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長安十二時辰》才知道,這些年我們誤會唐朝了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最近,紙條君在追《長安十二時辰》,這部大熱IP劇真的太好看了!

  場景好看,一開場鏡頭里的長安就美得讓人心馳神往;人物好看,無論是主角雷佳音,易烊千璽,還是不起眼的車夫小廝,演技都耐扛在線;

  可最好看的,還是劇里對唐朝歷史的神還原!無論是禮儀,服裝還是生活,細枝末節里都能窺見歷史的痕跡……

  被那些花里胡哨的流量古裝劇「騙」了那麼久,真的唐朝到底是什麼樣,借《長安十二時辰》這部劇,紙條君帶你穿越回去瞧一瞧~

  

看《長安十二時辰》才知道,這些年我們誤會唐朝了 戲劇 第1張

  

  Part 1

  禮儀篇

  中華是禮儀大邦,上下五千年歷史,朝朝代代的禮制皆不同。看了《長安十二時辰》(後文統稱為《長安》),紙條君有點驚喜。

  因為終於不用聽到「皇上萬歲」,「陛下萬安」這種萬年不變的台詞,

  在唐代,皇帝的稱呼可牛了,要稱他為「聖人」!

看《長安十二時辰》才知道,這些年我們誤會唐朝了 戲劇 第2張

  而父親的稱呼就更有意思了,「阿爺」、「大人」、「哥」都是在叫爸爸。是不是三觀有點碎?

  劇里「阿爺」說得比較多,大家也都比較容易接受,因為語文書上《木蘭詩》就學過:「「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

  但管爸爸叫「哥」是什麼操作?屁股真的不會被揍開花嗎?但歷史上,還真是如此,唐玄宗就管父親唐睿宗叫「四哥」……

  還有「大人」,也是對爸爸的稱謂,不是對官員。如果想稱呼官員,一般叫他的「姓+官職」,比如「何監」、「李司丞」。

  如果你回到唐朝,見到了狄仁傑,隨口叫了個「狄大人」,小心你的「狄爸爸」告你個亂攀權貴之罪。

看《長安十二時辰》才知道,這些年我們誤會唐朝了 戲劇 第3張

  在唐朝,如果想和別人打招呼怎麼辦?可別學著抱拳彎腰或跪地請安,對方會一臉懵逼。

  一般人要行「叉手禮」。右手握住左手的拇指,有點像在吹口琴。

  話說,這是紙條君第一次在唐劇里看到「叉手禮」,別提有多激動了。

看《長安十二時辰》才知道,這些年我們誤會唐朝了 戲劇 第4張

  但因李必出身道家,行的是道家禮儀——拱手禮,所以與人回禮時也是拱手禮。

看《長安十二時辰》才知道,這些年我們誤會唐朝了 戲劇 第5張

  如果想表示「知道了」,「遵命」怎麼辦?可別順口就來一句「是」,「喳」,「遵旨」……

  得唱「喏(rě)」,來,試著讀一下。讀完後是不是還覺得挺簡單,但里頭的學問其實大著呢。

  《長安》的禮儀指導李斌表示,「喏有長喏、小喏、肥喏等之分。」

  和不同人見面,唱喏的語調就得不同:見到一般人唱小喏,見到尊長就得唱肥喏。

  都說禮多人不怪,中國自古就重禮也多禮,性子大大咧咧的人若還想穿越回唐朝,可要三思了……

看《長安十二時辰》才知道,這些年我們誤會唐朝了 戲劇 第6張

  Part 2

  服飾妝容篇

  除了禮儀,《長安》這部劇在服飾上的還原也是頂呱呱。

  喜歡唐朝的小紙條們一定要看看,別總幻想著穿越回去,卻連衣服都不會穿。

  首先,如果你是個女生,首推「半臂齊胸裙」,這在盛唐時期,是女子最常見的裝束。要注意,「半臂齊胸裙」是高胸襦裙,不用擠胸!

  沈從文曾在《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中提到,女子半臂又稱半袖,是從魏晉發展而來的一種無領、對襟的短外衣。常以彩色紋錦制成,自腰而下至膝,形似短裙。

  而在那麼多款式的半臂齊胸裙中,生活在天寶年間的女子,最喜歡黃杉紫裙的搭配。劇中聞染也曾穿過,真的好美。

看《長安十二時辰》才知道,這些年我們誤會唐朝了 戲劇 第7張

  如果你是個男生,穿越回唐朝,那就要買一套「圓領袍」和「翹頭六合靴」。

  圓領袍,是盛唐時期最常見的便服,百姓和官員日常都愛穿,寬大舒適,行動方便。

  因為在唐朝,男生不能剪頭髮,得蓄發梳髻,所以還得買個「幞(fú)頭」來戴,防止頭髮散開亂飛。

  幞頭是什麼?其實它原來是布巾,到了唐朝,人們為了方便戴上取下,就慢慢把它改造成了帽子,還帽子後加上兩條尾巴,形成了裝飾性的「帽翅」。

看《長安十二時辰》才知道,這些年我們誤會唐朝了 戲劇 第8張

  如果你的身份特殊,例如像易烊千璽飾演的李必一樣,是個道士,就要按照「道袍—環裙—鶴氅」的順序穿衣服。

  而當你品階較高時,才有資格佩戴李必頭上的「玉清蓮花冠」,而且冠上的簪子要從後往前,豎著插。

看《長安十二時辰》才知道,這些年我們誤會唐朝了 戲劇 第9張

  若你滿腔熱血,一心想從軍守衛家國,那就要當心了。因為你很可能要穿上唐甲中的明星——「明光鎧」,人稱「奶罩甲」。

  什麼是明光鎧?唐朝的鎧甲非常流行護心鏡(一種圓形防護金屬片),主要分布在鎧甲的前胸和後背,因護心鏡在陽光下可以反射出明晃晃的光,所以叫它明光鎧。

  但胸前那兩個銅鏡長得太像胸罩了,便有很多鎧甲愛好者將它們叫做奶罩甲……

看《長安十二時辰》才知道,這些年我們誤會唐朝了 戲劇 第10張

  衣服穿好了,男生就松了一口氣,可女生不行,還得做髮型和化妝呢。

  在《長安》中,經常能看到各式各樣的發髻,小女孩頭上的雙環垂髻,成年婦女頭上的雲朵髻和墮馬髻,都是歷史的真實寫照。

看《長安十二時辰》才知道,這些年我們誤會唐朝了 戲劇 第11張

看《長安十二時辰》才知道,這些年我們誤會唐朝了 戲劇 第12張

  除了上述說的幾種發髻,唐朝的髮型還有很多。

  據唐代《髻鬟品》上寫,當時女生做髮型要看年齡,成年婦女會梳雲朵髻、雙環望仙髻、螺髻、墮馬髻及等十幾種,髻朵一般高過頭頂;未成年少女們除了梳雙環垂髻、還會梳雙丫髻。

  不由得說,古代女子真是心靈手巧,若是手殘黨紙條君穿越,可能一輩子都出不了門了。

看《長安十二時辰》才知道,這些年我們誤會唐朝了 戲劇 第13張

  做好頭髮,就得化妝了。看多了現代千篇一律的網紅妝,《長安》里的唐妝實在有讓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傅粉貴重重、施朱憐冉冉」下,女人們各有各的艷麗與大氣。

看《長安十二時辰》才知道,這些年我們誤會唐朝了 戲劇 第14張

  但要化好一個唐妝,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抹胭脂、描黛眉、貼花鈿、點面靨、描斜紅……這一套全妝下來,不知道古人需要多長時間,反正《長安》的化妝師光打粉底,就用了1個小時。

  無論千年前還是千年後,女生愛美之心從未改變。細看之下,會發現古今的化妝步驟還出奇的相似!

看《長安十二時辰》才知道,這些年我們誤會唐朝了 戲劇 第15張

  好不容易化好妝,看著鏡頭里的美女各有千秋,但隱隱覺得還少了點什麼?耳環!

  對了,以前看過的唐劇里,美女耳垂處,都有串鈴鈴鐺鐺的耳環,可為什麼《長安》里沒有?

  原來,唐代女子不會打耳洞,自然就不需要耳環,雖然在個別唐墓中發現過耳環,但大部分是少數民族遺物。

  是到了宋代之後,穿耳之風才開始盛行。

看《長安十二時辰》才知道,這些年我們誤會唐朝了 戲劇 第16張

  雖然對紙條君來說,從穿衣,梳頭到上妝,這套完整的起居日常複雜又困難,但我還是很想回到唐朝,一嘗唐裝的風韻與光彩。

  Part 3

  生活細節篇

  作為一枚吃貨,紙條君想先來說說唐朝的美食。請注意,高能預警。

  有一集,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在捉反派前想先填飽肚子,就來到街口的飯館處,張口就要了一碗水盆羊肉。

  羊腿肉兩片,肋排肉偏肥一片半,粉絲綿軟,羊肉噴香,肉爛湯鮮。連盛湯的碗都要用沸水保溫,隨用隨取。

  這味道,想著都流口水……怪不得張小敬吃的一臉陶醉。

看《長安十二時辰》才知道,這些年我們誤會唐朝了 戲劇 第17張

  在唐朝,羊肉確是人們的心頭之愛,連皇室成員不少都是羊肉的忠實粉絲。

  武媚娘愛吃冷修羊,她在給男寵張昌宗的信里,甚至把羊叫做「珍郎」;唐肅宗李亨做太子時,經常會陪同唐玄宗吃羊腿肉……

  在《太平廣記》的記載里,共有105次提到肉類,其中羊肉類47次,占比45%,排名第一,妥妥的C位無疑了。

  除了水盆羊肉,還有手撕羊肉。

  唐太宗的長子李承乾喜歡在宮里學突厥人,親手將煮熟的羊肉用佩刀割下來吃。

看《長安十二時辰》才知道,這些年我們誤會唐朝了 戲劇 第18張

  吃完羊肉,來個甜甜軟軟的火晶柿子。

  劇里,張小敬吃火晶柿子是用麥稈吸的,這柿子肯定已經熟透,薄薄的皮破開小口,可以一口氣吸光里面香甜糯軟的汁液,真爽……

  在唐朝,柿子早已在長安附近大面積種植,火晶柿子更是長安臨潼特產。在房陵長公主的壁畫《侍女圖》中,有侍女手持具有粟特風格的五足盤,上面放著幾個水果,據觀察應該是柿子和某種瓜。

看《長安十二時辰》才知道,這些年我們誤會唐朝了 戲劇 第19張

  還有第一集片頭一晃而過的那摞胡餅,看上去也十分美味。

  在唐朝,餅在主食中的地位不同凡響,唐代趙璘在筆記小說《因話錄》里提到「世重餅啖」,寫的就是唐朝人愛食餅的真實情況。

  而胡餅,是唐人吃的最多、最具代表性的餅,用烤爐烤制而成。若在烤制時撒一層芝麻,就成了胡麻餅;若在胡餅里加羊肉餡,表面塗上油脂,夾層再放花椒、豆豉等配料,就成了一種叫「古樓子」的胡餅。

  正因為大家都愛吃,所以賣胡餅的人在當時也頗受重視。《廷尉決事》中就記了這樣一件事:唐代一個叫張桂的人,因賣胡餅出了名,竟被封為蘭台令!

看《長安十二時辰》才知道,這些年我們誤會唐朝了 戲劇 第20張

  寫完美食,再來看看在唐朝其他的一些生活細節。

  有人問:長安城那麼大,又沒有GPS導航,迷路了怎麼辦?

  那就得買一份地圖,唐人稱之為「輿圖」。建議再認路的人都要備上一份,因為長安是真的大,足足有108坊。

  白居易就寫詩描繪過:「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有了輿圖,才不容易被地形繞暈。

看《長安十二時辰》才知道,這些年我們誤會唐朝了 戲劇 第21張

  (圖片來源於豆瓣)

  很奇怪唐朝的人,沒有鬧鐘、手機是怎麼知道時間的?劇里給了一種叫「火鬧鐘」的計時物品,它的原型是西安博物院館里的鎏金走龍。

  「火鬧鐘」:是由我們平時所熟知的盤香構成,用一些特殊樹本磨成粉末,並加入一些香料,合成「面團」,就可以制成盤香了。如在盤香的特定位置再裝上幾個金屬球,盤香下面放一個金屬盤,當燃燒到某一特定的部位時,金屬球就會落在金屬盤里,發出清脆的響聲,這就構成了「火鬧鐘」。

  (解析來源:陜西歷史博物館志願者團隊)

  除了火鬧鐘,在唐代,計時方式還有日晷、漏刻。

看《長安十二時辰》才知道,這些年我們誤會唐朝了 戲劇 第22張

  《長安》里的火鬧鐘

看《長安十二時辰》才知道,這些年我們誤會唐朝了 戲劇 第23張

  博物館里的鎏金走龍

  當你走在唐朝的街道上,若是看到有官兵牽著一條很像哮天犬的狗,不要害怕,這是皇家細犬。

  沒錯,唐朝也有軍犬,不過它可不是很多古裝劇里的哈士奇,薩摩耶,而是細犬中的薩路基獵犬。

  這種細犬是隨著絲綢之路來到中國,而拍《長安》時選的是它們的後代——陜西獵犬,據說拍攝時該犬在全國僅有三只!

看《長安十二時辰》才知道,這些年我們誤會唐朝了 戲劇 第24張

  在路上看到獵犬別怕,看到黑人也不用驚奇,他們很有可能是「昆侖奴」。那什麼是昆侖奴?

  首先,「昆侖」一詞,在中國古代除指昆侖山外還指黑色的東西,唐人沿用此意將黑色皮膚的人統稱為昆侖人。

  正如《舊唐書·南蠻傳》卷197記載道:「自林邑以南,皆捲髮黑身,通號為‘昆侖’。」

  而昆侖奴,就是被販運到唐朝當奴仆的黑人,他們有些因為精習樂舞,被供人娛樂,有些直接就任人差遣。

  所以,劇里的昆侖奴「葛老」也是由黑人扮演,請的是好萊塢實力派影星Djimon Hounsou(傑蠻·翰蘇),曾出演過《玩命關頭7》,兩度獲美國奧斯卡電影節最佳男配角提名。給他配音的還是《甄嬛傳》里的皇上——陳建斌!

看《長安十二時辰》才知道,這些年我們誤會唐朝了 戲劇 第25張

  可見,為了還原最真實的唐朝,為了呈現最佳的劇情效果,《長安》這部劇,真是煞費苦心了。

  也多虧了它的較真,才讓我們更了解唐朝的禮儀,服飾,妝容,生活……

  看完以後,若身邊有小夥伴說「好想穿越回唐朝」,你就可以給他出份攻略啦。

>看《長安十二時辰》才知道,這些年我們誤會唐朝了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