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傳》與《陳情令》:讓我們一起來看蘇軾與魏嬰的相似之處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文/九卿

  說在文章開始的話

  當我重看林語堂的《蘇東坡傳》,當我在看完《陳情令》後,我不自覺地就開始對比來看這兩個人的相似之處:

  蘇軾文采斐然,魏嬰武功高強;蘇軾嫉惡如仇,魏嬰俠肝義膽;蘇軾豁然處世,魏嬰苦中作樂;蘇軾為國為民,魏嬰鋤奸扶弱……

  雖然一個是歷史偉人,一個是小說中人,但在我看來他們算是志同道合,有很多本質上的相似。

《蘇東坡傳》與《陳情令》:讓我們一起來看蘇軾與魏嬰的相似之處 戲劇 第1張

  赤子之心,不會記恨

  蘇東坡把人人當好人,只看到別人的長處。魏無羨則是被母親教導,要記住別人的好,不要記住別人的不好。

  雖然他們也有討厭之人,但只要不是那種觸及底線的惡人,他們是不會記恨的。

《蘇東坡傳》與《陳情令》:讓我們一起來看蘇軾與魏嬰的相似之處 戲劇 第2張

  蘇軾

《蘇東坡傳》與《陳情令》:讓我們一起來看蘇軾與魏嬰的相似之處 戲劇 第3張

  陳希亮

  登上仕途只有兩年的蘇軾與新任的鳳翔太守陳希亮並不和睦,而這位陳太守雖然政績突出,但很是看不慣一股子書生意氣的蘇軾。嘉佑八年(1063年),鳳翔太守陳希亮在後圃築台,名為「凌虛」,求記蘇軾,於是蘇軾便作了這篇《凌虛台記》。

  而蘇軾也將他的報復寫進其中(《凌虛台記》選段白話文):

  事物的興盛和衰敗,是無法預料的。這里從前是長滿荒草的野地,被霜露覆蓋的地方,狐貍和毒蛇出沒的所在。在那時,哪里知道今天這里會有凌虛台呢?興盛和衰敗交替無窮無盡,那麼高台會不會又變成長滿荒草的野地,都是不能預料的。……相比之下這座高台又怎樣呢?一座高台尚且不足以長久依靠,更何況人世的得失,本就來去匆匆豈不更難持久?如果有人想要以高台誇耀於世而自我滿足,那就錯了。世上確實有足以依憑的東西,但是與台的存在與否是沒有關係的。

  這篇記敘文本來是為了慶賀凌虛台落成而作,但在蘇軾的筆下卻沉思其將來坍塌的荒涼之狀,並諷刺陳太守不知城外有山。但是陳太守肚量實是不俗,即使應該能看出蘇軾在諷刺他,他還是原模原樣地安排人刻在石碑上。而後來蘇軾也明白了陳太守的為人,關係也逐漸緩和。尤其到後來,蘇軾自稱平生不為人作行狀墓碑,但因他十分敬佩陳希亮的為人,擔心陳希亮的事跡失傳於後世,而破例寫下了《陳公弼傳》。

  而魏無羨與金子軒的關係也有點類似蘇軾與陳希亮。

《蘇東坡傳》與《陳情令》:讓我們一起來看蘇軾與魏嬰的相似之處 戲劇 第4張

《蘇東坡傳》與《陳情令》:讓我們一起來看蘇軾與魏嬰的相似之處 戲劇 第5張

  原本因為師姐與金子軒的婚約,魏無羨本來就隱隱對金子軒有些看不慣。而金子軒也對這個放蕩不羈的江氏魏無羨無甚好感,甚至也遷怒了江厭離。之後在聽到金子軒諷刺江厭離「有何處讓我滿意」的時候,更是與他大打出手,江氏也因此與金氏的婚約取消。

  不過,金子軒與魏無羨也不過是被偏見所擾。正如後來蘇軾逐漸看清了陳希亮的為人,魏無羨在原著里收到了金子軒給他的金凌滿月宴邀請的時候,也逐漸對金子軒消散了許多惡感,對身旁的溫寧說:「我以後一年都不黑金子軒了。」

  蘇軾與魏無羨這二人與人關係不好的時候,都有自己的無傷大雅的報復舉動。但當他們發現此人並非想像中那般惡劣不堪時,他們也會逐漸改變對此人的看法。

  就像魏無羨不再黑金子軒,就像蘇軾與陳希亮的關係緩和。

《蘇東坡傳》與《陳情令》:讓我們一起來看蘇軾與魏嬰的相似之處 戲劇 第6張

  思維靈活,嘴巴能說

  蘇軾作為歷史上有名的文豪,各種文學典故信手拈來。而這種文采斐然的文人諷刺人也更加厲害。

《蘇東坡傳》與《陳情令》:讓我們一起來看蘇軾與魏嬰的相似之處 戲劇 第7張

  我們都知道王安石這一位詩人,甚至在學校的時候還學過《泊船瓜洲》《元日》等詩歌作品。只不過王安石在某些方面的學問確實不及蘇軾,尤其在字源學方面。就像他力主改革,新思想創建極多,但不切實際,更多是自己的幻想而已,沒有根本。對此,蘇軾實在厭惡至極,於是某次在與王安石閒談的時候,他故意問:「為什麼‘鳩’是由‘九’和‘鳥’二字合成呢?」王安石因為不管語音學的道理,只想從意義上找點幻想闡發,一時語塞,無法解釋。王安石違反漢字構成的基本原則,割裂聯繫,真的會貽笑大方。蘇軾每每會在發現他的語言漏洞的時候進行嘲諷:「我來告訴你為什麼。《詩經》上不是有‘鳴鳩在桑,其子七兮’?七只小鳥加上父母兩個,不是九個嗎?

  而魏無羨這邊我們也可以找到對照組,那就是魏無羨與蘇涉。

《蘇東坡傳》與《陳情令》:讓我們一起來看蘇軾與魏嬰的相似之處 戲劇 第8張

  蘇涉無論是電視劇里還是原著里都不是什麼好東西,除了最後死心塌地地為金光瑤賣命得了一個忠心的名聲,大多時候都像是醜角。就說他在電視劇里的樣子,自以為身份低微,總是羨慕又嫉妒地看著含光君。在水行淵的時候,他看含光君出劍入水他也學,結果不自量力劍都沒弄上來反而拖累了溫寧和魏無羨。而溫氏攻上雲深不知處的時候,又是他害怕自己被殺,背叛藍氏。結果被掃地出門還在埋怨姑蘇藍氏就是看不起人,一直覺得含光君高傲不已瞧他不起。

  而魏無羨聽他的那些亂七八糟的話,氣得不行,面上冷笑回懟:「幸虧你不是在雲夢江氏長大的,要不然你早就被我氣死了,因為我從小就覺得自己是個曠世奇才,不僅覺得還要到處說呢!

《蘇東坡傳》與《陳情令》:讓我們一起來看蘇軾與魏嬰的相似之處 戲劇 第9張

  而在面對其他人的時候,魏無羨的嘴巴也是挺厲害的。面對溫晁的時候,暗罵他是屎,散發著屎臭味;面對金光瑤的時候,他一句「原來娼妓之子真的是金宗主的逆鱗啊」就把金光瑤原本對江澄滔滔不絕的報復之言給堵了回去。

  雖然魏無羨沒有蘇軾那般文采斐然,但他們都思維靈活,說話都是同樣的一針見血。

《蘇東坡傳》與《陳情令》:讓我們一起來看蘇軾與魏嬰的相似之處 戲劇 第10張

  嫉惡如仇,罪名加身

  蘇軾此人,雖然他待人真誠,往往把人往好的方面想。但面對大事大非,他卻是非分明,嫉惡如仇。就他自己所言:如遇邪惡,「如蠅在食,吐之乃已」。所以,他這般做法終是招來了災禍。

《蘇東坡傳》與《陳情令》:讓我們一起來看蘇軾與魏嬰的相似之處 戲劇 第11張

  在神宗元豐二年(一0七九)三月,他調任江蘇太湖濱的湖州。在他到任謝恩奏章上,他說了幾句朝廷當權派覺得有點兒過分的話。而他直接指明那些小人,其中有在王安石勢力下躥升起來的李定和舒直。朝政是在無以名之的第三流人才的掌握中,這類人是唯利是圖隨風轉舵,既無所謂東,也無所謂西。

  他們看著蘇軾表章中的那句「陛下知其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就暗自揣測起來。「新進」一詞,在王安石口中是指突然升遷的無能後輩。在過去為新政的朋黨之爭里,這一名詞是固定代表那種含義的。他們自以為是地想著,蘇軾是不是在諷刺他們這些突然「崛起」之輩必然會惹是生非?總之,接下來陸陸續續彈劾蘇軾的奏章開始出現。

  有人把蘇軾的謝恩表中某些話挑出來,說他蔑視朝廷;

  有人說他寫「農人三個月都沒鹽可吃」這樣意思的詩句,是他考慮欠周,更是不忠於君;

  有人呈上自己印刻的蘇東坡的詩集,希望能找到蘇軾的「罪證」;

  有人大陳蘇軾判罪的四大理由,請求皇帝治他死罪……

  對於蘇東坡來說,他確實曾經譏諷過時政,但也因為當時因為青苗法等新政確實讓百姓生活困苦,所以他一時激憤而作。

  但有些指控確是「莫須有」——

  最有趣的指控中,有一條是寫兩株老柏的七律。詩里說柏樹「根到九泉無曲處,世間惟有蟄龍知」,這兩句詩認為是對皇帝大不敬,因為龍是皇帝的象徵,而今皇帝正在位,作者應當說有龍在天,不應當說在九泉地下。

  總之,無論蘇軾是否做過,只要「證明」他做過就可以了。

  魏無羨也有為鋤強扶弱的俠義之心,只不過也因此受累。

《蘇東坡傳》與《陳情令》:讓我們一起來看蘇軾與魏嬰的相似之處 戲劇 第12張

  為了江澄,他剖還金丹;為了報仇,他修習詭道;為了溫寧,他闖窮奇道……

  他做的這一切,基本都不是為了自己,而是遵循他內心的正義:

  因為他曾答應過虞夫人,死也要護著江澄,這個曾與他許下成為「雲夢雙傑」的兄弟;

  因為江氏從小收留,報仇亦是還恩,而他用詭道但所行正義;

  因為溫寧與溫情不僅幫他帶回了江楓眠和虞紫鳶的屍身安葬,更是拯救江澄的恩人,他不能恩將仇報……

  可惜這人世黑白混淆,善惡難斷。

  有人說,他是史上第一大魔頭,簡直無惡不作;

  有人說,他喜歡挖出死人屍體供自己練就邪功;

  有人說,他憑一己之力屠殺了不夜天三千多修士……

  縱使他陳情一出橫掃千軍,但也難敵這人心如魔。明明就是懼怕雲夢江氏背靠他一家獨大,明明想要的是陰虎符,卻打著正義的旗號,清繳自己。

  「魏無羨,都是你咎由自取的,還敢遷怒於別人,不知回頭反而繼續傷害人命,罪無可恕!

  蘇軾與魏無羨不過敢於發言、敢於做事,最終卻一個被貶、一個身死,何其可悲!

《蘇東坡傳》與《陳情令》:讓我們一起來看蘇軾與魏嬰的相似之處 戲劇 第13張

  處境艱難,心境豁達

  蘇軾在《自題金山畫像》中的「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完滿的總結了他這後半生波瀾的貶謫生活:在黃州的四十五到五十歲五年,在惠州的五十九到六十二歲三年,在儋州貶謫的六十三到六十六歲四年。

《蘇東坡傳》與《陳情令》:讓我們一起來看蘇軾與魏嬰的相似之處 戲劇 第14張

  縱然屢遭排擠,嘗盡酸苦,但他始終挺直脊梁,笑對人生!

  • 黃州,崎嶇謫路自此起

《蘇東坡傳》與《陳情令》:讓我們一起來看蘇軾與魏嬰的相似之處 戲劇 第15張

  元豐二年三月,蘇軾於徐州治理黃水之後,誥下,赴湖州任知州,進《謝上表》抒寫個人忠耿之情。但卻被小人曲解含義,終於在元豐二年臘月二十九日結案,從輕發落,蘇軾被貶謫黃州。

  縱使旅途艱辛,但蘇軾仍用一種新奇的眼光看待他身邊的一切。雖然他深受儒佛道三家思想影響,即使他認為人生如滄海一粟,時間如白駒過隙,但他從不認為人生來就是受苦的,永遠學著微笑面對自己的人生。所以,縱然黃州是一座偏僻蕭條的江邊小鎮,貧窮落後,民不聊生,一片淒涼之景。然而蘇軾剛踏上這塊土地,就以樂觀豁達的情懷欣賞著周圍的風景,並寫下了「長江饒廓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的佳句。

  • 惠州,赤心一片無所難

《蘇東坡傳》與《陳情令》:讓我們一起來看蘇軾與魏嬰的相似之處 戲劇 第16張

  紹聖元年(1094年)四月,哲宗下詔改年號為「紹聖」,其意是繼承神宗朝的施政方針,朝廷把打擊「元祐黨人」作為主要目標。於是,蘇軾又被以「譏諷先朝」的罪名,落端明殿學士、翰林侍讀學士及定州太守之職,貶謫英州。而後,來到廬陵,朝廷五改詔令,蘇軾再落建昌軍司馬,貶寧遠軍節度副使,仍回惠州安置。

  惠州屬蠻貊之邦,瘴癘之地,生活環境極為惡劣,但沿途的艱難卻反而讓蘇軾此刻更加坦然,留下了「嶺南萬戶皆春色,會有幽人客寓公」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詩句。

  • 儋州,南荒之地創新生

《蘇東坡傳》與《陳情令》:讓我們一起來看蘇軾與魏嬰的相似之處 戲劇 第17張

  宋哲宗紹聖四年,蘇軾搬入在惠州新建的白鶴新居,快慰之餘即作《縱筆》一首:「白髮蕭散滿霜風,小閣藤床寄病容。報導先生春睡美,道人輕打五更鐘」。此詩傳到京城,宰相章惇冷冷一笑:「蘇軾過得挺不錯的嘛?」於是下詔將蘇軾再貶瓊州別駕,昌化安置。

  蘇軾自知此次被貶兇多吉少,懷疑會客死他鄉,所以安置好家人後自己獨身一人上路。

  儋州,古稱「南荒」、「非人所居」,是個極為落後荒涼的地方。儋州氣候惡劣,海風甚寒,山中多雨霧,林木生陰翳,空氣燥濕,蒸而為雲,停而為水,病毒蔓延。當地人祖祖輩輩都飲用河水、坑水,瘟疫流行,百姓多死於瘴毒。蘇軾就教化當地人講究衛生,帶領他們掘土挖井,改飲地下水,改變生活條件。

  這樣極其艱難困苦的情況下,蘇軾還潛心做學問、寫文章。共創作詩歌一百七十餘首,寫各類文章一百六十餘篇,修改完善了黃州所作的《易傳》、《論語說》共十四卷,新寫了《書傳》十三卷,《志林》五卷等。同時,他還開學堂辦書院,將終生所學毫無保留傳授給瓊州後學。

  而魏無羨面對的情況也比蘇軾好不了多少,可在他的身上我也看到了一種類似的「苦中作樂」的豁然。

《蘇東坡傳》與《陳情令》:讓我們一起來看蘇軾與魏嬰的相似之處 戲劇 第18張

  在窮奇道救出溫寧之後,魏無羨自知不能再回蓮花塢,便帶領這溫氏旁支定居亂葬崗。蘇軾被貶之地條件十分艱苦,而魏無羨這邊的夷陵亂葬崗也不逞多讓。

  亂葬崗常年受屍氣熏染,土地基本上很難種出東西。而魏無羨原本是世家公子,應該不缺錢。現在從雲夢出來,基本上窮得叮當響,什麼都買不起。

  但就是這樣的艱苦環境,硬生生被他們過得有滋有味:

  魏無羨帶領溫氏眾人將住所周邊的地翻了一遍,以便種植蘿蔔能易活的蔬菜;

  魏無羨在種出蘿蔔後,還帶著溫寧一起上街買蘿蔔貼補家用;

  魏無羨和大家一起研究種蓮蓬,最終試驗成功,周邊充滿了生機的荷葉。

  雖然魏無羨當時已經是人人喊打、被人懼怕的情況,但他還是一副笑臉。縱然他可能不如蘇軾那般通透,但這種無論何時都好好過日子的生活態度也是值得稱讚的。

  說在文章最後的話

  這兩個人,分明是天差地別的兩個人,可在我眼里在某些地方又是那般相像——

  他們的才華,他們的機智,他們的耿直,他們的樂觀……

  就像有句話 「幸福的人是相似的」,那麼在某些方面,令人欽佩的人的欽佩之處也是相似的吧。

>《蘇東坡傳》與《陳情令》:讓我們一起來看蘇軾與魏嬰的相似之處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