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花癡女王|文,本文作者系今日頭條簽約作者
前陣子看到一個新聞非常有意思。
楊冪粉絲不忍心偶像「自毀前程」,直接跑到楊冪的商業活動現場撕她的工作室——嘉行。
△「嘉行不義必自斃,拒絕嘉行自制劇」,粉絲的口號也是很剛了
原因嘛,就是粉絲對楊冪這幾年的職業規劃極其不滿:
說好要做「人民的女演員」的楊冪,一直在嘉行自制劇里打轉。
人設重復,劇本假大空,還要奶新演員……
△看來粉絲比我們更清楚楊冪這幾年沒拍什麼好劇啊
最近嘉行剛公布的自制新劇《許你暖暖的晨光》,網傳女主又是楊冪。
看名字就濃濃的一股瑪麗蘇氣場,再看人物簡介——情深總裁、傲嬌仁醫……
仿佛只是楊冪這幾年撲街的偶像劇《談判官》《築夢情緣》等等的又一個重復,楊冪都33歲了,還在演「所有男人都愛我」的套路,難怪事業粉們會炸毛啦!
△網上流傳的《許你暖暖的晨光》角色招募海報
盡管後來傳出楊冪已經辭演了這部劇,但不演嘉行自制劇,楊冪就能找到粉絲所期望的轉型和出路了嗎?
演技能不能駕馭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就是我們的影視市場,其實並沒有太多選擇。(90%以上的女性劇都是瑪麗蘇,就是比誰製作更精良一點而已)
之前我寫《致命女人》(文章戳這里)的時候提過女性角色單一化的問題。
當時就有很多人在評論區表示,美劇殺夫這尺度太大,我們拍不了啊。
的確,尺度是會影響劇本,可這並不是唯一的因素。
今天,我就推薦另外一部,在我們尺度範圍內絕對可以接受,又關於女性的超級好劇——
《俗女養成記》
《俗女養成記》是台灣作家江鵝同名散文集改編的台劇。
記得前幾個月各大公號都在吹爆賈靜雯演的《我們與惡的距離》,但沒過一陣子,它的收視記錄就被《俗女養成記》超越了。
上兩周,《俗女》10集播完,創下了台灣華視13年自制劇收視紀錄,豆瓣評分也一直保持在9.1分。
而口碑炸裂的原因,正是楊冪過去拍的那些瑪麗蘇劇所沒有的——
「真實」
△「六年級生」,在台灣是指1970年-1979年生的人,也就是我們所說的「70後」
39歲的女主角陳嘉玲,真實、平凡得就像我們身邊的每一個女生。
別的偶像劇女主光鮮亮麗,而陳嘉玲,每天早上睜開眼,就像我們一樣,要面對生活中的一個又一個坑。
△活了39年,這輩子最擅長的,就是在照相的時候閉眼,是不是很紮心,很真實?
工作。
一個人從台南到台北打拼快二十年,卻還是營營碌碌的社畜一枚。
表面是董事長秘書,實際上是老板的丫鬟和奴才。
不僅要伺候老板的吃喝拉撒,還要陪他的小三看房子。
工作毫無成就感可言。
感情,也是一潭死水。
戀愛四年的男友,更像是同一屋簷下的室友。
激情沒了,OOXX都變得意興闌珊。
△這個因為大姨媽來了不用OOXX雙方都很輕鬆的情節,也太真實
錢嘛,肯定也是痛苦的來源。
因為沒錢買房子,陳嘉玲只能住在出租屋,忍受房東隨時出現的「驚喜」,完全沒有個人空間可言。
最慘是去前男友的婚禮。
被身邊的同學催婚就算了,喝醉酒還要被嘲笑:
「20歲喝醉酒是可愛,40歲啊,是可憐。」
40歲沒有結婚的女人,竟然連可愛的資格都沒有了?
受到刺激的陳嘉玲,當晚就跟男友求了婚。
「女生沒有工作,起碼要有家庭。」
周圍的同學都這麼說,陳嘉玲也覺得,這可能是她唯一可以改變這平庸生活的機會。
可誰想到,當她籌備婚禮時候,才發現前面還有另一個大坑——
男友的強勢媽媽。
婚紗要買媽媽喜歡的。
房子要住在媽媽附近。
連裝修都是媽媽說了算。
明明大家都說女生到了年齡就要結婚,可為什麼當我決定結婚以後,反而變得越來越不像我自己?
面對越來越糟的生活,尚有一絲倔強的陳嘉玲,最終選擇了切割、逃離。
婚不結了。
工作也辭了。
39歲,沒車沒房沒男人,正式過上「一事無成」的生活,成為別人眼中徹徹底底的loser。
劇情發展到這里,看慣偶像劇的我們,一定會以為接下來是一個大逆襲。
是霸道總裁愛上我?還是突然找到好工作成為女強人?
很可惜,這些情節,《俗女養成記》里都沒有。
導演嚴藝文說過:
「都這把年紀了,我絕對不要做什麼勵志的、追夢的故事哦!抱歉,也沒有嫁給總裁,或是開什麼文青咖啡廳、回家鄉發揚文化什麼東西的……不要不要,我絕對不來這套,我希望這部戲能夠盡量貼近真實。」
△沒有女主光環,陳嘉玲辭職後再找工作,被嫌棄年齡太大,頭頭碰壁
什麼是真實?
真實就是在你最低潮的時候,沒有天掉下來的餡餅砸中你。
面對困境,你只能一點點依靠自己力量走出來。
而故事主角,陳嘉玲,就是在她一無所有的時候,離開台北,回到家鄉台南,重新面對她幾乎已經忘記的過去。(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在原生家庭里找原因)
而也就是看到這里,你才會發現這部劇名字的奧秘。
《俗女養成記》,英文名,《the making of ordinary woman》,重點是養成,講的是陳嘉玲為什麼會變成一個俗女(世俗、普通的女孩),而不是一個俗女是怎麼逆襲的。
所以,故事的另一條線,陳嘉玲的童年時期(1988年前後,10歲的陳嘉玲),是為了探尋她是如何一步步走到現在這個樣子。
陳嘉玲出生在台南的一個普通家庭,她的童年,其實和我們大部分人差不多:
有個嚴肅但疼愛她的爺爺,有個囉嗦但也能乾的阿嫲,有個賢惠但也三八的媽媽,有個怕老婆可也善良的爸爸,以及一個頑皮但也可愛的弟弟。
這是一個相當普遍的家庭組成。
陳嘉玲現在做出的各種行為,其實也能從她的家庭背景里找到痕跡。
△全家一起看電視的情形,我們也經歷過吧,童年部分有人說像《請回答1988》,同樣溫暖的感覺,卻是不同的故事。
比如悔婚。
陳嘉玲為什麼會做這麼大膽的決定?
因為她小時候就見過二姑姑退婚。
現在時代進步了,觀念開放了,尚且有很多人無法接受悔婚。
更何況是在1988年,退婚的人都要被當作怪物了。
但當老師的二姑姑,卻是阿玲最初接觸到的獨立女性。
即便已經30歲,但在知道相親對象娶她只是想要一個生育工具的時候,二姑姑還是斷然拒絕了這段婚姻,並獨力承擔所有經濟損失。
雖然當時年紀尚小,但二姑姑在談判時含著眼淚卻依舊不肯退讓的樣子,還是在阿玲的記憶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為什麼婚姻是不能將就的事情,大概阿玲在二姑姑身上已經有所體會。
還有為什麼陳嘉玲雖然是大俗人一個,卻沒有在庸俗里變得麻木,敢於和老板、和男友媽媽say no?
這也是和她的家庭教育有關。
她的家庭,不是大富之家,家里人文化程度也不高(阿嫲還不認識字),但給她灌輸的,卻也不是什麼古板的觀念。
家人當然希望阿玲學習好,做個好學生乖孩子,但同時,他們也願意尊重阿玲的意願。
媽媽覺得阿玲太野了,想她像其他女孩子一樣學鋼琴。
於是,花了很多錢,甚至把爸爸攢來買小車的錢都搭上,買來一台鋼琴讓阿玲學。
可學了一陣子,阿玲對鋼琴並不感興趣,怎麼學都不學不好,在課堂上還經常被嚴厲的老師打手板。
因為心疼女兒老是被打,阿玲爸媽最終選擇退課。
錢沒了,鋼琴也廢了,但在物質和世俗的成功面前,阿玲的爸媽更關注的卻是女兒的身心健康,不強迫她服從。
有相對開明的家庭環境,才會有阿玲後來的反抗和逃離。
而陳嘉玲最終選擇和自己和解,接受這麼一個又平凡又俗氣還和成功沒有半毛錢關係的人生。
當然也是因為家人。
家里的兩位女性,始終是影響阿玲最大的人。
阿嫲,思想有傳統、保守的一面,會和阿玲說,婚前是處女,婚後才幸福。
可另一方面,她骨子里頭,又有向往自由的部分。
阿公認為女人不應該拋頭露面,留在家里操持家務就得了。
可做了幾十年家庭主婦的阿嫲,卻非要跑去參加歌唱比賽。
這不是因為阿嫲喜歡唱歌,而是她也有表達自我的欲望,她唱那首《純情青春夢》,或許就是她那代女性最樸素的願望:
不再為一個男人等一輩子,「查某人嘛有自己的想法」。
而阿嫲對自己孫女的退婚,一開始也是接受不了的,一直不停安排阿玲相親。
但在自己生病的時候,阿嫲還是和孫女說出心里話:
「時代已經不同啦,你們現在沒嫁的也很多。」「阿嫲有時候也很羨慕你,想做什麼就能做什麼。阿嫲已經做了六十年的陳李月英了,現在我也做到累了,等哪天阿嫲懶得呼吸的時候,把阿嫲的的骨灰撒到大海里,讓阿嫲能自由自在去當李月英好嗎?」
阿嫲也有想做自己的時候,這一段直接看到淚奔。
至於媽媽,也是一個傳統的家庭婦女。
對這麼一個全職主婦來說,可能她最大的心願,就是看到自己的兒女成家、成才。
可是她的兩個孩子,好像都讓她失望了。
阿玲40歲單身失業。
阿玲的弟弟,是個同性戀。
原本以為,媽媽會在弟弟出櫃時崩潰。
可媽媽卻很淡然地說,我早就知道了。
原來早在上中學的時候,媽媽就偷看了弟弟的日記。
一開始媽媽也很懵,不知道該怎麼辦,後來她打電話去「婦女新知」求助,才明白這不是病,也不是不正常。
也是從那時起,媽媽決定守護在兒子身旁,做支持他的人。
「他活到現在三十歲了,這麼大了還不敢跟別人說,也是很辛苦。我也很想告訴他,阿明啊,其實媽媽都知道。你不是只有一個人而已,不用這麼孤單。」
對女兒,也是一樣。
40歲還鬧脾氣退婚,媽媽當然是生氣的。
可氣消了,媽媽還是會站在女兒這邊。
「我回來你會不會開心?」「你開心,我就開心。」「你有沒有失望?」「你不會,我就不會。」
正是有這麼一群俗氣、平凡但又溫暖的家人,陳嘉玲最後才會看開,接受自己平庸的人生。
因為她生長的環境就是這樣啊,無論是她,還是阿嫲、媽媽,都是一樣的女性,她們很普通,很庸俗,可她們的內心,卻依然不失堅強。
其實何止陳嘉玲,我們大部分人不也一樣。
小時候總以為自己是特別的,可等到長大以後才發現,自己也不過是俗人一個,做著普通的工作,談著普通的戀愛,離成功差了十萬八千里。
這樣的人生很俗,但也不是一無是處。
即便不成功,但我們至少活了那麼多年,總算可以找到一些不違背自己心意,讓自己獲取快樂的方式。
還有,過了這麼多年,我們也明白,成功是罕有的,但有一樣幸福,我們大部分人都可能擁有:
那就是一群永遠站在我們身後,即便我們沒有活成他們期望的樣子,卻依然愛我們的家人。
你看,《俗女養成記》里傳達出來的東西,是多麼平凡但又多麼有力量。
它和其他的大女主劇都不一樣,女主沒有通過事業上的奮鬥變強大,也沒有一味強調向上拼搏。
相反,它提供的是更實用的治愈方式,不僅劇里,甚至生活中每個人都能做到:
回到家庭,回溯過去,接納自我。
我們沒有必要成為成功的自己,卻可以成為自己喜歡的自己。
平凡、真實、有煙火氣。
是這部劇能打動人的地方。
而這,恰恰也是我們現在的女性劇所缺乏的。
我們總是喜歡刻畫一個個光鮮亮麗又擁有萬千寵愛的大女主,她們的樣子很漂亮,可她們的靈魂卻是懸浮的,你很難對她們發自內心地喜愛,畢竟你和她們的生活並不相通。
或許,《俗女養成記》會是我們的影視劇以及所有花們轉型的一個參考:
從瑪麗蘇的美夢中醒來,學著去面對真實,面向生活。
很喜歡劇里的一句話——
「你是從什麼幾時開始忘記了,忘記了這輩子其實很長,長到你可以跌倒再站起來,作夢又醒過來。你又是幾時開始忘記了,這輩子其實很短,短得你沒時間再去勉強自己,沒時間再去討厭你自己。」
在這世界上,我們都是俗人,不卓越,不偉大,但平凡如我們,也會有與我們匹配的——平凡而又渺小的幸福。
>9分安利:如果楊冪敢演這個俗女,就不會被粉絲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