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行當導演的他,扛起了一代人的《大江大河》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本文轉自公眾號飛碟說

ID:feidieshuo9527

四十年很長嗎?

四十年過去,七八十年代的痕跡全部消失殆盡。

如果沒有《大江大河》這部電視劇,我永遠不可能想像出,四十年前改革開放初期的時代,居然是如此的充滿機遇與波折。

動蕩與希望並存的八十年代里,三個同鄉青年的不同人生路,就此展開。

出身不好但一心求學的小輝坐在石頭墊起來的低矮圍牆上,在白紙上書寫著化學式。

轉行當導演的他,扛起了一代人的《大江大河》 戲劇 第1張

他把寫滿字的草稿紙折成紙飛機,朝著遠方揮出去,姐弟倆讀大學的希望也跟著紙飛機飛向遠方。

轉行當導演的他,扛起了一代人的《大江大河》 戲劇 第2張

之所以一部背景沉重的年代劇,能和流量劇《知否》爭奪觀眾,就是因為這部劇從細節之處給人親近感。

從人物來看,甘瓜苦蒂,物無全美,在整個時代欣欣向榮的大背景下,卻出現了一些沒有大奸大惡,卻偶爾醜陋的小人物。

革委會的雷幹部因為個人意見拒收檔案,

轉行當導演的他,扛起了一代人的《大江大河》 戲劇 第3張

跟著書記忙前忙後,卻總怕自己吃虧而說風涼話的村民,

轉行當導演的他,扛起了一代人的《大江大河》 戲劇 第4張

想著能借機當上廠長,幫書記偷帳本,卻好心辦壞事的四寶。

轉行當導演的他,扛起了一代人的《大江大河》 戲劇 第5張

從道具來看,劇組用近乎苛求的服裝、道具、制景將真實感最大化。演員王凱前兩集身穿的紅背心在烈日下被汗水打濕,

轉行當導演的他,扛起了一代人的《大江大河》 戲劇 第6張

然而李主任態度緩和之後,姐弟倆走進辦公室,宋運輝半乾的紅背心,已經析出了鹽漬。

轉行當導演的他,扛起了一代人的《大江大河》 戲劇 第7張

這些巧思都讓你覺得那個平行世界真實存在。這部劇里,刻畫了時代浪潮里的三種典型代表:

出身貧寒但天資聰慧的宋運輝,在改革的浪潮中一步一步從基層走到國企技術人員。

根正苗紅的大老粗雷東寶,在改革浪潮中走群眾路線,承包到戶、辦磚廠、電線廠,帶領全村人走在時代前沿。在雷東寶身上看到了實幹派發家致富的信念,也看到了由於文化不足而產生的局限性。

轉行當導演的他,扛起了一代人的《大江大河》 戲劇 第8張

一個典型個體經濟的代表楊巡,楊巡一出場寥寥幾句話就把一個能說會道,精明能乾的小販呈現在觀眾眼前。

轉行當導演的他,扛起了一代人的《大江大河》 戲劇 第9張

他從賣饅頭起步,一路摸滾帶爬,總是步履維艱但又絕境逢生。經歷過商機的喜悅也承受過陷阱的哀傷,終於立足了自己的事業。

在我們看來,三個角色皆是這場變革中極珍貴的力量,完全吻合於這部劇的導演給過去四十年提煉的關鍵詞,「變化」。他自言是帶著一種崇敬的心理做成了《大江大河》,再現「能夠切實感受到」的一切。

而這部電視劇的導演,是一個擔起了中國電視劇的半壁江山的男人——孔笙。

不想當錄影的編輯,不是好導演

你不一定聽說過他的名字,但除了《大江大河》之外,你也一定看過他拍的其它電視劇。

在國產劇7分就已經能算口碑之作的時代里,孔笙導演的電視劇,8分以上的電視劇有15個,其中9分以上的就有5個。這些電視劇,至今還在各個衛視播出。

講述了海軍軍官江德福和資本家小姐安傑相識、相知、相愛的50年生活的《父母愛情》。

轉行當導演的他,扛起了一代人的《大江大河》 戲劇 第10張

講述從清末到九一八事變爆發前,一戶山東人家為生活所迫離鄉背井的《闖關東》。

轉行當導演的他,扛起了一代人的《大江大河》 戲劇 第11張

還原了湖南長沙的文夕大火、焦土政策等一系列歷史事件,講述了湖南人民面對日本侵略者無所畏懼、勇於拋頭顱、灑熱血的《戰長沙》。

轉行當導演的他,扛起了一代人的《大江大河》 戲劇 第12張

以平反冤案、扶持明君、振興山河為主線,演繹了「麒麟才子」梅長蘇以病弱之軀撥開重重迷霧、扶持新君的《瑯琊榜》。

轉行當導演的他,扛起了一代人的《大江大河》 戲劇 第13張

經典劇集製造機的孔笙,並不是科班出身。他大學中文專業,畢業當雜誌編輯,在別人眼里穩定的工作,卻讓他覺得太平淡。後來他辭職去學攝影,最後卻轉行當了電視劇導演,他本身就是一個有故事的人。從1990年開始,他先後在電視劇錄影、剪輯、導演等工作崗位歷練,攝影工作讓他有了更多對畫面的理解。

轉行當導演的他,扛起了一代人的《大江大河》 戲劇 第14張

1996年,孔笙第一次獨立導演的電視劇《民警程廣全》,首次執導,孔笙就獲得了獲得山東省優秀導演獎。從那以後,孔笙在導演的路上愈發精進,2006年,這是孔笙導演事業的轉折點,他與張新建聯合執導電視連續劇《闖關東》,這是孔笙導演的名字第一次出現在大眾視野里。

孔笙對得起一個「闖」字

孔笙最早在山東影視傳媒做錄影,他是山東人,有著山東人樸實的本性,他帶領的團隊,和他一樣,敢想敢拼,親力親為。

轉行當導演的他,扛起了一代人的《大江大河》 戲劇 第15張

在山東人的歷史里,「闖關東」是繞不開的一件大事。在孔笙第一次看到《闖關東》小說的時候,就已經被朱開山一家人呈現出的大格局打動。

為了更好地呈現細節,制片人侯鴻亮和孔笙走訪了東三省的「關里人」,七千多里路的奔波,只為取得了一手資料。在《闖關東》劇組走訪時遇上一位老人,當年他隨母親從山東一路走到黑龍江。時值大年三十,母子二人躲在一處屋簷下,母親說:「過年了, 咱也沒什麼好東西吃,你打點水,咱娘倆洗把臉,喝口水,就當是過年。」

轉行當導演的他,扛起了一代人的《大江大河》 戲劇 第16張

他走到河邊把冰鏟開,打好了水,小心翼翼提到母親身旁時,一個趔趄,連人帶水都倒了。母親一把將他摟住,哽咽半晌才說:「不洗臉,不喝水,咱也過年。」八十多歲的老人,提到這段六十多年前的經歷,依然忍不住嚎啕大哭。

到了關東的人,已經算是走運。從山東來東北,有水路旱路兩條路可走,走水路的船沒有任何保障地跨越渤海,往往十條船里,有五條都中途遇難,一半的人因此葬於大海。就算勉強到了關東的人,也要與官兵鬥,與劫匪鬥,與混亂的世道鬥。

轉行當導演的他,扛起了一代人的《大江大河》 戲劇 第17張

《闖關東》劇照:朱家人在舉家搬遷之前,在東北的第一個家里照全家福

這樣宏大的遷徙,翻遍史料,都很難找到詳實的記載。為了還原這段沉重的歷史,劇組輾轉黑龍江黑河、雪鄉、海林、葦河,哈爾濱,山東朱家峪等地。拍攝總行程綿延萬里,轉場16次之多,創下了同類電視劇轉場次數的最高紀錄。

最終,《闖關東》歷時5個月,完成拍攝1669場戲、683頁劇本,拍攝素材14000分鐘。《闖關東》讓孔笙導演一炮而紅,孔笙和他的山東團隊實為可敬,也對得起這個「闖」字。

誰說大製作的導演,不會省錢?

去年央視曾經批評了《如懿傳》的演員薪酬太高,3億投資,兩位主演拿走了1.5億片酬,其中周迅的片酬高達9500萬元。

流量為王的演藝圈,這股浮躁之風一直沒能沉淀下來。甚至已經成為了一種現象:大筆投資必定量產爛片。

轉行當導演的他,扛起了一代人的《大江大河》 戲劇 第18張

四年間都在拍爛片的流量明星

然而,「孔笙出品,必屬精品」的電視劇,居然總能替投資方省錢。在制片和導演鐵三角的幾次合作中,他們三人都達成了共識,演員片酬不得超過製作成本的50%,其餘的錢都要花在製作上。

轉行當導演的他,扛起了一代人的《大江大河》 戲劇 第19張

孔笙(中)與侯鴻亮(左)李雪(右)被稱為「鐵三角」

去年的《如懿傳》投資方投了3個億才完成拍攝,然而十年前,《闖關東》劇組只有3000萬的預算,還基本上都花在了拍攝過程中。據說,主創人員的勞務費,直到拍完,還沒能結清,就算片酬不高,但仍有無數演員願意加盟。

《北平無戰事》里,沒人為低於平時的片酬斤斤計較。陳寶國原本簽了兩個月合約,後來足足拍了三個月,只字未提加錢。孔笙認為,這是一個「真正的導演」的驕傲,也是一個「真正的演員」的驕傲:拍出一部好作品的成就感,不是錢能買到的。

轉行當導演的他,扛起了一代人的《大江大河》 戲劇 第20張

侯鴻亮和孔笙最默契的地方,就是他在盡力完成孔笙的藝術追求,孔笙在盡力幫他省錢。

《北平無戰事》里要拍攝七天的攻城戲,第一天孔笙用一千群演拍完「人山人海」的全景,後幾天只用200人拍局部畫面,這就省下了一筆錢。

在拍攝影視劇行業,燒錢已經成為一種常態時,孔笙說:「真不是我多麼高尚,只要你動一下腦子,以及有心,任何一個導演都能做到。」

他覺得,這本應該是一個行業的基本底線,不應該成為其他劇組膜拜的天花板。

永遠不在舒適區墨守成規:能好了正劇,也能拍商業片

為了拍好一部有溫度的電視劇,孔笙對細枝末節也下了十分的力。在《大江大河》里,宋運輝剁地瓜葉喂豬的菜刀,布滿了鐵銹。

轉行當導演的他,扛起了一代人的《大江大河》 戲劇 第21張

除了細節,《大江大河》場景上的布置難度,甚至超過了古裝劇。為了更真實地還原那個年代的氣息,他們生生在一塊河灘地上搭出了整個小雷家。

轉行當導演的他,扛起了一代人的《大江大河》 戲劇 第22張

河是挖的,橋是現搭的,樹是一年前特意栽的。

轉行當導演的他,扛起了一代人的《大江大河》 戲劇 第23張

「要麼不拍,要麼拍好」是孔笙的藝術追求,但曾經,孔笙拍攝的題材多為正劇,觀眾並沒有橫跨整個年齡段。口碑好,沒人買,叫好不叫座是孔笙作品的常態,他引用電視台的評論,覺得自己多少有點「曲高和寡」。

轉行當導演的他,扛起了一代人的《大江大河》 戲劇 第24張

《瑯琊榜》的出現,才打破這個魔咒,孔笙是個對畫面極有追求的導演,在拍攝《瑯琊榜》的過程中,他對角線構圖、三分法則、黃金螺旋等理論運用得爐火純青。

轉行當導演的他,扛起了一代人的《大江大河》 戲劇 第25張

黃金螺旋構圖法則

對細節的要求,更是嚴厲到苛刻。在記者採訪孔笙的時候,在一旁的櫃子里,看到了瑯琊榜里梅長蘇經常握在手里的手爐。記者打開看,發現手爐里有幾處燒得漆黑的痕跡。

轉行當導演的他,扛起了一代人的《大江大河》 戲劇 第26張

盡管觀眾看不到梅長蘇整日抱在手中取暖的手爐里是不是有東西在燒,但孔笙要求一定要燒木炭。他說「你不能讓演員捧著一個冰冷的手爐,假裝在取暖」。

在孔笙帶領的「處女座團隊」的努力下,《瑯琊榜》不僅收獲了豆瓣史上國產電視劇的高分9.3,而且引發了近乎瘋狂的全民觀劇熱潮。孔笙導演第一次證明了他也能拍好商業片,投資人紛至沓來。

在孔笙的藝術生涯里,他一直希望自己不走別人走過的路,也不走自己走過的路,總能「做點不一樣的東西」。於是在拍商業片首戰告捷後,本來已經敲定由年輕的導演執導的《歡樂頌1》,孔笙堅持要求自己上。拍了20年的男人戲,第一次有一個以女性為主線的戲,他說什麼也想試試。

轉行當導演的他,扛起了一代人的《大江大河》 戲劇 第27張

年逾五十的孔笙,為了了解年輕的女孩在想什麼,他先以自己二十歲的女兒作為范本,觀察女孩們的生活。還從隔壁公司找來一群小女生,開了兩次座談會,跟女孩們聊聊工作生活。

女孩們管他叫「直男癌患者」,因為當她們提起要不要加入一些女生撕逼的情節時,孔笙導演搖搖頭,他覺得電視劇最重要的是真實接地氣,編得太離奇,讓人看了不踏實。

轉行當導演的他,扛起了一代人的《大江大河》 戲劇 第28張

在孔笙的高要求下,才有了歡樂頌里深入人心的22樓五美。

轉行當導演的他,扛起了一代人的《大江大河》 戲劇 第29張

《歡樂頌1》在豆瓣的評分是7.3,盡管在孔導的作品里,這個分數只能算是墊底。但這部劇依然成為了2016年排名第10的電視劇,排名第1的都市職場劇。《歡樂頌》成了當年熱議的話題,每個女孩,似乎都能在這部劇里找到自己的影子。

轉行當導演的他,扛起了一代人的《大江大河》 戲劇 第30張

孔笙計劃在今年拍《境外組》,這是一部講述境外追捕的熱血電視劇,這是孔笙又一次嘗試拍攝全新題材的電視劇。他依舊堅持自己的原則,嚴格選角,來拍戲就要能吃苦,他要求主演在開拍前要接受2個月的體能訓練,部分演員還要學習緬甸語。

或許做一個好導演不難,但在名利和流量的裹挾中,依然不忘初心,堅守對電視劇的品質,對演員的高要求,才是孔笙導演扛起國產電視劇半壁江山的真正原因。

本文經飛碟說授權轉載,(ID:feidieshuo9527)。飛碟說,一個主打知識百科的原創視頻自媒體平台,知識從未如此性感。

轉行當導演的他,扛起了一代人的《大江大河》 戲劇 第31張

……

轉行當導演的他,扛起了一代人的《大江大河》 戲劇 第32張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