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特斯拉仿佛已經成為了電動車的圖騰,每家新加入電動汽車市場的公司,都會宣誓要做中國的特斯拉、東方的特斯拉,甚至要取代特斯拉,特斯拉也成為了國內造車廠競品分析工程師最熟悉的電動車,造車前拆一輛Model 3祭旗,已經成為電動車行業的傳統宗教儀式。
口號已經喊了好多年,中國的電動車產能近年來也呈現出指數型增長,成為全球最大單一市場,但當初的願望做到了嗎?今天我們就從電池、電驅、智能化三個方向,仔細聊聊國內電動車企業相較特斯拉而言,是否已經彎道超車或拉小距離?
電池
電池成本占了整車成本的40%以上,可以說一家電動汽車公司的電池技術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整車成本,及競爭力。從這個角度來講,歐美老牌整車廠在內燃機、變速箱上的百年技術積累變得無關精要,中國主機廠和造車新勢力通過電動車來繞過傳統車企的技術壁壘,確實擁有了彎道超車的可能性,但國內電動車企業在賽道上奮力奔跑時,發現在重要的電池領域還有一位狼人,那就是特斯拉。
電池技術決定了電動車最讓人關心的兩塊核心配置,一個是續航里程,一個是車輛安全。特斯拉的NEDC續航里程一直表現優異,Model 3 80NEDC巡航歷程為550km,Model S 100D續航里程為579km,國內今年來NEDC續航里程分布如下:
就數據而言,特斯拉續航里程現階段依然是遙遙領先,為什麼要說遙遙領先?表格上明明顯示很多電動車NEDC續航里程已經非常接近特斯拉了,例如北汽新能源的EU5 NEDC達到460km,比亞迪秦Pro EV500的 NEDC為420km(不得不吐槽比亞迪的躲貓貓玩的6,配置表只有所謂的最大巡航里程,???),差距已經在十位數了,但其實電池技術的難點就在這最後幾公里的突破,我們引用張抗抗博士(知乎)所做的Model S 75電池容量和續航里程相關性曲線圖為例。
從圖我們可以看出,隨著電池容量的增大,電動車續航里程是逐步遞減的,且最終無限趨近於1250km,因為由於能量密度的影響,池組一般在130-160Wh/kg,而汽油是12222Wh/kg,相差將近100倍,當電池重量占車身重量超過一定比例,就出現我拉我自己的情況。所以在NEDC續航里程到400km以上之後,只有提高能量密度才能拉開續航里程上的差異,誰在能量密度上有優勢,誰才是領先者。
當然有些明眼人發現了一個問題,某些廠商,明明用的和別人一樣都是寧德時代的電池,為什麼NEDC續航里程比別人遠一些?在考慮到減輕車身重量、降低風阻系數這些因素的情況下,更多的原因是不顧駕駛體驗,濫用激進的能量回收策略,抑或不顧駕駛員安全,閹割電池熱管理系統。
特斯拉也是依靠這些途徑麼?不,開過特斯拉的人都很滿意它的駕駛體驗,而且特斯拉的電池熱管理技術在行業內具有公認的領先地位。特斯拉在續航里程上的優勢完全歸功於其較高的能量密度,目前特斯拉搭載的電池,能量密度約為160Wh/kg – 170Wh//kg,這意味著要做到和別人同樣的續航里程,它需要搭載的電池更小更輕,成本更低,同樣的造車成本,它可以獲得更遠的續航里程,電動車的時代,誰擁有電池技術優勢,誰就有競爭優勢。
特斯拉不僅能量密度更小,電池成本還更低,氣不氣?瑞銀投資機構在2019年拆了一輛早期的Model 3,屬於最早走下產線的幾百台之一,雖在做工精度上確實不及歐美傳統車企,但電池技術上是很讓人欽佩的。就三元鋰電池三種材質的配比來看,寧德時代電池是532,50%的鎳,30%的鈷,20%的錳,比亞迪2019下半年才能投產的NCM811電池是811,80%的鎳、10%的鈷、10%的錳。特斯拉NCA的電池卻是90505,90%的鎳,5%的鈷,5%的錳。
這個數據有什麼意義呢?你可以理解為這個配置中,鎳比例越高,電池性能越強大,鈷是稀缺金屬,價格極貴,它的比例越小,電池成本就越低,錳的比例越低,對廠商的各方面技術能力要求越高,就像是工程師給自己設置的闖關模式,20%是簡單級,10%是困難級,5%是煉獄級。
看到這里,國產電動車企業和特斯拉在電池技術的差距有多大?能量密度領先,不僅可以做到更高的續航里程,還能收獲同等續航里程下的成本優勢;電池熱管理系統更成熟,安全性更有保障;電池成分比例更優,成本更低。
我不是「特吹」,也不是「電動黑」,相反我是國內自主電動車的堅實擁護者,但我希望國內廠商能夠正視差距,腳踏實地地做出色的電動車產品,盲目喊口號用60km/h等速續航里程來忽悠消費者是不可取的。電控和智能化的差距分析,以及對這些差距導致的原因總結,將放在接下來的幾天內展示給大家,請持續關注Autolab,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