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如今,大數據已成為繼「社會化媒體」之後又一和行銷有關的熱門詞匯。不僅如此,當前服裝行業的種種業績和對未來的預判也紛紛和它搭上了關係。當當網的前 CEO 李國慶在取得驕人的服裝銷售業績後,曾指出,電子商務應該是大數據的應用,其行銷的成功源於對數據的分析、搜尋和個性化推薦。而七匹狼掌舵人周少雄也指出,未來電商的最大誘惑與殺傷力就是大數據的應用時代。同時,ZARA在分享經驗時也不忘指出,收集海量的顧客意見,以此做出生產銷售決策的作法大大降低了存貨率。同時,根據電話和電腦數據,可以分析出相似的「區域流行」,在顏色、版型的生產中,做出最靠近客戶需求的市場區隔……一時間,大數據好像成了解救行銷困境的靈丹妙藥。那麼大數據到底為何物?對於行銷而言是機遇還是挑戰?
大數據的價值
最近,麻省理工學院的數字商業中心完成一項調查,結果顯示:運用大數據做決策的那些行業的前三名企業,比其競爭對手在產能上高 5%,在利潤上高 6%。大數據被喻為與蒸汽、電力、石油相媲美的下一代重要自然資源,因為數據之於信息社會就如燃料之於工業革命,是人們進行創新的力量源泉。
人們試圖從數據中挖掘趨勢,在趨勢中把握未來。大數據或稱巨量資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資料量規模巨大到無法通過目前主流軟件工具,在合理時間內達到擷取、管理、處理,並整理成為幫助企業經營決策的資訊。有人視大數據為企業未來競爭優勢的基礎,它將改變企業決策、價值創造和價值做到的方式。
牛津大學與IBM在2013年年初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8%的全球企業已經開始進行大數據實踐。而在中國,四分之一的企業也正在積極投入大數據業務,中國亦成為極具代表性的大數據實踐市場。隨著雲時代的來臨,大數據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李國慶透露,通過用顧客寶貴的痕跡等海量數據的運算,每年對銷售的貢獻會提高 20%。
而在業績的背後,大數據的價值還在於可以幫助企業真正了解自己的客戶,可以結合客戶的個性化特點,給出有針對性的建議或顯示廣告,甚至可以通過分析企業已經掌握的數據模式或回歸分析,發現顧客尚未提出的需求。亞馬遜已然將這一點做到了極致,他們為客戶推薦的產品完全是基於客戶在過去一段時間的購買行為所做的:客戶的購物車中所收藏的商品、客戶喜歡的商品、其它用戶瀏覽或購買的商品等,為每位客戶定制專屬的個人主頁,所以每個客戶看到的網頁廣告都是獨一無二的。利用該策略該公司在 2012 年第三財政季銷售增長27%,達到了131.8億美元,而2011年同期的銷售額則為 96 億美元。
大數據的本質
大數據僅僅是行銷手段的一個新插件嗎?這樣理解似乎並無不妥,但可能低估了大數據帶來的變革影響,其深遠意義則是獲得了一種理念的提升。反思行銷的失敗,不是因為消費者的需求越來越難以滿足,而且企業離自己的客戶漸行漸遠。從大數據中獲得價值意味著企業要無限接近消費者,真正做到以客戶為中心,打破規模為贏的模式,努力追求為消費者提供個性化、定制化的產品、服務。有業內人士指出,以客戶為中心在很多企業里都只是一個口號,沒有多少企業真正做到。現在的鞋企、服裝企業存在嚴重的庫存壓力,其實就是因為他們沒有真正以客戶為中心,甚至包括為緩解庫存進行的打折活動,打幾折最划算?什麼時候打折?這里面有很多智慧,通過數據分析可以設計最高效的方式,而過去常常是人為拍腦袋就決定的。
在未來,行銷的更大價值在於建構品牌社區。主打科技創新的世界運動巨頭耐克無疑也看到了這一趨勢。「如果只將新推出的 Nike+ 看作是對運動鞋產品性能的升級,那就大大低估了 Nike+ 的價值。」有關人士指出,「Nike+ 的核心價值在於所構建起來的龐大的線上社區,它的最大功能在於社交。從行銷角度看,這是屬於大數據行銷的范疇,耐克並不希望消費者穿完一雙鞋就扔掉,它的目的是和消費者建立一個更為牢固的關係,不僅要讓目標群體使用自己的產品,還希望得到反饋和提高附加值。」
大數據分析可以幫助企業更好地了解客戶所想要的產品。通過從社會化媒體收集人們如何評價某款產品,能夠為企業提供比傳統的問卷調查更多的信息。特別是當這些信息是實時收集到的,企業可以立即有針對性地對可能存在的問題做出改進。
大數據的核心是對數據的利用,而不是儲存。它需要強大的分析功能,一個成功的大數據項目最終展示的是其業務價值有多麼誘人,只有依靠大數據分析所做的業務決策比競爭對手快、準的時候,它才有價值。但對企業家而言,專家可以找,思想家必須自己做。從數據戰略的構建,到群體智慧的萃取;從社會關係網路的解析,到複雜的自組織系統的發現,均依賴於企業家的智慧,而不能完全依賴於機器。換言之,必須具備駕馭大數據的能力。
因此,大數據不只是一種工具,它更是一種智慧,一種思維模式。大數據將會給企業在銷售管道、流程管理、成本控制、庫存管理、定制服務等方面提供最優的運作方案。同時也為現代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帶來深刻變革,使得企業可以整合產業生態鏈資源,進行產業模式創新;可以重塑企業與員工、供應商、客戶、合作夥伴之間的關係即行企業管理創新;可以整合資源,創新協同價值鏈,提供新的產品與服務,打造新的商業模式。
難以逾越的倫理障礙
最早關於大數據的故事發生在美國第二大的超市塔吉特百貨(Target)。
Target 創建了一套女性購買行為在懷孕期間產生變化的模型,不僅如此,如果用戶從他們的店鋪中購買了嬰兒用品,Target 在接下來的幾年中會根據嬰兒的生長周期定期給這些顧客推送相關產品,使這些客戶形成長期的購買習慣,從而形成對品牌的忠誠度。但這只是故事的前半部分,而後面則是這種「無微不至」帶給消費者無盡的恐懼。
充分了解客戶是有效地與客戶達成生意合作的關鍵,大數據能夠幫助企業完全勾勒出其客戶的 DNA。但是在這一過程中,如果不能很好地保護好客戶的隱私,也是很容易走向極端的一面。面對大數據對隱私的瘋狂挖掘,甚至被販賣,傳統的隱私保護手段——告知與許可、模糊化和匿名化——幾乎無一奏效。而某些企業家標榜消費者願意以隱私換取利益的說法更令人心寒。
比個人隱私和企業商業機密更複雜的是數據產權的模糊。一方面,大數據能夠通過對公開數據的處理分析釋放出無限能量,發現其背後的潛在價值;另一方面大數據的頻繁重組、聚類創造著新的財富,並通過相關關係關聯到社會關係網路。然而,數據的原始所有權和價值使用權、收益權消融在複雜的網路之中。大數據可以不斷被處理,不斷被發現新的價值。這意味著大數據的全部價值遠遠大於其最初的使用價值,而產權的隱患也許就被埋藏其中。面對變革,最好拿出充分的準備,不要如《哈佛商業評論》所批評的那樣:
「高管們明明還是按照傳統的方式做決定,以那些高薪人士的意見為主,卻拿出一份香艷的數據報告證明自己的決定是多麼英明。其實那不過是吩咐下屬四處尋找的專為這個決定做辯護的一堆數字。」這些所謂的「偽大數據決策」也許會是一種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