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惡的距離 | 我們每個人都是變態社會的推動者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最近,帥博在追一部來自大陸寶島台灣的電視劇,在最早看了前兩集之後,覺得故事內容、情緒、節奏等等都還差些火候,今天,一口氣看了已經更新的六集,現在可以很負責的來和大家推薦這部劇集

我們與惡的距離 | 我們每個人都是變態社會的推動者 戲劇 第1張

其實,從電視的名字開始,我們就可以想像得到這不是一部你經常在社交網路上會經常看見到的台灣偶像劇,和那些青春向上的劇集比起來,這部劇甚至有一點18禁

故事在李曉明無差別殺人案最終確定死刑後開始,因為李曉明兩年前的無差別殺人犯罪,導致很多家庭的生活軌跡發生巨變,無論是受害者還是加害者的家庭,全都無法走出這樣一個悲痛的世界,而此時,社會傷害事件還在頻頻發生,很多罪犯卻被評定為精神病而逃脫制裁,媒體為了追求收視率與爆點而過分渲染傷害事件導致很多模仿犯事件繼續發生,刑事辯護律師為罪犯的人權鬥爭被全網討伐,無法過去的痛苦、紛至沓來的新的煩惱,這個社會到底是什麼原因引來了這麼一波又一波惡的侵襲,好像我們都是受害者,可是我們每個人卻也在一步一步推動這個社會產生更多的惡,所以,我們與惡的距離到底有多遠?。

我們與惡的距離 | 我們每個人都是變態社會的推動者 戲劇 第2張

闊別15年重新回歸螢幕的賈靜雯在本劇中飾演一名電視台新聞頻道的副總監,同時她也是兩年前戲院無差別殺人案的受害者家屬,她的兒子天彥在電影院被流彈擊中死亡,而她當時正為了工作從戲院出去接電話。因為至親的去世,讓賈靜雯的人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與丈夫之間出現了感情裂痕,而小女兒始終無法體會她的心情,和她之間的關係也變得非常惡化,為了逃避自己對兒子的思念和生活的不快,她把所有都獻給了自己的工作。

我們與惡的距離 | 我們每個人都是變態社會的推動者 戲劇 第3張

吳慷仁在本片中飾演了殺人犯李曉明的刑事辯護律師,而他的客戶則全部都集中在那些犯有故意殺人罪的惡人身上,他是一個崇尚法律的律師,他把法制看得比身邊的一切都還要高,在他的價值觀中,任何人不論男女老少罪惡醜陋,都應當接受法律的制裁,而法律賦予的權利任何人也都應該享有,而不應該根據他是否做了傷天害理的事情。同時,他也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試圖去找到那些加害者內心的所思所想,找到他們殺人的內在動機,找到加害者加害的真實原因,以此來避免有更多加害者的出現。

我們與惡的距離 | 我們每個人都是變態社會的推動者 戲劇 第4張

陳妤在本劇中飾演了李曉明的妹妹李大芝,和哥哥從小生活在一起,關係親密的她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哥哥會做出這樣慘絕人寰的事情,更不知道其中的原因是什麼,但是,因為事件的發生,她和父母從此背上了殺人犯家庭的身份,被社會討伐,人生發生了轉折,她不得不從大學退學,和家人開始過起了躲藏的生活,父母為了讓她擺脫這種生活為了重新換了名字,並在幫助下來到了賈靜雯所擔任總監的新聞頻道工作。

除了上述三位主角之外,電視還把鏡頭對準了包括一位失意並患有精神分裂症的青年導演、兩名長期從事精神病治療的醫生、與賈靜雯在面對新問題太對分歧的丈夫、無法像吳慷仁一樣理解加害者、家屬及其工作意義的吳慷仁妻子等。

人物選擇上,這部劇至少成功了一半,每一個人的性格設定以及他所面對的人際社會和他們對於社會事件的看法,都和我們現實是生活中的每一類人能夠對號入座,你基於人生經歷和職業背景下的觀點都可以在本劇中找對所對應角色,把我們更好的帶入到了這個劇集之中,也讓我們體驗了一次我們與惡的距離。

我們與惡的距離 | 我們每個人都是變態社會的推動者 戲劇 第5張

無差別傷害、死刑、人權保護、精神病這些字眼隨意提起任何一個都是那麼的尖銳而且充滿了社會性,而本劇在意見無差別傷害事件中把所有的問題都囊括進去,讓我們看到了包括法律、新聞、受害者、加害者、親屬、普通民眾、政府、專業工作者等所有牽扯進去的每一個個體的觀點。

而關於李曉明殺人的原因,截止到目前第六集,依然沒有給一個答案,最後李曉明被槍決的那一刻,李曉明說他在做自己認為對的事。可怕又可恨的人性。

電視也一直在探討加害者與受害者家屬之間的悔過與原諒的問題,這里沒有什麼聖母或者極惡,所有的觀點都被放在台面上去呈現。所有的聲音都聚集在家庭教育與家庭背景之中,人們試圖尋找李曉明殺人的原罪來源,但是,實際上,除了他本人之外,沒有任何人知道,所以到底是家庭教育的問題還是社會的問題,加害者家屬一分鐘的簡短道歉之後便人間蒸發,受害者家屬更不可能存在原諒的想法,每個人站不到對方的立場上去,但這不是什麼對錯是非原則問題。

我們與惡的距離 | 我們每個人都是變態社會的推動者 戲劇 第6張

當賈靜雯得知李大芝的真實身份後,偷偷派人私密偷拍獲得第一手關於殺人犯家屬最新居住地點後,李大芝與起在辦公場所互相大罵的這一情節,情緒張力達到了極點,一個是失去孩子的受害者家屬,一個是加害者家屬,一個被奪去了生命至親,另一個卻因此人生改變,生活難以繼續。

最後,這場對話中,李大芝喊道:難道我們沒有生活的權利了嗎?而賈靜雯反問道:那我的兒子天彥他有活下去的權利嗎?最後離開的李大芝哭著離開,並留下你們每一個殺的人不比我哥少!

我們與惡的距離 | 我們每個人都是變態社會的推動者 戲劇 第7張

就是這樣的對話,認真去思考每一個人都沒有說錯,都有自己的理由,電視劇在這點上做的非常出色,它完全沒有準備給我們下結論或者說為我們傳輸某一種所謂的主流價值觀。賈靜雯失去至親的每一次聲嘶力竭都讓我們為之感動並對惡發出從心底里的痛恨,罪犯執行死刑前的匆匆忙忙以及加害者家屬面對這個社會發出的一切聲音所產生的那種無力感同樣我們也會報以思考。吳慷仁的執著追求,關於罪犯的人權,關於網路聲音都縈繞在我們腦海之中揮散不去。而電視所傳達的正式這麼一個沒有觀點的觀點。

我們與惡的距離 | 我們每個人都是變態社會的推動者 戲劇 第8張

劇集在每一集的開始,都切入新聞報導的視角,每一集的開始都會是一個不同的社會熱點新聞,內容包括精神患者傷人事件,網紅自殺事件,幼兒園劫持事件等等,但是,本劇則更多的是把這些事件焦點轉移到了與之相關的社會問題,媒體的報導,民眾的網路上的反應,事件的真實情況。這些都是現實生活中我們很難全部了解到的事情。

賈靜雯和李大芝所承擔起的一個是關於受害者與加害者親屬之間的關係,另一個是社會新聞工作者的關係。電視中的品味新聞台賈靜雯所主管的新聞小組是一個綜合新聞節目,節目內容囊括了社會、生活、娛樂、國際等新聞,但時至新聞內容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他們所主張的是收視率為大的新聞原則,追求的是獨家、快速與勁爆的新聞類型。當然,這樣的設定無非是希望像我們傳達或者與我們討論媒體以及新聞工作者工作原則問題。

新聞媒體在西方社會經常會被稱之為第四權力(也就是處立法、司法、行政之外的權力),它更多所起到的是一個監督的作用,通過聚集社會力量,匯集輿論聲音,來達到對行政司法等管理部門的平衡。因此,我們就需要去討論媒體在新聞報導中所需要追求的價值觀。本劇開始,就有一個關於新聞「快速」的討論問題,突發新聞報導由台灣民眾在外旅遊過程中發生了事故,出現死傷。此刻,更多的媒體在接到消息後立即跟進並率先報導,而賈靜雯則是壓住報導,希望能夠得到確定的信息,但時間過得很快,面對市場部的壓力,最終新聞台選擇報導了這篇新聞,而後期則正是事故並沒有發生。美劇《新聞編輯室》有同樣關於新聞真實性與快速性權衡的討論,明顯,本劇借鑒了這塊的討論(畢竟同屬hbo),除此之外,在社會實踐頻發的情況下,新聞媒體為追求爆點,也經常會故意擴大事態,多方面全方位報導,本劇就發生了在報導之後所產生的「模仿犯」事件,電視借角色之口說出了很多關於新聞媒體的問題,也是本劇所討論的核心問題之一。


最後,想說的是,一想到我們的台灣已經能夠拍出這樣直面生死,探討人性、社會話題,把鏡頭對準了這個地區的死刑、人權、病患、救贖與原諒等等內容。而我們的劇集依舊停留在古代玄幻、仙俠情緣、抗日、婆媳之上,再加上已經不能去拍的宮鬥,難免讓人心碎。


資源自取:https://pan.baidu.com/s/1MuEmmCnR553Yv1BLOoF6SQ提取碼:5rm1復制這段內容後打開百度網盤手機App,操作更方便哦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