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對於有些人來說,人生的兩大至暗時刻,一個是前任的婚禮,一個是同學聚會。
作為一個大齡剩女,看著台上那個春風得意的男人,和他身邊嬌俏可人的新娘,心里不免五味雜陳:曾經這個又懶又沒有事業心的男人,憑什麼可以娶到白富美?
同學聚會,除了那個躁鬱症患者,都是拖兒帶女的人,他們在一起討論育兒之道,你看起來就像一個徹頭徹尾的外人,不對,你是背景板,因為不時地有人語重心長地說:你再不嫁就沒人要啦!看看你,這麼瘦,氣色又不好!
除此以外,如果還有什麼更可怕的事,那就是這把年紀了不僅沒有婚姻,還要不停地壓抑想要辭職的念頭。
這樣的人生是不是很糟糕?
讓豆瓣評分9.2的台劇《俗女養成記》,來告訴你答案。
1.你沒有對自己失望,我就沒有失望。
39歲的嘉玲,退掉了本來要舉行的婚禮,辭掉了讓她煩躁不堪的工作,放棄了在台北重新開始的機會,選擇回到台南,看著廚房里正在煮湯的媽媽,她輕輕問了一句:我回來你開不開心?你會不會對我失望?
媽媽抹著眼睛說:你開心我就開心,你不會,我就不會。
人到四十歲了,該考慮做一些改變了。一輩子很長,足夠你看清自己,一輩子又很短,來不及後悔。
可是,關鍵問題是你敢不敢放下一切,去做你真正想做的事情,過真正想過的生活?勇氣,是需要有人給你兜底的。
只要那個溫暖的家的家還在,那個承載過你眼淚和歡笑的家,就是你最牢固的後方。
哪怕你一事無成,普通到泯然眾人,哪怕你說對方是媽寶男選擇退婚,哪怕你是同性戀,總之,不管你在別人眼里看來怎樣,在他們眼里,你就只是他們的孩子,你開心,他們就開心,你沒有失望,他們就沒有失望。
2我的願望是做賢惠的家庭主婦。
每個孩子小時候都有寫過這樣的的作文題目:我的願望。小孩子的願望五花八門,有想做科學家,飛行員的,也有想做超人和孫悟空的,還有想做消防員和警察的……嘉玲的願望是做一個賢惠的家庭主婦。
她認為國家要強大,首先家庭要和睦,而一個家庭起決定作用的就是主婦,所以她立志做一個熱愛家庭、照顧老公和孩子的家庭主婦。老師表揚她作文寫得好,還給她發了獎狀。
回家後,一家人都很高興,沒有一個人因為她的願望微小而嘲笑或者責罵她,反而大家都替她高興。爺爺還專門在作文的後面寫了兩句話「一日平安一日福,條條大路通羅馬」,把這篇作文認真收藏了起來。
以前看到劉繼榮的一篇文章,說她女兒的願望是當一名觀眾,一名用力鼓掌和吶喊的觀眾。雖然她的成績一直不理想,可是樂觀幽默,樂於助人,為人非常優秀。作者感嘆:這世間有多少人,年少時渴望成為英雄,最終成為了煙火紅塵中的凡人。如果健康,如果快樂,如果沒有違背自己的心意,我們的孩子又何妨做一個善良的普通人?
龍應台在《親愛的安德烈》一文中,提到過安德烈跟她說:「媽,你要清楚接受一個事實,就是你有一個極其平庸的兒子。」
龍應台這樣回答:「對我最重要的,安德烈,不是你有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樂。……每天為錢的數字起伏而緊張而鬥爭,很可能不如每天給大象洗澡,給河馬刷牙。」
當父母對孩子的要求不摻雜功利,只要ta健康快樂,無論做什麼都尊重孩子的選擇的時候,家,就是孩子最大的底氣。
3.陳爺爺好,陳爺爺再見。
三年級的嘉玲,成績差,愛打架,偶然跟班里成績第一的女生成了朋友,到她家里寫作業,第一次見識了什麼叫精致的生活。她的媽媽畫著精致的妝,說話細聲細氣,喝茶要用茶托,做飯要戴圍裙,而且在家里說普通話,她家里好大好美,她媽媽好美,普通話好美!
回頭看看自己的家,所有人都在說方言,好土啊!家里做什麼也都不講究,每個人說話聲音大得都像在吵架,嘉玲覺得好自卑!
當那個女生說要到她家寫作業的時候,她用各種理由推脫。經過家門口,爺爺跟她打招呼,她卻趕忙說「陳爺爺好,陳爺爺再見」慌忙逃離。
想起自己小時候,有段時間也是非常自卑,甚至恨自己的父母為什麼是農民,我為什麼要過「悲慘」的童年:沒有漂亮的裙子,沒有洋娃娃,甚至也沒有出去旅遊過。
我跟嘉玲一樣看不起家人了!曾經以為自己的父母很差勁,可慢慢才發現父母已經是盡力給了他們的最好。
後來嘉玲發現,她眼中那個令人羨慕的家庭其實已經瀕臨破裂的邊緣,那個女生拼命學習只是為了逃避父母的爭吵。相比之下,自己擁有吵吵鬧鬧又相親相愛的一家人,才是最令人羨慕的!
爸爸善良正直本分,一輩子都呆在這個鎮上,可是他是最孝順的兒子、最合格的丈夫、最愛女兒的爸爸;媽媽虛榮嘮叨卻能幹,她是任勞任怨的兒媳婦,是理解兒女的好媽媽;爺爺奶奶吵吵鬧鬧過了一輩子,可是心里從來都有對方。
傅首爾在《奇葩說》里說:親子關係就像內褲,每條不同,樣子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舒服。
深以為然。
4.我不要做自己人,我也要做客人。
幾乎每個成長的孩子都被「別人家的孩子」折磨過,「別人家的孩子」像個緊箍咒,讓人頭疼不已。
尤其當「別人家的孩子」是親戚家的小孩,無論是父母還是你,都要受到更加嚴酷的精神折磨。父母覺得在親戚家抬不起頭,你呢,恨不得沒有這個親戚。
嘉玲大姑家的姐姐,舉止文雅,成績好,英文好,唱歌好,打球也好。大家都讚她,大姑以她為傲,媽媽則是恨鐵不成鋼。還好,爸爸一直站在嘉玲這邊:我覺得我女兒就很好,她活潑又健康。
嘉玲和表姐鬧矛盾,哪怕是表姐的錯,家里人也要嘉玲先賠不是。
阿公(爺爺)和阿嫲(奶奶)告訴嘉玲,那個是客人,她是自己人,自己人就該讓著客人。
嘉玲滿心委屈:自己人就應該被忽視被冤枉嗎?我不要做自己人,我也要做客人。
看到她傷心的樣子,一家人才發現原來他們做得那麼過分:不自覺的拿「別人家的小孩」來跟嘉玲作比較,卻忽視了嘉玲的優點,而且隨便用「自己人」來傷小孩子的心。
嘉玲健康又活潑,懂事又有主見,而表姐被迫做一個小大人,什麼都不敢大聲說出來,一直在壓抑自己。也許,在表姐的心里,嘉玲才是「別人家的小孩」吧。
「我女兒健康又活潑」,是爸爸最常說的一句話。在爸爸眼里,他的女兒是最好的。
5.是我把阿娟姐的信弄丟了,爸你要去幫她。
在不知戀愛為何物的年齡,在自由戀愛被大家不齒的年代,嘉玲無意中充當了阿娟姐的小信使。嘉玲替阿娟給那個男孩子送信,回報是好吃的糖果和冰淇淋。阿娟充滿喜悅的眼神,讓嘉玲小小的內心起了莫名的感覺:愛著一個人原來這麼美好!
可是,因為一次摔倒,不小心把信弄髒了,回家晾曬的過程中,被奶奶拿走,並傳給了鄰居,最終阿娟的父母也知道了。阿娟父母滿大街追打阿娟,認為她不要臉,傷風敗俗,嘉玲沒想到事情會這樣,她不知道阿娟姐錯在了哪里,不忍心她被打,就不停地求爸爸去幫幫阿娟。
爸爸也看不下去,一句「刀下留人」沖了上去,恰好趕在阿娟媽媽的剪刀碰到阿娟頭髮時,然後爸爸作勢幾個翻滾假裝受傷,阻止了阿娟當街被羞辱。
可是,阿娟一家還是很快就搬走了。嘉玲想到那個因為被婆家要求檢驗能不能生小孩而退婚的二姑,感覺愛情和婚姻都讓人神傷。
可是,爸爸的奮勇上前,使嘉玲隱隱約約篤信她的家人永遠不會像阿娟的父母。
當39歲的嘉玲,分手退婚,回到家,媽媽擔心鄰居會議論,爸爸卻說:自己女兒被人欺負,你倒先擔心外人怎麼說?你管他們!
嘉玲的父母,像中國很多普通的父母一樣,望子成龍,也有很多的缺點,可是他們願意傾聽孩子的心聲,他們常常檢討他們的失誤,他們在努力做一對合格的父母,所以嘉玲才有了不停試錯的勇氣,才有了堅守內心的勇氣。
6.你女兒很有天分,比我有天分。
沒有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成為出色的大人。為了孩子更好的成長,他們可以放棄自己的喜好,選擇一種更辛苦的生活方式,把錢攢下來,留給孩子學才藝、健身、出國。
也許因為老師或者誰的一句客套話,父母就會當了真,會砸鍋賣鐵幫孩子去做到人生的逆襲。
嘉玲爸爸問鋼琴老師嘉玲是不是不適合彈琴,老師目無表情地說:你女兒很有天分,比我有天分。爸爸立馬欣喜若狂,回家後就嚴格督促嘉玲好好練琴。
當初學鋼琴是媽媽的意思,買鋼琴的錢是爸爸準備換摩托車的錢,一家人對嘉玲寄予厚望,可是嘉玲真的是沒有天賦,她一點也不喜歡彈鋼琴。
關於才藝班,很多人都說一定要堅持,家長要用盡辦法讓孩子堅持下來,到時候孩子肯定會感謝父母當年的逼迫。
我想知道,說這句話的人也是這樣被逼迫長大的嗎?還是他們也打算這樣去逼迫自己的孩子?沒有興趣的開始,靠「為你好」的逼迫和苦哈哈就一定能等來孩子的感謝嗎?我看未必。有多少孩子被逼迫下,身心飽受摧殘?
在學鋼琴這件事上,嘉玲的父母有衝動,有虛榮,也有理智,更多的是對孩子的關愛。
看到女兒被鋼琴折磨得失去快樂和純真,夫妻倆決定犧牲不能退的學費,眼睜睜看著鋼琴成了最昂貴的置物架。
那又如何?女兒快樂成長最重要。
7.對不起,謝謝你,我愛你。
終於長大成人,不顧一切地要離家去外地上大學,開始讀書交友勤工儉學,畢業後,又甘願留在外地一個人打拼,那個時候雖然身邊沒有親人,可是有青春啊。
可是,當同齡人一個個綠葉成陰子滿枝的時候,你還是煢煢孑立,形影相吊。而且年紀越大,發現越沒法勉強自己。當你不愛一個人的時候,都找不到理由說服自己勉強接受。當初二姑寧可終身不婚,也不願勉強自己嫁給一個讓自己痛苦的人,曾經不理解,現在已身處其中。
當親人一個個離去,所謂的繁華之地還是虛榮之所嗎?為什麼要過人人以為的生活?當你四十歲依然不喜歡的時候,你該認真地跟自己聊聊:剩下的四十年,你打算怎麼過?跟誰過?
不妨問問你內心的那個小孩,問問她的意見。什麼樣的人生才是快樂的人生?
心理咨詢師武志紅在《為何家會傷人》一書中,這樣寫到:「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愛與自由。」這樣家庭出來的孩子內在的小孩是健康活潑的,ta會自如地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ta不會太懂事,但是ta會愛人,也享受被人愛,ta會很溫暖。
當四十歲的嘉玲跟十歲的嘉玲說「對不起,謝謝你,我愛你」的時候,她已然跟她內心的那個小孩達成和解了,並且尊重內心小孩的意願,過真正快樂的人生。那就是:回到父母身邊,回到那些她愛的和愛她的人身邊,過自在的人生。
一口氣刷完,又哭又笑。原來那個不完美但是溫暖的家,就是一個四十歲女人最大的底氣。
不說了,想家了。
>《俗女養成記》:39歲,退婚辭職,是什麼給了她任性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