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歲月永遠年輕,
我們慢慢老去,
最後,你會發現,
童心未泯,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
你是否還記得童年的那一天?
天空很藍,陽光溫暖,
你和小夥伴肆意地奔跑著,
那快樂純真的笑聲,
拉長了整個童年的美好回憶。
童年,童年,
在我們還不曾懂得時候,
就這樣悄悄地隨時光流走。
可是,無論走了多遠的路,
只要一回頭,
便能憶起從前的種種美好,
就像一提到宮崎駿,
便會想起關於童年的一切:
童年是恬靜悠閒的鄉下生活,
童年是夏日里風輕雲淡的一天,
童年是田野和貓狗,是我和你,
童年是手牽手,是大大的擁抱……
有一種童年,叫宮崎駿的動畫
有一種風景,叫宮崎駿動畫里的夏天
有一種情懷,叫宮崎駿動畫里的音樂
每到夏天,就會想起宮崎駿的動畫,
那些充滿清新自然的色彩和神秘幽靜的氛圍,
總能讓人的心瞬間安靜下來,
仿佛一閉眼就回到了鄉下的童年。
曾經有人這樣說過:
「宮崎駿是我在人生路上摔倒後最想見到的人。
不是因為他可以拉起我,
而是他讓我點燃自己內心的火焰,
有勇氣繼續面對人生。」
回首過去幾十年,
宮崎駿帶給了我們太多的溫暖,
因為有他的治愈,
讓許多人相信不管世事如何變幻,
都要像童年那樣保持心底最初的純真,
努力生活,努力去愛。
那些年,你被宮崎駿的哪部動畫感動過?
就在今年的5月19日,
吉卜力工作室官網剛剛宣布:
宮崎駿撤銷四年前的隱退宣言,
將開始新長篇動畫製作,
而這已經是他第七次隱退復出了!
在這位老人將近一生的動畫生涯里,
他一次次揮手作別,又一次次華麗返場,
是因為他放不下他畢生熱愛的事業。
他說:「與其什麼都不做地死去,
不如在創作中死去。
做點什麼總比惦記著動畫死強。」
宮崎駿
窮盡一生時光堅持做一件事,
這樣任性的宮崎駿,讓人不得不愛。
這位76歲的老頭兒,
雖已是白髮蒼蒼,滿臉皺紋,
卻始終堅持一顆少年的心。
他用一生畫出無數張帶著靈魂溫度的手稿,
創作出了一部部溫暖人心的動畫;
他用他的動畫世界,
讓即使長大的我們也能重獲兒時的感動;
他用他心中的愛和信仰,
讓身處世俗的我們看到了世界的美好和希望。
每一個看過宮崎駿動畫的人,
都會對其中的風景、故事、音樂過目不忘,
因為那里有我們的童年和最美的夢境,
因為那里有真摯的友情,懵懂的愛情和不變的親情,
他的每一部動畫都美得渾然天成,觸動人心,
如一股清澈的溪流輕輕劃過我們的心頭,
然後從此在我們心里紮了根。
宮崎駿的動畫之所以能看進人心里,自成一派,
不僅是因為它製作考究,畫面精致,故事動人,
更是因為每一部動畫里有他的愛與情懷,
所以動畫才有了生命的鮮活,有了靈魂的溫度。
1941年,出生在戰亂時的宮崎駿,
見證了太多戰爭帶來的黑暗,
自小性格膽小、敏感的他,
總是一個人用畫畫來排解心中的壓抑。
17歲那年,因為好奇
宮崎駿到到影院觀看了東映公司出品的
「日本第一部長篇彩色動畫」——《白蛇傳》,
他被里面白娘子的溫柔堅強深深打動,
他說:「我得很慚愧地承認,
我愛上了女性英雄主義的動畫。
我被深深的震撼了,
大雪中,我跌跌撞撞的走回家中。
與他們(劇中人物)的執著比起來,
我為自己感到非常地羞愧,哭了一整個晚上。」
自此,宮崎駿對動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他決定要做一名動漫師,
大學畢業後,他如願地進入了東映公司,
但因為資歷尚淺,
只能擔任最底層的原畫和設計工作,
雖然沒有受到公司的賞識,
但這段原畫師的經歷卻為他的畫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也才有了他在後來製作的動畫里
每一個畫面都能打動人心的專業水準。
日本第一部長篇彩色動畫《白蛇傳》
宮崎駿原畫手稿
很多人都羨慕宮崎駿的才華,
覺得他的動畫無法被復制,
卻不知道宮崎駿在動畫這條路,
從無人問津到大獲成功
整整走了二十多年,
他的才華是他背後默默地努力與支持。
在當時,日本最受歡迎的動畫是科幻題材,
而宮崎駿的這種田園畫風
卻被人說成「有一股子泥巴味兒」,
壓根無人欣賞,
即便如此,宮崎駿卻一直堅持著自己的想法:
「我想告訴孩子們,
這個世界值得我們活下去。我一直是這麼想的」。
直到1982年的一天,
一位叫鈴木敏夫的動畫雜誌社編輯
被宮崎駿的繪畫風格吸引,
在他的建議下,
宮崎駿的《風之谷》漫畫得以正式連載,
連載1年,他的漫畫大受歡迎,
1984年,43歲的宮崎駿執導了《風之谷》,
他一人擔任導演、腳本、分鏡表的全部工作,
而這部動畫最後獲得了巨大成功。
1985年,在鈴木敏夫的支持下,
宮崎駿聯合多年好友高田勛共同創辦了吉卜力工作室,
在這個高科技發展的時代,
宮崎駿拒絕電腦,堅持手繪,
幾十年來,
他僅僅依靠一支筆和一張紙,
就構建出了一個個奇妙的精神世界。
吉卜力鐵三角
(從左至右依次為宮崎駿、鈴木敏夫、高畑勛)
只要一提到宮崎駿的動畫,
就會在腦海里不由地憶起某一個畫面,
有人說宮崎駿的動畫就意味著一種畫面感,
在他的動畫里,每一幀畫面
都像是一幅高雅精美的水墨畫,
畫風平凡樸實,貼近生活,
卻給人一種微風拂過臉頰的細膩溫柔。
藍天、白雲、綠樹、青草
清晨、夕陽、月色、雨天
村莊、田野、庭院,蟬鳴聲……
這些清澈乾淨的風景,讓人無比向往,
似曾相識,又別樣美麗,
因為它們都曾在一個地方出現過,
那個地方就叫故鄉。
宮崎駿的每一部動畫畫面之所以這麼美,
是源自他在工作中極度嚴苛的要求,
動畫里的每一張畫他都要親自檢查、修改,
一個細微的表情、頭髮的變化,
大多數肉眼都無法分辨的差別都要反復討論修改。
為了一個細節他可以一直死磕下去,
直到修改到滿意為止。
在2013年作品《起風了》中,
一個長度僅四秒的鏡頭,
據說製作長達一年以上。
而在2008年的《懸崖上的金魚姬》里,
總共用了17萬張畫稿!其中水母浮出水面的片段,
整整畫了1613幅,平均下來一秒24張畫。
宮崎駿說:「拍電影就是為了傳達世界的美,
傳達世界里未被察覺的美,
我想用這樣的眼光看世界。」
所以他的一部動畫就要畫十餘萬張手稿,
三四年才能出一部作品,
而他沒有劇本,
「當我開始繪畫時,故事才跟著展開。
我們從不知道故事會走向何方,
我們只是一邊製作電影一邊編故事。
這是製作動畫影片的一種危險方式,
但我喜歡它,因為它可以讓作品變得卓爾不群」。
宮崎駿的創作可貴之處還在他對自己的挑戰。
他的妻子曾經對宮崎駿說:
「做多多洛(龍貓)那樣的作品不就好了?」
宮崎駿聽罷,回答:
「龍貓那樣的作品,有一部龍貓不就好了?」
於是,在個人創作的後期,
宮崎駿一直挑戰著不同的領域。
就是這樣一個「脾氣很壞」的老頭兒,
從《風之谷》畫到了《天空之城》、《幽靈公主》
《千與千尋》、《龍貓》、《哈爾的移動城堡》
《懸崖上的金魚姬》、《起風了》……
直到現在,76歲的他還依然畫著他心中的童話。
宮崎駿把每一部長片動畫的製作,
都當成最後一部長片來看待。
他說:「每天我都覺得時間不夠,不加把勁不行,
但又不能讓身體壞下去。
原因是每次我看到有這麼多孩子喜歡動畫,
我就有了繼續創作的熱情。
我非常希望將我對這個世界的理解,
通過影片傳授給下一代。」
吉卜力社長鈴木敏夫也說:
「宮崎駿是那種會拍片拍到死的人」。
越是試著忘記,越是記得深刻。——《天空之城》
不管你曾經被傷害得有多深,總會有一個人的出現,讓你原諒之前生活對你所有的刁難。——《幽靈公主》
除了畫面精美之外,
宮崎駿將動畫里的每一個角色都賦予一種
真實、自然、親切的靈魂,
他們就像我們身邊的某一個人或朋友,
也有著同樣的困惑和艱難,
卻依舊有足夠的底氣去生活和愛。
千尋、小白龍、無臉人
波妞、宗介、帕克、希達
蘇菲、哈爾、阿西達卡、娜烏茜卡……
這些充滿溫暖和童趣的角色,
總是能在不經意間擊中我們的內心,
讓我們能找回力量、勇氣、善良和想像力。
生活壞到一定程度就會好起來,因為它無法更壞。努力過後,才知道許多事情,堅持堅持,就過來了。——《龍貓》
因為你,我願意成為一個更好的人,不想成為你的包袱,因此發奮努力,只是為了想要證明我足以與你相配。——《側耳傾聽》
宮崎駿也是第一個將動畫上升到人文高度的人,
他的每部作品,題材雖然不同,
但卻將夢想、環保、人生、生存……
都融合其中,讓人產生共鳴。
在他的動畫里,不只有浪漫,也有現實,
金錢、貪婪存在,純真,善良也同樣並存,
雖然深諳生活的不易與社會的矛盾,
但宮崎駿想表達的是對美好和善良的向往,
他總能用最柔軟的方式,讓我們看到成長,
動畫里那些看似稀疏平常的點滴,
都飽含著對生活的熱愛。
人生就是一列開往墳墓的列車,路途上會有很多站,很難有人可以至始至終陪著走完,當陪你的人要下車時,即使不舍,也該心存感激,然後揮手道別。——《千與千尋》
世界這麼大,人生這麼長,總會有這麼一個人,讓你想要溫柔的對待。——《哈爾的移動城堡》
每一個畫面,每一個場景,
每一個故事,每一個人物,
都能看出宮崎駿的用心和極致追求。
正如《時代周刊》對他的評價:
「在這個興起用電腦作畫的年代,
宮崎駿依然一心一意地用人手
去創造一個寧靜的美麗的禪之世界。
猶如清水滴在長滿青苔的巖石上,
猶如一列火車在黎明時分駛過大海。」
我始終相信,在這個世界上,一定有另一個自己,在做著我不敢做的事,在過著我想過的生活。——《貓的報恩》
起風了,唯有努力生存。——《起風了》
2015年,宮崎駿獲得了第87屆奧斯卡終身成就獎,
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
頒獎嘉賓約翰·拉塞特曾這樣形容他:
「動畫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電影產生的初期,
在這段歷史中,
有兩個人對這種藝術形式的貢獻超過了我們所有人,
第一位是沃爾特·迪士尼,第二位就是宮崎駿。」
而宮崎駿的獲獎感言是:
「與能用紙、鉛筆和膠片製作電影的最後時代相遇,是我的幸運」。
其實,能與宮崎駿的動畫相遇,
何嘗不是我們的一種幸運?
宮崎駿的畫面配上久石讓的音樂,
成就了一個個不可逾越的經典,
也夢幻了我們的整個童年。
1983年,33歲的久石讓與42歲的宮崎駿
一起合作了《風之谷》。
之後,他們便在動畫世界里在沒分離過,
宮崎駿說:「實在沒有比認識久石讓更幸運的事了。」
久石讓說:「認識宮崎駿,是我這輩子最高興的事了。」
他們一個繪聲,一個賦色,
創造出來了一部部令人無比向往的動畫。
每當看完宮崎駿的動畫之後,
再伴著久石讓的曲子緩緩上升的時候,
我們心里便一片安寧,
好像無需任何台詞,
就能感受到它想給你的,
也突然覺得什麼都不做,就十分美好。
2008年,在「久石讓與宮崎駿動畫一同走過的25年」音樂會上,
當久石讓演奏完經典曲目《龍貓》後,
他的老朋友宮崎駿拿著鮮花朝他走來,
在隨後的100多秒里,全場的掌聲沒有停過……
有人說:「這世界上只有兩種人:
一種是喜歡宮崎駿的,
一種是還不認識宮崎駿的。」
在遇見他以前,我們看到的是動畫,
在遇到他之後,我們看到的是世界。
宮崎駿不是日本的,他屬於全世界。
久石讓的「與宮崎駿動畫一同走過的25年」演奏會
久石讓與宮崎駿在演奏會現場
在漫長的成長道路上,
每個人都會因世俗繁雜而變得麻木、遲鈍,
曾經熱淚盈眶的東西會變得微不足道,
曾經很容易得到的幸福卻再也感受不到,
但是,有一種溫暖卻可以穿越時空,
讓我們重拾童年的美好與感動,
它們就是宮崎駿的動畫。
那些年,我們都是被宮崎駿愛過的孩子,
這些年,我們還在一直重溫著他的動畫,
年華易逝,但童心不老,
純真歲月一直都在,它依舊溫暖如初。
>有一種童年叫,宮崎駿的動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