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點擊上方↑「中國nlp學院」,看看有多少位朋友關注
本文經授權轉自公眾號
槽值( ID:caozhi163 )
美國有一個婚戀調查,關於人在結交異性時,更願意與哪些人建立長期而深度的關係。
結果顯示:雙方越優秀,彼此越真誠;雙方的能力、顏值、收入、自律程度越高,對彼此投入的專注和時間也就越多。
愛是一場「博弈」,必須保持與對方不分伯仲、勢均力敵,才能長此以往地相依相惜。因為過強的對手讓人疲倦,太弱的對手令人厭倦。
真正好的愛情,都旗鼓相當。
——NLP學院君
喜歡一個非常優秀的人是什麼感覺?
作家張佳瑋曾這樣形容:「戰戰兢兢,然而常自竊喜;誠惶誠恐,然而甘之如飴。」
被出色的人吸引很容易,但想要對方也同樣欣賞自己,卻不那麼簡單。
他可能 985 名校畢業,可能雙商超群,也可能極具運動、音樂天賦……
那個人就像太陽一樣吸引你,但下定決心去追逐,卻並非總有好結果。
01
01
大多數人的愛情,都是旗鼓相當
很多人想找個理想伴侶。
盡管「優秀」沒有模板,人們還是把它定義為:學識、金錢、成就……
愛情中的「好」,本無標準答案。
但如果以大眾標準尋找伴侶,又需要什麼條件呢?
知乎上有個問題:「如何找到一個清華北大或 985 的男朋友?」
下面有個高票回答一針見血:
「對於顏值、身材甚至是智商普通的人來說,找到清華北大或其他 985 大學男朋友的最好方式就是 —— 自己也考上。」
「如何找到一個清華北大或985的男朋友?」 / 知乎@呂嘉儀(已獲作者授權)
這位答主交往過的男友,百分百是 985 畢業。而她自己,就畢業於北京大學。
找到一個心儀戀人的最好辦法,不是費盡心機的套路,不是死纏爛打的追求。
而是,讓自己也成為一個同樣厲害的人。
有人為了找個清華北大的對象,通過網路搜集信息,用盡套路搭訕;
精心打扮一番,去校園的操場、教室、圖書館,各種地點期待製造偶遇。
想了很多辦法,可結果卻不盡如人意。
然而對另一些人來說,找個這樣的對象真沒那麼難,畢竟,「我自己就在清北」。
即使是在交往之後,也比同城或異地有更多的相處機會。
一個不得不承認的事實是:大多數人最後選擇的伴侶,不是男神女神,是和自己水平相近的那個人。
據《中國家庭發展報告 2016》,20 世紀 80 年代以後,相同和相近文化程度的婚姻匹配比例顯著提高。
「男高女低」的異質婚配模式減少。
女性選擇比自己受教育程度高的男性的空間越來越小,越來越集中在比自己僅僅高一個層次的梯度中選擇。
也就是我在之前的文章里談過的:「你是誰,就會嫁給誰。」
中國青年網對全國 1498 名大學生展開過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其中有超過 4 成的大學生戀愛對象為同校。
某大二學生告訴記者,自己和戀人就是同學。
「我覺得現在大學生在同校談戀愛的應該占大部分,選擇同校,心里覺著比較靠譜。」
同學或者同事,或許才是不少人選擇伴侶最後的歸宿。
02 找個理想男友,為什麼這麼難?
很多人困惑,找個滿意的對象,怎麼就這麼困難。
實際上,不是「好男人」太少,有些答案,要從自己身上尋找。
1. 自以為要求不高,其實要求很高;
面對「你想找個什麼樣的對象?」這個問題,一些人總喜歡用「我其實要求不高」開頭。
網友「吐槽」人們常說的三大謊言 / 微博
說找個長得乾淨的就好,其實腦子里蹦出的全是偶像劇男主的樣子;
說不用對方家境太優越,其實也想著對方至少有房有車;
說只要人好就滿意,其實這個「好」字背後,還附加了一堆條件。
繞了一大圈,回到最開始的問題,不少人還是會說,「我就這些要求,也不高啊。」
嘴上說滿足基本條件就可以,但真正選對象時,誰也不願湊合。
沒有要求,有時才是最高的要求。
2. 圈子太小
交往到理想對象不容易,實際是交際圈本就難以拓展。
牛津大學人類學家 Robin Dunbar 就提出過一個社交概念:
人類交際圈的規模最大不超過 150 人,這也被稱作「鄧巴系數」。
它不是指人的一生只能認識 150 人,是我們能與之交際互動的人數,通常最大穩定在 150 人左右。
這些交際關係,以同心圓的形式分為 5、15、50、150 四層。
最內層表示關係最緊密,向外則緊密程度遞減。
「鄧巴系數」同心圓圖 / 圖片出自槽值
我們最常保持聯繫的,其實只有 15 人以內。
這個理論之後也被國際咨詢公司 Oxford Analytic 在研究 Facebook 交際計算時證明:就算進入了互聯網時代,「150 系數」 也依然適用。
不管是傳統社交還是新型網路社交,我們的交際圈都遠比自己想像中的要小。
如果現有交際圈里沒有符合期望的男朋友人選,你或許該考慮一下,自己的實力是否還沒達到對伴侶的要求水平。
與其等待一個與心儀對象的偶遇,不如先嘗試擴大自己的交往圈。
就像知乎網友提到的,想找個清華北大的男友,最好的辦法就是也自己考入同樣的大學。
美國伯克利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 Meg,做過一個名為《20 歲光陰不再來》的演講,被《紐約時報》譽為 「最實用派」 的人生規劃。
她在演講中分享了女孩 Emma 的故事。
Emma 當年 25 歲,工作一般,對未來沒打算,男友也不上進。
Meg 給出了建議:「新的資本,新的戀愛對象,幾乎都是來自圈子外的。」
這讓 Emma 頓悟,朋友和生活是可以自己選擇的。
Meg在演講中建議,擴大自己的圈子,才更容易結交新戀情/《20歲光陰不再來》
她開始慢慢擴大自己的交際圈,有意識地結交朋友。
幾年後,Emma 通過一個前室友的表親,獲得了一份藝術博物館的工作。
這份工作不僅讓她有勇氣離開糟糕的男友,也讓她自己的人生開始步入正軌。
身在什麼氛圍,大概率就會結交到什麼人。
之前有網友調侃:看到相親對象,就知道自己在媒人眼里是什麼樣的人。
你是什麼樣的人,可能就會吸引什麼樣的人 / 微博
從經濟學角度看,從學歷、能力、性格等各方面衡量,兩人在戀愛市場中各有自己的籌碼。
能相互平衡時,兩人就更適合在一起。
03
03
如何才能找到一個,理想的戀愛對象
《火柴人的立體愛情觀》中,兩個火柴人彼此有了好感,慢慢靠近才發現:
原本以為生活在同一個平面,可世界是立體的。
看似在同一世界的兩個人,其實是處於不同平面的。
火柴人的立體愛情觀 / 作者:火柴人
兩個人高度不同,視野不同,價值觀不同。
火柴人的立體愛情觀 /作者:火柴人
「高攀很冒險,屈就很辛苦。」
以為離得很近,可其實距離很遠。
現實生活中少有童話故事,更多的是「門當戶對」。
想找個期待中的優秀伴侶,自己最好先做到這幾點:
1. 不斷自我賦能
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等單位聯合撰寫的《中國社會婚戀調查報告》顯示:
有一半的家庭要求婚戀對象一定要「門當戶對」。
有 70% 的人表示結婚對象的必備條件是「手頭寬裕」。
這是對物質的衡量,其他條件其實也一樣。
無論是在人際交往還是談婚論嫁中,利益最大化理論同樣適用。
人們都希望能付出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化的利益。
當你在找那個足以和自身平衡的人時,對方也在挑剔。
不斷的自我提升,能擁有足夠的底氣,去接近你想接近的人。
《愛情保衛戰》某一期中,男生的相貌和工作都比較出眾。女孩暫時沒找到工作,閒下來的時候,總擔心男孩身邊出現自己的情敵。
塗磊的一番話,讓女孩清醒了不少。
「就像兩個演員爭一個角色,總想用不擇手段的方法擠掉對方,而不是讓自己更適合這個角色,即便獲得了也演不下去。」
主動往前走,會給自己增加底氣。
塗磊勸女孩,想要愛情長久,不是讓別人變弱,應該是讓自己變強 / 《愛情保衛戰》
可以是學會化妝技能,讓自己外形上有所提升;
可以是多讀幾本好書,讓自己精神上得到啟迪;
也可以是培養一些愛好,讓自己變得有趣豐富。
自我探索的路上,還可以找到很多辦法讓自己進步。
2. 學會挖掘、展示自己的優點
Amy Webb 教授在 TED演 講中,分享了自己找到 Mr.Right 的經驗。
她發現在茫茫人海中遇見心儀對象的概率極其低,於是她開始借助婚戀網站。
為了圖省事,她的自我介紹就是自己的工作簡歷,充滿了冷冰冰的詞匯和對未來對象的傲慢期待。
可她並沒有同時展現出,完美對象所期待的特質。
以至於她遇見心儀的對象時,突然發現「一切都很完美,可他並不喜歡我。」
於是她開始自我優化,發掘並放大自己的優點。
Amy Webb分享自己的改變經驗 / TED演講《讓你找到滿意愛人的技術》
「我,還是我,只是在這個生態系統當中更優化的我。」
變好很重要,懂得展現自己的優勢也同樣重要。
花時間思考自己的優點,能讓自己變得自信,也更容易在與人交往時有的放矢地展現這種優勢。
努力做到自我提升,收益最大的其實永遠是自己。
讀書讓眼界得到了開拓,和別人交談時會更從容;
培養幾個有意思的愛好,即使獨處也能讓自己找到樂趣;
豐富自己不是為了取悅別人,卻可能會讓你遇到更符合期待的對象。
讓生活變得更好的,永遠是平淡的每一個日常。每一個瑣碎的改變,都將作用於我們。
世界和我愛著你。
本文轉自網易新聞公眾號「槽值」,情感八卦吐槽,能走心也能講道理的女生,既能提筆寫文,也能教你把妹撩,關注槽值尋找共鳴。公眾號:「槽值」(ID:caozhi163)微博@槽值。
深度好文推薦
»點擊圖片即可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