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宣發上線,大男主IP《慶餘年》還是將騰訊視訊整到崩潰了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第2658期文化產業評論

  粉絲們期待一年多的《慶餘年》終於開播了,這部改編自作家貓膩的大男主IP,擁有廣泛的原著粉和超高人氣基礎。不同於該作家的其它兩部影視化作品——《擇天記》和《將夜》的大型改編翻車現場,《慶餘年》無論是在口碑、還是熱度上,都未令人失望。在限古令和大IP模式失靈的雙重夾擊下,《慶餘年》是如何從男頻改編的困境中突出重圍的?這又能給男頻IP改編帶來什麼啟示?

  作者|鐘瑗瑗

  來源|文化產業評論

  編輯|周瑩茜

  正文共計4025字|預計閱讀時間13分鐘

  《慶餘年》開播前,盡管有不少網友並不滿意作為男主的張若昀的古裝扮相,也對略顯粗制濫造的服化道發出了質疑,但不得不承認的是這部幾乎「零宣發」上線騰訊視頻的偏向大男主的古裝劇集,火爆石錘了。

零宣發上線,大男主IP《慶餘年》還是將騰訊視訊整到崩潰了 戲劇 第1張

  《慶餘年》劇照

  截止目前,超4萬人在豆瓣上給出了8.0的評分。該劇第7-11集上線時,騰訊視頻甚至因為會員擴容超量而陷入崩潰,觀眾一度無法播放該劇。劇中男主角張若昀的名字第一次單獨沖上熱搜,而不是和唐藝昕的名字捆綁「銷售」。曾經砸吧著嘴吐槽「張若昀的韓式單眼皮也太不古代了吧」的網友,又吃著「飯碗夫婦」的狗糧,感慨「真香!」

零宣發上線,大男主IP《慶餘年》還是將騰訊視訊整到崩潰了 戲劇 第2張

  《慶餘年》中男主范閒和女主林婉兒被網友稱為「飯碗夫婦」

  前腳《從前有座靈劍山》的歡樂沙雕餘韻猶存,後腳《慶餘年》又牢牢的抓住觀眾的注意力,這兩部大男主劇集的成功改編似乎打通了男頻IP劇的「任督二脈」,解開了2017年改一個撲街一個的男頻IP魔咒,事實真是如此嗎?

  改編困境,男頻IP的撲街魔咒

  相比大女主劇或女性向IP改編劇的大熱,近年的男頻作品,鮮少出現高熱度的優質作品。大部分男頻IP劇,都猶如「九州」系列般雷聲大雨點小,不少更是直接淪為「撲街」案例。

零宣發上線,大男主IP《慶餘年》還是將騰訊視訊整到崩潰了 戲劇 第3張

  由鹿晗主演,號稱投資4億的《擇天記》慘烈撲街

  在過去的影視化改編中經常存在男頻架構帶來的製作難度、小說劇集不同的性別市場定位等困境。

  這背後有男頻題材本身的問題,正如文章《<慶餘年>破局:閱文IP影視改編的「漸進」協同|EW觀察》所說,這類題材作品中有相當比例,是以較為誇張的手法追求男主打怪升級、成為人生贏家的爽感,世界觀架空又難以找到在現實世界的落點,配角容易成為襯托男主的背景板而難以支撐電視劇所需的豐滿人物關係和與視角,篇幅動輒數百萬字需要去蕪存菁。

  以古裝玄幻小說《鬥破蒼穹》為例,529.28萬字的原著架構了一個屬於鬥氣的世界,講述天才少年蕭炎經過艱苦修煉最終成就輝煌的故事,其中僅女主角就多達8 位,而配角人物有上百人之多。

零宣發上線,大男主IP《慶餘年》還是將騰訊視訊整到崩潰了 戲劇 第4張

  《鬥破蒼穹》中的八位女主角

  漫長的篇幅、龐大的世界觀以及眾多出場人物共同形成小說影視化的障礙,而此前影視行業也一直未能探索出一條經過市場檢驗、適合電視劇觀眾的改編道路,因此編劇常常採用畫外音介紹世界觀,刪減人物、多線性敘事等手段,然而,這容易造成劇情拖沓,情節混亂,角色缺失的問題,既讓原著黨大呼不滿,又使普通觀眾感到「雲里霧里不知所雲」。

零宣發上線,大男主IP《慶餘年》還是將騰訊視訊整到崩潰了 戲劇 第5張

  因特效技術限制,《鬥破蒼穹》中的「鬥氣化翼」變成了「鬥氣化馬」遭網友吐槽

  另外,在女性觀眾占主體的電視劇市場,為了擊穿男女受眾的觀劇壁壘,一些大男主劇會尋求最大公約數,可是如果尺度把握不好,兩邊都會得罪。

零宣發上線,大男主IP《慶餘年》還是將騰訊視訊整到崩潰了 戲劇 第6張

  百度數據對《慶餘年》觀眾的人群畫像

  過往的不少劇集,在劇情上選擇弱化「升級打怪」的爽點,去掉小說中「妻妾成群」的渣男情感線,並且提高女主的存在感,加入甜寵等迎合女性觀眾的元素。而在角色人物上通常選用備受女性觀眾追捧的流量小生。

零宣發上線,大男主IP《慶餘年》還是將騰訊視訊整到崩潰了 戲劇 第7張

  原著粉嫌棄楊洋太「細皮嫩肉」,偶像粉嫌棄該劇太血腥和暴力

  但從它們的市場表現可以看出,受到故事本身的男性視角的局限,被偶像和感情線吸引的女性觀眾對劇集的興趣很難持續,而強行扭曲的大男主劇往往會喪失部分原有的男性觀眾,反而顧此失彼,得不償失。

  除了以上提到的困境,還有一個容易被忽略的問題是——內容的代際變化。被人們熟知IP多形成於網路文學發展早期,以貓膩的三部作品為例,《慶餘年》《將夜》和《擇天記》連載時間分別為2007年、2011年、2014年。早年的網文追求「瘋狂改命」的挑戰感和「仇大苦深」的使命感與當代年輕人尋求的「沙雕」和「喪文化」背道而馳。十年前網文IP,別說改編成影視,即便是再放在今天的網文市場中,也未必能取得成功。

  而廣電總局下達的限古令,對所有古裝題材進行嚴格限制,這無疑是在壓住男頻發展的大山上又加了一道鎖。

  盡管男頻IP改編困難重重,國產大男主劇逐漸復蘇並走向類型的多元化,路徑愈發清晰,從《長安十二時辰》到《慶餘年》,這些令人稱道的成功大男主劇,無不是深諳受眾心理、貼合了創作規律。

  《慶餘年》的成功改編方法論

  《慶餘年》於2007年起開始連載,是貓膩的成名之作。洋洋灑灑七卷超過400萬字的體量,講述了一名患有重症肌無力而身亡的現代男青年穿越到古代慶國的故事。一如文章《<慶餘年>打破男頻IP頹勢魔咒,高水準改編獲讚譽》所說,雖為穿越架空題材,但《慶餘年》擁有不亞於歷史正劇的龐大格局和嚴謹敘事,故事跌宕起伏,人物塑造細膩飽滿,既有家族宮廷江湖權謀爭鬥、也有天馬行空的科幻元素,是一部內容非常紮實的作品。

  因此它的改編難度可謂是非常的大,即將影視化的消息傳出時,有不少書粉都表示質疑劇版的還原度,但就目前的播出情況來看,劇版《慶餘年》巧妙地規避了男頻IP改編的困境,另辟了一條通往成功的蹊徑。

  •   古代與現代的衝突與融合

  《慶餘年》的引子很有意思。文學史專業的學生張慶,用現代觀念剖析古代文學的論文不被葉教授認可。於是他寫起了小說,借用范閒的故事來闡述論點。在這樣的雙層架構中,主人公范閒既受「之乎者也」的聖賢思想影響,又擁有現代人的精神文明。於是,就像文章《<慶餘年>是一本「青年改造世界」指南》中描述那樣,越是差異,越是詼諧。處處對比,張力十足。《慶餘年》以現代青年視角敘述古代故事:既形成了虛實相間的時空對照,又產生了古今相對的思想碰撞

  時空對照,製造了層出不窮的腦洞與文藝梗,極大地延展了劇集的可看性。「老妖精」「機器貓」「文化產業」「泡文學女青年」「智商盆地」等編劇新添的現代詞語,都為劇集帶來了直觀的喜劇化效果。

零宣發上線,大男主IP《慶餘年》還是將騰訊視訊整到崩潰了 戲劇 第8張

  「京都第一才女」范若若,琴棋書畫無一不精,卻是心眼明亮、自帶萌點的「智商盆地」

  •   季播劇模式的合理拆分

  據了解,《慶餘年》採取了「五年三季」的季播模式,這一模式常見於英美電視劇,非常考驗對演員檔期、劇本連貫性、場景和後期協調統一的把控,在中國電視劇行業還少有先例。不過,正如文章《<慶餘年>破局:閱文IP影視改編的「漸進」協同|EW觀察》所認為的,對動輒數百萬字的男頻網文來說,季播模式有助於最大限度還原內容,且有確然的內容支撐,因而在網文改編上探索季播模式更有內容基礎,也更有必要性。

  •   詼諧幽默的敘事方式

  《慶餘年》開播前,因為朝廷權謀、皇家父子的故事背景,常被誤以為是正劇,追了幾集,觀眾才一拍腦袋,恍然大悟,這和《從前有座劍靈山》是一個「味兒」。

  郭麒麟飾演的范思轍看似橫行霸道,實則被金錢糊住了雙眼,斷財路時立刻跳腳,手疼時稱「要是能放點銀子就不疼了」;范閒啟蒙師傅費介,是全天下公認用毒最精深的三人之一,卻時刻無法抵擋美食的誘惑。這類反差萌的人物和突如其來的轉折都讓觀眾樂不可支。

零宣發上線,大男主IP《慶餘年》還是將騰訊視訊整到崩潰了 戲劇 第9張

  自帶爆發的「地主家傻兒子」范思轍

  盡管原著小說文風沉穩,只是偶爾帶點俏皮,如果以絕對正劇的方式進行改編,容易陷入費力不討好的境地。用喜劇形式包裝的《慶餘年》在詼諧幽默的外殼下敘述沉重熱血的主線故事,既不失正劇氣質,又兼具喜劇的趣味性,迎合了更廣範圍的受眾。

  •   強大的製作班底

  對於大IP改編項目而言,頂級主創配置已不算新鮮事,但《慶餘年》的班底在有限的條件下做到了最高效化的配置。它集結了業內知名導演孫皓、高口碑編劇王倦以及「老中青」三代演員。

  「陳道明、吳剛、於榮光……」這種老戲骨陣容基本上已經可以為全劇奠定一個基調,「皇帝專業戶」的陳道明,即使是吃著餛飩也能把底下的大臣仆人嚇的連連磕頭。張若昀、李沁兩位演員擔當主角,實力在線,人物也較有CP感。而「新頂流」肖戰雖然在本劇中戲份不多,但在官方的名單中卻被宣傳為「聯合主演」,同時還演唱了片尾曲。

零宣發上線,大男主IP《慶餘年》還是將騰訊視訊整到崩潰了 戲劇 第10張

  陳道明飾演的皇帝在馬車上邊吃餛飩邊問話

  除了「老戲骨+實力演員+新流量」的演員陣容,編劇王倦也是《慶餘年》成功的關鍵一環,不少網友看到他出現在編劇一欄,都覺得「妥了」。

零宣發上線,大男主IP《慶餘年》還是將騰訊視訊整到崩潰了 戲劇 第11張

  王倦被譽為國產編劇中的美劇派,代表作品包括《大宋少年志》《天坑鷹獵》《舞樂傳奇》《木府風雲》等,豆瓣評分基本都在7.5以上,有不少擁躉。

  •   可持續的開發模式

  如文章《<慶餘年>是一本「青年改造世界」指南》提到,不同於此前大量男頻劇都是影視公司買斷小說版權開發的模式,《慶餘年》是典型的IP「回家」。

  《慶餘年》的小說版權,早年賣給了深藍影視和華娛時代。騰訊影業對於《慶餘年》的版權是從2018年3月開始生效,但在2017年騰訊影業就與前版權方溝通共同開發;隨著戰略合作夥伴新麗加入一起成為聯合承制方,再加上閱文是小說IP的源頭,才有了如今看到的騰訊影業、新麗電視、深藍影視、閱文集團、華娛時代、海南廣電共同出品的《慶餘年》。

  不說其它虛頭巴腦的東西,且說不管對於騰訊影業還是新麗、閱文,手中的大IP是一個長線生意,這就足以讓他們更加兢兢業業給觀眾拍劇以及後續開發了。

  針對《慶餘年》,騰訊影業就同時啟動了影視改編和遊戲開發。「不孤立做影視」的騰訊影業,影視化不只是為了「圈粉」,更希望通過劇集的形式,增加用戶的情感和黏性,而更長的產業鏈條也讓其在前期能夠更用心地規劃影視劇的發展,畢竟,這不是一錘子買賣,影視劇「垮」了的話,後續的新文創也會受到影響。

  總結

  男頻IP自《瑯琊榜》後經歷了較長時間的潛伏,如今正逐漸走向復蘇並向多元化發展。劇版《慶餘年》不能夠說是十全十美的,戲謔化的改編和略顯粗糙的服化道是它受到詬病的問題所在,但它的成功驗證了一個改編的道理:要在滿足影視審批的前提下尊重原著,在尊重原著的前提下完成更符合受眾需求的影視改編,甚至做到與同類型作品的差異化表達。用心了的作品,觀眾可以看出來。作品優質,自然有觀眾買單,內容過硬比什麼宣發都要強。

  -END-

  請回答你為什麼催更《慶餘年》?

>零宣發上線,大男主IP《慶餘年》還是將騰訊視頻整到崩潰了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