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一人一命 沒人相同
有好命人 有歹命人
你若問我 我是什麼人我是孤單的人
成功的人 有夠迷人
他的一天 好過我一年
風中的沙 隨風飄散
過一天算一天
我不是好人 也不是壞人
我只是需要一個愛我的人
好命和歹命 春夏和秋冬
跟他一人一半
這是被稱為今年最值得看的台劇的《俗女養成劇》的主題曲《一人一半》。
雖不懂閩南語,但是吉他輕快卻沉靜的伴奏,仿佛在午後溫暖的陽光里,如沐春風。
坦白說,《俗女養成記》的名字很容易讓人忽視這部好劇,但是看過之後你會覺得名字取得很貼切。
出生在台南小鎮的普通女孩陳嘉玲,看上去一切都令人滿意:畢業後就留在台北打拼,人長得OK,能力又強,有穩定的工作、訂婚的男友、如常的生活狀態。
但是一切又不是那麼讓人滿意。
雖然陳嘉玲的工作是董事長特助,但是卻委曲求全,像個高級保姆,成天要處理老板亂七八糟的私事甚至是陪小三看房子。
與男朋友的感情穩定卻也漸漸喪失熱情,前男友的婚禮刺激了嘉玲,她喝醉酒主動向大榮求了婚,可是手上的鑽戒並沒有改變兩人的情感現狀。
訂婚後男友立刻買了新房子,嘉玲欣喜之餘卻發現房子是男友媽媽出錢買的,裝修、布置甚至婚紗款式準婆婆都要插手決定,直至被要求婚後辭職在家做家庭主婦……
一場意外卻並非偶然的辦公室混戰之後,已經39歲的陳嘉玲,辭了工作,踹了男友,打翻了台北的一切,只身回到台南那個伴她長大的家,重新尋找自己的人生意義…….
導演用了兩條並行的線來講述嘉玲的生活,童年台南的嘉玲與成年台北的嘉玲交織並行,這是個特別討巧但考驗功力的手法,帶著你走進嘉玲的童年故事,也讓你不斷拾起自己的人生記憶。
雖然故事發生在台南一個小鎮的一戶普通家庭,但是遠隔海峽的我們絲毫沒有覺得陌生,因為好像我們大多數人的小時候也是這樣的,強勢的阿嫲,搞笑的阿公,好脾氣的阿爸,口硬心軟的老媽。
瑣瑣碎碎也嘮嘮叨叨,吵吵鬧鬧卻心心念念,煙火氣繚繞。
怎麼辦?我們都生長於這個「俗氣”的世界
在陳嘉玲的童年回憶里,二姑姑雖是台中的國中的老師,卻也是這個家庭里異類和累贅的存在:因為年齡大了卻遲遲不結婚,甚至因為無法忍受未來婆家的不公平待遇,毅然決然要跟已經訂婚的未婚夫退婚。
在那個時代大齡剩女的姑姑提出退婚,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對,但是姑姑沒有屈服,只身去退婚談判,忍受媒人的冷嘲熱諷,獨自承擔悔婚費用。
坐在回程的公車上,終於,淚水無聲地滑過倔強的臉龐。
這個世界真的很俗氣:
女孩子要淑女,
男孩子不準哭,
挑挑揀揀到最後會被剩下,
沒房沒車沒錢沒人會嫁給你,
相親角里掛著的單身資料卡像極了飯店里的菜單牌:菜名,圖片,材料,做法,口味,價格……
俗到終於承認結婚終究不是單單兩個人的事,本該半生中最刻骨銘心的日子,最終只剩下一個「累」字充滿回憶……
一到年齡就質疑你為什麼不結婚,一結婚就有人問你什麼時候要孩子,還抱著第一個就有人問你怎麼沒要第二個……
是的,可怎麼辦,我們就是這樣一個俗氣的世界里長大成人。
爸爸媽媽天天嘮叨,既要你趕緊擺脫單身又警告嚴防婚前性行為,多聊兩句就要大吵一架,七大姑八大姨拼命要你跟那個窮的男朋友分手,他們跟你三觀那麼不同,仿佛從來沒有尊重過你的自由和獨立,甚至生硬地把他們那「俗不可耐」的世界強加到你身上。
可是,他們就是這樣「俗氣」地表達著對你的真心,在這「俗氣」的背後,是一種與無以言說的愛。
就像嘉玲的姑姑的悔婚雖然讓家人很生氣,但是阿公還是決定親自去跟準親家攤牌,因為孩子的事還是要大人出面來解決。
當得知姑姑自己去受了委屈,一家人「義憤填膺」到誇張,發誓要為老陳家討回公道!
當前未婚夫的喜帖寄到家里,全家人都知道了嘉玲從台北逃回家的原因,雖然大家的臉色都好難看,但是老媽卻立馬拜托了好友幫嘉玲找工作,阿嫲悄咪咪地給她張羅起了相親會,老爸擔心嘉玲沒錢偷偷地塞給她零花錢。
看到這我不由得想起了我小時候,我從小就討厭舅舅,因為他老是顯擺表弟的成績怎麼好,弄得我這個學渣在奶奶家抬不起頭來。直到有一次,我在學校被人欺負了,一瘸一拐回家路上碰到舅舅,他不由分說,拉起我就去找那幾個混混算帳,直接出手幹趴了一個,那個狠勁兒我都害怕。完了他認真地跟我說:「以後誰再敢欺負你,告訴舅舅,看我怎麼收拾他們!敢欺負我們家的孩子!」
家里的人可能平時對你百般看不上,沒少嫌棄擠兌你,但是關鍵時刻,還是會護著你愛著你。
無論是長大成人還是背井離鄉,他們始終是你最後的港灣和最堅強的後盾。
你也在這樣的「俗氣」卻溫暖的世界里成長和蛻變,成為別樣的「俗女」和「俗男」。
怎麼辦?也許我們也是別人眼里」俗氣「的人
有個很要好的朋友,因為是女孩,所以從小在家庭里一直不受重視,就連和弟弟一起吃蛋炒飯,奶奶就會偷偷多給弟弟的碗里加雞蛋。多年以來,她一直痛恨男女不平等,處處自強獨立,靠自己闖出了一片天地。後來有了自己的女兒,她更是決心要好好培養女兒,不會讓她再受自己童年的委屈。
有一次,幾家朋友一起去郊遊,幾個同齡孩子在一起玩瘋了,打水仗、摔泥巴,女兒玩到忘形,小臉上都是泥點,打底褲也濕到了大腿,漂亮的紗裙已經面目全非。朋友看到了頓時火冒三丈:「小雅,不許再玩了,你看看你,哪里有個女孩兒樣!」
女兒委屈地看著其他繼續瘋玩的男孩子,哭著問,為什麼自己不能跟他們一樣。朋友脫口而出:「你是個女孩子,怎麼能跟男孩子一樣!」女兒繼續問:「為什麼女孩不能跟男孩一樣?」朋友為女兒整理裙子的手一下停住了。
這個時候,她才發現,她跟童年里偷偷給弟弟塞雞蛋的奶奶,其實也沒有什麼不一樣。
為什麼,有的時候我們會慢慢活成自己「討厭」的樣子?會慢慢變成那個曾經鄙視的「俗氣」的人?
每個人都想掙脫束縛,自由生長,生命的意義也在此,可是到頭來,會發現我們只是這樣在可憎又親切的「俗氣」的包圍和羈絆中長大的俗女而已,而這也沒有什麼不好。
幸福雖然沒有標準答案,但「生命總有自己的出路」
這幾年,「原生家庭」這個詞悄悄走紅,我們每個人都會不經意間,帶著自己身上的問題回溯到童年的家庭和經歷中,仔細尋找可以讓我們滿意的答案。
好像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釋放那麼一點點內心的焦慮,
仿佛只有這樣我們才有理由可以多愛自己一點點。
就好像我們站在高高的審視台上,才可以看清家人和童年的模樣,才避免沾上那討厭的「俗氣」似的。
我們的上一輩、上上一輩,也因著那些所謂的「原生家庭」的原因,跟我們有著天壤之別的經歷和認知,但這並不妨礙每個人在心中,都有著對自己的人生幸福的思辯和作答。
第一集里的阿嫲和第九集的阿嫲,都有躺在床上跟嘉玲聊心事。
第一集里,阿嫲告訴小嘉玲,以後長大了選老公要選有錢的,可以有福享,不要找太帥的,不能當飯吃,也不要找話少的,會很辛苦。
第九集里,阿嫲可能知道自己時日無多,她告訴嘉玲,她其實很羨慕自己的孫女,可以去做想做的事,自己一輩子不是被叫老婆就是被叫媽或者阿嫲,她都要忘記了自己本來的名字:李月英。
如果可以,請孫女把自己的骨灰撒入大海,讓阿嫲可以做一回自由自在的李月英。
什麼是幸福?從來就沒有標準答案。
《俗女養成記》的導演嚴藝文說過,這是一個與自己和解的故事。
當我們承認,我們中的大多數還是生於普通人家的普通人,我們的原聲家庭並不是那麼的糟糕和不堪,或者說大部分人的原生家庭都會多多少少有些不完美,我們就會跟自己和解,就不會跟自己擰巴,也不會跟別人擰巴、不會跟世界擰巴。
終究我們都有那些「俗氣」的家人,而我們自己也在過著「俗氣」的人生。
因為人生,本來就無法免俗。
只要這俗氣里有著真心,有著真意,這就夠了。
「人間煙火味,最撫凡人心。」
有時候,一桌飯,一家人,就是通向幸福的答案所在了。
>《俗女養成記》:別那麼累了,誰還不是個「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