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文|冷絲
欄目|熱播劇
這幾天,諜戰劇《風箏》因為版權官司判決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這也是一部「零差評」的電視劇。
同樣一部「零差評」諜戰劇《懸崖》,也深受歡迎。表面上看,該劇與《風箏》有較大的差異,仔細分析,冷絲發現,這兩部經典劇作的主題其實是一樣的:都是「反諜戰」。
《風箏》設定了一個極端複雜和多元的衝突情景:身為我黨潛伏在敵人心臟18年的高級諜報人員鄭耀先——代號「風箏」,卻不得不披著心狠手辣的軍統六哥的狼皮,人稱「鬼子六」。只有「比軍統更軍統」,他才能在敵人的心臟立足。
在不斷有同志死在鬼子六手上的「事實」面前,不知「風箏」身份的我方地下組織反復通緝追殺鬼子六。
這樣讓觀眾頗為驚奇的反常故事情節,將鄭耀先置於多方力量之間,並進一步落實在「風箏」和「影子」對戰之中。
這一次,忠誠和信仰的考驗,已經不主要來自敵人,而是自己人,或者說來自歷史命運的考驗。鄭耀先最大的恐懼,不在於生死,而在於死後被永遠扣上屠殺同志的「鬼子六」的帽子。
《風箏》要回答的是一個悖論性的問題:諜戰是非常可怕的,也是反人性的;這又是諜戰人員不得不面對的。
比《風箏》播出更早的《懸崖》也反映了類似的問題,周乙等地下工作者的身份並不被我方其他地下工作者知曉,在某些時候,周乙這樣的潛伏人員也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甚至被我地下組織力量追殺。
《懸崖》之所以好看,有很強的欣賞性,不是因為它的諜戰較量有多精彩,也不是因為它的情節多曲折,而是在於周乙身上的愛——一種反諜戰的性格特點,愛是支撐他堅持到最後的精神動力。
周乙的精神狀態一直處於焦慮和分裂之中,他對自己的生活環境和狀態是持否定態度的。《懸崖》的後半部分回到對周乙真實生命與人性回歸的探討上來,周乙面臨死亡的時候生命是真實而完整的,也是最能感動觀眾的地方。
因此,從「反諜戰」這方面來看,《風箏》和《懸崖》是一致的,它們對「反諜戰」主題的凸顯且都有一定的深度。
《風箏》的故事具有較大歷史跨度,從抗戰勝利、解放戰爭一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就這樣,該劇也形成空間的幾次轉移,從重慶到延安再回到山城等地。
同時,在人物關係的設定上,處於多方力量拉扯中的鄭耀先在不同階段和時空環境中要面對不同的矛盾,這不得不讓劇中的戲劇衝突聚焦不斷轉換,觀眾的觀劇心理也要不斷重新對焦。
這種探索,雖然有效地增強了諜戰劇的社會歷史厚度,碰觸了諜報人員精神世界背後的力量,對諜戰劇而言是一種創新的探索。
相比較《風箏》,《懸崖》設置的時間和空間要小得多,整個故事情節也顯得緊湊多了。
從觀賞的角度來看,《懸崖》的可看性更高一點。
由《風箏》和《懸崖》對比來看,冷絲不得不說到「反諜戰」這個新型的詞語。
所謂反諜戰,從本質上來說有兩個層面的內涵,一是反戰,權術的暴力和戰爭的暴力同樣極具破壞性,以消滅人的生命與人性為目的;二是反陰謀權術,「反諜戰」在本質上應當是「反陰謀權術」。
絕大部分諜戰劇反復表現的陰謀權術對誠信是一種嚴重的破壞,觀眾如果崇尚權術的力量,只注重目的而推崇不擇手段的生存法則,會對正常的價值觀念、社會秩序、人性產生難以預計的危害和破壞。
諜戰劇的精神訴求如果回不到提倡善良誠信、尊重個體生命與崇尚人性關懷的正常的價值觀念上來,只是一味展示陰謀權術 暴力血腥、奇觀場面等元素,那麼,諜戰劇這一類型電視劇繼續發展下去的必要性將受到懷疑。
也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冷絲認為,《風箏》和《懸崖》是了不起的兩部經典劇作,它們同樣深受諜戰劇愛好者的歡迎。
>《風箏》和《懸崖》是「零差評」,也有相同點,哪個更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