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台劇早已不再是只講戀愛的小言當家。
她們怒懟社會痛點、聚焦現實創傷,挑戰親子病灶,變得越來越多元。
而這次,更是直面上了人性之惡——
我們與惡的距離
The World Between Us
本來,珍珠是沖著賈靜雯去看這部劇的。
沒錯,暌違台劇15年再復出,對不少人來說都是滿滿的回憶殺。
而女神,不愧是女神。
在她身上完全看不出歲月的痕跡,還是美得那麼大氣,不可方物。
當然,後來珍珠完全被「全程高能」的劇情所吸引。
該劇24日首播當日,轟動全網。
不僅榮登Google台灣熱搜排行第一名,更是成功引爆了大眾的討論和關注。
在豆瓣,一舉拿下了9.3的高分。
這部劇通過一起無差別殺人案件,完全把人性中的善與惡,痛苦與矛盾撕開。
足夠真實,足夠殘忍。
可以說,這是一部鮮血淋漓,直面人性的電視劇。
有人說,這部劇刷新了自己對台劇的認知。
也有人說,今年的金鐘獎,非這部劇莫屬。
還有人直接給了滿分,因為題材,因為劇本,因為用心。
其實,只看這部劇的卡司,就已經可以預定「年度華語劇王」了。
編劇呂蒔媛。
去年剛憑借《誰先愛上他》的提名了金馬獎最佳原創劇本獎。
而主演,除了賈靜雯。
還有「金鐘視帝」吳慷仁,台劇熟臉溫升豪、周采詩、曾沛慈……
隨便單拎出來一個,就夠撐起一部戲。
正如這部劇「現實,殘酷」的基調,劇情一開場,並沒有給觀眾喘息的機會。
原本衣冠楚楚的律師王赦(吳慷仁 飾),從法院的大門走出。
在記者和話筒的包圍下,他還沒說兩句話,就被沖上來的路人,潑了一身髒東西。
頓時,狼狽,混亂,惡臭……
潑在他身上的,是屎。
隨後,這段視頻在網路上瘋狂轉發。
王赦的反應,被網友做成各種表情包,他更是被冠以「含屎噴赦」的惡名。
被潑糞,被罵人渣,被全網炮轟,律師王赦,到底犯了什麼錯?
一切,只是因為,他幫殺人犯辯護。
兩年前,台灣,發生了一起駭人聽聞的殺人案件。
年輕男子李曉明,持槍闖入某劇院,瘋狂地進行無差別殺戮。
9死,21傷。
更殘忍的是,其中還有幾歲大的兒童。
案發現場,李曉明並沒有逃亡,而是任由警察制服。
兩年後,被法律宣判死刑。
然而,他並沒有上訴,也拒絕和律師溝通,更是閉口不談他的家人。
他的精神鑒定,也沒有任何問題。
當然,對於這樣一個臭名昭著的殺人犯,並沒有人願意去了解他的殺人動機。
公眾只是把他看做十惡不赦的畜生,憎恨,唾棄。
李曉明,逐漸被輿論妖魔化。
就連為他辯護的律師,王赦,也遭到了全民攻擊。
也許有人會問,李曉明是被冤枉的嗎?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在這里,小編選擇先不告訴你。
因為這部劇,並不是一部懸疑劇。
它之所以深刻,就是在於把焦點,放在了那些兇殺案後走不出陰影,深受傷害的人。
兇手家庭,被害人家庭,律師家庭,關聯家庭…
人性,善惡,壓抑著,撕扯著。
僅僅十集,卻拍出了一幅現實,但有人情味兒的眾生群像。
9死21傷,九個分崩離析的家庭。
即使兩年過去了,仍未從陰影中走出。
宋喬安(賈靜雯 飾)是一家娛樂媒體總裁,她冷酷苛刻,逼走了一個又一個員工。
在嚴厲可怕的背後,隱藏著一個失子母親的悲傷與痛苦。
她的兒子天彥死在了兩年前的槍殺案中,至此之後,她與丈夫的關係急轉直下。
失去兒子的傷痛,奪走了她大部分心思,甚至很少顧及女兒天晴,連生日都記不得。
丈夫外遇,夫妻婚姻走到盡頭,在槍殺案後,他們的家庭也隨之解體。
備受煎熬的不只受害者家庭,還有兇手李曉明的父母。
他們本來有一個小面館,在兒子闖下大禍後,他們關了面館,賣了房子,想盡一切辦法彌補受害者家庭。
炎熱的夏季,戴起口罩帽子,生怕別人認出來,活得像下水道的老鼠。
父母幫小女兒改名成「李大芝」,將她趕出家門。
從現在開始,你就叫李大芝,別人問起父母,就說我們死了。
看似絕情的舉動,其實是在為無辜的女兒討活路。
不能連你也葬在這里。
新聞系畢業的李大芝經老師推薦,進了宋喬安的媒體公司。
能力極強的她很快成為宋喬安的助手,但在選擇崗位時,她沒有選擇沖在一線的記者,而是後方的編輯。
只有編輯才能讓大眾看到事情全貌。
不愛說話的她,在心里也為哥哥的殺人動機打上問號。
跟案件最沒關係的律師,因為想尋找真相而參與其中。
他是最無關的,也是最冷靜的。
他同意兇手被處以死刑,只是想弄清楚這個一心求死的犯人的內心想法。
本劇並不是在洗白殺人犯,只是想在全民激憤之餘,冷靜的思考些什麼。
我想這也正是它的價值。
解決傷害最好的方法是善後跟預防。
本劇每集總會以YouTube評論作為開頭。
一個惡性事件的發生,我們第一時間會用一種極端的方式,來宣泄自己的不滿。
看似無可非議,但卻暗藏殺機。
大眾一股腦地將憤怒拋出來,以為自己是正義,殊不知,自己的憤怒可能傷及了無辜的人。
比如出事後,李曉明父母的面館遭群眾家屬打砸。
不斷地有人鬧事,害得他們不敢出門,妹妹要改名搬家,才能重新開始生活。
沒人究其原因,沒人給這起案件劃上一個問號。
正如劇名,我們與惡的距離,究竟有多遠?
一個惡性事件的發生,清一色出現的是「槍斃」「死刑」「人渣該死」。
大眾會根據自己所得到的信息,第一時間給出判斷。
不問信息是否屬實,不管媒體是否有所圖謀。
宋喬安所在的媒體公司,靠著「標題勁爆」「高收視率」而活。
他們不重視事件真相,她最常說也是:標題不夠爆!
沒有大新聞,就編造大新聞。
這種博眼球的輿論導向,也鬧出了很多「烏龍事件」。
編造出的「普吉島爆炸,導致台灣遊客受傷」的新聞。
消息一出,各大新聞電台爭相播報,引起民眾恐慌。
但沒過一會,泰國就發表聲明,證實爆炸是假新聞。
真相沒人挖,虛假消息卻鬧得沸沸揚揚。
我們看到的消息,究竟經過了多少層加工與過濾?
我們被主觀意識左右著,同時也被媒體操控著。
善惡同存,媒體既代表民眾的呼聲,也操控著民眾對事情的看法。
我們與惡的距離其實並不遠。
當我們站在正義制高點譴責惡人時,當我們怒字當頭,衝動地傷害兇手家屬時,我們是不是另一種「惡」呢?
古時候,公開行刑,對於平民來說是最棒的娛樂。
而現在,社交網路,就是21世紀的菜市口法場……
這部劇一共十集,目前已經全部播出。
只前兩集,信息量之大,節奏之快,讓人看了欲罷不能。
當然,它的驚喜之處在於,既保留了台劇和諧的色調,又有英美劇的深度和質感。
全程高能,節奏緊湊,人物形象鮮明。
震撼,又寫實。
你敢看這部劇嗎?就像劇中宋喬安所言——
敢不敢踏進現實的世界?
也許,試試就知道了。
後台回復「我們與惡的距離」,即可追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