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摘要:公開資料顯示,金誠財富作為金誠集團旗下核心產品,旗下擁有一家基金銷售公司浙江金觀誠,以及新餘觀悅、新餘觀復、金誠資管、杭州金轉源、杭州金仲興、杭州觀復等6家經備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金誠集團通過旗下多個備案私募基金和一家基金銷售公司向社會公眾募集資金,投向所謂的影視項目,以及特色小鎮和保障房等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實際上大量資金用於短期固定收益產品的循環付息和借新還舊,部分資產項目不真實,另有相當一部分被實際控制人轉移挪用。
中國基金報 泰勒
曾說負責到底的金誠集團老總韋傑,在4月28日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之後,6月5日的最新消息,已經被公安機關執行逮捕。
金誠集團80後董事長韋傑等21人被捕
13人取保候審
6月5日午間,杭州拱墅警方官方微博@平安拱墅通報,金誠集團涉嫌集資詐騙、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的進展情況。
案情通報介紹,經拱墅區人民檢察院批准,公安機關已依法對該案主要犯罪嫌疑人韋某等21人執行逮捕,並對13名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審。
與此同時,公安機關全力開展追贓挽損工作,已依法對涉案公司及人員相關銀行帳戶、基金、股票、房產、車輛、土地等予以凍結或查封。
公安機關稱,投資人可持相關資料,就近到屬地公安機關遞交報案材料,同時,投資人可繼續通過「警察叔叔」APP和「杭州公安」微信號的專欄登記報案。
公安機關已委托具有專業資質的會計師事務所和律師事務所對金誠集團的財務帳目予以審計,對相關項目和資金資產開展全面核查,相關工作正在緊張有序進行中。
4月底已經爆雷
實控人韋傑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4月27日,根據浙江省證監局移送線索及群眾報案,杭州公安局拱墅區分局依法立案偵查金誠財富集團有限公司涉嫌非法集資案。4月28日,杭州公安局拱墅區分局依法對金誠集團實際控制人韋某(男,38歲)及相關涉案人員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公開資料顯示,金誠財富作為金誠集團旗下核心產品,旗下擁有一家基金銷售公司浙江金觀誠,以及新餘觀悅、新餘觀復、金誠資管、杭州金轉源、杭州金仲興、杭州觀復等6家經備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主要投向所謂的影視項目,以及特色小鎮和保障房等PPP項目。發改委、財政部等部委在2015年開始大力推廣PPP業務,韋傑正是抓住這個時機大力發展PPP項目,陸續成立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和備案發行相關產品,經過3年時間公司私募基金規模也呈現爆發式增長。
截至2019年4月28日,金誠旗下共運作354只產品。浙江金觀誠有31只產品;6家私募基金管理公司還在運作的基金產品共有323只:包括杭州金轉源72只、杭州觀復111只、杭州金仲興29只、金誠資產50只、新餘觀復31只、新餘觀悅30只。而這些產品的背後實控人全是韋傑。
關於金誠集團的故事,基金君此前有過詳細報導,可直接點擊右邊鏈接查看《700億金誠集團崩塌!80後老板被抓,警方剛確認:涉嫌非法集資!5天前還發文呼籲投資人”耐心冷靜”》
被抓後,公司股價已經崩盤
金誠控股於5月15日宣布,張應坤、牛鐘潔及陳釗辭任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這是最近該公司經歷的又一次人事大地震。
此前的5月2日,金誠控股公告稱,公司執行董事、公司秘書、財務總監黃金定於公告發布當日辭職。在黃金定辭職後,金誠控股的公司授權代表、公司秘書、法律文件代理人及財務總監之職位,處於空缺狀態。
隨著三名獨立非執行董事辭職,在金誠控股5月2日公布的五名董事會成員中,僅剩韋傑、執行董事徐黎雲在職,但二人目前均無法對這家上市企業的日常經營展開真正管理。
據杭州市公安局拱墅分局4月28日發布的警方通報,因涉嫌非法集資案,杭州警方對韋傑及相關涉案人員採取了刑事強制措施。金誠控股公告稱,自4月28日公司未能與韋傑、徐黎雲兩位執行董事取得聯絡。
「董事會認為本公司不能夠維持適當的董事會的運作,以確保符合香港聯交所證券上市規則。」金誠控股在5月15日的公告中如是說。
再來看看股價。
4月28日被抓後,金誠控股在4月30日、5月2日,5月3日三個交易日中,天天崩盤式暴跌,分別跌66.6%、42.68%、20%,一共跌了85%,目前股價報0.072港元/股,一毛錢都沒有,市值不到3億港元。
規模號稱700億
官網顯示,金誠財富成立於2008年, 是一家集金融產品研發、財富管理、基金銷售、高淨值客戶VIP服務於一體的綜合性金融服務機構。通過攜手各地政府打造新型城市,發行以城市化發展基金為主的穩健類理財產品,與客戶共享全球優質產業資源。截止2018年初,累計管理資產規模超700億。
截至現在,金誠集團以特色小鎮為核心產品,旗下已囊括金誠新城鎮、金誠財富、金誠產業、金誠之星、有象文化、酒店、房地產、金誠金融、公眾公司等9個板塊。
其中,金誠財富是集私募基金管理和基金銷售於一體的綜合性金融服務機構,旗下擁有1家基金銷售公司金觀誠,同時擁有新餘觀悅、新餘觀復、金誠資管、杭州金轉源、杭州金仲興、杭州觀復6家經備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
擁有港股上市公司金誠控股(01462.HK)及新三板掛牌公司太悅健康(832227)、麗晶光電(831777)等5家公眾公司。
其創始人韋傑1981年生於金華東陽。浙江大學法學碩士。畢業後,韋傑依照所學專業考取司法資格證書、律師執照,成為一名律師。
韋傑也有著傳奇的財富故事。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3月,某雜誌專訪韋傑時了解到,前幾天,他召集同事開會布置年後工作,途中一個電話打進來,電話那頭的證券公司說:韋總,你賺了很多錢,11位數。會議室里所有人都聽到了,大家掰著指頭數一下,百億。「他們都看著我,我也看著他們。知道了?知道了!之後繼續開會。」
金誠為何崩塌?
曾拒絕接受證監局檢查
讓金誠集團出名的,是2018年4月的拒不配合浙江證監局調查一事。
金誠集團通過旗下多個備案私募基金和一家基金銷售公司向社會公眾募集資金,投向所謂的影視項目,以及特色小鎮和保障房等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實際上大量資金用於短期固定收益產品的循環付息和借新還舊,部分資產項目不真實,另有相當一部分被實際控制人轉移挪用。整個金誠系募集資金規模截止到2018年5月高達300億元;截止到2018年10月,未能兌付的規模仍有超過170億元。
杭州運河財富小鎮,是杭州拱墅區金融機構聚集區,就在這里,浙江證監局的正常檢查遭到拒絕。
去年四月,浙江證監局按照證監會的統一部署和安排,開展2018年私募基金專項檢查工作。但是在檢查過程中,浙江證監局發現5家公司存在不配合現場檢查工作的情形。
根據披露,不配合檢查的5家私募機構,分別是杭州觀復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杭州金仲興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浙江金誠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杭州金轉源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浙江金觀誠財富管理有限公司。
從股權關係來看,上述5家公司大股東不盡一致,但是穿透核查之後,最終均歸屬於金誠集團。
5月25日,浙江證監局網站掛出《關於對浙江金觀誠財富管理有限公司採取責令改正並暫停辦理基金銷售相關業務措施的決定》,對金觀誠財富採取責令改正並暫停辦理基金銷售認購和申購業務6個月的監督管理措施。
在此期間,金誠集團旗下基金期限錯配的風險開始顯現。原本進入開放期的基金停止贖回,開始出現展期兌付的情況;同時因信用問題,公司無法在正常的金融體系獲得授信貸款,至此金誠集團真正陷入「流動性困局」。
5700億政府訂單成謎
金誠集團自稱從2015年7月22日到2016年8月22日,累計拿下35個新型城鎮化項目,簽約總投資額1800億元;截至2017年9月,金誠集團擁有特色小鎮項目59個,政府項目簽約量超過5700億元。目前,已在浙江、江蘇、湖南、貴州、福建、江西、湖北、河南、安徽、吉林10省布局金誠特色小鎮,其中又以江、浙為核心。
「原來,金誠集團只是一個賣理財產品的金融公司,有資金端。前些年從政策到地方政府,都在鼓勵發展PPP項目,能找得到資金的金誠集團,得到了一些地方政府青睞,這主要是地方政府有大力推進建設的壓力。但是,宣稱有5700億元訂單,肯定不可能。」一家滬市A股公司董事長表示。
事實上,這與金誠本身的體量並不匹配。而據公開資料,金誠集團旗下4家私募機構先後合計發行了超過250只各種類型的私募產品,並大量投向PPP項目。
不過,最終,這5700億元訂單無據可查,大多數PPP項目均停留在框架協議或口頭約定層面,尚未正式立項,更未進入動工階段。也正是因此,外界終於發現金誠集團的操作手法。即借這些並不存在的項目,在各種管道頻繁渲染拿單能力,並以PPP項目名義發行基金。
兌付危機爆發
被暫停基金銷售業務。金誠系私募基金隨後因為不能借新還舊而迅速陷入流動性危機,旗下陸續進入開放期的基金產品開始停止贖回和單方面要求投資者簽署展期協議。投資者要求贖回資金,但始終未果。
去年五月被暫停基金銷售,兩個多月後的7月10日,部分投資者收到了金誠集團暫停大額贖回的通告。譬如金誠易4號,金誠集團旗下的杭州觀復投資稱:「因本基金目前贖回量過大,已觸及大額贖回條款,為更好進行基金流動性管理,保障客戶利益,管理人決定暫停本基金贖回業務,預計6-12個月重啟贖回業務。」
有投資者告知媒體,金誠集團對其的表述是管理規模在140億元左右。杭州本地的信托業人士也證實,金誠集團的總管理規模確實在百億以上。
投資者反映,此前金誠方面給出的答復是「3-6個月重啟大額贖回」,但3個月的承諾期已過,金誠方面卻表示仍拒絕大額贖回,還表示如果投資者簽署展期協議同意繼續展期,才可以立即贖回5%,其後按照5%/月的額度逐步贖回。對此,多位投資者表示拒絕簽署展期協議。
去年9月,在「金誠集團」的公眾號上,金誠集團承認旗下私募基金管理機構管理的部分基金產品出現了暫停開放、延期兌付等情況,但已與絕大多數投資人簽訂了展期協議。2019年初,金誠集團董事長韋傑在公司的官方公眾號上回顧過往時再次提及:「我們的產業鏈布局過長,流動性安排不夠成熟,導致在面對意外情況時的調整空間不夠充足。」
根據中基協備案信息,自2018年4月後,金誠集團旗下私募公司再也沒有成功備案過新私募產品。也就是說,在金觀誠基金被暫停銷售業務後,金誠集團的資金端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監管目前要求金觀誠基金整改解決關聯方發行的基金產品的兌付,但是資金池業務沒水進來了,哪來的錢兌付給投資者?去年剛被暫停基金銷售時還要求員工自己購買基金,但根本無法持久。」一位三方財富的銷售人員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