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十二時辰》真的神還原,裡面的歷史文化都有哪些特色?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豆瓣口碑評分達到了8.6的《長安十二時辰》,成為了引爆這個暑假最強勢的歷史文化劇,現在甚至開始走向海外,成為了好幾個國外平台付費播出的電視劇之一。里面對於古長安的還原度,又一次讓西安的旅遊業火爆起來。這部劇到底有何魅力?竟然悄無聲息的霸占了整個暑假螢幕。上一次已經介紹過了劇中的服裝、時辰和節日文化。隨著劇情的進一步播出,張小敬辦案時隨處可見的長安美食,讓人欲罷不能;與歷史緊密相關的長安人物,以不同的名字又一次重現盛世;還有劇中那些跨越千年的長城硬核科技,更是讓人耳目一新;這次就從這幾個方面,再來聊一聊這部神劇。

《長安十二時辰》真的神還原,裡面的歷史文化都有哪些特色? 戲劇 第1張

  長安美食,令人垂涎三尺

  《長安十二時辰》絕對是經得起仔細推敲的寶藏國劇,整部劇中的服化道,已經盡可能詳細的還原了真實的長安城的歷史。但是劇中能夠令人垂涎三尺的,還是這些美食。細微鏡頭像街頭巷尾的那些好吃的。才是真正的讓人欲罷不能。尤其是雷佳音的吃戲,都已經隔著螢幕征服了觀眾。一到長安美食就是水盆羊肉,唐宋年間,人們最喜愛的肉食當屬羊肉。這一道水盆羊肉,無論是達官貴族,又或者是普通百姓,也算是能吃得起的一道菜。

  南宋的一本美食菜譜中,對於這道菜的製作方法的記載的十分詳細:從食材的備料,到煮羊的步驟,再到最佳的吃法。在陜西的不同區域,水盆羊肉的做法也都有不同的差異。但是出鍋時的湯和肉,澆上特有的油潑辣子,搭配上當地的鍋盔,光是聞著味道就讓人口水直流。想必今年大多去西安旅行的遊客,都不會錯過這一道水盆羊肉了。接下來再介紹兩種,源自波斯古國的美食。

《長安十二時辰》真的神還原,裡面的歷史文化都有哪些特色? 戲劇 第2張

  電視劇的第一集,隨著音樂聲響起,小販揭開熱騰騰的白布,胡餅就這樣登上舞台。這是波斯國傳入中原的一種美食,如果單論外觀,它看起來就是普普通通的芝麻燒餅。胡餅雖然屬於燒餅的一種,但是它的製作方法也是大有學問。唐朝年間,胡餅一度占據著主食的地位,同時也有著許多不同的吃法。白居易曾經寫過一首與胡餅有關的詩,「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這種將冒著香氣剛出爐的胡餅,就連大詩人都欲罷不能。

  俗話說,有肉自然就要有酒,劇里的鏢車夫,在稍得空閒休息時間之時,就一定要點上一份名為「三勒漿」的佳釀。這種美酒也出自波斯古國,不過它最早卻記載於唐代文人所編寫的《國史補》中,在這本史記中提到「又有三樂勒類酒,法出波斯。三勒者,謂摩勒,毗梨勒,訶梨勒。」後半句話所提到的「三勒」,其實就是解釋了釀造這種酒時所使用到的原料,這三種果實原料都出自於印度,在古文中名字看起來稍有怪異,其實這三者指的就是現在的毗梨勒果,柯子,餘甘子。根據古文記載,這種酒在釀造以後需要窖藏一月,八月份的時候口感最佳。

《長安十二時辰》真的神還原,裡面的歷史文化都有哪些特色? 戲劇 第3張

  說罷美酒美食,劇中在主食里還時常穿插著一些消遣小食。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水晶柿子,張小敬點了水盆羊肉以後,需要等待一會兒才能吃上。這個時候,他就要了兩個水晶柿子,吃柿子的方法也十分講究,用一根褐色吸管先將果汁吸光,然後再剝開果皮吃果肉,完全展示了水晶柿子的最佳吃法。光是吃柿子的這一鏡頭,就展現了長安獨有的人文風貌,也展現了他的「吃貨」人設。這種柿子還被記錄在《圖經本草》之中,至今在西安仍然有賣。

  長安硬核科技,重現古人智慧

  沉溺於美食的香氣之時,長安城的硬核科技,也在鏡頭切換之間悄然登場,那些被人們所忽略的小細節,真的令現代人深深折服。要說到靜安寺最頂尖的辦案武器,當屬「大案牘術」,雖然這個詞語獨創於原著中,但是卻沒有絲毫的違和感;它有點像今天這個時代的大數據,里面儲存著整個長安城的檔案,雖然看起來先進,但是又結合了長安城的歷史,作者的智慧令人佩服。劇中的望月樓、長安城大沙盤,這些都來自於作者和編劇的智慧,雖是虛擬品,一樣值得人們稱讚。

  除了以上這幾個物件,這部劇中可是真正存在著長安科技。比如那個用來記錄時間的「火鬧鐘」,整個始終是一個龍的形象,在龍背上燃有香煙,每隔一段時間線繩上所掛著的銅珠就會滾落,發出聲響記錄時間。如果用這種計時工具,就連時間的流逝都會變得極美。這可不是編劇去創作的一種計時工具,這個鬧鐘的原型收藏在西安博物館中,雖然與劇中形象有所出入,但是通過這種古物件,卻讀出了古人的智慧。

《長安十二時辰》真的神還原,裡面的歷史文化都有哪些特色? 戲劇 第4張

  每集開篇都會出現的日冕,其真實名稱為「水運渾天儀」,渾天儀最早出自漢代科學家張衡之手。到了唐朝,經過一行和梁令瓚動人等人的改良設計,成為了當時最為先進的計時工具,這個水運渾天儀的出現,要比外國人所製造的鳴鐘早六百多年的時間。而且這個工具不僅能夠報時,觀眾一定能夠發現,水運渾天儀上面刻著非常典型的二十八宿,這一功能,讓它能夠演繹日月星辰的變化,也能夠準確的測量恒星位置。中國古人領先世界幾百年,並不是說著玩玩。

  劇中還重現了四大發明之一的印刷術,這種技術的出現,讓遠古文明可以廣泛傳播和保留。現代的造紙技術,早已經沒有往日那麼麻煩,可是如若沒有古人的智慧,昔日的文明也難以保存至今日。中國都是全球最早發明了造紙術的國家,造紙術興起於東漢,到了隋唐五代,都取得了進一步的發展。盛唐的時候,薄薄的一張紙已經能夠關係到國本民生。因為在唐朝的時候,隨著雕版印刷術的問世,就需要大規模的紙來印書,這個時候造紙業又一次看到了一個新高度,這也是大唐文明能夠繁榮昌盛的一個重大原因。

《長安十二時辰》真的神還原,裡面的歷史文化都有哪些特色? 戲劇 第5張

  長安城里的配角,都是真實存在

  如果只是單單看劇中人物的名字,會覺得這些人與大唐盛世似乎並無關聯。可是翻越唐朝歷史,再將這些人物的名字一一與古人對應,看到的是作者的細心與知識淵博。其中之人並不是胡編亂造,他們幾乎都擁有著自己的歷史原型。不過劇中的主人公已經被很多文章還原,這次要談到的這些人物,都是一些推動著故事情節,但是又沒有主角光環加身的配角,這樣的一群人,其實也是唐朝風骨的典型代表。

  那位出場鬥花車,典型的唐朝女性形象的許鶴子,真實歷史原型是著名音樂家許和子。她是開元末年的宮廷歌手,劇中情節就是還原了《樂府雜錄》中記載的經典場面,這位音樂家的聲音有極強的穿透力,當她立於城牆上唱歌之時,能夠掩蓋一切魚龍百戲之音,書中曾這樣說「歡者聞之氣勇,愁者聞之腸絕」,不知劇中她所唱的這首《短歌行》,又讓戲外的人幾人歡樂幾人愁呢?

《長安十二時辰》真的神還原,裡面的歷史文化都有哪些特色? 戲劇 第6張

  劇中還有一個玩轉官場、手段超高的林相,他就是歷史上影響大唐盛世由盛轉衰的李林甫。他在宰相之位上做了十九年之久,非常善於在皇帝面前巧言爭寵,而且使用奸詐手段,廢去了張九齡的宰相職位,從此之後排除異己,坐上宰相職位之後「口蜜腹劍」獨攬朝政,蒙蔽皇帝,排斥賢才。而且重用了後面發起安史之亂的胡將,此人對於唐朝的危害之大,至今都令人唾棄。這部劇里的林相,確實也是一個極大的「威脅」。

  劇中還出現了很多唐朝詩人,那個騎著馬念著「千樹萬樹梨花開」的程參,手捧著自己幹謁詩文的才子,就是在著名的邊塞詩人岑參。這個人物的出場,向世人展示了唐代文人尋找工作的艱難。雖然唐朝有科舉,但是想要踏上仕途之路,還需要擁有著極高的人氣和大臣舉薦,如果只是默默無名的小輩,只能淹沒在這俗世當中。所以劇中的程參,才會手捧著自己的詩文,再得不到達官顯貴、名流文宗之時,顯得落寞萬分。

《長安十二時辰》真的神還原,裡面的歷史文化都有哪些特色? 戲劇 第7張

  當緊張的劇情演繹到十二集的時候,有一個出生卑微又不起眼的關鍵人物登場,此人名為元載,這個人所用之名就是歷史書中的原名。他在唐朝中期做上宰相職位十五年,從一個家境貧困、出生寒微的少年,通過攀附權貴、見風使舵,從大理寺的評事,榮登宰相之位。他確實完成了人生的逆襲,只可惜他仍然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奸臣。劇中的這個人也是如此,你既能夠顧全大局,也能夠輕易俘獲美人芳心,錯綜複雜的政變之中,他卻能夠在背後坐收漁翁之利。不知道這個不起眼的小人物,你有注意到嗎?

  劇中細節多如毛發,單獨拿出來一個點,就能夠領略到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從美食到科技,從歷史故事到歷史人物原型,這部劇在帶著人們重新領略長安城的繁華,長安城曾經上演的驚心動魄與滄桑巨變。這些都已經成為過去,可是文化永遠不會停止繼續生根發芽的步伐,看了這部神劇的你,有沒有發現其他令人驚艷的細節呢?

  (感謝閱讀,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參考資料:

  ·《西安美食:一座老城的味道傳奇》

  ·《唐代科技與世界文明》

  ·《長安十二時辰》

  ·《唐才子傳》

  ·百度百科

  讀到小說《長安十二時辰》就被深深吸引了,折服於作者的用心,個人感覺比《古董局中局》還要精彩。長安代表了盛唐的輝煌與榮光,那是李白杜甫白居易這樣文壇璀璨的時代,也有唐明皇和楊貴妃傾世愛情的傳奇。同時也是萬國匯聚,讓人嘆為觀止的時代。沒想到,劇中的建築宏偉,場面描繪絢麗,人物服飾精致,乃至配樂配詞都如此用心,大到長安街景地圖,小到一個小小酒杯,皆有出處原型,感覺不僅重現了小說,也復原了歷史,是心目中的那個長安,滿足一個歷史愛好者對歷史的想像和向往。

  歷史人物的展現,讓觀眾多了幾分的認可

>《長安十二時辰》真的神還原,里面的歷史文化都有哪些特色?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