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噴噴鼻港IPO舊事:發行價退市讓股平易近損掉落慘重 阿里成最大大贏家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阿里要重返香港了。

據彭博社消息,阿里目前正與幾家金融機構就計劃中的股票發行進行合作,計劃最快於今年下半年在香港進行二次上市。

這已不是第一次傳出阿里回港上市的消息。雖然對此,阿里巴巴方面表示不予置評。

早在去年3月,阿里將在國內二次上市的消息傳出後,阿里就曾回應稱,「赴美上市那天就說過,只要條件允許,我們就回來,這個想法沒有變過。」

時間轉到今年,港交所CEO李小加在接受《財經》專訪時,同樣被問到了阿里何時回歸港交所的問題,李小加肯定,「阿里百分之百會回來,只是時間長短問題。雖然阿里是回香港還是回上海?這是他自己的選擇。 」

阿里和港交所仿佛有著一種心照不宣的默契,雙方都心知肚明,假以時日,阿里一定會回國上市,而十多年前已成功登陸過一次的港交所一定會成為阿里的不二之選。港交所的「孩子」,終歸還是想要回到港交所的懷抱。

阿里與香港的故事,始於12年前。與最近幾年的慘淡經營不同,那時的港交所,還是一片資本的熱土、中國互聯網企業的首選上市之地,彼時的阿里正是港交所最引以為傲卻又最難以束縛的「孩子」。

阿里噴噴鼻港IPO舊事:發行價退市讓股平易近損掉落慘重 阿里成最大大贏家 財經 第1張

前奏與伏筆

2007年,那是第六次全球金融風暴來襲之前,互聯網最後的狂歡之年。

這一年里,中國國內主要互聯網企業股價飛漲:百度股價漲了三倍,企業價值超過130億美元,騰訊的價值也攀升到了135億美元;以完美、巨人和金山為代表的網路遊戲及軟件公司集體上市,第三波中國互聯網企業上市熱潮就此觸發。

也正是在這一年,阿里曾拆分其盛極一時的B2B業務赴港交所上市,然而在隨後短暫的5年之內,阿里密集地經歷了資本熱捧、股價暴跌、雅虎反目、私有化退市等一系列風波。

2007年,在7月28日下午舉行的集團年會上,馬雲告訴員工:阿里B2B業務即將啟動香港上市程序,這是馬雲首次公開談論其上市計劃。終於,繼百度、騰訊之後,阿里也要上市了,只不過不是作為一個整體,而是其B2B業務被單獨拆分出來上市。

為了確保B2B業務順利上市,阿里一年前就已啟動緊鑼密鼓的準備工作。從外企招兵買馬,前腳剛完成管理層大換血;後腳便在開曼群島註冊新公司,重塑阿里組織架構,為拆分上市做好萬全的準備。

為了加強自身的團隊以適應新階段的發展,阿里還陸續從百事、沃爾瑪及畢馬威引進了一批高管,任命戰略學專家曾鳴博士為新的參謀長,以及任命了對金融和零售業富有經驗的衛哲擔當起了集團B2B業務的CEO。衛哲加入阿里之後,在堅持更好本土化的同時,也加快了阿里國家化和多業務的進展。

同時,2006年9月,阿里在開曼群島新註冊成立兩家公司,其中一家作為上市主體,並100%控股另一家公司。新註冊公司先後將阿里巴巴集團6家子公司收購至旗下,其中包括收購了B2B業務一部分核心資產的香港阿里巴巴控股公司。

阿里巴巴集團B2B業務的一部分核心資產以2.343億元的價格被香港阿里巴巴收購,香港阿里巴巴成為經營阿里巴巴國際交易市場網站的營運公司。另一部分B2B資產則被杭州阿里巴巴僅以10萬元的價格獲得,杭州阿里巴巴成為經營阿里巴巴中國交易市場網站的營運公司。

一種業務,兩分資產,兩家公司經營。分拆上市的背後,是馬雲為了弱化雅虎、軟銀對阿里巴巴集團各公司業務約束力的精明考量。

馬雲曾對阿里巴巴集團架構模式的改變做出表態:阿里巴巴集團原來只有一個董事會,如果一個投資者的腦袋壞了,就全壞了,風險較大;分成5家各有獨立董事會的公司,基本上擺脫了某一天被某家投資方控制的風險。

隨之而來的是, 2006年末,阿里迎來了其成立以來最大的組織架構變動,集團成為控股公司,阿里巴巴、淘寶、支付寶、雅虎、阿里軟件分別為其全資子公司。

換血、重組、分拆,一系列緊鑼密鼓的動作完成之後,緊接著,阿里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

上市與造富

2007年11月,阿里旗下B2B業務正式登陸港交所。這是自Google上市以來全球規模最大的網路股IPO,募集資金規模近17億美元,一時之間,阿里風光無限,成為港交所最為驕傲的「孩子」。

人頭攢動的房間里,攝影師們不停地變換相機的角度,瘋狂地按動快門,此起彼伏的閃光燈照亮了整個房間。馬雲快步走過,登上舞台,在歡呼和掌聲中轉過身面對著鏡頭,做出勝利的手勢,閃光燈照在馬雲的臉上,他的笑容非常燦爛。

馬雲的身後是香港證券交易所的報價板,阿里巴巴的股價顯示在上面。IPO之後,阿里巴巴網路有限公司一躍成為中國最大的互聯網企業,全球市值第五的互聯網企業,而它僅僅是阿里商業帝國旗下眾多的子公司之一。

交易大廳里,穿著紅馬甲的交易員坐在電腦前忙得不可開交,他們正全力以赴地處理客戶對阿里巴巴股票的訂單。

阿里的股票迅速受到資本市場追捧,其股票開盤價30港元,較發行價13.5港元漲122%,收市報39.5元,比招股價高出近兩倍。由於交易量實在太大,港交所電腦交易系統甚至一度出現網路堵塞。

幾分鐘之後,馬雲和高管們應邀到港交所的交易大廳參加上市儀式。馬雲站在交易所大廳中,四周都是忙碌的交易員,他走到麥克風前,用中文簡單講了幾句客套話。

擁簇在馬雲周圍的,是一群意氣風發、穿著得體的青年,男士們西裝革履,女士則穿著時髦的深色禮服。很難相信現在的他們就是阿里初創時期的那個草根團隊「18羅漢」,一開始沒有人看好過這個團隊,阿里的第一批國際管理者也把這個團隊看作絆腳石,總想把他們踢到一邊。

在等待了8年之後,阿里巴巴的造富神話與其創造的電子商務奇跡一樣,令許多人興奮不已。獲得巨額財富的不僅包括阿里初創時期的「18羅漢」,還包括公司4900名員工,合計共持4.435億股。

以發行價預計,上市後接近有1000名阿里員工將成為百萬富翁,此前百度上市,創造了240位百萬富翁,無疑,阿里的IPO成為當時互聯網普及面最廣的一次造富運動。

而馬雲推出的「親朋好友」購股計劃將惠及更多與阿里有關的人,市場推測,「親朋好友」購股計劃的規模將會在10億美元左右。

造富效應不止於此。散戶同樣從阿里的IPO中撈到一筆,盡管配額只占發行總股數的25%,但散戶認購申請依然踴躍異常,超額認購倍數達到257∶1,幸運兒們興奮地看到他們買的股票第一天就漲了三倍。更令人熱血沸騰的紅利則在機構身上,能在阿里上市時分得一杯羹的機構都賺得盆滿缽滿。

危機與自救

狂熱之後是無邊的失落。冬天終於來了,對於寒冬,馬雲早有預料。

2008年,阿里B2B業務上市後首次公司年會,所有的員工擠在一個巨大的體育場里,現場歌舞升平、掌聲雷動,觀眾們不斷地歡呼鼓掌並齊聲呼喊「阿—里—巴—巴,阿—里—巴—巴」,員工們能夠感覺到阿里巴巴已經做好準備在國際舞台上大展拳腳。

然而在當晚表演和慶祝接近尾聲的時候,馬雲登上體育場中央的圓形舞台向環坐在體育場里的員工們講話。一向「離經叛道」的馬雲,這次發出的仍然是振聾發聵的聲音。

「2008年將是艱難的一年。我們為什麼選擇去年上市?因為我們感覺到冬天就要到了,我們必須為此做好準備。2008年,阿里巴巴會低調一些,為過冬做好準備。在寒冬當中,我們要記得我們一直以來的目標—做笑到最後的人。無論如何,我們都要笑到最後。阿里已然為過冬做好了準備。」

寒冬真的到了。阿里股價開始下滑,2008年3月下降到IPO價格之下。2008年9月,全球金融危機全面襲來,雷曼兄弟公司倒閉,阿里巴巴股價暴跌,在之後的一個月內跌破4元的票面價。

作為當時阿里B2B業務的CEO,衛哲心想股價狂跌馬雲肯定要給他施壓了。但他回憶道:「馬雲沒有和我談過股價的問題,電話里也沒有說過。從來沒有。他從來不談利潤增長方面的事情。」

讓馬雲大發怒火的是另外一件事。衛哲回憶,只有一次馬雲在凌晨給他打過電話,原因是他們團隊把網站稍微修改了一下,馬雲在電話那頭沖他大喊,這是衛哲第一次見到馬雲這麼憤怒。

「你瘋了嗎?」馬雲不是因為股價而發火,而是針對一個論壇的降級調整。這個論壇一直設在網站顯著位置便於商家相互聊天,論壇歷史悠久。馬雲命令衛哲第二天立刻恢復原樣。

衛哲本還想辯駁一下,說阿里需要把重心放在交易而不是聊天上,增加主頁上的空間對廣告商是非常有利的。但馬雲斬釘截鐵地說:「我們是B2B市場。沒人會每天來這里交易。社區比市場更重要。淘寶也是這樣。沒人會整天買東西吧?你把這個論壇挪到不起眼的地方,它降級說明你只關心收益,改回來,給商界留一個非營利的入口吧。」

在國內中小企業面臨強烈衰退衝擊的形勢下,阿里主動降低會員費用,增加培訓和功能研發投入,輔導中小企業利用互聯網開展貿易,減少成本,開拓更多商業機會,針織推出多項計劃以全力幫助中小企業過冬。

這個冬天雖然很冷,但阿里仍然處於曖冬。財報顯示,2008年第三季度,阿里經常性經營自由現金流約為人民幣4.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5.8%,較上季度增長48.5%,阿里巴巴的現金和銀行存款超過人民幣61億元,而且沒有任何負債。

冬耕之後,守望春天的時候也快到了。盡管股價一再受到衝擊,阿里仍在不斷自救中挺過了此次全球金融危機,甚至在危機之下迎來了新的機遇與轉折。

馬雲意識到,他可以趁這種低迷時期來增加付費用戶的忠誠度。他開始大幅減少用戶的費用,他對衛哲說:「我們應該為用戶負責。他們付5萬元,我們返還3萬元。」馬雲一直身體力行地貫徹著他所說的「客戶第一」。

但馬雲並不想一直都保持「全部免費」策略,他只是「努力想辦法稍後獲利。他只是不願意先急著談錢」。回過頭來看當年的降價舉措,衛哲覺得這非常及時,「利潤絲毫沒有減少。客戶成交量增長完全抵消了降價所帶來的影響。雖然金融危機過後我們沒有調價,卻有機會向客戶出售更多的增值業務,這種模式帶有更為濃厚的互聯網風格。馬雲此前對我說過,他非常想改變過去的模式。這次危機給他帶來了一次機會。」

傳統出口市場的大幅萎縮迫使中國商家不得不將重心轉向國內消費者,越來越多曾經用於出口的商品將在國內銷售。

淘寶的定位正好迎合了這一轉變。時任淘寶網總裁陸兆禧評論道:「經濟低迷,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會在網上尋找便宜商品,而另一些人則把開網店作為第二職業。」通過向商家售賣廣告空間,幫他們向不斷湧入的網購者推銷商品,淘寶終於開始實質性贏利了。

一方面,推出的多項舉措仍然難以挽救金融危機背景下B2B業務不振,股價持續低迷的頹勢;另一方面,淘寶的強勁發展勢頭使其愈加成為阿里巴巴的重心業務,直接面向消費者的電子商務的表現遠遠好於公司最初的B2B業務,一落一起,為後來阿里從港交所退市摘牌埋下了伏筆。

收購與奪權

一落一起仍是伏筆,與雅虎的控制權之爭則加速了退市這一天的到來。

阿里和雅虎曾相偕過了很長一段蜜月期。但是2008年年初一出突如其來的事件讓這一切戛然而止。

2008年1月31日,微軟主動報價446億美元意圖收購雅虎,如果交易通過,微軟將成為阿里最大的股東。歷史一再證明,微軟對所投資企業的介入力度要比雅虎大得多,是一個不好應付的合作夥伴。

時任雅虎CEO楊致遠最終拒絕了微軟的提議。微軟的開價已經溢價70%,結果還是被雅虎高管拒絕了,雅虎的投資者對此感到非常憤怒。幾個月後,全球金融危機咆哮而來,投資者要求他趕快下台。

如果說馬雲對微軟收購雅虎無疾而終有任何輕鬆感的話,那這種感覺也沒有維持太長時間。幾個月後,楊致遠宣布辭去雅虎CEO一職,卡羅爾·巴茨正式接替楊致遠成為雅虎CEO。

巴茨跟楊致遠在很多方面截然不同。楊致遠待人彬彬有禮,性格溫文爾雅,甚至顯得有些過於恭順。但巴茨則不同,作風強勢,經常在會議上大爆粗口。

2009年3月,當馬雲和一些阿里高管訪問位於桑尼維爾市的雅虎總部時,談到淘寶業績的迅猛增長,巴茨並沒有向他們表示祝賀,而是大肆抨擊阿里的管理削弱了雅虎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巴茨說:「反正我已經名聲在外,那我就坦白說吧……我要你把雅虎的名字從那個網站上拿下來。」

馬雲後來跟記者說:「如果你沒把自家生意做好,就別沖我發火。」兩人的關係立刻就僵了。

衛哲則公開質疑阿里與雅虎的關係:「為什麼我們需要一個沒有業務協同作用或者技術的金融投資者呢?最大的變化在於,雅虎自己的搜尋引擎技術已經很落後了。阿里巴巴與雅虎間合作關係存在的最大理由已經不復存在。」

更糟的還在後頭。2010年9月,雅虎香港的總經理對外界宣稱他們正在考慮吸引中國內地廣告商到網站上投放廣告。這意味著雅虎成了阿里巴巴的競爭對手,阿里巴巴立即回應,表示將重新評估與雅虎的關係。

雙方的爭端逐漸公開化,阿里回購雅虎股份的行動也是如此。

一個月之後,馬雲受邀在史丹佛大學發表演講。有人問他,「你準備收購雅虎嗎?」馬雲回答:「是的,我們非常感興趣。」美國記者還就收購雅虎一事向馬雲求證,想了解馬雲是想全面收購雅虎還是只想回購雅虎在阿里巴巴集團中的股份。

對此,馬雲答道:「整個雅虎。雅虎中國已經是我們的了,不是嗎?」「我們已經把它攥到口袋里了!」不過,最後他還是表示,關於收購雅虎,目前的情況仍很複雜,需要時間來解決。

只要巴茨在職一天,阿里和雅虎的關係就難以得到改善。直到2011年9月,巴茨被解雇,阿里收購雅虎的前景由此變得明朗。

又過了9個月的時間,2012年5月21日,收購協議終於被公之於眾:阿里將付給雅虎71億美元(63億美元的現金和不超過8億美元的優先股),用以回購雅虎所持阿里巴巴集團股份中的一半,即阿里巴巴集團股權的20%。

淨額結算後,雅虎得到了他們急需的稅後42億美元資金。阿里也承諾2015年之前再回購雅虎剩餘股份的1/4,或者允許雅虎在未來阿里巴巴集團IPO之時出售這些股份。雅虎與軟銀也同意將他們在阿里巴巴董事會上的投票權降至50%以下。馬雲和蔡崇信重新奪回了控制權。

退市與爭議

隨著凜冬的陰霾散去,阿里的股價逐步回到了發行價以上,就在所有人都以為,自上市以來便歷經波折的阿里,終於迎來了新的春天之時,主角卻告訴觀眾們說,他要離場了。

幾乎與收購雅虎同步,阿里的另一項大動作也在緊張進行當中。2012年2月9日,阿里宣布旗下港股B2B上市公司停牌。半個月之後,馬雲通過郵件確認了B2B公司私有化退市的消息,並準備以每股港幣13.5元的價格購買在外流通的股票。

商人無利不起早,對於這樁看似費力不討好的生意,投資者們頗難理解,但更多的還是難以割捨的心痛。

馬雲用發行價回購,好像不賺不賠,但考慮到港元貶值超過30%和四年的資金利息,扣除分紅獲利依舊超過了50%。阿里巴巴再找銀行貸款,把這些股票買了回來,實際上沒有花一分錢。這場波譎雲詭的資本遊戲,終以阿里成最大贏家收場,而這背後是無數曾經看好阿里股份、信奉馬雲為神、沉迷阿里的香港股民的慘痛代價。

13.5港元上市,13.5港元退市,分毫不差,轉了一圈,一切又回到起點。而上市期間,隨著股價的高開低走,絕大部分投資者虧損慘重,金錢沒了,時間和機會也浪費掉了。

馬雲站出來發話了,他把此時退市的舉動比作「在陽光燦爛的日子里修繕屋頂。」在馬雲看來,將阿里巴巴私有化,可讓阿里免於承受擁有上市公司所需面臨的壓力,制定對客戶最有利的長遠規劃;私有化要約也可為股東提供一次具吸引力的套現機會,而不必無限期等候公司完成轉型。只有敢於放棄今天的成功,明天阿里才有可能更上一層樓。

不可逆的潮流

在港交所上市的5年,對於阿里而言,是激流湧動、跌宕起伏的5年,也是順勢而為、逆流而上的5年。

阿里B2B退市的結局,或可從其上市之時就提出的發展戰略中窺知一二:協同最廣泛的產業和社會力量,構建和完善電子商務基礎設施,共同培育一個開放、協同、繁榮的電子商務生態系統。

B2B業務上市後,電子商務的形態及模式卻出現了新的特徵,參與的個人與企業數量急劇增加,類型逐漸多元化並且協同關聯性越來越強。

B2B盛極而衰,淘寶的崛起,成了電子商務不可逆轉的發展潮流。為了順應新的發展潮流,馬雲還在2009年提出了「大淘寶」戰略,而「大淘寶」戰略的成功將會給全世界帶來一個全新的電子商務生態體系。

2012年6月20日,阿里正式撤銷在香港交易所上市,開始了第二次赴美IPO的準備。上市由退市,退市之後再上市,開放的資本市場成了企業發展的強大推手,上市或退市則成了企業的策略手段之一。

2007年在港交所上市的僅為阿里巴巴B2B業務,如果要使整個阿里平台生態系統得到資本市場的推力,退市,然後重新出發,無疑是更明智的選擇。

而2014年9月阿里在美國上市,同樣是對潮流的一種順應。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阿里想要將業務拓展到全世界範圍,就必須吸引全世界的資金,獲得全世界的影響力,而美國上市正是出於這方面的考慮。

無論下一步馬雲將引領阿里走向何方,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阿里順應時代的路數不會改變。

一旦重回港交所,通過資本市場的助力,阿里又要迎來新的發展浪潮了,只不過下一次,阿里留給香港市場的將會是「甜蜜」還是又一輪的「陣痛」?

參考資料:

阿里巴巴正傳,劉偉,方興東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阿里傳:這是阿里巴巴的世界,波特.埃利斯曼,中信出版社

(文/餘洋洋 編輯/張麗娟 來源/投中網 本文首發於騰訊新聞,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