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故事圍繞著39歲的女人陳嘉玲展開。
一邊,是她童年的回憶。
另一邊,是她現在的處境。
人到底是怎麼活成了今天的樣子?
這是我們每個人的問題,也是陳嘉玲對自己的拷問。
主演陣容,清一色近來話題度極高的實力派。
金馬影後謝盈萱(《誰先愛上他的》);金馬男配陳竹昇(《大佛普拉斯》);實力小生溫升豪(《我們與惡的距離》);從小看到大的螢幕熟臉夏靖庭和出身「蘭陵劇坊」的老戲骨楊麗音。
過半數,都兼具豐富的話劇表演經驗。
從上至下:謝盈萱,陳竹昇,溫升豪
用導演的話說,幾個好演員「膝蓋跪爛來請都值得」。
話糙理不糙。
如果說別的電視劇是挑細節來誇,本劇中的演技則渾然天成,沒有一處演員取代了角色。
無論是20年前吵吵鬧鬧的一大家子,還是20年後形單影只的陳嘉玲,呈現出來的都是幾代人共同熟悉的家長里短。
女主角謝盈萱就形容——「這是最像我的角色,在自信和自棄間轉圈,卻被戲里經歷的童年所治愈。」
那陳嘉玲是個什麼人?
前半段人生在台南長大,後半段歲月在台北拼搏。
一技之長是摁快門的關頭緊急閉眼。
成為全劇笑點的「梗」之一
39歲時,混到了如下成果。
「董事長特助」:24小時在線包辦公事私事雜事的女傭級助理。
老板召喚;老板夫人召喚;小三召喚,通通照辦。
全過程低聲下氣,尊嚴無存。
「感情穩定的伴侶」:交往四年半,男友變室友。
說個段子。
熱戀時,「生理期」是增進感情最大的阻礙。
激情磨滅後,「生理期」是化解尷尬最大的救星。
房門一閉,兩人喜滋滋的投向了雜誌和《星際大戰》。
「出手大方的排場」:前男友的婚禮,面不改色的包出一萬二的禮金。
前提是,她得知大學時的「死宅」逆襲變帥,娶了知名美女作家,在一對新人的註視下重新塞了錢。
最後,發酒瘋的陳嘉玲,在一堆同事好友的註視中上爬上了的士。
背後還被附送了一句,「二十歲喝醉是可愛,四十歲喝醉是可憐。」
39歲,陳嘉玲活成了「四不像」的模樣。
無房無車無老公無小孩,連真性情也跟著丟了。
別人都假設她應該過得好,就只能假裝比他們想像中過得更好。
一句話總結一輩子,太不公平了。
起碼對小時候的陳嘉玲,青年的陳嘉玲,甚至幾年前的陳嘉玲都不公平。
過去的她們,哪里會想到在遞棒交接中落得「俗女」的等級?
爛攤子一來,陳嘉玲的思緒會忽然飄遠。
人生要是由無數個選項構成,那她的答案就是從目睹別人的選擇開始。
結婚這件事,得說到二姑姑頭上。
二姑姑人美心善,又是教師,按理說不該愁嫁。
壞就壞在她的倔脾氣上。
二姑姑認為,結婚不等於「嫁過去」,而是雙方在自我意志下建立一段平等的婚後關係。
所以婆家質疑她的生育能力,提出先做檢查再完婚,是一種變相的羞辱。
婚禮在即,二姑姑頂著壓力解除了婚約,決定一人賠償禮金,獨自抗下男女雙方家庭的譴責。
阿嬤大哭,阿公沉默,弟弟和弟妹暗地里嘆她傻。
從頭到尾,二姑姑都隱忍不語,一步一步的按著心意走。
唯有一次,小嘉玲看見了二姑姑的眼淚。
媒婆最後的調解會上,一言一句的勸說壓下來:「婚姻是兩個家庭的事」…
二姑姑劈頭蓋臉地直接讓媒婆閉嘴,她只問一句,阿德怎麼不出面?
男方家長知道結婚無望,默認兩人也無需再見面。
回去的綠皮車上,二姑姑的淚水一顆顆掉下。
嘉玲隱約感到了時代對女人的惡意,發現了二姑姑的獨立與堅強,卻沒明白極端選擇的背後,二姑姑做出的一把賭註。
她以婚姻為籌碼,以自尊為台面,逼迫軟弱的愛人在感情中給予正面回應。
不是不愛,是不能將就著愛殘缺的自己和他。
多年以後,陳嘉玲才知道,婚姻不是阿嬤口中的二選一。
貧窮或是富有、醜陋或是帥氣、安靜或是吵鬧…
幼年陳嘉玲可以說選個富有的逗阿嬤開心,也可以轉頭就說喜歡電視里帥氣的楊過,把阿嬤氣的直喊「不能喜歡殘疾人」。
但真相卻是,阿嬤也定義不了哪個選項好或壞,比如「悶葫蘆」阿公,有時也意外的溫柔。
一個大選項里,往往包含著很多小選項。
猶猶豫豫中,有些是由愛而生的妥協,有些是不可退讓的原則。
最後的判斷,像天秤的平衡,不看整體的輕重,只留意斤兩的微差。
它們,才是現實和自我中不可消除的差異。
多年以後,二姑姑終生未嫁。
陳嘉玲也拒絕了強勢的婆婆的陰影下,情感變淡的男友的求婚。
沒有童年的記憶支撐,我們和陳嘉玲本人都難以理解她。
放著一鍋熟飯不要,跑回地里當小麥?
可一旦喚醒了啟蒙時的初心,因果也變得簡單了。
曾經覺得二姑姑執著又勇敢,今天面臨類似情況的自己,為什麼不能延續下去?
畢竟,這是幼時嘉玲和39歲的嘉玲共同的選擇。
觀察大人會影響日後的選擇,而還有一種,是成為大人「選擇」中的選項。
小嘉玲還傻乎乎的和表姐耍的時候,她沒留意到母親和大姑姑的「宮鬥」已經如火如荼的開演了。
皇帝,自然是深諳此道的外婆。
城里矜貴優雅的大姑姑和穿戴粉嫩的表姐拉風登場前,母親必有反常。
換上正裝和小黑高跟,給小嘉玲準備好裙子,看鏡子的頻率遠高於電視,甚至偷偷用了外婆抽屜里的一管口紅。
大姑姑一到,硝煙即起。
兩個女人間,舉手投足都是「戲」。
母親用從容的氣質掩蓋自卑寒酸的里子,大姑姑用肆意張揚的指點體現富者的講究。
備戰的狀態的母親千算萬算,沒想到折在了小嘉玲身上。
她先用「女孩眼里最美的女人裝」的審美,穿了母親跳土家舞的印花袍子。
瘋瘋癲癲的小嘉玲和斯斯文文的表姐一對比,誰是「模範」高下立見。
但小孩哪想這麼多。
和誰有話聊,就找誰玩,是非輸贏全拋腦後。
哪怕英文對話里聽不懂「favourite」;跳棋比賽里母親幫忙作弊卻仍輸給了第一次玩的表姐;大姑姑每次都以「好可愛」暗諷嘉玲的傻氣…
在小嘉玲看不見的角落,母親的尷尬與委屈灑了一屋子。
奶奶偷偷從抽屜里拿出那管口紅,說是日本貨,特意留給大姑姑。
大姑姑打開蓋子一看,驚呼,「這是風塵女子才能用的艷俗色號」。
帶著一嘴口紅的母親該是什麼心情?
是難過奶奶的偏心和她認為好東西只配大姑姑的私心,還是大姑姑瞧不上的,自己卻視若珍寶?
而「女人的戰火」終於波及到了孩子。
小嘉玲帶著表姐去打球,意外傷了腳。
表姐確認過小嘉玲是否要回家後,就和她的一群夥伴叫叫嚷嚷吃冰去了。
小嘉玲氣不過,回家告狀,稱表姐傷了自己的腳。
本來是是件小事,但一家人的反應卻一筆帶過,沒有她想像中的懲罰。
這和自己犯錯的效果差太多了吧。
陳嘉玲突然發現,偏袒會在實際生活里產生這麼多差別對待。
被選擇的人,「存在即合理」,就算戴上眼鏡也是因為學習用功。
被拋至一邊的人,「存在即錯誤」,想佩眼鏡是為了愛美或玩樂。
明白真相之後,大人也許選擇隱忍,小孩則會選擇反抗。
眾目睽睽下,陳嘉玲頂撞了外婆。
事情看似鬧得更大,微妙的一幕卻悄悄發生在了背後。
門框一側的母親註視著女兒,流露出讚許的表情,像是在欣慰她替自己出了一口氣。
可陳嘉玲看來,快樂的暑假也因此變了味。
兩個天天膩在一起的小人,現在誰也不理誰。
偶爾笑著對視上了,視線也會馬上轉移。
所幸,小嘉玲的童年里,並沒有真正的「惡人」。
小孩兒眼里的人情百態,真實卻簡單。
一個夜里,嘉玲陪著怕黑的表姐上了廁所,就能和好。
等到暑期尾聲,表姐走時,嘉玲看到了她留下的娃娃和道歉,哭著追了一身車尾氣。
而阿嬤,也不是真的偏心。
正因為她比誰都了解長女強勢驕傲的作范,才給足了她面子,避免正面衝突。
私下,阿嬤也體恤小媳婦的辛苦。
她的抽屜里,藏有兩管口紅。
阿嬤想著,艷色的適合城里招搖,淺色的合適鄉下的低調。
等大姑姑一走,她就把另一管塞給了母親,還趕緊讓其把大姑姑「勒令」丟掉的豬油等不健康的醬料撿回。
最後的最後,兩個早已有了默契的女人,在廚房對視一笑。
詼諧,有趣,又帶點感動。
不知不覺,39歲的陳嘉玲身上的傷痛,被過去的自己和家人所治愈了。
她也在回憶里,慢慢重新熟悉了自我。
一家人雞飛狗跳的溫馨瑣碎里,進化出一個「俗女」。
但「俗世里的凡人」又真的不好嗎?
它涵蓋著眾生各色的喜怒哀樂,也最容易在平凡之中呈現出各自的閃光之處。
二姑姑,大姑姑,弟弟,母親父親,外婆外婆,青梅竹馬…
這些現在看來的「俗人」,小時候卻是另一番向往的「高大」模樣。
他們沒有變,只是我們從最了解自己的人,成了最無法放過自己的人。
不夠優秀,不夠成材,不如同齡人等等,所有的苛責比較,都讓人不可免「俗」。
《俗女養成記》,其實說的就是一個和解。
成年的陳嘉玲在「倒退」,幼年的陳嘉玲在「成長」。
每個時期的她,好像都不是上一個時期設想的樣子。
但人的一生,過得滿足比過得成功更容易定義。
親人留下的羈絆陪伴著陳嘉玲,讓她不曾停下前進的腳步。
當過去和現在的自己在無數個瞬間重逢,並握手言和時,才有了問題的答案——
>俗女養成記為什麼收視口碑雙爆炸看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