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看完《長安十二時辰》,現代瓜民表示,太漲姿勢了,對盛唐的衣食住行都有了新的了解,感覺打開了盛世的大門。
但是,有一個小細節,看客們還是會覺得懵——唐朝人的稱呼。
譬如,小姑娘管一個人叫「阿爺」,那麼這個人到底是她的父親,還是爺爺?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季薑與父親
一個人喊另一個人「阿郎」,這兩人到底什麼關係?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林九郎和手下官員
這些謎一樣的稱呼如果令你感到上頭,那麼,今天這篇唐朝人的稱謂科普帖,你就很有必要一讀~
唐人的「哥哥」既指父親,又指兄長!
先來說說大家最熟悉的——
唐代兒女稱呼母親的用詞,現代人聽著最親切,就是「阿娘」、「母親」或者「娘娘」。
在我們熟悉的很多古代影視劇中,「娘娘」一般在宮廷中出現,用來專門稱呼後妃,但在唐朝,「娘娘」只是普通老百姓稱呼自己母親的用詞)。
唐代對父親的稱呼,在現代人聽來則比較陌生,比較常用的口頭稱呼是「耶(爺)」、「耶耶(爺爺)」、「阿耶(阿爺)」。
例如,《長安十二時辰》中何執正的養子何孚,稱呼他就可以叫「阿爺」。
唐人稱呼父親為「阿爺」
唐人稱呼父親為「阿爺」
還有可愛的小季薑,也是一口一個「阿爺」。
唐人稱呼父親為「阿爺」
書面語或者嚴肅的場合,則稱「父親」或「大人」。
譬如《長安十二時辰》中,太子自稱姓名,稱呼唐玄宗為「父親」。
在影視劇中常見的「皇上」、「兒臣」這樣的叫法,在唐代是不存在的。
太子稱唐玄宗為「父親」
太子自稱姓名
父母合稱為「耶(爺)娘」。
此外,還有一種更特別的叫法,即「哥哥」。《舊唐書·棣王琰傳》中「惟三哥辨其罪人」,這里的「三哥」指的是其父玄宗——在兄弟中排行第三;《舊唐書·王琚傳》中的「玄宗泣曰:‘四哥仁孝’」,這里的「四哥」,指的則是玄宗的父親睿宗——在兄弟中排行第四。或者在父親寫給兒子的書信中,父親也會在文末署名時自稱「哥哥」。
所以,「哥哥」在唐代既指父親,又指兄長。對兄長的稱呼則是「阿兄」。
唐人對兄長的稱呼是「阿兄」
稱呼祖父母則用「阿翁」、「阿婆」。
有趣的是,在現代影視作品中常常出現的、用來稱呼官員的「大人」,在唐代卻是專門用來稱呼父母的。敦煌變文《舜子變》中,「舜子叉手啟大人:若殺卻阿娘者,舜元無孝道,大人思之」,的「大人」指的就是父親。
是「聖人」,而不是「皇上」!
既然唐代不會稱呼官員為「羅大人」、「元大人」,那麼他們又是怎麼叫的呢?
首先,可以將對方的姓加上他的官爵一起喊。譬如《長安十二時辰》中,擔任靖安司代司丞的李必,同僚可以稱呼他為「李司丞」。
靖安司代司丞李必即「李司丞」
再譬如,《長安十二時辰》中李必的老師——銀青光祿大夫、三品秘書監何執正,所以其他人應該稱呼他為「何監」。
三品秘書監何執正即「何監」
比如,太子東宮右衛率姚汝能,就可以被稱作「姚衛率」。
太子東宮右衛率姚汝能即「姚衛率」
再次,可以將對方的姓加上「公」之類的尊稱。
譬如,《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同僚見到李必,可以稱呼他為「李公」。
可稱李必為「李公」
而李必見到右相林九郎,也可以稱呼他為「林公」。
可稱右相林九郎為「林公」
右相林九郎,可以稱呼其為「林公」
其次,可以將對方的姓和官名的別稱一起喊。比如唐人稱呼縣令為「明府」,所以會稱呼縣令們為「張明府」、「王明府」。
介紹完官府,咱再來研究一下宮里。
唐人對皇帝的稱呼,一般是「聖人」、「主上」。
稱呼皇帝「聖人」
皇帝的自稱則是「朕」、「寡人」、「孤」,甚至「我」、「吾」。
唐玄宗自稱「朕」
宮女被稱為「宮人」、「宮婢」、「侍女」;宦官則被稱為「宦者」或「給使」。
請以家中排行親切地稱呼他/她!
說完了外頭,再說說家里。
唐人在家中,一般稱呼男性主人為「郎君」、「(排行)郎」、;叫女性主人「娘子」、「小娘子」。
奴婢則稱呼男主人「阿郎」、「主人」;稱呼女主人「夫人」、「娘子」。
譬如,《長安十二時辰》中,大臣們到右相府拜訪林九郎時,都會稱呼他為「阿郎」。
右相府中,大臣們稱呼林九郎為「阿郎」
身為奴婢的檀棋,對外稱呼李必時,也會用上「主人」的叫法。
奴婢稱呼男主人「主人」
「(排行)郎」或「(排行)娘」的稱呼,是唐代對於男性或女性最普遍的稱呼。
譬如《長安十二時辰》中崔器的哥哥「崔六郎」。
《長安十二時辰》中崔器的哥哥為「崔六郎」
又如,右驍衛趙參軍家中行七的,所以也可被稱呼為「趙七郎」。
家中行七的「趙七郎」
此外,「君」、「卿」、「公」、「足下」之類的尊稱,也可以作為當面稱呼語。
據段成式的《酉陽雜俎》記載,「秦漢以來,於天子言陛下,皇太子言殿下,將軍言麾下,使者言節下、轂下,二千石長史言閣下,通類相與言足下。」
請用自己的姓名回話!
在唐代,人們習慣稱呼著自己的名字回話,以表示謙卑禮貌。
例如,《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檀棋,經常在和李必的對話中用自己的名字回話,「檀棋趕至延壽坊……」
檀棋用自己的姓名回話
而李必也常在對話中,用自己的姓名或字應答,「李必狼衛要捉,大唐之將來也要顧」、「長源此次鬥膽請太子前來……」
李必用自己的姓名應答
男性用的謙稱還有「仆」、「愚」、「鄙人」、「下走」、「某」等。
例如《長安十二時辰》中,右相林九郎可以自稱「某」、「林某」,用法如「某要見二位將軍真本事」、「林某從不與人私議」。
右相自稱「某」
右相林九郎自稱「林某」
女性的謙稱則有「婢」、「妾」。最有意思的是還可以自稱「兒」,如敦煌變文《伍子胥變文》中的「女子答曰:‘兒聞古人之語’」。
「奴」則是男女尊卑皆可用。如《韓擒虎話本》中的「阿奴今擬興兵」,這里的「阿奴」是南陳皇帝陳叔寶的自稱。直到宋代以後,「奴」的自稱才演變為女子專用。
又如,《長安十二時辰》中的狼衛曹破延,就經常在對話中自稱「奴」。
曹破延自稱「奴」
在一般場合中,「我」、「吾」的自稱也非常普遍。
右相林九郎自稱「我」
綜上所述,在以往影視劇中經常出現的「皇上」、「母後」、「兒臣」、「小姐」這些稱呼,在唐代時是不存在的。「大人」、「爺」在唐代則有著完全不同的意思。
而在《長安十二辰》中,唐人稱呼的用法,終於得到了難得一見的正確示範。
參考資料:
《舊唐書》
《新唐書》
段成式·《酉陽雜俎》
《唐五代筆記小說大觀》
項楚·《敦煌變文選註》
森林鹿·《唐朝穿越指南》
沈清嬋《假如生活在唐朝》
>看《長安十二時辰》漲姿勢:「哥哥」不僅是兄長,還可以是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