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最近兩年,對於農商行為代表的農村金融機構,好像沒什麼好消息。
先是監管上資金業務、同業業務受到限制,大批農商同業兄弟撤離北上廣,再是突然又發文件,不讓農商跨區經營。
農商行本來就被綁上了腳鏈,現在又戴上了銬子,回頭看了下,監管爸爸,央行媽媽,省聯社婆婆還在後面抽著鞭子:幹活去,到廣闊的農村去,放小微、三農貸款,大有可為。
可是,如果做小微和三農出了不良怎麼辦?
自負盈虧,謝謝。
這正是農商行的尷尬之處。
國內的農商行,承擔著普惠金融的重大歷史使命,但是農商行的缺點和問題也同樣很多,在我看來,農商行有以下幾個問題:
1、與當地經濟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農商行本身就是由原來農信社、城市信用社改制而來,從主管到員工幾乎都是當地人。從存款到貸款,也都是服務當地。好處是,與政府關係密切,對當地企業知根知底,有些企業主管和農商行主管都是拜把子兄弟。但是太熟悉了,往往有時候會有些不乾淨的東西,而且最重要的是,貸款過於集中。
比如某農商行,70%的貸款都和當地一個大型煤礦企業及其附屬企業相關,也就是說,煤炭好的時候,大家一塊成仙,哪天煤礦倒了,大家同歸於盡。
農商行自己沒有意識到問題嗎?當然不是,實際上農商行做金融市場業務和同業業務,正是想規避資產過於集中的風險。
2015年-2016年的金融大躍進,誰是急先鋒?都說是券商、基金、信托為主的非銀機構,但是你有沒有想一想,如果沒有銀行的配置需求,這些非銀的錢從哪來?
2015年我去某中小銀行拜訪的時候,他們笑著說,最近一天一批,甚至一天兩批來拉委外資金。更有甚者,同一家機構不同團隊在同一天拜訪這家銀行,弄的銀行主管自己都不好意思。
在非銀的吹拉彈唱之下,銀行紛紛發存單做委外,最終在16年底一地雞毛,至今還有小銀行沒緩過勁來。
16底到17年的債券熊市,徹底讓農商行明白了一個道理:
所謂非銀做債券投資比銀行專業,純屬扯淡。
2、農商行的機制
大家應該都知道,國內的農商行,大股東絕大部分都是民營企業。但是農商行的待遇卻國企化,普通員工的激勵機制並不到位(我是說普通員工,你們嘴里的我同學、我朋友不在此列)。
很多客戶經理,做與不做,效果沒差很多。放了貸款形成壞帳,還不如不做。所以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的缺失,是農商行的一大頑疾。(當然國內農商行的員工總體素質的待提高也是事實)
另外就是農商行的管理機制,這里說一下省聯社。眾所周知,從農信社改制成農商行,有一個硬指標就是必須建立股東大會、董事會和監事會。
也就是說,農商行是一個股份制企業,董事長應該由董事會選舉產生,相關高管也應該由董事會通過。但是國內有一個特殊情況,就是省聯社對農商行有人事任免權,省聯社經常會對轄內的農商行董事長和行長進行調換,那麼問題來了,如果董事會選舉和省聯社任命結果不一樣,咋辦?
2015年的中部某農商行就面臨這個問題,在接到省聯社通知的時候,他們才知道老董事長已辭職,新董事長到任,但是董事會對此極為不滿,最終此事不了了之。同樣的還有華東某農商行董事長事件,如出一轍。
3、農商行規模的資產偏小
你可能不知道,總資產規模在300億以上的的農商行,已屬規模中等偏大。這樣資產規模的銀行,很難說具備抵禦風險的能力。
在存款業務上,農商行由於能下沉到鄉鎮甚至村一級,只有郵儲銀行能與之競爭。但是近年來,在郵儲大爺的進攻下,農商行吸儲逐漸力不從心。
而在貸款業務上,看過農商行報表的朋友應該知道,農商行真正的三農和小微貸款業務是不多的,主要還是抱住當地的一些大企業做貸款。
有些企業在當地像個大企業,可是從全國來看,可能就是一個行業中遊水平。考慮到現在民營企業的違約率之高,可能當地一兩家企業出事,這農商行就面臨滅頂之災。
而且有一點,大多數農商行地處三四線以外的城市,這些城市可以預見的是,房地產市場的回落。如果當地房地產的財富效應消失,作為抵押品的房子會對當地銀行產生什麼樣的後果,真的很難預料。
很多農商行的破局之道是:走出去。擴大金融市場業務和同業業務,解決過度依賴貸款的局面,但是現在不讓跨區了。
實際上,很多省聯社早在17年就規定:省內資金不能出省了。所以這條路,也堵死了。
主管們這麼做,其實是有深意的。之前保護銀行,讓銀行穩穩的吃存貸差,薅實體經濟羊毛,使得實體經濟利潤相當一部分轉移給了銀行,讓銀行過了這麼多年好日子。
之前存貸差吃的很爽?現在都吐出來吧。
說了這麼多困境,有解決方案嗎?有一些不成熟的建議,請各位批評。
【江南農商模式】
江南模式就是把常州市的大部分農商行整合起來,組成區域農商行托拉斯。包括寧夏黃河農商行、陜西秦農農商行就是這類做法。
這樣規避了彼此競爭,大家抱團取暖,資產規模大了,抗風險能力強了,然後自己花錢買系統,脫離省聯社管理,天高任鳥飛。
問題是,一把手誰來做?原來農商們的董事長和行長,在行里一手遮天,說一不二,現在整合後,能做副行長就不得了(還不一定能做成),所以整合的阻力是,主管們怎麼辦?
也可以融資上市,或者可以找一個大機構,總之能補充資本金的大機構。當然,不是明天系這種。
【做出特色業務】
債券、票據等相對標準化的業務,監管還是鼓勵的,如果能在這項業務上發力,並貢獻穩定的利潤,對農商行的業務是有效補充。
眾所周知,江蘇有兩家農商行的利率債高頻交易極具特色,在業內都有很好的品牌,為公司貢獻了很大的利潤。
票交所的成立,也為一些小農商的線上交易打開了空間。
特色業務對人才的要求很高,也是一個需要長期投入和培養的過程,需要銀行有耐心和恒心。
總之,農商行作為目前最接地氣的金融機構,會發揮很大的作用,前提是,先活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