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與安生》經典賞析:離開之後,我將自己活成了你!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大家都知道前段時間有一部電影很火,上映兩天半票房突破五億,這部電影就是《少年的你》,它和《七月與安生》都出自同一個導演曾國祥,主演都是周冬雨。

《七月與安生》經典賞析:離開之後,我將自己活成了你! 戲劇 第1張

  出於好奇,夢菲同學第一時間去電影院觀摩了該片,也許是期望太大的緣故,失望也不小,除了兩位主演的精湛表演之外,劇情、人設都差強人意,甚至還存在不少bug,使得夢菲同學更加懷念曾導的上一部影片《七月與安生》。

  坦白說,第一次觀看《七月與安生》這部電影時,夢菲同學沒覺得它有多出色,1小時50分鐘的片長,似乎有些太短了,周冬雨和馬思純有好幾場極具爆發力的戲,但由於劇情的節奏過快,很難品味出其中的精妙之處。

  然而,不經意間,夢菲同學發現自己對該片已經來回看了不下十幾遍時,這就讓人覺得恐怖了。於是,靜下心來回顧整部電影,夢菲同學終於發現了整部電影的精巧之處,並不僅限於周冬雨那場極具感染力的哭戲,劇中有不少伏筆,第一遍甚至第二遍都未必看得出來。然而,正是這些伏筆,使得這些人物,真真切切地活了過來。

  雖然兩位主角的性格都在前半部分和後半部分有了極大的反差與變化,但夢菲同學並不懷疑七月和安生是虛構的人物,因為導演對細節的把握,編劇對人物性格的刻畫,以及兩位主角出色的演繹,使得這里面的角色充滿了連貫性。

  作為一部國產青春文藝片,表演、神態到位,劇本、鏡頭語言一流,且拍得有深度,在夢菲同學看來,真的很難得。

  接下來,夢菲同學分別從以下幾個方面詳述《七月與安生》超越《少年的你》的七大理由,最後一條絕了!

  一、影版和劇版的對比

  一部片子成功的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同樣,一部片子不成功的理由也有一個,那就是「意料之內,情理之外」,電影版《七月與安生》屬於前者,而電視劇版則屬於後者。

《七月與安生》經典賞析:離開之後,我將自己活成了你! 戲劇 第2張

  兩部片子雖然改編自同一部小說,卻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究其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對生活的觀察是否細致入微。

  影版《七月與安生》有原著脈絡,但呈現了比原著更為豐富的細節,以及更加厚重的主題。影片並不是簡單的「二女一男」狗血青春愛情,而更像兩個女生的成長史——從少不更事到成熟灑脫。

《七月與安生》經典賞析:離開之後,我將自己活成了你! 戲劇 第3張

  而劇版《七月與安生》則完全跳脫出了原著的脈絡,除了七月與安生是從原著中走出來的之外,故事幾乎是全新的。

  二、名字角色的對比

  《七月與安生》的英文名叫做soulmate,靈魂伴侶,剛好應和了兩人的關係。

  李安生,周冬雨扮演,《山楂樹之戀》後的周冬雨一直以清純的形象示人,看這部電影之前,夢菲同學一直覺得她更適合七月,但看完後覺得,《七月和安生》本來就是一個女孩的兩個面,直至最後二者融為一體。

《七月與安生》經典賞析:離開之後,我將自己活成了你! 戲劇 第4張

  外表充滿流浪氣質的安生,內心卻無比向往安定,而且 「安生」 和 「七月」,兩個名字也充滿了象徵意義,最是漂泊不定的人,卻叫做 「 安生 」(安穩餘生),最是懂事乖巧的人,卻叫做 「 七月 」(仿佛包含了盛夏之前所有蓄勢待發的燥熱),在夢菲同學看來,這也暗示了二者的結局。

《七月與安生》經典賞析:離開之後,我將自己活成了你! 戲劇 第5張

  林七月,馬思純扮演,沒有看過電影之前,同樣覺得馬思純更適合安生,因為《左耳》里的黎吧啦實在太深入人心了,但同樣的七月心里潛藏著黎吧啦,不,準確來說應該是潛藏著安生的特性,所以這樣看來,這樣的角色分配也有著深意。

  三、影片的另一種解讀

  有人說該片是閨蜜間的三角戀,有人說該片是女同間的相愛相殺,在這里,夢菲同學想從另一個角度對影片做一個全新的解讀:安生和七月其實是同一個人,只不過她們分別代表了一個女孩的不同時期。

  瀟灑的人活不過27歲 ,電影里如此,現實里亦是如此。大家可見過,過了二十七歲還不被生活壓力壓得穿不過氣來的人嗎?大部分人就是在這個年紀,被迫向現實妥協,收起浮躁的心,過上踏實的人生。

《七月與安生》經典賞析:離開之後,我將自己活成了你! 戲劇 第6張

  夢菲同學覺得,表面上看,27歲死的是七月,事實上卻是安生,因為安生代表著自由,活下來的是追求安穩生活的七月。

  七月與安生分別代表了人生的不同階段,只有當我們學會像七月一樣克制自己,保護自己的時候,才可以像七月一樣過看似安穩的生活。

  安生太容易把自己交付出去了,對七月的愛多於自己。她沒有按部就班的生活,也無法這樣生活。她太過真實,沒有人教會她偽裝和克制,所以她前半生過得一塌糊塗。

  在夢菲同學看來,年少的時候,或許你我都曾像安生那樣,認真的對待感情,認真的喜歡一個人,慢慢長大,才學會少付出,多愛自己。有些人,學不會自私,但漸漸的就學會了。

  七月對安生說:其實我們倆都很愛裝,可是你裝不像,真正聰明的人,根本不會讓別人覺得自己聰明。你就是太笨了,老是裝腔作勢,一點也不會掩飾自己。

  安生和七月都太想成為對方了,所以她們越遠離對方,就越想活成對方。一方面是為自己而活,另一方面是為對方而活。

  七月和安生就像是彼此的影子,一不小心變成了對方的樣子。

  這讓我想起來一句話,「離開之後,我將自己活成了你」!

《七月與安生》經典賞析:離開之後,我將自己活成了你! 戲劇 第7張

  實際上,該片講的從來都是同一個人的故事,表達出兩面的掙扎,糾葛,依絆。就好像《少女哪吒》,後來穩定了,二人合二為一。

  同理可看《無名先生》,就是說的生活沒有如果,不同的你就有不同的路線和不同的結局。

  夢菲同學由此想到了紅樓夢的一個解讀,黛玉和寶釵是一個人:黛玉是初戀,寶釵是妻子,因為曹公寫的黛釵判詞是同一個。

  四、影片隱藏的主角

  電影隱藏的主角,是「母親」。「母親」 這個意象,代表的是,人的渴望和破滅,生命的消失和誕生,周而復始。

  安妮寶貝寫了很多故事,在夢菲同學看來,一直都是同一個故事。

  她一直在思考的是,我們到底是誰,到底為了什麼而活, 為了被愛嗎,那麼如果沒有愛不存在呢?

《七月與安生》經典賞析:離開之後,我將自己活成了你! 戲劇 第8張

  她的每一個主角,擁有著一樣的性格特徵,只是像多重空間一樣,結果看起來不同,可是最後,又殊途同歸。

  「期待愛,愛破滅。期待證明愛,愛消耗。但對愛的渴望,依舊生生不息」。只不過,一個被世俗認可,活在陽光下,一個看似不端,活在黑夜里,做一個影子。

  在陰影里才能存在的女孩子,這一句,夢菲同學的理解是,她隱喻著「影子」,依托另一個人,才能得到愛。

  七月和家明,都是生來有家庭保護,有父母的疼愛。只有安生,是從頭到尾沒有得到過父母之愛的。

  五、影片隱喻

  1、透過胸罩看兩人的性格

  在電影《七月與安生》里,胸罩有著很重要的象徵意義,七月戴胸罩象徵著偽裝與束縛,而安生不帶胸罩象徵著真誠與自由。

  七月穿的文胸樣式土,說明她性格保守。可是文胸是她媽媽買的,說明七月自己沒有選擇,她的生活方式與人生觀念,都來自於父母的教育與控制,七月說話喜歡說「我媽說」就是一個證明。

《七月與安生》經典賞析:離開之後,我將自己活成了你! 戲劇 第9張

  七月在內衣店里磨蹭來磨蹭去,說明七月選擇的糾結,是穿呢還是不穿?是穿洋的呢還是穿土的?這也體現了七月的性格特點,盡管也想脫下禁錮,但因為從小就被保護的太好了。

  所以,在夢菲同學看來,得到很多的人,才最害怕失去,越害怕失去,才越會小心翼翼,越小心翼翼,反而不能像安生一樣,在家明面前展現一種隨性又迷人的魅力。七月的這種糾結說明了她性格的兩面性,為她後面的轉變作了鋪墊。

  2、透過影子看三人情感的走向

  電影里多次出現過對影子的描寫,就像我們用「形影不離」去形容一段很好的感情。如果踩住一個人的影子,那麼這個人一輩子都不會離開。

  小時候,七月和安生只有彼此,所以兩個人經常樂此不疲的玩踩影子的遊戲;但有了家明之後,安生還是努力的去踩著七月的影子,但七月開始追隨家明的影子。

  比如,放學後,七月追隨著家明的影子,但是三人一起爬山時,家明卻努力踩著安生的影子。 其實這里就可以看出家明的情感偏向了,他對於七月的感情一向是被動的接受,但對安生對難得的表現了主動。

  夢菲同學感覺家明面對安生的時候,才像一個大男孩的樣子,他在面對七月的時候,太理智、太冷靜、表現的太溫文爾雅,越是無可挑剔,越是不真實。

  但面對安生就不同,他會像個男孩一樣去鬥嘴,有勝負欲、有保護欲,連眼神都和平時不同,不是一味的溫柔謙讓;而是對於喜歡的一種靈動。

  七月其實早就察覺到家明不夠愛她了吧,所以才會說,「 都是我自己走到你跟前的 」!

  再看看這部電影的宣傳海報:

《七月與安生》經典賞析:離開之後,我將自己活成了你! 戲劇 第10張

  家明抱著七月時,是冷靜的,若有所思的;而抱著安生時,是沉迷的,平和的,愜意的。

  被偏愛的一方,高下立分。

  六、影片的開放式結局

  第一種結局是安生在車上欺騙男主:七月生完小孩去過自由的生活;

《七月與安生》經典賞析:離開之後,我將自己活成了你! 戲劇 第11張

  第二種結局安生回到屋內回憶真實結局:七月大出血死亡;

  第三種結局是小說的結局:安生寫在小說中的是七月沒有懷孕,兩人機場送別,開始了交換人生的生活。

  七、影片的魅力所在

  本片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它的開放性解讀,無論你從哪個角度看都有他的合理之處。

  在夢菲同學看來,這個開放性恰恰源於該片講述視角的多元化和獨特性,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該片先是通過安生的視角來引出這個故事,後又通過七月創作的小說(安生以七月為筆名)來展開這個故事,可謂是虛虛實實,真真假假。

《七月與安生》經典賞析:離開之後,我將自己活成了你! 戲劇 第12張

  不誠實不可靠的敘述者是文學分析中一個很有趣的話題,讀者們習慣了第三人稱上帝視角進行的全客觀敘述,作者寫什麼就信什麼。

  而往往容易忽略:以第一人稱進行的寫作可以包含巨大的主觀性,我們所了解的不再是真相,而僅僅是一個version的真相。而在自己講給別人聽的這份version中,人是會美化自己的(經典案例就是羅生門)。

  有沒有可能,安妮寶貝原著小說中那個主動跟家明表白,真正和閨蜜搶男友的狗血安生才是真安生?而我們看到的,只是一份不誠實的呈堂證供。

  關於影片《七月與安生》你有什麼想說的,歡迎在文章下方和夢菲同學留言互動!

>《七月與安生》經典賞析:離開之後,我將自己活成了你!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