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文/小白
相信不少車企3月26日晚內心的os應該是這樣的:「說好一起攜手成就2020年產銷量200萬輛的新能源大業,你卻告訴我剩下的路我要自己走……」
3月26日,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一直處在疑慮重重下的2019年新能源補貼政策終於塵埃落定。
通知從2019年3月26日起實施,但2019年3月26日-2019年6月25日為過渡期。過渡期間:
-
符合2018年技術指標要求但不符合2019年技術指標要求的銷售上牌車輛,按照2018年對應補貼標準的0.1倍補貼。
-
符合2019年技術指標要求的銷售上牌車輛按2018年對應標準的0.6倍補貼。
-
銷售上牌的燃料電池汽車按2018年對應標準的0.8倍補貼。
補貼向下,技術向上
通過研究2019年新能源補貼政策,我們可以用下面三張表格來呈現新能源乘用車的補貼內容。
-
純電動乘用車工況法續駛里程不低於250km,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含增程式)工況法續駛里程不低於50km。
-
純電動乘用車動力電池系統的質量能量密度不低於125Wh/kg,125(含)-140Wh/kg的車型按0.8倍補貼,140(含)-160Wh/kg的車型按0.9倍補貼,160Wh/kg及以上的車型按1倍補貼。
-
純電動乘用車整車能耗比門檻提高10%(含)-20%的車型按0.8倍補貼,提高20%(含)-35%的車型按1倍補貼,提高35%(含)以上的車型按1.1倍補貼(此項標準沒有變化)。
通過以上對比我們可以看出,新補貼標準退坡幅度超過預期,最高退坡60%,與2018年補貼政策相比,新政策的特點是補貼金額下降,但補貼技術門檻升高。同時,地方補貼取消一事也最終敲定。
雖然此前關於2019年新能源政策就有很多猜測,可當猜測變為現實時,我們難免還是會有點不能接受。補貼政策的大幅調整使相關車企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首當其沖的便是新能源車的價格問題。
漲還是不漲?這是一個問題!
政策對於價格的影響到底有多大,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數據來源:汽車之家)。
從表格中我們可以看出,多數市面上的主流純電動車都將在2019年新政正式實施後面臨著至少6萬元的補貼差額,所以,考驗車企們真正實力和應對能力的時候到了,漲or不漲?這是一個難題!
3月26日,新政策公布後不久,蔚來的一條簡訊堪稱神速——推出4小時保價計劃(截止27日0點),支付大定最高節省5萬現金,享受最高國家補貼4.5萬和地方補貼2.25萬。
正當大家紛紛誇蔚來機智時,隨之而來的一票官宣也跟著刷爆朋友圈。
-
東風日產表示,6月25日前完成上牌,享受2018年補貼價,軒逸·純電全國統一價15.9萬元起。
-
廣汽新能源表示,即日起,購買廣汽新能源GE3 530和GS4 PHEV車型,享國地補政策全額兜底,實力承諾,價格不變,最高補貼仍達到9.07萬元。
-
威馬表示,凡在3月31日23:59前參加保價升級計劃並完成大定支付的用戶,不用擔心退坡時間節點,符合政策的地區依然最高可享受8.25萬元的補貼。
雖然上面幾家車企態度讓我們感受到一絲暖意,但講真,2019年的退補力度實在過大,不能保證每家車企都會像他們一樣選擇自己掏腰包來填上補貼的窟窿。所以,面對補貼退坡,應該採取怎樣的態度是這段時間各個車企需要解決的難題。
其實,新政的到來對各類型企業的影響程度不同,我們將汽車圈兒新能源車企分為以下三大類,一起來梳理一波。
第一類是像比亞迪、長城、吉利、日產、BMW等在大力發展新能源的傳統能源大戶。考慮到雙積分政策,新能源車型賣的多少直接影響其積分的高低,所以這一類車企是最有可能拿傳統燃油車的利潤來填補補貼退坡的窟窿,畢竟……有錢……
第二類是像北汽新能源、廣汽新能源和特斯拉等只做新能源車的車企。雖然前兩者也是背靠北汽和廣汽兩棵大樹,但不得不說,只針對新能源市場的它們可以說是直面壓力,在此表示心疼「全額兜底」的廣汽新能源,至於特斯拉嘛,以它的性格怕是要隨性的漲價了……
第三類是像蔚來、小鵬、威馬、新特、愛馳等造車新勢力,當然這里也可以再次細分為兩種情況。
-
一種情況是前面提到的蔚來、小鵬、威馬等已經有新車在售的新勢力,其實他們的壓力無異於第二類車企,甚至更大,畢竟他們賺的就是新能源車的錢,未必拿得出像廣汽新能源那種「全額兜底」的勇氣,所以當過渡期結束後,很有可能是車企和消費者來共同承擔補貼退坡的窟窿,當然,我們也不排除背後有超級「金主」支持的新勢力可以一力承擔,等待大浪淘沙後成為最終勝利者。
-
另一種情況是還處在概念階段,新車尚未上市、沒有定價、沒有交付的造車新勢力,對於這類車企,短期內新政的影響會較小。
所以,我們的觀點是——絕大多數車企會選擇不漲價。
當然,也有不少人持反對意見,稱未來幾個月,新能源汽車的價格將會迎來一波上漲趨勢。這的確是一種可能性,同樣也是消費者的普遍擔憂。但考慮到目前中國汽車市場正處在一個下行的狀態,行業競爭壓力很大,消費者本就處在持幣觀望的階段,現在採取漲價賣車鐵定不是好選擇。就像平日里逛淘寶,擺脫雙11、雙12的氛圍後,多數消費者都還是不包郵就不下單、沒有打折券就不加購的消費心理,或許這樣說過於偏激,但現在漲價無異於自(zi)討(ji)苦(zhao)吃(si)。
不過,關於補貼取消後的價格問題,車企自掏腰包也不是長遠之計。所以我們在這里建議:
-
就像經濟學中所說的,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里,同理,壓力也不要讓車企單方面照單全收,分散壓力或許是應對補貼退坡的方法之一,讓整個消費環節中所有參與者共同承擔。
-
開拓多種能源。就像今年兩會上,很多車企大佬都支持發展氫能源那樣(詳情戳:《聚焦「兩會」丨從車企大佬提案,看未來汽車產業風向》)
寫在最後:
大浪淘沙,未來的大勢所趨一定是補貼逐漸變為零,最後能剩下來的一定是不靠補貼存活的車企。
而對消費者來說,相信今後一段時間在4S店里,銷售的語氣會變成:「大哥,趁著過渡期抓緊買吧,6月25日以後,你至少要多花3萬塊錢吶。」在這里我想說的是,穩住,我們能贏。
點擊圖片,查看往期
熱點丨Model Y乏味?馬斯克會笑你天真的
新車丨東風悅達起亞的復興,從新一代KX5開始
新車丨A與B之間的王者
©本文由排氣管原創出品,版權所有
———排 氣 管———
▽
商務合作 | [email protected]
公關邀請 |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