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中新網4月3日電 日前,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公布,第46屆PVSC光伏專家大會授予漢能美國子公司Alta Devices聯合創始人、漢能集團科學家Harry Atwater教授「William R. Cherry光伏榮譽獎」。
William R. Cherry是光伏界的創始人之一,以他的名字設立的William R. Cherry 獎創建於1980年,是業內最高級別學術獎項。該獎旨在表彰投身並致力於在提高光伏能源轉換領域、做出重大科技貢獻並極力倡導推廣相關科技的工程師或科學家個人。
本文來自 雪花新聞,本文標題:漢能科學家再獲全球光伏榮譽獎項 ,轉載請保留本聲明!
Eli Yablonovitch教授榮獲2017年William R. Cherry大獎
這也是繼2017年Alta Devices聯合創始人、集團資深專家Eli Yablonovitch教授因對太陽能電池器件物理科學與技術領域做出傑出貢獻,在第44屆PVSC大會上捧得William R. Cherry大獎之後,漢能科學家再獲國際殊榮。一個團隊兩位重量級專家相繼獲得PV領域的權威大獎,充分證明了漢能Alta Devices在該領域的全球技術領先地位。
此次被提名的Harry Atwater是加州理工學院應用物理和材料科學霍華德•修斯教授(Howard Hughes Professor),是位於加州聖克拉拉的太陽能公司Alta Devices的聯合創建人之一。而Yablonovitch教授還憑借傑出的科研成就當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國家科學院、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是倫敦皇家學會的外籍成員,並獲得了其他多項著名獎項。他與Harry Atwater教授等聯合創建了Alta Devices公司,致力於探索薄膜太陽能技術的科研與應用。
2014 年,漢能全資並購了位於美國加州的Alta Devices,後者成為漢能旗下子公司。漢能Alta Devices致力於砷化鎵(GaAs)移動能源技術,具有高轉換效率,配以輕、薄、柔的特性,使薄膜太陽能晶片能夠在不影響設計外觀的情況下,廣泛應用於汽車、無人機、無人駕駛系統、衛星、消費類電子產品、傳感器、遠程探測等各類應用領域。
如今,漢能Alta Devices研發的高轉換率砷化鎵薄膜太陽能電池已被波音公司、美國NASA等先後應用於平流層永飛無人機以及國際空間站太陽能利用測試,這一技術路線的商業化潛力備受矚目。隨著技術研發的持續突破以及商用產業化的不斷探索,Alta Devices也將為漢能在全球範圍內推廣薄膜太陽能技術、推動移動能源革命,提供更強大的技術支撐,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至此,漢能砷化鎵雙結太陽能電池轉換率最高達到31.6%,並同時擁有砷化鎵單結太陽能電池效率29.1%和組件效率25.1%兩項世界紀錄,其中單結電池轉換效率的世界紀錄在2010 年被Alta Devices突破,並連續6 次被其團隊刷新,進一步奠定了漢能在高效太陽能薄膜電池領域的絕對領先地位。
自2009年進入薄膜太陽能領域以來,漢能就一直專注於核心技術的突破。漢能創始人李河君認識到,未來能源的競爭是核心技術的競爭,誰掌握了核心技術,誰就掌握了能源。通過消化整合和自主創新,獨占技術鰲頭的漢能牢牢掌握了薄膜太陽能的科技話語權。此外,漢能還擁有包括優秀科學家在內的全球薄膜太陽能技術人員超過2000名,其中包括一大批國內外先進半導體和太陽能領域的科學家。
此次,漢能Alta Devices資深專家再次獲業內最高級別獎項是對漢能薄膜太陽能技術全球領先性的充分肯定,漢能已經成為全球薄膜太陽能行業引領者,其不僅在技術上引領行業變革,還在技術產業化應用上也達到了世界級標準。未來漢能將繼續以薄膜太陽能技術為核心,用更多元化創新技術和產品引領一場全球範圍內的能源利用革命。
據了解,Harry Atwater教授的科學研究主要圍繞兩大領域:光伏太陽能轉換和材料中的光物質相互作用。他創造了新的高效太陽能電池設計,並開創了太陽能電池的光管理原則;同時,他也是奈米光子學和等離子體物理學的早期先驅。IEEE PVSC官網顯示,過去35年里,從第一篇論文《通過區域熔融結晶形成矽吸收器》(1982年)到最近關於光譜分裂做到超高效模塊的光學技術研究,Harry Atwater教授在過去長達35年的科研生涯中始終對光伏領域充滿熱情,累計發表450多份出版物並通過PVSC和EDS等平台為光伏科學和技術做出傑出貢獻。Harry Atwater教授的「創造力得到了廣泛的認可,他帶來的價值似乎沒有邊界」。
Eli Yablonovitch教授在光伏研究中引入了4(n squared)(「Yablonovitch極限」)的光捕獲因子,這種因子在全球範圍內廣泛應用於幾乎所有商用太陽能電池板。他還發表了關於太陽能電池基本效率限制的研究,並為矽和砷化鎵開發了新的表面鈍化處理技術。 由於引入了應變半導體雷射器由於價帶(空穴)有效質量降低而具有優越性能的想法,因此他被認為是光子帶隙概念之父,並創造了「光子晶體」一詞。第一個實驗做到的光子帶隙幾何結構,有時也按他的姓氏被稱為「Yablonov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