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今年的台劇集體開掛,高分劇一部接一部。
上半年賈靜雯主演的《我們與惡的距離》一馬當先;
《噬罪者》緊跟其後,從另一個角度探討何謂罪人;
《我們不能是朋友》討論婚前出軌行為;
進入下半年,解暑神器,納涼必備的《靈異街11號》開播,刑偵探案混搭恐怖靈異,口碑尚佳。
如今,又一部自帶爆款屬性的台劇完結,今天有必要好好聊聊它——
《俗女養成記》
The Making of an Ordinary Woman
開播第一集收視便超過了《我們與惡的距離》,隨後每開播一集收視都屢創新高,順利解鎖「華視13年來自制劇收視最佳」的成就。
如今劇集完結,豆瓣評分仍然在9分以上,是今年第二部評分超過9的台劇。
收視和口碑雙贏。
演員陣容也是相當豪華。
去年打敗周迅、孫儷、曾美慧孜、趙濤奪得金馬影後的謝盈萱;
《我們與惡的距離》里飾演賈靜雯丈夫的溫升豪;
《大佛普拉斯》里說「夾娃娃很治愈」的陳竹昇;
就連客串也找來了金鐘視帝吳慷仁。
01、俗女進行時
片名里的俗女指的是本片女主角陳嘉玲(謝盈萱 飾)。
39歲,一個永遠不像台北女生的台南女生。
在台北打拼了二十年,才發現自己高不成,低不就。
工作聽起來十分高大上,總裁助理,實際上等於老板的保姆。
除了要應付日常老板提出的各種無力要求,還要處理老板娘的臨時查崗,完成陪老板小三去看房子這種奇葩任務。
在她腦海里不止一次出現辭職的念頭,但理性每一次都戰勝了任性。
畢竟,人還是要恰飯的。
不上班,誰養?那個和她交往四年,同居三年半的男友倒是說過會養他。
但陳嘉玲覺得現在兩人的關係不像情侶更像睡在一起的室友。
激情褪去,只剩下習慣維系著兩人。
分手吧,自己年紀也不小,再找一個還得花時間磨合,而且還不一定找得到。
維持現狀吧,這日子過得跟白開水一樣,淡然無味。
陳嘉玲就和廣大在大城市漂泊打拼的人一樣。
畢業的時候大家躊躇滿志,這個想成為金融才俊,那個想要改變世界,都想要在大城市里闖出一片天。
但現實是大部分人最後都是做著不鹹不淡的工作,談著可有可無的戀愛。
人在失落的時候最怕的是比較。
尤其是前任結婚,明明人不咋地,如今卻取了一個白富美,眼看就要走上人生巔峰了。
陳嘉玲再看看自己,漂泊多年,沒房沒車沒孩子。
明明每天都很努力,但為什麼還是活得那麼狼狽不堪。
去年憑借《誰先愛上他的》的同妻角色拿下金馬影後的謝盈萱,讓我們見識到這位有著18年舞台劇經驗的演員的魅力。
她跟心理醫生坦露心聲的那場戲,為我們塑造出一個被愛人騙了十多年,但仍然希望曾經被他真心對待過的可憐女人。
似笑非哭的表情,略微顫抖的手指,說出那句話的時候她早已知道了答案,只是自己不能夠面對而已。
《俗女》里的陳嘉玲沒有劉三蓮那樣的苦大仇深,但這個角色所散發的作和擰巴都被謝盈萱刻畫得入木三分。
和客戶出去喝酒,面對客戶曖昧的舉動,內心演起了小劇場:
回到家還在回味,還在幻想如何當時親下去了會怎樣,但一秒後理智恢復,又覺得對不起男友。
明明和男友準備要結婚,卻偏偏提出分手。頂著39歲高齡裸辭,想沖破生活的泥潭,卻發現自己越陷越深……
02、俗女過去時
俗女是怎麼養成的?該劇試著從陳嘉玲的童年入手,去發現其中的原因。
現實和回憶兩條線交叉敘事,回憶線並不是現實線的點綴,而是和現實線分量相當的另一條主線。
開始的時候你還會覺得回憶部分怎麼這麼多,但越到劇情的後半段,你會越希望回憶的部分越多越好。
因為那個時間線里的故事太過於美好,美好得讓人不希望它結束。
明明講的是別人的故事,而我們看的人卻能在其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影子。
你不知道為什麼看著看著就笑了,也不知道為什麼看著看著就哭了。
陳嘉玲出生在台南純樸的鄉下,三代同堂,全靠阿公開的中藥行維生。
你知道他們在看什麼片子嗎?
身為長孫女的陳嘉玲,和台灣十大建設差不多時間出生,與台灣經濟同步成長。
沒有《都挺好》里將成長的疼痛全部歸結於原生家庭惹的禍。
我們的生活其實沒有那麼多你死我活,心機滿滿,惡毒滿滿,多的是一地雞毛。
我們的家人沒有太好,也沒有太不好,每個人都有優點,也有缺點。
陳家五口像極了我們小時候的街坊鄰里。
一家之主,偶爾固執偶爾溫柔的阿公;
刀子嘴豆腐心其實最疼陳嘉玲的阿嬤;
沒什麼大志,遇事先慫,無條件支持女兒,平時充當婆媳潤滑劑的陳嘉玲爸爸;
作為陳家媳婦,承包家務活,任勞任怨,同時也是最重要的精神支柱的陳嘉玲媽媽。
那個年代,大家的生活並不輕鬆。但該劇用明快的節奏和輕鬆的氛圍淡化了時代的沉重。
一家人的日常彌漫著嬉笑怒罵,當中的細膩和溫柔打破了時代的隔閡、地域的差異直擊觀眾的內心。
每一個細節都是那麼的真實。
「你是被撿來的」這句話大部分父母都和子女說過;
下課一起玩耍到鬼屋探險的小夥伴們;
長大後無論你工作掙了多少,回到家父母一樣會問你身上有沒有錢。
小嘉玲在這樣的氛圍下無憂無慮地成長,成了一個小機靈鬼。
這其中還發生了一些當時陳嘉玲還不能理解的事:
她不理解自己的二姑姑為什麼在30歲時要選擇悔婚,繼而終生不嫁;
她不理解為什麼鄰居大姐姐因為寫情書會被家長當眾打罵;
她不理解為什麼阿嬤會跟她說「婚前是處女,婚後才幸福」的道理。
這樣那樣的疑問,在她的成長經歷中還有很多。
我們小時候遇到不理解的事,家人常常跟我們說的最多一句話就是:「等你長大了你就懂了。」
長大了,真的就能懂了嗎?
03、俗女將來時
《俗女養成記》不是傳統的都市女性故事,她不是想說當女性人到中年事業遇上瓶頸後如何不破不立,而是希望通過「追溯童年」,重新找回自我。
去找回那個並沒有活得那麼優秀,也沒有活成父母期待的樣子的自我。
要接受自己是一個普通的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為不甘心,總想努力讓自己過得再好一點,得到的再多一點,總想證明父母都是錯的,自己都是對的。
以致於生活變得越來越麻木,心情變得越來越煩躁。
以致於你抬頭照鏡子,鏡子里的自己早已變成了你曾經最討厭的樣子。
我們似乎已經陷入了一個進退兩難的局面。
進,看不到事業的出路,退,無臉見家鄉父母。
面試官的一句話點醒了陳嘉玲:
你有想像過十年後自己會過什麼樣的生活嗎?
她方才明白,自己一直是有退路的,家,是她永遠的退路。
她方才明白父母從來不要求她為家里做多大貢獻,即便自己人到中年一事無成,父母依然愛著自己。
其實從小時候父母不再強迫嘉玲學鋼琴開始,父母就已經接受了嘉玲的平庸。
曾經被認為是家里最頑固,一生受困於「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阿嬤,臨走前最大的願望是希望嘉玲可以做自己,自由自在。
而不是像她這樣,當了一輩子別人的老婆、媽媽、婆婆、阿嬤。
曾經「望女成鳳,望子成龍」的母親,知道自己兒子性取向後會偷偷打電話到「婦女新知」咨詢,會想到兒子長這麼大卻不敢跟別人說,內心一定很辛苦。
父母遠遠比我們想像中要更愛我們。
阿嬤、嘉玲媽、陳嘉玲都是各自那個時代里的俗女。
三代人既有差異,但最後又不約而同地殊途同歸。
結尾小嘉玲和成年嘉玲同框,這種過去的我和現在的我相遇,曾經想像過無數次的場面被導演拍了下來。
你是從幾時開始忘記了
忘記了這輩子其實很長
長到你可以跌倒再站起來
做夢又醒過來
這輩子其實很短
短得你沒時間再去勉強自己
沒時間再去討厭你自己
當你選擇放棄的時候,你才知道什麼值得自己擁有。
戲里的陳嘉玲已經做出了選擇,你呢?
>曾打敗周迅、孫儷奪得影後的「俗女」,如今演了一部9.1分的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