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科創板第三輪問詢回復工作正在進行中。截至2019年5月24日,111家企業的科創板上市受理獲上交所受理,其中89家處於「已問詢」階段,微芯生物、煙台睿創微納則對第三輪問詢函進行了回復。
值得注意的是,聯瑞新材、科前生物和利元亨3家受理企業的審核狀態均變更為「中止」,加上此前的九號智能,目前已有四家處於「中止」狀態。
同樣是註冊制的美股市場,IPO前也可能出現主動或被動的「中止」,據記者了解,其中主動申請撤回遠多過被迫中止上市申請。其中的主要原因是,IPO雖然是企業面向市場多元融資管道的有效途徑,卻使得公司每年需要耗費一筆不菲的額外開銷,因此IPO往往是經過深思熟慮後做出的決定,不會輕易撤回。而在向美國證券交易監督委員會(SEC)遞交申請前,投行、審計、律師等就已經設立了重重關卡確保「接手」的公司符合上市條件,不至於因為客觀因素被駁回,白忙活一場。
不會輕易中止申請
中止IPO分為主動和被動中止兩種。據不完全統計,從1995年到2013年,美國審核機構發出過10個中止令。發出中止令的原因大多涉及披露質量。而自願撤回註冊申請的數量較多,拉手網、神州租車等都曾在美國撤回過IPO註冊申請,原因也各不相同。
美國翰博文律師事務所(Hunter Taubman Fischer & Li LLC)合夥人李瑩表示,自願撤回IPO申請,跟每個公司自己的考慮有關。撤回的具體原因可以有很多,比如公司融資的計劃有變;或者公司認為該上市時期不能夠達到他們希望的融資目標;或者投行方面沒有辦法幫公司募集到預期款項;又或者是公司在回答某一個問題上耗時過長,意識到自己在準備招股書時出現了一些疏漏,若要修正將花費很大的人力物力,認為「不划算」所以撤回。
根據1934年的《證券法》(Securities Act),已經向SEC提交證券登記的公司可以向SEC提交RW文件,用於要求正式撤銷證券登記。
公司可以在登記生效前或者登記生效後撤回其登記聲明,只要該公司的股票尚未售出。
在此之前,只有在調查後發現撤銷註冊符合投資者和公眾的最佳利益時,SEC才會批准撤銷註冊的請求。然而,在2001年,SEC修改了第477條法案,以簡化撤回註冊報表的流程,並加快在整個註冊報表生效日期之前發出撤回請求的節奏。
此外,SEC明確指出,作為撤回請求的一部分,登記人必須聲明「沒有出售與此次發行有關的證券」。如果註冊人根據第155(c)條規定要求撤回IPO申請,他們必須在申請中聲明,「公司可以根據第155(c)條對股權進行其他一級/私募發行」。並且,撤回的註冊聲明和相關表格RW將保留在SEC的公開備案文件中。
「在我看來,與IPO的數量相比,公司半路選擇撤回的比例還是較小的。」李瑩稱,因為美國的註冊審批制節奏相對較快,一家公司如果正常準備和申請,所耗費的時間並不長。因此基本上公司被SEC「問趴下了」或者被直言「肯定過不了,請自動撤回」的案例相對較少。
李瑩認為在美國很少出現被SEC問出了一些很重大的問題而主動撤除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SEC不會對公司的商業模式、公司盈利以及整體經營提出任何的意見,SEC只負責保證披露的準確性、充分性和真實性,告知公司哪些地方需要再補充說明,而哪些地方需要修改。「如果一家公司一開始就沒有做好全面披露和充分披露的心理準備,這樣的公司就不適合做一家上市公司。」李瑩稱。
IPO是深思熟慮的行為
在美國IPO是註冊申請制的,擬上市公司向SEC遞交招股書之後,SEC和公司之間不斷問詢和回復的過程其實也是公司不斷完善招股書披露內容的過程。然而,一家公司是否合規、是否滿足一個上市公司的基本條件不應該依賴於SEC的判斷,功夫應該花在遞交招股書之前。
SEC對上市資質沒有設立硬性的門檻或硬性的指標,如果一個公司認為需要通過對外發行股票公開募資的方式融資,以增強公司的股票的流動性,該公司就可以選擇成為一家上市公司。
當然,IPO的前提是審計必須出具一份無保留的審計報告,如果審計沒有出具該報告,則意味著公司的財務報表以及相關的財務信息沒有辦法得到核實,而這樣的報告每年、每季度都需要出具。「如果這都做不到,公司自然就不夠資格上市了。」李瑩坦言。
為了融資需求,大部分的公司希望能在主板(如紐約證券交易所和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等)上市。各主板對公司有不同的要求,符合後方可掛牌交易。每個交易所會自行對擬上市公司進行審閱後決定是否接收這些公司成為他們的掛牌企業。
其實在SEC開始對擬上市公司的招股書的審核之前,投行、審計、律師等就已經設立了重重關卡。「只有這些機構一致認定公司有上市資質,他們才會進一步進行IPO的輔助工作,對公司進行法務和財務盡職調查。」李瑩進一步表示,在確認公司合法合規、公司的財務報表披露真實之後,一般就不存在該公司是不是有上市資格的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費用一般包括律師費用,保薦人費用、中介費用、公開發行說明書費用以及承銷商的傭金。在美國IPO費用一般為100~150萬美金,同時也要支付8%~12%的籌資傭金。在美國NASDAQ直接上市的成本也較高,IPO費用一般在2000萬元人民幣左右,在籌資額的10%以上。
據記者了解,為保證上市後的披露持續符合註冊制要求,公司每年還將支出不低於100萬美元的成本。總之,IPO的費用和IPO後每年持續支付給交易所和公司相關IPO工作人員的費用並不低,公司選擇IPO之前自然將這些高昂的成本計算在內。
綜上所述,註冊制看似「外松」實則「內緊」,而IPO是公司審查深思熟慮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