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GDP占比降至38.5%,人口勾當「南進北出」格局漸成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近年來,大陸經濟已呈現出增長速度「南快北慢」和總量占比「南升北降」的格局。

  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日前對大陸南北方發展差距進行了相關研究(下稱「研究」)顯示,2004~2012 年,大陸北方地區經歷了一段較快發展的時期,以 2013 年左右為分水嶺,其與南方地區的差距持續擴大。從 2013 年起,北方地區經濟占比開始大幅下降,至 2018 年跌至近 20 年最低點 38.5%。

  北方GDP占比降至新低

  該研究以秦嶺-淮河一線為南北分界參照線,以省級行政區為基本單元劃分南北方。北方地區包括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山西省、陜西省、青海省、山東省、河南省等 15 個省份,總面積 580萬平方公里,2017年 GDP總量 33.0 萬億元,常住人口 5.81 億人。

  南方地區包括江蘇省、浙江省、上海市、安徽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四川省、重慶市、貴州省、雲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福建省、廣東省、海南省、西藏自治區等 16 個省份,總面積 384 萬平方公里,2017 年 GDP 總量 51.7 萬億元,常住人口 8.07 億人。

  從經濟總量來看,近二十年南方地區高於北方地區。從經濟總量占比來看,2003 年到 2012 年,北方經濟總量在全國占比由 42.6%上升到 45.8%。然而從 2013 年起,北方地區經濟占比開始大幅下降,至 2018年跌至近 20 年最低點 38.5%。 經濟增速與人均 GDP 指標也反映出同樣的趨勢。

  中國南北地區 GDP 總量與占比變化情況

北方GDP占比降至38.5%,人口勾當「南進北出」格局漸成 財經 第1張

  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鑒 2000-2018》,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制圖

  從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來看,南方居民可支配收入整體上高於北方,近年來南北差距有略微擴大的趨勢。從 2013年以來,南方地區人均可支配收入一直高於北方地區,2013~ 2017 年大陸北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17252元增加到24146 元,南方由 20471元增加到28833 元,2017年南方地區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北方地區的 1.13倍,較2013 年的 1.1 倍進一步增大。

  中國南北地區人均 GDP 變化情況

北方GDP占比降至38.5%,人口勾當「南進北出」格局漸成 財經 第2張

  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鑒 2000~2018》

  從各大區的情況來看,西南大區與西北大區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率較高,與其它大區的差距在 2016~2017 年期間逐漸減少;東北大區增長率較低,與其它 大區的差距逐漸拉大。

  產業結構「南輕北重」

  南北分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這其中,產業結構的南北差異是一大關鍵所在。研究指出,產業結構的「南輕北重」和近年來國家產業政策的調整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北方重工業、傳統工業和資源型產業比重顯著高於南方,如北方原煤、粗鋼的產量占全國比重分別達到 87.3%和 75.4%,而集成電路、 微型計算機產量僅占全國的 25%和 2.5%。

  相比之下,近年來新增高技術產業則呈現南方活躍、北方相對滯後的態勢。從 2005 年、2014 年和 2017 年的當年新增工商企業註冊數據來看, 新增計算機、通信和其它電子設備製造業企業數量較多的地區逐漸南移,東北地區顯著減少;新增互聯網和相關服務、 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企業數量較多的地區在 2014 年以後主要集中在南方。

  以主要城市群的產業結構為例,京津冀城市群的優勢產業集中於通用設備製造、紡織、 制衣、黑色金屬采選業和非金屬礦物制品業等,長三角城市群的優勢產業集中於紡織業、電器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等,珠三角城市群的優勢產業高度集中於計算機、 通信和其它電子設備製造業及通用設備製造業。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髮對第一財經分析,1999年後,投資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作用日益凸顯。大規模的鐵公基建設對鋼鐵、水泥、石化等重化工業需求量很大,因此大量的投資向環渤海等地傾斜。這其中,作為環渤海省份,在進入新世紀後的幾年,山東曾位居全國第二,並一度緊追廣東。這個階段也一度有「經濟重心北移」之說。

  不過,在丁長髮看來,這個階段,北方重化工業地區的快速發展只是短暫的輝煌,是政策和大規模固投之下的高速發展,由於缺乏足夠的動力,沒有及早進行轉型升級。

  標準排名城市研究院院長謝良兵認為,南北方經濟差距拉大的背後是傳統產業與新經濟之間的比拼,是開放創新快與慢的差別。這一區域經濟格局的變化在雙創領域也呈現出同樣的表現,即南北差距正在拉大,創新驅動正在成為經濟轉型的主要抓手。

  人口向「陽光地帶」轉移

  伴隨著南北經濟發展分化,人口也呈現出了「南入北出」的格局。研究指出,近年來人口流動呈「南入北出」,人口集聚進一步增強南方地區的經濟發展活力。

  從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來看,流動人口總量表現為「南多北少」。2010 年全國流動人口總量達到 2.61億人,其中南方作為流入地的流動人口達 1.65 億人,占南方常住人口的 21.3%。而北方作為流入地的流動人口總量為 0.96 億人,占北方常住人口的比例為 17.2%。同時,近年來南方的淨流入人口比重逐漸上升。

  前述研究顯示,2010 年至2015 年,南方流入北方人口占跨省人口總數比重逐漸下降,由2000 年的9.7%降至2015 年的 7.8%;而北方流入南方人口比重則由2000年的 8.0%穩步上升至2015年的14.0%。

  2018 年人口淨流入排名前五的地方分別是廣東、浙江、安徽、重慶和陜西,其中 4 個均為南方地區。南方大部分省份均做到人口淨流入,而北方省份多表現為人口淨流出, 僅新疆、陜西的人口淨流入較為明顯,分別達到19.1 萬人與 3.3 萬人,其餘省份人口淨流出現象較為嚴重,其中山東人口淨流出42.5 萬人。

  根據第一財經記者統計,2018年至少有21個城市的非戶籍常住人口超過了100萬,這其中上海最多,深圳第二,北京、東莞和廣州分列三到五位。從區域分布上看,珠三角和長三角的城市最多。

  表:21個非戶籍人口人口超100萬的城市

北方GDP占比降至38.5%,人口勾當「南進北出」格局漸成 財經 第3張

  數據來源:第一財經根據各地統計公報、公開資料統計

  前述研究認為,人口流動向陽光地帶集中是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城市化發展的大勢,創新經濟、消費經濟的發展與城市宜居環境之間具有很強的關聯性。大陸南北方地區在自然條件上存在 溫度、降水、地形等方面的差異,南方地區擁有相對優越的氣候條件和資源稟賦,對人口和創新經濟集聚更具吸引力。

  加快北方中心城市建設,優化營商環境

  針對南北差距擴大的局面,該研究建議,北方地區可以通過擴大開放、強化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的輻射帶動作用,以及優化創新創業和營商環境等方式進一步增強對人才和企業的吸引力,帶動經濟發展。

  首先,要加大對北方「一帶一路」重點區域政策投放力度, 加快推進北方地區對外開放。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各類重大政策區在南方設立數量遠遠多於北方,各類政策區的優惠 政策進一步促進了南方地區經濟的發展及對外開放程度的提升。

  截止到2018年,國家共設有各類政策區 579 個,其中位於南方357個,占 62%。

  該研究建議,加強對北方「一帶一路」重點區域政策區的設立,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提高西北、東北等國內沿線省(市區)的參與度。紮實推動北方地區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沿邊國際口岸、邊境經濟合作區和跨境經濟合作區等功能平台的建設,推動沿邊開發邁上新台階。以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為紐帶,以開放型產業體系建設為載體,強化產業發展協同,優化區域開放布局,進一步提升對外開放 水平,加快對內對外開放步伐,帶動北方經濟發展。

  其次,在大陸經濟進入到轉型升級新階段後,中心城市對區域經濟的帶動和引領作用十分關鍵。報告建議,要加強北方中心城市建設,強化京津冀城市群的引擎作用,強化北方區域協同治理,以提高城市群的引領帶動作用。

  該研究分析,從世界城鎮體系發展規律來看,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將成為引領大陸南北方發展的核心引擎,但與長三角和珠三角相比,目前京津冀城市群和環渤海地區的輻射作用尚未充分發揮。北方城市群內部的經濟聯繫較弱,2015 年前後,南方城市群迅猛發展,城市群內部的資本互投額甚至高達北方城市群的 2.7 倍,南北差距逐漸拉大。

  從全國城市排位來看,南方中心城市穩居全國前列且成都、武漢、長沙等部分城市迅速崛起,而北方地區前列城市漸趨衰落而後列城市增長緩慢,導致南北差距拉大。且北方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尚未發揮,對其他城市的經濟 輻射力、人口吸引力、交通連接度均低於南方。

  前述研究建議,未來北方地區應強化區域協同治理,提升城市群的一體化發展水平,重點強化京津冀地區乃至環渤海地區的引擎作用,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重點培育雄安新區和北京城市副中心等新增長點,進一步優化京津冀城市群各中心城市的產業和功能的分工協作,為北方腹地發展打造強有力的核心引擎。

  同時,積極培育鄭州、西安等內陸地區新興崛起的中心城市, 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等新格局中重新謀劃這些城市的發 展定位和發展思路,強化中心城市對高端要素的集聚能力。

  第三是要優化北方地區創新創業環境和營商環境,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增強對人才和企業的吸引力。

  研究顯示,當前,大陸科技創新能力「南高北低」的現象令人遺憾。北方高等院校等知識創新要素集聚程度與南方基本相當,優質院校和科研資源比例更高,具有很好的科研創新要素基礎,但企業創新活躍度普遍低於南方,制約了科技成果轉化,優質創新人才「南流」嚴重。

  大陸南北方部分知識創新要素數量比較

北方GDP占比降至38.5%,人口勾當「南進北出」格局漸成 財經 第4張

  數據來源:根據教育部、科技部網站各類要素名單整理。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制圖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