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我是被書名吸引的,我—在—未—來—等—你,舌尖往後,收起鼻音,一張一合,嘴巴嚼著這幾個字,這是我遇到的關於青春小說最好的書名。
這是一部標榜著「穿越」、「青春」的小說,劉同將時下流行的兩大元素融合在一起,產生了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跟傳統穿越小說不同的是,36歲的主人公郝回歸回到的時代是1998年,一個離我們並不遙遠的年代,而他也沒有利用未來的已知去解決那個時代一系列的未知,郝回歸做的僅僅是幫助17歲的劉大志陳小武他們幾個人明白自我,尋找自我,當所有人喜歡上他的同時,郝回歸也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義,重燃對生活的熱愛,重建精神家園,並鼓起勇氣追求幸福。
這一設定很符合時下我們對生活的渴望,大多數人對現狀都持有一定的遺憾,總是奢望有人能在自己身處困境時挺身而出,總是用「如果當初」的句式來自我安慰現在的不盡人意,總是渴望未來的自己來告訴自己現在的選擇究竟正確與否……
於是當我們在劉同的書里突然經歷了這種可能,突然具備了上帝視角來旁觀每個人所經歷的苦與甜,其實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我們對於生命另外一種可能性的渴望和想像,正因為不可能,所以格外珍惜郝回歸回到過去追尋真正自我的旅程。
劉同對於書里的人物刻畫是極為成功的,值得注意的是,他並沒有用很多修飾詞來直接刻畫人物,而是在他們一系列言行舉止中,採用白描手法來塑造他們鮮明的個性,而且很容易就讓我們代入身邊人的例子,倍感親切,仿佛就站在他們身旁,陪著他們一起笑,一起哭,一起成長。
那時候總是對媽媽的管束不耐煩,索取新衣服新鞋子,多年以後才明白年輕時的媽媽真好看,希望老了的她依然還那麼健康有活力;那時候的朋友,剛吵完架,依然可以像什麼事也沒有發生一樣繼續嘻嘻哈哈;那時候青春里的心悸,不敢大大方方的承認,只會裝著滿不在乎的樣子,但卻默默為他(她)做很多事,不願意他(她)受到任何傷害;那時候的自己,總是有用不完的執著和激情,嘴巴上說著不行了想放棄,轉身卻能夠為5000米長跑拼盡全力……
17歲的我就像17歲的劉大志,自尊要強,自卑怯弱,敏感害怕,身邊的人遠比自己優秀,有時候真的拼盡全力了,依然收獲無幾,迷茫,放棄,充斥著自己的精神生活。唯一讓我遺憾的是,我沒有劉大志那麼幸運,沒有人會一直跟我說,你未來會成為一個很棒的人。
我想劉同真是一個溫柔至極的人,在他筆下,我看到了每一代人在17歲這個年紀都會經歷的熱血衝動,迷茫困惑,冷靜執著,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都拉扯著我們的神經,仿佛那逝去的時光就在昨天,我們還不用擔心未來,不用思考人生真諦,只要和爸媽撒撒嬌,和同學打打鬧,時間的車輪也依舊滾滾向前,而我們也仍然會往上生長。
如果說《奧德賽》里,奧德修斯經過了十年的海上冒險,終於回到故鄉奪回了自己的妻子和王位;《尤利西斯》里,布魯姆經過十八小時的柏林街頭漫遊,終於回到住所重獲了父子情和夫妻情;那麼在本書《我在未來等你》中,36歲的郝回歸幫助17歲的劉大志,在自我改變自我這條路上,過去的劉大志和未來的郝回歸都找到了自己的答案,而穿越回到1998年的經歷,就像那句話所說的,無疑是一場「奧德賽式的穿越之旅」。
讀完這本書後,我在豆瓣給了四星,本想看一下其他讀者對這本書的感悟,但我卻看到了7.1的評分和滿屏充滿戾氣的評論,回想高二那年讀到劉同的《誰的青春不迷茫》、《你的孤獨,雖敗猶榮》,豆瓣評論依舊是一系列的貶低、矯情之語,我深感不解。幾年後,我大三,依舊感到不解,他們說這幾本書內容垃圾,思想空洞,滿腹矯情,認為不過是快餐文學勵志書籍罷了。然而時間一晃而過,作為讀者,我清晰感到劉同文筆思想的進步,但那些依舊給著惡劣評分評論的人,不知道他們是否成長,成長的怎麼樣了呢?
韓寒曾經說過一句我很喜歡的話,「文章只有喜歡和不喜歡之分,是沒有好壞之分的」。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我們無法強求每個人都跟自己一樣,但至少,我們應以寬容的姿態容許自己所以為的「另類」文學存在,而不是叫囂著不滿,妄下定論。
我時常幻想自己是來自未來的,這樣,有一天當我面對未來某一時刻的突然變化,就會更從容,面對陳年往事也會更慷慨。
但,我更適合平庸,如尋常人一樣瑣碎繁雜的生活,對時間的細枝末節斤斤計較。
所以在下一個人生路口,我不會再對當下有所愧疚不滿,不會再懷戀過去曾耀眼過的自己,不會再把全部希望寄托於遙不可知的未來,而是緊握絲絲點點時間,相信,每一個年紀都有獨屬於自己的芳華,隨著歲月的沉淀,自我的不斷修煉終會讓自己愈發自信,由內而外散發出自然的氣質,如同釀酒,越品越有味道。
我在未來等你,等你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在每一個路口擁抱你,擁抱那個朝著未來努力奔跑的你。
>書評《我在未來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