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綜合中國新聞周刊、新浪港股、中國基金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
達芙妮微博截圖
市場的殘酷超乎想像。
在休閒鞋市場,不少80後、90後熟悉的品牌正在逐漸邊緣化,比如達芙妮。
黃金時期,達芙妮一度是潮流的代名詞,深受年輕女性的喜愛,市場占有率達到20%,張貼著SHE和劉若英大幅海報的品牌店從一線城市開到了偏遠地區的小鎮。
不過,從2013年開始達芙妮從巔峰逐漸滑落,營收年年下降,大面積關店,公司市值也一落千丈。
進軍運動鞋領域是達芙妮為自己開的藥方。9月26日,達芙妮國際(00210.HK)宣布人事調整,曾在361度、Kappa任職的韓炳祖為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當天,達芙妮股價大漲26.67%至0.475港元。
不過,9月27日達芙妮國際股價突然斷崖式下跌,一度跌超47%,創出十二年來最大跌幅。
達芙妮國際日K線圖
截至收盤,達芙妮國際跌36.84%,每股報0.3港元,市值僅有4.95億港元,較巔峰時期蒸發97%。
達芙妮國際月K線圖
宣布人事調整,達芙妮進軍運動鞋領域
9月26日,達芙妮國際發布公告宣布韓炳祖為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審核委員會主席、薪酬委員會及提名委員會成員,自2019年9月25日起生效。韓炳祖已與達芙妮訂立一份委任合約,韓炳祖擔任達芙妮董事職位任期為三年,每年酬金為39.6萬港元。
公開資料顯示,韓炳祖此前曾擔任過呷哺呷哺餐飲管理(中國)控股有限公司、積木集團有限公司及361度國際有限公司的獨立非執行董事,以及Kappa母公司中國動向(集團)有限公司的首席財務官。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4月,達芙妮曾向媒體表示,近年達芙妮已經在向運動休閒市場延伸。在2019年中期財報中,達芙妮表示,正在加大對產品研發的投入,推出更具時尚感的運動鞋。
近幾年,達芙妮、貴人鳥等鞋企業績下滑,淨利潤虧損嚴重,而運動鞋巨頭安踏、李寧、耐克和阿迪達斯2018年大中華市場收入增速分為44%、18%、21%、20%,且該趨勢仍在延續。
達芙妮國際股價曾在2012年4月升至11.172港元峰值,隨後一路下挫,今年7月9日曾跌至0.15港元。達芙妮國際市值最高曾達到189億港元,如今只剩4.95億港元,蒸發了97%。
「大眾鞋王」隕落
達芙妮上半年日均關店3家
達芙妮成立於1987年,1995年在港交所上市。
達芙妮曾有一段輝煌時期。2004年,達芙妮號稱中國每5雙品牌女鞋中,就有1雙來自達芙妮。在業績最好的時期,達芙妮1年能賣出5000萬雙女鞋,連續5年穩坐大陸女鞋第一品牌的交椅,市場占有率近20%,獲封「大眾鞋王」的稱號。
2013年以來,達芙妮營收年年下降。2013年至2018年,達芙妮營業收入分別同比下降0.78%、0.87%、19.09%、22.4%、19.86%、20.8%。
2015年以來,達芙妮業績陷入虧損泥潭,且虧損幅度逐漸擴大。2015年-2018年,公司股東應占淨利潤分別為-3.79億港元、-8.19億港元、-7.34億港元和-9.94億港元。
資料圖,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曉慶 攝
8月27日,達芙妮國際發布2019年上半年業績公告。數據顯示,期內達芙妮國際再次錄得營收淨利雙降,做到營業額14.03億港元,同比減少37.9%;毛利6.51億港元,同比減少39.7%;股東應占虧損3.9億港元,同比減少20.86%;每股基本虧損23.6港元。也就是說,2015年以來達芙妮累計虧損高達33.16億港元。
實際上,相對於輝煌時期,達芙妮已經關閉了超2/3的店鋪。據達芙妮歷年年報,2014年年底,公司有6402家實體店(其中直營店占比89.78%,加盟店占比10.22%)。截至今年上半年,公司實體店僅剩2075家,較高峰時期關閉了4327家店,降幅67.59%,平均每天關閉2.6家店。
2007年以來達芙妮實體店數量。圖片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達芙妮國際在中報中表示,公司在期內共關閉612個銷售點,相當於日均關店3家。
媒體:盲目擴張、電商失利、品質下跌
據中國基金報,有文章分析,盲目擴張、入局劣質電商、品牌設計老氣,導致曾在2012年到達巔峰的達芙妮一路跌落。
1、盲目擴張,廉價促銷
從創立開始,達芙妮就採用「直營+聯營+加盟」的方式,開始對外攻城占地,而其戰績也非常不錯。
在一線市場接近飽和之後,達芙妮又開始把目光轉移到低線市場,甚至深達邊遠的縣城和鄉鎮。但畢竟低線城市的消費能力不及一二線大城市,為了迅速地攻破這塊市場,達芙妮不得不用採用低價促銷的手段來吸引消費者。
而這樣導致的後果就是,達芙妮既要冒虧損的風險,也要冒品牌形象可能會崩壞的風險。當滿大街的人都穿達芙妮的時候,那它離「高端、時尚、大氣」的形象就越來越遠了。
達芙妮終究還是要為自己當初的「任性」付出代價。由於承受不了龐大的店面開支,達芙妮開始大幅度關閉門店以保實力。
資料圖,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韻攝
2、入局劣質電商,慘遭拖累
隨著電子商務和移動互聯網工具的迅速流行,人們的購物方式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受電商的衝擊,傳統的鞋類零售業普遍遭遇市場寒冬。
此時的達芙妮也嗅到了電商的風口,企圖在網上流量分一杯羹。在2010年,達芙妮斥資3000萬元投資B2C平台「耀點100」,正式入局電商領域。
但不幸的是,錯誤的選擇導致達芙妮積重難返。
時間不過半年,耀點100就把達芙妮的首輪投資給燒光了。但達芙妮非但沒有及時止損,反而還要進一步深陷這個「泥淖」里。在2011年底,它甚至關閉京東、樂淘、好樂等分銷管道,全力扶持耀點100。
不到兩年時間,耀點100就燒光了3億元,淨資產已經負3000多萬元。而在2012年7月30日,耀點100更是直接被宣布中斷網站經營。
3、品質下跌,設計老氣
達芙妮日漸衰落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其鞋子的品質日漸下降,設計老舊,已經很難獲得消費者青睞了。
一方面,達芙妮本來的優勢已經漸漸喪失。在一味搞市場擴張和低價促銷的作用下,達芙妮品牌原有的高貴氣質已經慢慢消失。在滿大街都是達芙妮的情況下,一些原有的忠實粉絲已經漸漸放棄對它的喜愛,畢竟很多女性消費者都不喜歡自己珍愛的牌子,會有那麼一天變成了人人都可以買得起的「廉價貨」。
另一方面,達芙妮品牌的創新能力、設計能力薄弱,無法跟上當今主流消費者更新換代的速度。一位達芙妮曾經的老客戶表示,近年來達芙妮的款式越來越「土」了,而且舒適度也遠不如從前,已經很少再光顧這個牌子了。
唏噓……逛過達芙妮的點一朵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