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吐槽大會》上,李誕終於對台灣偶像劇下手了:乍一看很弱智,仔細看更弱智。
但是不可否認,台灣偶像劇是很多人的青春記憶。
本期主咖陳喬恩出場時的BGM一響起,就讓人回想起曾經租碟看劇的日子。
從2001到2011的十年,是台灣偶像劇輝煌燦爛的黃金時代,台偶經歷了興起—發展—繁榮—衰落的完整生命周期。
台灣偶像劇的風靡,要從一部《流星花園》說起。
這個關於富家少爺和灰姑娘的故事,開創了台灣偶像劇的先河,使得台灣電視劇從瓊瑤領銜的「言情時代」進入柴智屏領銜的「偶像時代」。
就是這樣一部製作成本僅11萬的劇,當時紅遍大江南北。大街小巷播放的歌曲都是《流星雨》和《情非得已》,每個學校都有一個自己的F4。
直到今天,我們仍然記得「如果道歉有用的話,還要警察幹嘛」、「當你難過的時候,只要倒立,眼淚就不會流出來」這些經典台詞。
《流星花園》之後,台灣偶像劇開始了摸索期。
《薰衣草》採取悲傷韓劇模式,講述了梁以薰和季晴川青梅竹馬、生離死別的動人故事。
當年絕症梗還很新鮮,這種童話故事的戲碼著實賺得觀眾一把眼淚。
文具店里的薰衣草瓶一度賣到脫銷,隨身聽里面的歌曲也從「陪你去看流星雨落在這地球上」變成了「記憶是陣陣花香,我們說好誰都不能忘」。
之後的《海豚灣戀人》同樣延續了從「小時候的約定」到「長大後的愛情」的劇情。
《千金百分百》上演了千金女被背叛後回來復仇的戲碼。
還有《薔薇之戀》《西街少年》《天國的嫁衣》等,這些偶像劇都還沒有形成統一的特色,直到2004年的《鬥魚》《戰神》,開始有了自己的特點。
《鬥魚》嘗試了黑暗校園的題材,除了愛情之外,還涉及到笑園霸凌與黑道,甚至強姦與殺人的情節。
跳脫出瑪麗蘇的劇情,《鬥魚》告訴我們這種「越是兩個世界的人,越容易互相吸引」的愛情,雖然誘人,但也致命。
《戰神》整體的基調也很灰暗,但是身處於混沌中的兩個人相互溫暖,相互救贖,這種愛情更加深刻。
「說愛我,用你的手心溫暖我。」零和綺羅的彼此治愈,讓我們到現在還是很懷念大S和仔仔在一起時的美好。
2005年是台偶大豐收的一年,有袋米最喜歡的《惡魔在身邊》。
相比於劇情,更讓人心動的是小美賀軍翔的魅力。棱角分明的盛世美顏、外冷內熱的霸道性格、邪魅的笑容殺…每個女孩都夢想著生命中能夠出現像江猛這樣的「惡魔」。
齊悅表白的橋段,如今再看,還是會激起觀眾的少女心。
有堪稱史上最甜偶像劇的《惡作劇之吻》,沒有狗血劇情、沒有勾心鬥角,只講述了關於愛與勇氣、成長與成全的故事。
IQ200的高智商男主江直樹和傻白甜的女主袁湘琴結合,竟產生了意想不到的高甜效果,兩個人也成為了很多人心中的經典CP。
每當看到這兩個人,腦海中就會自動泛起「我想我會開始想念你,可是我剛剛才遇見了你」的甜蜜。
還有打破《流星花園》收視奇跡的《王子變青蛙》。
這部劇講述的仍然是王子與灰姑娘的故事,但已經不單單是浪漫言情,明道演的單均昊開創了瑪麗蘇偶像劇的新人設—迷人的霸道總裁。
女主角也由白蓮花變成了戰鬥力十足又非常愛錢的現實女孩。
豐收之後迎來一場狂歡,台灣偶像劇進入了量產階段。
《微笑Pasta》《放羊的星星》《轉角遇到愛》延續了男強女弱的設定,但大家都是戀愛腦。
《終極》系列將偶像劇與玄幻相結合,劇情荒誕無厘頭,但也充滿了友情和道義。
2008年,一部《命中注定我愛你》橫空出世,成為台灣電視史上收視率最高的偶像劇並保持至今。打破了自己創下並維持的紀錄,陳喬恩也因此成為「偶像劇女王」。
雖然劇情依舊沒有擺脫白馬王子和灰姑娘的設定,但在女主形象的塑造上花了許多心思,陳欣怡不再是單純的傻白甜,而是多了一些真實感。
阮經天演的霸道總裁紀存希也少了一絲霸道,多了一些蠢萌。
這部劇給了所有平凡女孩一種童話幻想。在當時,簡單又真實的「便利貼女孩」,幾乎成為了一種時尚潮流。
巔峰之後開始衰落。《痞子英雄》《下一站,幸福》《海派甜心》等,都只在小範圍內引起反響,並沒有大爆。
2011年,《我可能不會愛你》播出,引起了極高的話題度和關注度,收視和口碑俱佳,成為金鐘獎史上獲獎最多的偶像劇。
這部劇的人物形象不落俗套,台詞文藝直戳人心,畫面十分小清新,劇情更是將現實向風格發揚到極致。
每個單戀過的男孩都會對那種「害怕會失去而不敢擁有的小心翼翼」感同身受,每個只身打拼的女孩都渴望得到李大仁那種簡單又長情的陪伴。
程又青和李大仁的愛情故事,為台灣偶像劇的黃金時代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絕唱過後,日薄西山的台灣偶像劇最終走向落寞。
台偶的衰落由很多因素造成。
低廉的製作成本造成布景的廉價感,陷入霸道總裁和灰姑娘套路的瑪麗蘇劇情讓人產生審美疲勞,這是內在原因。
互聯網的發達導致人們接收的信息不斷多元化,觀眾可以看到大陸劇、日韓劇、英美劇等更多精彩劇集,停滯不前的台偶顯然不能再滿足觀眾的需求。
台灣偶像劇衰退,而內地資本運作,哄抬片酬和製作,很多知名的台灣藝人紛紛到內地發展,導致台灣演員特別是男主斷層,如此出現惡性循環。這些是外在原因。
現在讓人有印象的年輕台灣小生恐怕只有王大陸了。(上一個是柯震東,可惜…)
如果能夠痛定思痛,跳出偶像劇的固有思維,在情節上有所創新,在製作上得到改善,至少可以挽救衰落局面。《我可能不會愛你》就是很好的例子。
近年來也不乏好劇出現。
2015年的《一把青》講述了戰爭時期,空軍飛行官以及眷屬的幾段被戰火無情催逼,生死兩隔的滄桑故事。
男人們傷殘、戰死,女人們承擔這一切帶來的後果,淪落成風塵女子。
真實的人性糾結、殘酷的歷史重現、無情的官僚體制…這些都通過生活中的瑣事展現出來。
從普世的價值觀出發,更能讓觀眾感受到那個時代的人對於個人命運的無可奈何。
2016年的《荼蘼》,劇名是一種花,花語是末路之美,代表青春逝去、感情終結。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面臨不同的選擇。選擇Plan A,代表選擇事業發展;選擇Plan B,代表選擇守護愛情。
「可愛教主」楊丞琳一改往日風格,變成渴望改變現狀的平凡人,將兩種選擇帶來的不同結果,都講給你聽。
劇中那種不管選擇了哪一種生活,都會向往另一種生活的彷徨與孤獨,讓人產生強烈共鳴。
還有今年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被稱為中國版《黑鏡》,揭示了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問題。
劇中五個獨立的故事,借助科幻元素,將父母「霸權主義」式教育帶來的危害淋漓盡致地展現在觀眾面前,引人深思。
很多父母所以為的「我是為你好」,都是一種自以為是。他們只不過是想讓孩子活成他們希望的樣子,並沒有想過孩子真正想要什麼,最終釀成慘劇。
「媽,你還想讓我死幾次?」
「你愛我嗎?為什麼你不能抱我一下?!」
這種無力的對白,只讓人感到錐心地痛。
這些劇之所以能引起共鳴,是因為劇作人員懂得,那些黃金時代的台灣偶像劇,受眾是90後一代。而當年看戲的我們已經長大,已經遠離瑪麗蘇幻想,現實的映射更能吸引我們。
可惜有太多人還是不懂。
《流星花園》《惡作劇之吻》《放羊的星星》《王子變青蛙》…我們聽到更多的是某部台灣偶像劇又雙叒叕被翻拍。
我們確實懷念當年那些經典的偶像劇,那些追過的男神,哼唱過的主題曲。但是歸根結底,我們懷念的那段一無所知,卻很快樂的中二青春歲月。
可是,回得去嗎?
現今無數爆款,輪換時代背景,強調階級差異,戀愛談了個遍,不過是披著《流星花園》的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