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環球時報 赴吉爾吉斯斯坦特約記者 張浩】在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市中心,可以看到遠處綿延的雪山。吉爾吉斯人以雪山和湖泊為榮,喜歡自比為「亞洲的瑞士」。《環球時報》記者最近到吉爾吉斯斯坦採訪時發現,在與大國相處方面,同為內陸國的吉爾吉斯斯坦與瑞士也有幾分相似。
「我們這里最好的大學是美國人辦的中亞美國大學,都是美國老師教。記得希拉蕊當美國國務卿來訪時還在那里發表過演講。我當時超想去,但學費太貴,就上了比什凱克人文大學。」在比什凱克新華書店工作的賈瑪爾一邊嫻熟地用汝瓷杯斟著茶,一邊和記者閒聊。賈瑪爾上大學時在孔子學院學過中文,她笑著說:「我最喜歡廣州,因為那里離海近啊,我們這里沒有海。」
吉國已開設4所孔子學院,另有至少20所中小學開有中文課。兩年前,就有吉國媒體報導說,吉國內學中文的人數已突破1.6萬。相對總人口只有600多萬的吉爾吉斯斯坦,這已非常可觀,但在吉教科部副部長科紮別科夫看來這還不夠。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我曾在奧什國立大學工作,經常有家長請我幫忙讓他們的孩子學中文。現在大家都覺得學中文比較有前途,與家長和學生的熱情相比,我們的中文課還遠遠不能滿足需要。」
吉爾吉斯斯坦伊塞克湖素有「上帝遺落的明珠」之稱,環湖一周約700公里。記者臨時請來的司機卡津在讀碩士,同時也在孔子學院學習。卡津在寫關於吉吸引外資方面的論文。他覺得學中文可以找到不錯的工作。
當地人說,由中企修的沿湖公路路況不錯。公路兩側水草豐美,時有戴著白底黑紋高氈帽的放牧者趕著一大群牛過馬路。車被夾在其中,牛不著急,人也只能耐心等候。總有當地小孩跑過來,笑著打招呼說「HELLO」或「你好」。
在伊塞克湖州首府卡拉科爾市,有一座東幹人的清真寺。東幹人是清代陜甘回民的後人,主要聚居在湖東的幾個村子里。在一家當地東幹人開的餐廳,可以品嘗到比較地道的綠豆涼粉。餐廳老板的兒子今年6歲,能聽懂「一點點」中文,但和《環球時報》記者交流還是要用俄語,他說:「我是吉爾吉斯人,因為媽媽是吉爾吉斯人。」
卡拉科爾市郊區有一個俄羅斯人駐紮的軍事基地,當記者問卡津能不能開車過去看一看時,他連連擺手說:「那可不能隨便看啊。」曾有報導說,蘇聯從1943年起就在伊塞克湖建成模擬海洋環境的武器試驗基地。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仍使用這個基地。而比什凱克郊外的瑪納斯空軍基地,美軍曾借阿富汗戰爭之機租用十多年。但在吉國的施壓下,美軍已於2014年6月正式撤出。
在西方一家媒體駐吉記者站當雇員的塔爾貢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我們這里是中亞最民主的國家,但收入相對太少,很多年輕人都去俄羅斯或哈薩克斯坦打工了。」據她講,一些人在俄羅斯工作,等年紀大了再回吉爾吉斯斯坦。這樣一邊領著俄羅斯的退休金,一邊在吉爾吉斯斯坦生活,相對容易一些。在聊天的過程中,塔爾貢還多次說:「那些市場里面賣衣服和小商品的中國人為什麼要到我們這里來呢?中國發展很快,我們很多人可是都想去中國尋找機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