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前幾年一提到國產青春片,我們似乎總是把這個題材與爛片聯繫到一起。
2016年的《七月與安生》給國產青春片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不僅收獲不俗口碑,更是把周冬雨和馬思純雙雙推上了影後的寶座。
懸念叢生的故事情節,女孩之間不可言說的細膩情感,周冬雨和馬思純也奉獻了最為驚艷的表演,為七月和安生注入了靈魂。
《七月與安生》無愧於近年來最好的青春電影,甚至很多人都將其視為國產青春片的巔峰。
但他們也許不知道,34年前有一部國產青春電影,連續拿下金雞獎和百花獎的最佳故事片,引發了不小的轟動。
影片雖然是一部關於女高中生的成長和生活的青春片,但它不是對高中生活充滿溫馨、愉快的甜蜜記錄,而是把鏡頭對準生活中的矛盾和困境。
片中折射出的問題,直到如今也能引發我們深切的思考。
《紅衣少女》丨1985
The Girl in Red
導演:陸小雅
主演:鄒倚天 / 羅燕 / 朱旭
80年代的中國,在經歷了十載風雨後,走上對外開放的道路,一切都在重回正軌。
安然是一名正在讀高一的女高中生,她從小就有一顆旺盛的好奇心,對於任何事情,她都想知道其中的答案。
長大後也依然如此,在大街上看到有引起她注意的事情,就忍不住想要湊上去瞅兩眼,說兩句。
姐姐安靜看著這個活潑愛動的妹妹,既疼愛又有些無可奈何。
縱使活潑如安然也有躲不開的煩惱,比如即將來臨的期末考試。
雖然安然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但她的心里總是有些不安定。
期末考試的成績將決定她能不能評上三好學生,雖然安然說著不在乎,但心里還是希望可以用自己的實力得到這份榮譽,證明自己。
安然的班主任是教語文的韋老師,她和安靜是曾經的小學同學,但二人之間來往較少,對安然自然也沒什麼特殊照顧。
而此時發生了一件「尷尬」的事,讓安然陷入迷茫之中。
語文課上,韋老師在讀課文時,安然發現她把「莫邪」的「邪」字讀錯了音。
坐在安然前排的班長祝文娟也悄悄說她剛查過字典,老師確實讀錯了。
安然舉手向老師示意,提出韋老師讀錯的那個字。
這讓韋老師臉上有些掛不住,她示意等下課查了字典再說。
安然指出祝文娟剛剛查過字典,但此時祝文娟一反常態,辯解說剛剛她只是拿的英漢詞典,安然看錯了。
韋老師緊接著轉移話題,對安然「狂妄自大,不虛心學習」的行為進行旁敲側擊。
所有同學都在偷偷看安然,她覺得非常委屈,也十分困惑。
難道老師有錯,就應該當作什麼都沒發生嗎?難道作為學生,就沒有向老師指出錯誤的責任嗎?
在複雜的人情世故中,安然顯得手足無措,而這件事,也只是這個青春期女孩煩惱的開始。
一向重視安然成績的母親知道女兒快要期末考試,她深知這次期末考試的重要性,這幾天一直全力督促安然學習。
在畫院工作的父親相比於母親則顯得非常開明淡泊,他不太注重功利性,因此不管是對女兒還是自己,都不會強迫去做不喜歡的事。
為此母親十分不滿,想成為人上人,想過更好的日子,怎麼能不「逼」自己努力?
聽著母親的話,安靜決定為了妹妹的「前途」,到韋老師走一趟,打聽一下安然最近的情況。
兩個老同學見面顯得十分親熱,安靜問到妹妹的學校情況時,韋老師顯得有些猶豫。
在表揚了兩句安然之後,韋老師便話鋒一轉,提到在安然身上出現的一些「問題」。
以及安然天天穿著的那件惹眼的紅襯衫。
自從安靜給她買了這件衣服之後,安然就喜歡的不得了,整日穿著也不願換其他衣服。
韋老師指出,這麼潮流的樣式穿在一個女高中生身上,是不是不太好?
聊完安然,韋老師還提到前幾天給安靜所在的雜誌社寄過一篇自己寫的詩,問身為編輯的安靜看看能不能發表。
一旁的安靜沉默不語。
回家後,安靜看著安然身上的紅襯衫,想到韋老師說的話,借口要洗衣服,讓安然把紅襯衫換了下來。
看著這個亭亭玉立的女孩,安靜這才開始覺得,妹妹真的已經長成大姑娘了。
長大了,不就是知道愛美了嗎?
一大早,母親因為父親漫不經心的態度又開始數落起來,別人都在歌頌時代,你畫的是什麼?誰會欣賞你的畫?
父親引用羅丹的一句話表明自己的立場,「拙劣的藝術家永遠戴別人的眼鏡。」
為了他人而畫,把藝術變成用金錢衡量的東西,還能稱之為藝術家嗎?
安靜發現總來找安然玩的米曉玲最近沒有來過,突然想起韋老師的話,便問妹妹為何會交這麼一個「差生」朋友。
安然不以為然,雖然米曉玲學習不好,但是她仗義執言,敢打抱不平,是一個值得交往的朋友。
真誠、正義,不弄虛作假,是安然最看重的。
祝文娟,顯然不會成為安然的朋友。
安然還記得,在一個雨天,她和祝文娟遇到被人欺負的同學劉東虎,安然趕緊跑上去幫忙解圍。
但當韋老師問起這件事時,祝文娟卻撒謊說她什麼都沒看見,生怕自己受到別人報復。
祝文娟其實是個不錯的姑娘,待人和氣,尊重老師,但面對問題,她又經常選擇逃避,用撒謊來保護自己。
所以,人真的可以單純用「好」或者「壞」來形容嗎?
安然把這些都寫到了作文里,她並沒有多想會不會引起什麼風波。
母親在看過之後訓斥女兒不諳世事,姐姐也旁敲側擊,提醒妹妹到了選三好的關鍵時刻,不要惹事。
這孩子什麼時候才能多長個心眼,學會點人情世故呢?
米曉玲要退學了,到百貨商店當售貨員,一份不錯的工作。
安然看著即將離開的好朋友,心里十分酸楚,米曉玲也明白,雖然以後她們還可以經常見面,但物是人非,學校不再是她的歸宿。
在和家人商量之後,安然抽空把米曉玲叫到家里做客,兩個女孩在聊到安然爸爸畫的一幅畫時,聽著安然對畫作侃侃而談,米曉玲突然哭了起來。
她其實不想這麼早走上社會,她也想繼續學習,像安然一樣懂好多東西。
但時間,無法再倒流。
躺在床上的安然覺得,沒有人真的了解她,就像她也總是猜不透別人的心。
就像她和幾個男同學去白洋淀划船遊湖,本來沒什麼,到了母親和韋老師眼里,就變了性質。
姐姐明白她心里的苦衷,明白韋老師因為「念錯字」的事給安然穿小鞋,她很憤怒,但馬上就要評三好,韋老師是必須面對的一關。
第二天,雜誌社給了安靜一張譯制電影觀摩的票,安靜思慮之下,把票送給了韋老師。
還有韋老師那首原本狗屁不通的詩,也在安靜的操作中,發表在雜誌上······
選三好的日子到了,祝文娟和安然都在候選之列。
在班里舉手表決時,一向與人交好的祝文娟毫無懸念地得到絕大部分人支持。
當韋老師讓大家提出對安然的看法時,一些人紛紛對安然提出質疑和反對。
身上的那件紅襯衫,自然也是批判的對象。
但也有人站出來維護安然,指出她的優點。
韋老師見狀也為安然解圍,認為安然有評選三好學生的資格,包括安然在內的所有人對韋老師的這番話有些訝異。
在舉手表決中,支持安然的人數恰好過半,安然順利當選。
但安然並不開心,這個「三好」當的不痛快,甚至有些憋屈。
她還記得,當初因為超齡退出少年先鋒隊時,老師告訴她們,成為青年人之後,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正直、誠實。
但這些珍貴的品質,又被丟在哪兒了呢?
安然在家里發現了雜誌上刊登的韋老師的詩歌,證明了她的懷疑。
姐姐出於好心,卻玷污了她的夢,她一直以來的堅持和原則。
連父親都在說,怎麼連小靜都學會這一招了呢?
安然毅然來到韋老師辦公室,向韋老師開誠布公,希望自己下次可以憑借真本事當選,而不是用其他手段。
坦白這一切後,安然覺得心里踏實了,不再難受了。
而她深愛的姐姐安靜,第二天一早要坐火車,去遠在秦皇島的男朋友那里,開始新的生活。
臨行前夜,安然不再怨恨姐姐,姐妹倆抱在一起痛哭。
安然知道,姐姐走後,沒人再給自己那麼舒服地洗頭了······
沒有華麗的鏡頭和文縐縐的語言,一切都是從現實中生發,安然的青春,也是我們曾經經歷過的青春。
一襲紅衣的安然如同一團熱情躍動的火焰,在這部電影里極其耀眼,其他人都顯得黯然失色,如同在現實的壓迫下,丟掉了真實和熱情。
安然有十分獨立的人格,她喜歡思考,從日常中去尋找有意義的事物。
比如看到白楊樹上的傷疤,她會把它們比作一雙雙帶著不同情緒的「眼睛」。
爸爸「不被賞識的畫」,在她的眼里充滿詩意和柔情:大樹上飄落下的金色落葉,是大樹獻給大地母親的「吻」。
真誠、單純、善良、有正義感,這些都是安然的優點,但這些都不足以支撐她應對複雜多變的世界。
她不喜歡彎彎繞繞的人情世故,不喜歡隨聲附和。
對於安然來說,一個人最重要的就是「誠實」和「公正」,而在一樁樁一件件的事情之後,她發現並非如此。
祝文娟為了保護自己不惜用撒謊的形式傷害他人;母親整日把利益掛在嘴邊,在她的身上,看不到一丁點年輕時的影子。
就連無話不說的姐姐,也使用令人不齒的手段「賄賂」老師。
所有的人,包括她最親近的人,在現實的衝擊中,都慢慢失去自我。
這個社會,安然實在看不懂,也不想看懂。
難道長大,就意味著要接受這樣的現實嗎?
影片雖然是一部聚焦青春期女生心理和成長的青春片,但它對於現實的深度挖掘絲毫不遜於任何一部現實主義題材。
拋開青春片的話題,《紅衣少女》或許也是一個理想主義者遭遇現實困境的故事。
安然的父親是不折不扣的理想主義者,金錢名利對他都是身外之物,他不關心什麼政治、前途,對於孩子也採取「自由主義」的態度。
能一輩子畫自己喜歡的畫,就足夠了。
但最終,西裝革履的爸爸獲得官方認可,豈不是理想主義的破滅?
安然繼承了父親的理想主義,她希望自己能活得自由、真實、獨立。
因此,在得知姐姐私下「賄賂」了班主任時,她才會那麼痛苦、憤怒——這又是一個理想主義的破滅。
在那個百廢待興、昂首向前的80年代,理想主義代表著未來,代表著希望。
理想雖然遙遠,但並不是縹緲虛無。
但到了三十多年後的當下,在物欲橫流的社會里,理想主義更是連影子都難尋了。
而如此有深度的青春片,也像這逐漸消逝的理想主義一般,可遇不可求。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阿志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七月與安生》是最好的國產青春片?不,它距離這片還差幾條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