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昨天帶孩子在小區玩,遇到這樣一件事情。
一個5歲左右的孩子可能是做了什麼讓媽媽不高興的事情,媽媽訓斥完他後,就板著臉自己在前面飛快地走,孩子一邊哭一邊追著媽媽,嘴里不停念叨「媽媽,我錯了,等等我。」
但是,這位媽媽就像沒有聽到一樣,不理睬孩子。
結果孩子為了追媽媽沒有看路,差點被旁邊沖出來的電動車撞倒。孩子嚇得跌倒後,媽媽跑過來不但沒有安慰孩子,反而更加憤怒地吼道「你有什麼用,走路都 不會看路嗎?」
看到這一幕,我感到非常生氣。
孩子為什麼不看路,還不是為了追趕你!你因為一時賭氣,不理睬孩子,不顧及孩子的安全,導致事故的發生,不但不反省,反而要將錯誤疊加在孩子的身上!
正是媽媽的冷暴力,導致孩子驚慌失措,忘記了安全的重要性!
法國臨床精神學者瑪麗-弗朗斯·伊里戈揚在《冷暴力》一書中,提出「冷暴力」無需通過現實中的肢體暴力,而是通過日復一日地對某一特定對象貶低、羞辱、嘲諷、排擠,而造成心理創傷。
如果是肢體暴力是一種身體上的折磨,那麼冷暴力就是一場碾壓摧殘的精神虐待,冷暴力是將人狠狠地丟入淤泥,用腳踩住你的頭,讓你永遠無法呼吸。
冷暴力廣泛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尤其是在婚姻關係中最為常見,可是你知道嗎?在親子關係中,也常常可以見到冷暴力!
1、陪伴孩子時心不在焉,回應孩子時敷衍了事
隨著孩子長大,孩子對父母的需求越來越多,他們希望爸爸媽媽能陪自己玩遊戲,給自己講故事,有一些需求高的孩子希望得到父母隨時的陪伴,不離開自己的視線。
因為孩子的要求越來越多,家長開始感到越來越煩躁,於是就會出現這樣的狀況:
表面上是在陪伴孩子,實際上在刷手機,打遊戲,看小說,或者想自己的事情,心不在焉。
圖片來自網路,侵權必刪
表面上是在當孩子的傾聽者,實際上思緒早已飛到九霄雲外,當孩子和你分享他的快樂、他的煩惱時,你說的最多是」嗯「、」好「、」知道了「,甚至是”等會兒「、」別煩我「……
圖片來自網路,侵權必刪
他們對你的滿懷希望,換來的只是失望。你以為孩子還小,感受不到,實際上你的各種不搭理,各種對孩子的忽視孩子,已經深深地刺痛了孩子的心。
為什麼有的孩子越長大,和父母的關係越冷漠,就是因為你長期的不在意,讓孩子感到寒心和失望,認為自己被父母忽視,自己的感情不被父母需要。孩子產生了極強的挫敗感,對日後和人交往也會受影響。
2、父母對孩子的冷嘲熱諷
博主@神貓羅尼休講過一段不愉快的經歷:
有一天,媽媽問他「為什麼現在不願意開口唱歌?」
他說初中時,有一次和大家一起去KTV,他唱了一首練了很久的歌,覺得唱得不錯,可是當他唱完時,媽媽臉上掛著惡作劇的笑容,高聲說:「唱得真難聽」。
當時他就愣住了,而所有人都幸災樂禍地看著自己。
後來他每次唱歌,他媽媽都會說一些傷人的話:「你退步得太厲害了」、「聲音就像小孩一樣又尖又細」……
他媽媽立刻否認:「我沒做過,肯定沒有。」 後來她又給自己打圓場:「那我當時也不過是開個玩笑,你何必當真。」
圖片來自網路,侵權必刪
有很多父母喜歡用冷嘲熱諷和孩子開玩笑,甚至還會認為冷嘲熱諷對孩子是一種打擊教育。
在他們看來,冷嘲熱諷可以激勵孩子,「幫助」孩子成長。實際上,冷嘲熱諷的殺傷力比責罵更大。冷嘲熱諷是從靈魂深處對孩子進行無情的嘲笑。它會讓孩子喪失自信,不僅讓孩子倍感挫折,更會摧毀孩子的自尊心,變得消極自卑,走入極端。
3、生氣時,對孩子不理不睬,進行冷戰
熱播劇《小歡喜》中,宋倩和女兒英子發生矛盾後,宋倩開始對女兒不理不睬,早上不給女兒準備早飯;平時對女兒的成績特別緊張的她,對女兒的考試也不聞不問;女兒很晚沒有回家,宋倩也毫不關心。
媽媽的冷漠,讓英子分外焦慮和慌張,她變得不知所措,感到自己被媽媽拋棄,認為自己是讓媽媽生氣的壞孩子,以為媽媽再也不愛自己了,這種絕望對學習生活造成了嚴重的干擾。甚至在母女和好後,英子總是小心翼翼地討好母親。
圖片來自網路,侵權必刪
父母對孩子冷戰,表面上看是因為父母怒氣沒消,想通過不理睬繼續懲罰孩子,讓孩子感到緊張,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實際上,父母的這種行為是一種非常自私的發泄,他們只是放任自己的壞情緒肆意增長,用漠視來報復孩子,將自己無法做好情緒管理遷怒在孩子身上!
孩子長時間沉浸在自責和內疚中不能自拔,他們對父母的冷漠感到慌亂,他們意識不到父母的冷淡是對自己的懲罰,反而開始懷疑自己,認為自己很差。
4、用威脅和恐嚇來促進孩子的成長
「你考不到100分,看我怎麼收拾你!」
「你再頂嘴,看我不打死你!」
「你再不聽話,就給我滾出去!」
……
在很多家長眼中,暴力是最簡單有效的方式,是可以迅速震懾孩子的手段,於是他們用此來威脅恐嚇孩子,變相「促進」孩子的成長。
實際上,這樣的做法只會讓孩子對父母產生畏懼,甚至對父母產生反感,讓親子關係變得越來越緊張,
5、對孩子的意見置若罔聞
有的家長一邊喊著尊重孩子,培養孩子的能力,不斷征求孩子的意見和建議,鼓勵孩子獨立做事;另一邊卻對孩子的能力視而不見,對孩子的意見置若罔聞,對孩子的成果冷嘲熱諷。
看似在支持孩子,實際上卻讓孩子體會到了什麼叫做從高空中重重跌下!
他會認為自己的意見無足輕重,開始變得隱藏自己,不愛發表意見,不積極表現。對事情失去興趣和熱情。
父母總是喜歡站在上帝視角對待孩子,他認為在親子關係中,父母就是權威,父母就是主,父母占據完全的主動性和主導作用,於是在這段親子關係中為所欲為,而孩子所做的只是無條件地服從自己。
他們不尊重孩子的個體獨立性,忽視孩子的成長,按照自己的想法,情緒化地對待孩子。
其實在這樣的關係中,父母才是那個任性,不講道理的小孩子,父母只是在利用孩子對自己的愛肆意妄為。
知乎有一個熱門話題——一個人心里受過的傷,能被時間治愈嗎?
很遺憾,答案是NO。
冷暴力不但會疏遠親子關係,還會對孩子的心理和精神給予沉重的打擊,其產生的心理陰影會伴隨孩子的一生。
1、冷暴力會對孩子造成一輩子的心理創傷
著名導演姜文,心里始終有一個過不去的坎。 他說自己永遠都在討好母親,卻得不到一句認可。
他考上中戲後,興沖沖地跑回家告訴母親。 母親卻把錄取通知書扔到一邊,對他說:「你那一盆衣服沒洗呢,別跟我聊這個。」 他成名後給母親買了房,母親卻從沒去住過。
姜文悲傷地說:「我不知道怎麼能讓她,看見我做的事高興。」
圖片來自網路,侵權必刪
心理學有一個詞叫「存在性焦慮」,當孩子無論說什麼做什麼,父母都是一種冷漠和敷衍的態度,孩子就會覺得,自己是沒有存在感的,是不被愛的。
孩子深愛著自己的父母,渴望與父母親近,然而父母對孩子不聞不問,無視孩子的親近和成長,對孩子態度冷漠,孩子會感到自己是不被父母愛的,也是不配得到父母的愛。他不會認為這一切是父母造成的,而是認為錯誤在於自己。
2、冷暴力會讓孩子缺失愛
電視節目《媽媽聽我說》中,有位小男孩每次做錯事,媽媽就把他關進廁所,無論他如何解釋,媽媽都不理不睬。
他每天晚上都做噩夢,夢到媽媽不要他了。
他痛哭流涕地說「媽媽,我想對您說。我做錯了,你可以處罰我,但請別把我關進廁所,可以嗎?」
而這位媽媽卻辯解「那時因為我捨不得打他,他又不聽話,所以我只能把他關廁所」
圖片來自網路,侵權必刪
研究表明:受到冷暴力的孩子,在心靈深層會被植入「我不好,我不值得被愛」等信念,成年之後遇到挫折,很容易陷入到自暴自棄的泥潭中。
父母對孩子的漠視,可以深入孩子的心靈深處,狠狠地折磨和摧殘他的靈魂,他缺失的這些愛,用任何方式都是無法補償的,這些猙獰的心靈疤痕永遠烙在他的心里。
3、冷暴力會影響孩子的性格
在人們眼中,薑思達是一個特立獨行,有才華的人。
然而實際上他極其沒有安全感,他說在他的記憶中,父母總是在吵架,自己總是被莫名其妙地打罵。家里永遠是冷冷清清,沒有半點溫暖暖。
圖片來自網路,侵權必刪
「除了懂事,我別無選擇。」這樣的家庭導致他長大後沒有安全感,很難完全信任別人,敏感而善於察言觀色。他無奈地說「沒有人想要敏感,我寧可傻白甜」
圖片來自網路,侵權必刪
孩童時期受過的傷害一般是不可修復的,家長的各種冷暴力行為導致孩子變得敏感,喜歡看人臉色,自卑,生活得非常辛苦。
作家六六說:
「你沒有用暴力打孩子,但你用了冷暴力。被打只是暫時性的屈辱,而冷暴力是在用恐懼來威懾孩子,這個會延續很多年。」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就是自己的一切,是自己的天,他們無條件地愛你,信任你,依賴你。他們渴望從你身上得到愛的回應。
然而冷暴力卻給了孩子當頭一棒,讓孩子害怕、退縮、懷疑、疏遠、恐懼。
你用冷暴力,親手毀滅了孩子的未來。
父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對孩子的人格、性格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所以作為父母,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使用正確的教育方式,引導孩子的成長。
1、放下身段,放平心態,用平等的視角看待和孩子的關係
中國的父母總是喜歡將自己的位置擺放得高高在上,俯視孩子,這種不對等的心理就是親子關係中的一道鴻溝。
尊重孩子的獨立個體,放下自己優越的心態,用平等的角度對待孩子。
孩子做的好就給與積極的肯定和鼓勵,孩子做錯了,也用溫和的態度和與其和孩子溝通,一起找出問題,引導孩子改正。
不急不躁,不打不鬧,學會換位思考,去尊重孩子,理解孩子。
2、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給予孩子積極的回應
15分鐘全身心的高質量陪伴要優於1小時的敷衍陪伴。
父母可以和孩子約定時間的長短,放下手中的事情,全身心地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親子時光,讓孩子的情感在這段陪伴中得到充分的滿足。
認真傾聽孩子的話語,給與積極的,及時的回應。讓孩子知道自己是被父母重視的,自己的情感需求是可以得到滿足的。
3、學會好好說話
盧森堡博士認為:言語上的指責、嘲諷、否定、說教以及任意打斷、拒不回應、隨意出口的評價和結論給我們情感和精神上的創傷,甚至比肉體傷害更令人痛苦。使用非暴力溝通的方法,學會不加評判地好好說話,可以讓你的愛自然流露。
所謂惡言傷人六月寒。一句話,你爽了,卻苦了孩子。
永遠不要低估你的話對孩子的影響,不對孩子冷嘲熱諷,不對孩子惡語相向,學會控制情緒,學會好好說話,是中國父母的必修課。
育兒專家西爾斯說:愛孩子需要恰如其分, 表達愛也要有尺度和分寸。
作為父母,我們有義務為孩子營造輕鬆愉快的成長環境,建立有效的雙向溝通,給與積極的情感回應。
不要讓父母的冷暴力,對孩子造成不可磨滅的傷害。
>《小歡喜》宋倩冷戰讓英子絕望:父母對孩子的冷暴力比打罵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