痞子英雄劉邦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痞子英雄劉邦 戲劇 第1張

痞子英雄劉邦 戲劇 第2張

成王敗寇

項羽敗了,敗在劉邦手中。

勝了的劉邦人模狗樣的當了皇帝,敗了的項羽不但再也當不成霸王,還得去見閻王。雖然「勝敗乃兵家常事」,再說,人生自古誰無死,死不足惜,敗也未必可恥。只不過,項羽敗在劉邦手里,未免讓人想不通。因為項羽是貴族,是天下無敵的蓋世英雄,是叱吒風雲的三軍統帥,而劉邦出身卑劣,毫無教養,是個不折不扣的無賴放蕩之徒。

劉邦的祖上老劉家,既非當朝重臣,亦非社會賢達,甚至連名字都沒有記載。《史記》說劉邦「父曰太公,母曰劉媼」,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劉大叔和劉大媽。大叔大媽當然不是名字,可見是「無名之輩」。

劉邦自己也是沒有名字的。古時候的貴族都正兒八經地有名有字,貴族有通例:嬰兒出生三個月後,要擇吉日剪一次頭髮,並由其父命名。男孩長到二十歲,女孩長到十五歲,則要舉行冠禮或笄禮,由嘉賓取字。有名意味著降生,有字,意味著成人。這些權利,平民子弟沒有。史書上說劉邦「小字季,即位易名邦。」意思是小的時候字季,叫劉季,當了皇帝,即位以後改名字為劉邦。事實上「季」並不是什麼「字」,而是排行。古人的排行,曰伯仲叔季。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劉邦的長兄名伯,次兄名仲,沒聽說還有個叫劉叔的三哥,他叫劉季,則所謂「劉季」,便不過就是「劉四」,或者「劉老幺」。明太祖朱元璋小時候也不叫朱元璋,而叫朱重八。重八這個名字也是按排行取的。他屬「重」字輩,有四個堂兄分別叫重一、重二、重三、重五,三個胞兄分別叫重四、重六、重七,他年齡最小,就叫重八。有人看見這個名字,以為是兩個八重在一起,既然是按輩分取名的,這個朱重八,就不能叫朱八八。這樣取名倒是很省事,當然也就沒有什麼意義,沒有什麼地位了。

劉大叔似乎不太喜歡他這個小兒子,也不怎麼看好這個「劉老幺」,經常罵他「無賴」,說他不如劉仲(就是劉老二)勤勉,對他的教育和約束也不太認真。於是劉邦從小就好吃懶做,遊手好閒,就連他當了皇帝,司馬遷作為當朝太史給他做傳時,也不得不承認他「好酒及色」「不事家人生產作業」。意思就是,他什麼也不幹,就愛吃吃喝喝,成天閒逛,像個混混。

後來,總算謀看各「泗水亭長」的差事。亭長是個多大的官呢?按照秦制,十里為亭,十亭為鄉,亭長比村長高半截,比鄉長低半截,相當於舊社會的公社生產隊長,而且還是試用。這當然算不得官。權不大,事不少,好處不多,麻煩不少,一般體面人家子弟不屑做,老實巴交的農戶人家又做不了,最適合劉邦這樣的遊手好閒的人去做。他當了亭長之後,發明了一種竹皮冠,然後成天裝模做樣地戴在頭上,覺得挺好玩。官不大,他也沒有官架子,依然成天嬉皮笑臉,依然喝酒賒帳打白條。劉大媽心疼她這個小兒子,經常幫他還酒錢,就這樣,劉邦在鄉里鄉間竟博得一個「大度喜施」的美名,也有些人緣。

有很多人小時候都有痞,但我們不把那些孩子叫痞子,而是只認為他們有點皮,就是頑皮。頑皮的孩子很多,尤其是男孩,只要不為非作歹,大人一般也就睜只眼閉只眼。

就像曹操,小時候就幹過這麼一件事。曹操看見人家結婚,他想來個惡作劇,就跑去跟袁紹商量一起把新娘子偷出來,袁紹這個冤大頭就傻呵呵地跟著去,結果新娘沒偷出來,倒是被人發現了,慌亂中,袁紹掉進了一片荊棘當中動彈不得,眼看著追趕聲越來越近,曹操指著袁紹大喊一聲:「小偷在此。」袁紹被這一嚇,打個激靈猛地一竄就逃出了荊棘。有的人長大了就會好一些,劉邦不僅小時候痞里痞氣,到了戰場上也是一副痞子相。

公元前203年十月,劉邦圍攻成皋,守將曹咎堅守不出,劉邦採用激將法罵陣,曹咎中計大敗,劉邦一舉占領成皋。聞訊後,項羽率眾急忙趕來,楚漢二軍在廣武山形成對峙。廣武,即今河南滎陽之北,有三皇山,上有東西二城,各在一山頭,相距二百餘步,中隔山澗,兩邊喊話可聞。對峙了幾個月後,項羽因為糧草不繼,後方不穩,有些撐不住了,為了逼迫劉邦投降,他以活煮劉邦的父親劉太公相要挾:

為高俎(肉案),置太公其上,告漢王(劉邦)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漢王曰:「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曰‘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而幸分一杯羹。」

我們不難想到劉邦說這話時嬉皮笑臉的樣子。把項羽氣的夠嗆。

打又打不過,勸又勸不降,見劉邦軟硬不吃,項羽無計可施,思考了一陣後,隔著山澗請求似的沖著劉邦喊:「天下匈匈數歲者,徒以吾兩人耳,願與漢王挑戰決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史記•項羽本紀》)。意思是說,如今天下混亂了好幾年,都是因為你和我二人爭鬥,為了不讓天下百姓白白受苦,我想跟漢王你單挑,以此決定勝負,勝了獨霸天下,敗了回家種地。

面對帶有嘲諷性質的挑釁,劉邦神色自若,笑著沖項羽說了八個字:「吾寧鬥智,不能鬥力」(《史記•項羽本紀》、《資治通鑒》)。他說的不是不願鬥力,而是說不能鬥力,意思是說,我要是打得過你或者勉強打得過你,倒是願意跟你打,但是我打不過你,完全不是你的對手,跟你單挑就是找死,我不能跟你打。言外之意,項羽你不是武功很高嗎,我偏不跟你玩,憋死你,看你怎麼滴。

當了王以後,雖然逐漸變得人魔狗樣,但一不小心,也會露出潑皮本色。剛當上王的時候,劉邦和以前一樣跟哥們們分酒吃肉不分彼此,這時候有個叫孫叔通的人說,這不合禮儀,大王要有大王的樣子,於是就請人定禮。劉邦只問了一句話(「得無難乎?」)。意思是,簡單的話我就做。當時的儀式是這樣的:天亮之前,史記首先是謁者執行禮儀,他領著諸侯大臣們按次地進入殿門,院子里排列著保衛宮廷的騎兵、步兵,陳列著各種兵器,插著各種旗幟。這時有人喊了一聲:「趨。」於是殿下的郎中們就站到了台階的兩旁,每個台階上都站著幾百人。功臣、列侯、將軍,以及其他軍官們都依次站在西邊,面朝東;丞相以下的名種文官都依次站在東邊,面朝西。九行人設立了九個儐相,專門負責上下傳呼。最後皇帝的車子從後宮出來了,他貼身的人員拿著旗子,傳話叫大家注意,然後領著諸侯王以下直到六百石的官吏們依次向皇帝朝賀。從諸侯王以下,所有的人都誠惶誠恐,肅然起敬。群臣行禮過後,又按著嚴格的禮法擺出酒宴。那些有資格陪劉邦坐在大殿上頭的人們也都叩伏在席上,他們一個個按著爵位的高低依次起身給劉邦祝酒。等到酒過九巡,謁者傳出命令說:「停止。」哪一個稍有不合禮法,負責糾察的禦史立即把他們拉出去。整個朝會從始至終,沒有一個敢喧嘩失禮。這時劉邦脫口而出「吾乃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意思是「當王還真過癮。」 就是說之前他從來沒有體會過。

未央宮建成後,做了皇帝的劉邦大宴群臣,乘著酒興,居然對已是太上皇的劉大叔說,老爸呀,過去您老人家說我是無賴,不如二哥會幹活,現在您看看,是二哥的產業多,還是我的多?殿上群臣也跟著起哄,山呼萬歲,大笑為樂,完全不成體統。

劉邦的痞還表現在愛罵人

都梁的小說《亮劍》里的李雲龍最愛罵人,趙剛總恨恨地對李雲龍說:「本來我嘴巴挺乾淨,自從和你做了搭檔,現在也學得滿嘴髒話,一張口就罵娘,想想自己都不好意思,這叫他娘的什麼與工農相結合?好的一點兒沒學著,罵人喝酒倒學會了。」

李雲龍樂呵呵地說:「這就對啦,不會罵人能當好兵嗎?心里不痛快了,一股火總憋在那兒,怎麼辦?一句話:去他娘的……氣就出去啦,你們文化人怎麼說來著?」

趙剛說:「回腸蕩氣。」

「對,就這意思。用你們文人酸溜溜的話能指揮部隊嗎?你命令一營把山頭拿下來,說:一營長,請你組織部隊進攻那個山頭,攻不下來我要處分你的。這種軟綿綿的話會影響部隊戰鬥力的。你要這麼說:一營,把那個山頭給老子拿下來,奶奶的,拿不下來我剁了你狗日的。聽聽,這多提氣。部隊一聽這話,馬上嗷嗷叫。

實際上劉邦也是這樣。他喜歡罵人。罵蕭何、罵韓信、罵手下所有人。不高興的時候罵,高興了也罵。即便要封人家官爵,也要先罵一句他媽的,活脫脫一副流氓土匪山大王的嘴臉。

接人待物,治國安邦的各類禮儀,他便是一竅不通,甚至不知禮儀為何物。他極為蔑視厭惡講究禮數的那些儒生,說時一看見他們頭上的帽子,就想扯下來當尿壺。儒生名士酈食其去拜訪他,他居然大大咧咧地岔開兩腿坐在床沿上,讓兩個婢女給他洗腳。於是酈食其正色說了一番話以後,他才連忙起身,說對不起,然後請酈食其上座。蕭何向他推薦韓信,講了一通大道理,他揮揮手說看你蕭何面子,就讓他當將軍好了。蕭何說,你讓他當將軍他也會走,劉邦又說,那就當大將軍好了,你叫他進來吧!蕭何說,你這個人,向來簡慢無禮,如今要拜大將軍,怎麼「如呼小兒耳?」劉邦這才答應擇吉日齋戒、設壇祭祀等。

劉邦這麼多缺點,為什麼也是英雄呢?劉邦有四大優點。

一、信任人且大方

劉邦在取得大漢的天下後,曾對群臣解答他之所以打下天下的傳世名言: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而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人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貴族由於高貴,可能會又兩種性格兩種心胸。一種是非常寬容,一種是非常狹隘。寬容的邏輯是這樣的:我既然至尊至貴,也就犯不著去排斥什麼了。這就像汪洋大海,惟其大,則無所不可包容。狹隘者的邏輯是這樣的:既然我時唯一的高貴,其餘也就不是東西。這就像雪山冰峰,惟其高,什麼也容不下。同樣的,流氓由於卑賤,也可能有兩種做派兩種德行。一種是猥瑣卑鄙,一種是豪爽大方。前者多半是能占些小便宜,當些小差使,或做些小偷小摸的勾當,出不了頭也沒想過要出頭。後者則倘有機緣,便往往能成大業。劉邦屬於後者。

陳平這個人,是有「盜嫂受金,反復無常」之嫌疑的。至少他的收受賄賂是一個事實。然而劉邦只找他談了一次話,便給予他高度的信任。劉邦問陳平:先生起先事魏,後來事楚,現在又跟寡人,難道一個忠實誠信的人會如此三心二意嗎?陳平回答說,不錯,我是先後侍奉過魏王和楚王。但是,魏王不能用人,我只好投奔項王。項王又不能信任人,我只好又投奔大王。我是光著身子一文不名逃出來的,不接受別人的資助就沒法生活,我的計謀,大王覺得可取就採用,不可取就讓我下崗。別人送我的錢我分文不動,充公就是了。劉邦一聽,反而給了他更大的官職,後來,陳平向劉邦建議用銀彈在項羽那邊行反間計,劉邦立即撥款黃金4萬金(銅),隨便陳平怎麼使用,也不用報銷,叫「悠所為,不問其出入。」結果,陳平略施小計,項羽就對范增、鐘離昧等心腹失去了信任。

二、能克制欲望,能控制情緒

克制,是一個人成熟的標誌。公元203年,韓信攻下齊國七十餘城,偌大一塊齊國,都成了他韓信的地盤。手上有了本錢,韓信就開始和劉邦講價了,他派人給劉邦送了一封信,信上說其人多狡詐,是個反覆之國,南邊又與楚國接壤,如果不立一個假王來鎮守,只怕形勢不定。當時,劉邦正被項羽的部隊團團圍在滎陽,太公和呂氏在項羽手里,一肚子氣正沒地方發泄,看完信,火從心底起,怒向膽邊生:王八蛋,老子困在這里,天天等你來就,你他媽的卻要當個什麼假齊王!便破口大罵。張良和陳平知道這是得罪韓信不得,便暗中踹劉邦的腳。於是劉邦接著又罵:沒出息的東西!男子漢大丈夫,建功立業平定諸侯,那就是真王了嘛,當的什麼假王。這樣一種克制的能力,項羽是沒有的,這樣一種隨機應變的功夫,項羽也是沒有的。

三、敢作敢當

劉邦沒有本事,他唯一的本事就是遇到問題就問張良、韓信、陳平他們「為之奈何?(我可怎麼辦?)」卻也敢作敢當。

他當亭長時,曾押送服勞役的犯人到驪山去,一路上開小差的人不少。於是劉邦乾脆把犯人的繩子統統解開,說,你們都走吧,我也一走了之,沒什麼大不了的。可見劉邦並沒有把什麼職銜放在眼里,也沒把什麼王法放在眼里,跟不會因為保住亭長的差是就什麼出格的事都不敢幹。

四、有度量

劉邦會犯錯,而且犯判斷錯誤和戰略錯誤,但他肯認錯,也肯改。公元前200年,劉邦對形勢和軍情做出錯誤判斷,中了匈奴誘兵之計,不聽婁敬的極力勸阻,親自帶兵挺進,深入敵方腹地,結果被匈奴圍困在白登,這就是有名的白登之圍。幸虧用陳平的計謀才能脫險。劉邦班師回朝,立即釋放關押在牢里的婁敬,向他賠禮道歉,承認錯誤,並封婁敬兩千戶,升關內侯。

這樣的英雄氣度,袁紹就沒有。

公元200年,官渡之戰,袁紹不聽田豐的勸阻敗北,為了挽回面子,竟然殺了田豐。劉邦的白登之圍在公元前200年,袁紹的官渡之戰在公元200年,兩事相差了整整400年,結局卻完全顛覆。精神的高下也不可以道里計。袁紹是個豪族,四世三公,貴不可言。劉邦是個流氓,一無所有,賤不可言。然而劉邦的氣度,卻不是袁紹之流可以比擬的。

劉邦是英雄,所以他也欣賞英雄,讚美崇高。如果見到真正的英雄,真正的好漢,他會由衷地敬佩讚賞,而無論對方是敵是友。劉邦殺了韓信之後,又殺了彭越,滅了彭越九族,在洛陽城外集體處決,並且揚言有膽敢收屍的,殺無赦。當時,正好梁國大夫欒布回到洛陽,便在彭越的人頭之下,從容匯報了出使過程,然後撲倒在地,祭拜彭越,並痛哭一場。劉邦見欒布公然無視自己的禁令,勃然大怒,下令將欒布扔進油鍋。欒布一臉從容向油鍋走去,一面回過頭來說,願一言而死。就是說一句話再死。劉邦說,你講。欒布說,當年皇上困於彭城,敗於滎陽,項羽之所以不能西進窮追,就因為彭越大王據守大梁,與漢聯盟。那時,彭王只要稍微把頭一歪,你就沒有今天了。何況垓下之戰,如果沒有彭王,項王也不會兵敗。如今天下已定,皇上就疑心他謀反,謀反證據拿不到,就找理由殺了他,說完自己就要往油鍋里跳。劉邦一聽,肅然起敬,立即釋放了欒布,並拜他為都尉。

作為那個英雄時代的頂尖人物,項羽和劉邦當然都是英雄。所不同者,劉邦是痞子英雄,項羽是本色英雄。從審美的角度來說,項羽更讓人欣賞,從現實的角度而言,劉邦更實用。

編輯:校辦

痞子英雄劉邦 戲劇 第3張

真教育的殿堂

  歲月是光陰里最忠實的尺子,冷靜地丈量著時間的長短厚薄,冷暖溫寒……只有愛的教育,才有頻頻回首。關注西南大學銀翔實驗中學,讓生命綻放繽紛色彩。

西南大學銀翔實驗中學 ·與你同行

官方微信公眾平台:xndxyx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