會加深經濟問題,從而擴大社會矛盾。

由此可見,全球形勢在短時間內不可能發生轉向,不會因一兩位政客就發生重大轉折。目前趨勢需要更長時間來進行摩擦、博弈,直到新的結構性改革出現、完成,社會再次達成共識。在此之前,國際環境的「不確定性」都將繼續。我們需要做好相應的心理準備,看清當前國際糾紛的本質,不要期望過高,更不能亦步亦趨、患得患失。

當然,「打鐵還需自身硬」。面對複雜多變的外部形勢,我們更應當保持定力,從內部找動力、要活力。

一方面,大陸的結構性改革還沒有完成,而且已經進入「深水區」,經濟未來仍然會面臨較大壓力,這是必然的。

另一方面,結構性改革仍然在進行,中國經濟的「紅利」仍然有待挖掘。而且,中國經濟較好的韌性給了繼續改革更大的空間,我們不能因外部環境的壓力而忽視改革,甚至像有些人提出的,又走回「大水漫灌」「只重視速度」等的老路上去。

重點在於降低制度性成本

從「三去一補一降」的完成情況看,「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已經完成較好,「補短板」方面,我們也已經深深意識到在全球產業鏈中轉型升級的重要性,意識到關鍵技術是買不來的,大力發展、扶持科技創新是當務之急。而當下最重要的,莫過於「降成本」。

其實,在2015年,中央就提出過「降制度性成本」。

當下,「降制度性成本」是經濟發展的關鍵,其應當包括多個方面。

一是減稅降費。2018年開始,中央一再強調減稅降費,但坊間感覺並不十分明顯。其中緣由,主要是隨著技術進步帶來稅收效率提高,企業的實際繳稅在增加而非減少。鑒於2018年國家稅收增速較快,減稅空間應較大,建議進一步加大減稅力度。此外,地方政府由於地方債清理、房地產限購等政策,有些地方財政狀況不甚良好,「降費」的意願不高,甚至想著法子、換著名目繼續收取一些額外費用,造成企業實際負擔。也需要加大整頓力度,改變財政收入思路,切實做到為企業減稅降費。

二是提高政務水平。過去幾年里,「簡政放權」「減少審批」等都是在提高政務水平上做文章,並且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必須看到,政務水平不僅要表現在「放權」,而且要表現在「服務」的治理水平上。一些審批取消後,企業反而變得「求告無門」,體現的是政務水平的落後,除了「審批」,就不會與市場對接了。不真正了解市場的需求、事務、項目,機械性審批或者取消審批,卻沒有在政務程序設計、流程管理等方面下功夫、做工作,導致企業、個人獲得感不強,甚至覺得「更難辦」了。要減少企業辦事的制度性成本,必須提高各部門、各級政府的政務水平,做到政務公開、程序合理、管理到位、接受監督。

三是法治保障,打通市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法治化、市場化」的要求。在2018年,中國「缺芯」等事件讓大家發現,我們有不少好的科研人才、技術,但是產學研一體化的路徑沒有打通,導致科技成果轉化率較低,不利於大陸當前的技術轉型升級。事實上,這其中就包含著知識產權的保護、分割、交易,以及相應融資平台、管道、方式等的法律保障問題。在大眾關心的稅收問題上,也有類似疑慮,一些地方政府制定了稅收優惠政策,但招商引資到位後,發現有些優惠不受法律保障,或者政府換屆後,「新官不理舊帳」,企業權益不能得到保障。市場化必須以法治化為保障,否則,企業和個人就不會願意長期投入,市場也就無法良性運轉,經濟動力和活力就不可能真正被釋放。市場化、法治化,是降低制度性成本的關鍵。

亮點在於,資本市場改革值得看好

這一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提出,「資本市場在金融運行中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要通過深化改革,打造一個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完善交易制度,引導更多中長期資金進入。」

「大力發展資本市場」等一直是重點工作,但是提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則是首次,再次顯示了資本市場在國家經濟發展和轉型升級中的重要作用。

事實上,資本市場作為公開市場,完全可以作為中國經濟改革的一面鏡子,也可以作為中國經濟改革的一扇窗口。

近年來,中國資本市場的改革正是在穩步向「國際化、法治化、市場化」邁進。

從國際化看,A股平穩納入MSCI指數,原油期貨等退出,進一步放開外國人A股證券帳戶開立,加快推動證券期貨行業對外開放政策落地,不斷完善QFII、RQFII制度,鼓勵長期機構投資者投資中國市場等,都是穩步在擴大資本市場的雙向開放。

從法治化看,堅持依法全面從嚴監管,查處了一大批大案要案,對過去市場中根深蒂固的「老鼠倉」「內幕交易」「操縱市場」「虛假披露」等問題進行了深層次清理,對重大行為過失的企業予以「退市」,以「零容忍」態度懲治市場亂象,並且不斷完善發行、上市、退市等基礎性制度,健全相關法規、機構,打擊違法違規行為的同時,更加有效保護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

從市場化看,保持了新股常態化發行,規範上市公司再融資、抑制過度融資,支持以產業整合為重點的並購重組,簡化審批程序,提高審批效率,切實發揮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

但是,在資本市場改革過程中,遇到的阻力和壓力也相當大。盡管「股民」們一向對「市場亂象」深惡痛絕,甚至有「股市不如賭場」的說法。但真正對市場秩序進行清理的時候,不適應的反對聲也不絕於耳,而改革帶來了「陣痛期」,前期一些盲目擴張、無序融資等的企業遇到了不少泡沫破滅產生的問題,一些人便把這種市場壓力的「帳」算到了「改革」頭上。

這與中國經濟整體改革的遭遇何其相似。

必須指出,資本市場的改革在頂住巨大壓力後,市場化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雖然暫時因內外部環境變化,處於估值低位,但未來會更加值得價值投資和長期投資。

中國經濟改革也會一樣。

後記

當全球經濟發展和改革進入了新困境,中國經濟發展和改革進入了新階段,誰能夠先爭取到下一次結構性改革的勝利,誰就能夠在接下來的全球新結構中占據主動和優勢。

中國經濟沒有失速,因為中國改革沒有失序,沒有失措。只有更加主動地改革,才能迎來更好的明天。

本文來源於:澎湃新聞

作者:萬喆,系中國黃金首席經濟學家,本文經作者本人授權發布。

熱文點擊

某明星送女兒上「女德課」:1年10萬元!「德」字為什麼偏帶「女」?

同中國拼經濟,印度官員一下找到致命點,印網友卻說中國不這樣

Z博士的腦洞|重點在降低制度性成本,亮點在資本市場改革 財經 第2張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