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本文作者是撰稿人@逾明
好戲、美食、愛不可辜負
正午陽光出品,必屬精品。
比如近期熱播的高分國產劇《大江大河》,豆瓣8.9分。
講述了一個充滿靈氣又積極熱血的時代。
今年是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為紀念這一重大的歷史節點,眾多獻禮片紮堆出現。
從年中黃曉明殷桃主演的《你遲到的許多年》,到《我們的四十年》,以及管虎執導的《外灘鐘聲》。
講改革開放的作品很多,但是真正能引起共鳴的卻極少,主旋律獻禮片再次遭遇收視率方面的冷水。
然而《大江大河》作為黑馬脫穎而出,不僅做到台網同步播出,更在播出第二天收視破1,口碑方面也是今年評分最高的國劇了。
可以說,《大江大河》走出了一條主旋律題材影片的不尋常之路。
《大江大河》改編自獲得五個一工程獎的小說《大江東去》。
主要講述改革開放的四十年中,三種經濟體代表的典型人物發展史——
宋運輝(王凱 飾)從艱難擺脫不良成分,成長為國企骨幹人員。
根正苗紅的雷東寶(楊爍 飾)如何做到鄉村改革,共同富裕。
個體戶楊巡(董子健 飾)抓住商機成長為企業家的曲折歷程。
這樣看似視野宏大,格調高雅,偉光正的主旋律題材為何能抓住年輕觀眾的目光,《大江大河》為主旋律題材的落地又開拓出怎樣的一條路呢?
其實,解答這個問題,《大江大河》做的很簡單,就是真實,鮮活。
主旋律題材影片想要破除觀眾對於其「又紅又專」的刻板印象,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要影片在前,主旋律在後。
也就是講好一個故事在前,傳達思想在後。
因為當一個故事足以打動人心時,自然完成的價值輸出。
《大江大河》作為一個幹乾淨淨講故事的劇集,首先做到了場景真實,從而再造了一個與時代對話的土壤,讓觀眾穿過時光長廊,找回記憶共鳴。
《大江大河》的真實,並非用誇張的泛黃濾鏡一鍵完成的,而是用無數細節搭建起來的陳舊年代。
影片全程不使用做舊的濾鏡,在飽和度極高的攝影下,有的是充滿鐵銹的菜刀,有的是宋運輝家中斑駁破舊的牆面,有的是那常年使用後沾滿污漬印記,破損不堪的桌角。
再看那個在常年省吃儉用的家庭中成長出來的孩子,宋運輝消瘦地露出顴骨的臉,風吹日曬的父親蒼老的手,農田勞作後汗流浹背的背心,皺皺巴巴的白襯衫和空空蕩蕩的藍布褲。
特殊年代的清苦,貧窮和粗糙都躍然紙上。
相較於《外灘鐘聲》中人物在濾鏡下呈現非正常的灰黃膚色,從天空到大地都整體昏黃的色調,兩部劇在展現時代感的用心程度高下立判。
然而人物的「舊」不僅在於服化道,還在於思想和舉止。
改革開放前的長期閉塞,所間接帶來的是人們思想自封和謹小慎微,膽小,害怕改變,在小雷家的老叔和社員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當雷東寶提出建磚窯時,老叔不停抽煙,眉頭緊鎖,猶豫躊躇。
宋運輝姐弟上大學受阻時,父親只能點頭哈腰地向成分好的社員道歉。
人物表層的年代質感不靠做舊的服裝道具,而是來源於真實環境中的實際狀況。
人物內在的思想性格屬於特殊文化背景的暈染,從而再現歷史,再現過往,獲得觀眾的共鳴。
《大江大河》的真實鮮活還在於它沒有塑造大時代中的榜樣楷模,而是寫活了變遷時代中小人物的曲折生長。
有著紅色背景或宣傳任務的主旋律影片,往往喜歡把人物簡單化,標籤化,讓人物服務於時代,人物服務於主題。
典型人物的塑造過程中往往呈現出單向度,良好的正面形象,講述其在時代的變革中歷經曲折終功成名就,進而弘揚政策與時代的必要性。
諸如備受詬病的《你遲到的許多年》中,黃曉明飾演的鐵道兵最終成長為一個自主創新的企業家,就是一個品質形象上始終光明的人物。
然而改革開放後,不僅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的思想也在極度解放,何況巨浪淘沙中的小人物呢?
因此,人物的複雜性是不可忽略的。
《大江大河》中的每個人,都是複雜、變化的個體。
宋運輝,作為知識分子後來成長為國企幹部的代表,有著對於正義理想、公平的執拗,卻也有著書本規則下的刻板固執。
政審報告被組織攔下後,他堅持在革委會門口念1000遍人民日報的社論。
五大三粗的退役軍人雷東寶追求姐姐宋運萍時,宋運輝在信中還是流露出對這個草莽英雄的不屑和傲慢。
他希望給家人帶來更好的生活,但是上學受阻後依舊會暴露自私,怨恨的心結,對父親的出身指責。
作為集體經濟改革的代表雷東寶有著草莽英雄的敢想敢幹,卻也常常思慮不周,莽撞沖撞規則。
為了給宋家脫帽,他選擇用拳頭說話。
而個體經濟代表楊巡頭腦靈活,善於鑽營,可以用雞蛋換饅頭,但是走向更大的生意場時,卻顯露出商人的無情和功利主義思想。
他們每個人都有著自己向上的生命力,努力改變陳舊的規則、改變貧窮不公的生活、改變自己和身邊人命運。
在此看來他們有著達則兼濟天下的博大胸懷,也有著成為典型人物的品質。
但是作為個體他們也有性格上的缺陷,有著傲慢利己思想,而在經濟政治環境的變化下,他們也隨著個體的膨脹,開始轉變。
雖然這樣的人物不完美,但是卻因複雜而真實,因複雜而深刻,因複雜而更像我們自己。
除了人物塑造的多樣性外,人物內在的生命力才是最為直擊人心的。
《大江大河》中的三位主人公,用曲折的人生歷程詮釋了何為崢嶸歲月中的不屈理想。
而這種人物向上的精神氣和演員的演繹分不開。
比如王凱飾演的宋運輝,在劇中暴瘦漏出堅硬的顴骨,凹陷的眼眶,大褲腳下是幹瘦的小腿……
雖然遠不如時裝劇中的帥氣俊朗,但是眼神卻無比乾淨清澈,如同《無問西東》中的少年。
在革委會門口背誦人民日報關於鼓勵青年大學生報考大學的文件,如同抓到黑暗中的一束光,眼中盡是對知識,對於改變命運的渴望。
看到小雷家難以為繼的苦日子,雷東君身先士卒,頂著人們的非議,做出包產到戶的大膽嘗試,身上盡是舍我其誰的勇氣。
三個主人公無疑都勇敢做出逆流而上的選擇,披荊斬棘,而這樣的堅定是源於無畏精神,是源於對理想的執著。
而影片展現逆流而上的鬥爭,反抗,則讓人物變得鮮活,有生命力,也更加觸動人心。
《大江大河》的真實鮮活還體現在宏觀視野和宏大格局,360度全景式展現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的對經濟、社會的改變,對人價值觀念的全方位改變。
因此著眼點更為客觀和冷靜,其實縱觀正午陽光近年由侯鴻亮制片,孔笙李雪導演的諸多現象級電視劇,都不停留於小情小愛的纏綿,而是擁有更為磅礴複雜的布局。
《瑯琊榜》不僅講述江左盟主復仇故事,而是講述了政治鬥爭中的詭譎權謀和多變人心;
《歡樂頌》不僅講述五美的職場愛情,而是全景式呈現當代女性面對職業問題和多層次愛情觀。
縱觀市場上很多表里不一的主旋律劇,大多借用時代的背景外殼,內核依舊講述的是現代愛情觀下的男女纏綿。
而《大江大河》不是,與那些打著年代劇,主旋律劇的紅旗,卻實際在寫現代都市的情感生活的劇集不同,它講述的是「改革中的人」。
對於情感戲份,劇集著墨較少,僅僅是大老粗雷東寶粗暴上門求親,宋運萍害羞的要把他趕出家門而已。
而更多地著墨於主人公在黨的政策指導下,如何帶領村民創業致富,調動資源,並逐漸向更為先進的制度轉型。
其中包括了友情、親情、愛情,也包括價值觀的成長。
當影片把握住了時代背景,真正認識到時代的變化對於個人的影響,就不會再拘泥於小情小愛。
而會用理性的視野,用平行的視角去審視變化中的人,進而讚頌改革背景下市場法則與意識形態指導的意義。
當然《大江大河》的成功也離不開導演對於故事講述邏輯的深諳。快節奏,多轉折,多高潮,有重點的邏輯,在影片中充分體現。
電視劇前7集就歷經恢復高考,平反冤假錯案,包產到戶等關鍵節點,人物跳躍式前進不僅沒有打亂人物形象完整性,還符合年輕受眾快節奏閱讀思維。
其實,老時代從來不是阻礙影視內容閃光的關鍵因素。
因為不論哪一個時代,思想文化,生活習慣有多麼不同,人的成長軌跡,命運起伏,所遇境遇都大致相同。
《瑯琊榜》中有爭位奪權的權謀鬥爭,《歡樂頌》中爾虞我詐的職場鬥爭,改革開放四十年有艱難創業史,現代都市也有白手起家的創業故事。
故事的厚度相似,人物鮮活度相似,關鍵在於是否能呈現出真實。
這一點《大江大河》做出主旋律題材劇集的極好嘗試,用心呈現真實的時代背景,複雜多樣的人性,豐富的情感變化,偉光正也可以接地氣,獲得市場的共鳴。
註: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豆瓣及網路,若有侵權請主動聯繫我們。
【猜你喜歡】
點擊即可閱讀
如果你覺得我們的文章好看,記得順手點下「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