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長安十二時辰》系列劇評——
《每個人此生都在為自己所信活著》
《長安十二時辰》劇情複雜、架構宏大,人物豐富、寓意深刻,唯有反復觀看、仔細推敲,方解其中滋味。
若你願意,隨我一起,重新夢回大唐。
- 上一篇
- 第九篇 44-46集
《長安十二時辰》大結局前,請看44-46集深度解析
- 第十篇 47-48集:
一切皆有來源,一切皆有歸處
終於,到了告別
四十七集是揭密的一集,四十八集是升華的一集
我在此前做過推測,最後的主謀是徐賓——
因心中已有預測,看四十七集時,也是一個印證的過程。
不過就像在三十八集時,我便說,即便我想到了烽燧堡的一切,真正看時,依舊無比動情。
這就是好劇的魅力,劇情合理,能讓用心者進行正常推理,同時還能夠借由劇情給人啟發。
有人說,由程參解密是敗筆。
其實不然,這不僅是他在解密,更是此劇在借由他之口,告訴人們想要傳達的東西。程參查案中跟吉溫趙參軍說的時候是,在獄中跟李必說的時候是,此刻,還是。
如果說徐賓是給劇中人做提醒,那程參就是在給觀劇人提醒。梳理脈絡,道清真相,升華主旨。
人此生一切所為,都來源於心里的念頭,而徐賓之所以做到籠絡眾人,就在於他能洞察人心,為己所用。
何監問龐靈為何給林九郎做暗樁,龐靈的回答再點題。
為了做到心中所想,一定會付出代價,而願不願意付出,歸根結底在於,自己覺得值不值。
若值,便生死無懼。
每個人都是,無論好人、壞人。當然,也沒有純粹的好人、壞人。
龐靈此番話一出,我便想起在解析三十六、三十七集時,我的困惑。
我文太長,還是直接截圖當時畫面——
我當時沒去過多地想龐靈的背後,當然劇中確實也一直沒有展現這個人物的過往。
可到了此刻我才明白,此劇也正是再次提醒每個觀劇人——每個人能做出今天的舉動,都有緣由。
沒有一個人,是小人物,沒有一個人,無過往。
龐靈,心中理想高遠,又有真正在意之人,那是他的信念,是一切行為的準則。
而此刻他講的這番話,終於解釋了他所謂的「死人臉」,就是「人才臉」。
一個人,心中的秘密越大,外表看起來越平常,越如死灰。
還記得在二十三集擂鼓的蕭規嗎,我說那一刻,他臉上的冷靜讓人覺得可怕。
因為那種冷靜的外表下,往往有著無比沉重的內心。
龐靈所說的一類人,並不是說他們價值選擇一樣,而是,他們都是信念堅定的人。
徐賓,原本打算救皇帝,可當他發現皇帝跟他想得不一樣時,他的表現,像極了一個人,蕭規——
皇帝伸出手,徐賓遲疑的那一刻,就說明,他也做出了改變。
蕭規沒有做到的計劃,徐賓來做了——讓百姓知道皇帝過錯,並且要傳揚出去。
「不能做宰相,活著也沒意思。」
蕭規做到不了自己的理想主義,徐賓也做到不了。
每個人此生,都在為自己所信而活,信沒了,活著還有什麼意思。
徐賓念出姚公十條,很觸動我。
他是真真正正想要做個好官,想要做宰相,想要讓大唐更好。
天地昭昭,其心赤城。
姚汝能出現在這里,一方面是出於劇情收尾,要交代清楚每個人物。
另一方面,既已到了結局,這也是在替觀劇人問,徐賓,到底想要做什麼。
此前我就一直說,徐賓的思想境界高,他總能給人指點。
所以,我也很想聽他本人說說看,這一切到底是如何。
徐賓和蕭規一樣,希望皇帝承認寵幸右相,並承認做錯,鏟除右相。
當然,徐賓比蕭規多的是,他找到了替代右相的人,那就是自己。
他認為,他找到了解決目前朝廷和社會問題的實際辦法。
張小敬,終於來了。
他依然是帶著問題來的,還是在想查案。他從始到終,都是為了查案。
當徐賓說自己做事時,張小敬還是不信。
上次不信,是在蕭規處。他不信蕭規為了自己做事,覺得蕭規背後有人。
可蕭規說了,他那把刀,誰都用不了。
蕭規說的是事實,他做這事,也是自己為自己做。
最後關頭,徐賓說的已經很明顯了,之所以做這件事,就是想讓天下人知道,當今那些所謂的各部要員,其實根本就無才無能,皇帝也一樣,他們根本看不到現實真正的情況。
徐賓能看到,可沒人聽他說。
這是徐賓此生活著唯一要做的事,他只能想盡一切辦法,哪怕最後到這一步,他也要嘗試去做。
大燈是一個縮影,是皇帝自我滿足的載體,是百官貪慕虛榮的載體,連造燈的國師都能看到這一點,他們,卻看不到。
徐賓的話,從側面解析了蕭規的心理,所謂「替天行道」,就是蕭規有自己心里的道義,他為了做到自己心中所信之事,無懼生死。
李必,我在此前評論中說過很多次,他原本是赤城堅定的人,但是在這一天,他發現很多以前以為的事變了,他的信念開始崩塌。徐賓所謂的「重情」,也正是說此。
可是徐賓不知道,李必已經下了決斷。而且通過此次,李必的成長是天翻地覆的。
「我想讓你活著」,像不像一個人說的話?
蕭規。
徐賓和蕭規,其實是一類人,他們都有理想主義和悲觀主義的色彩,他們都明白張小敬是難得的人,但他們也都想改變張小敬的思想。
可是,張小敬跟他們所想,本就不一樣,張小敬是現實主義和樂觀主義,他注重當下,他認真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他希望通過積極向上的努力讓長安越來越好。
這一點,他跟李必,很像很像。張小敬和李必,才是一類人。
徐賓懂人心,他早就看出張小敬內心的想法,簡單又純粹,就想守長安。
「提點過好幾次」,徐賓沒少想要改變張小敬,這點,跟今天的蕭規一樣。
可從徐賓口中,再次印證了張小敬的內心世界,拿短刀算什麼,自己可以練啊。
他不在乎得到什麼,只在乎付出什麼。而他付出的本身,正是他想得到的。
為何徐賓悲情?
「我替你不服」,決定了悲情。
想要改變一個人,是很難的事。
想要改變張小敬這種信念極其堅定的人,更是難上加難。
徐賓和蕭規的悲情,就是他們能看到真相,並且他們不願意欺騙自己,還想要去改變他人。然而現實往往會令他們失望。
這話,是不是又像極了蕭規?
蕭規在崩潰的那刻,就覺得張小敬騙了他,張小敬要回去邀功,要當官。
可其實,張小敬並非如此,他是內心真的有自己的堅持,甚至是一種執念。我在此前說過,張小敬的心理狀態,可稱為「俠義」。他只想,一生維護百姓平安。
張小敬終於問出了這句話,替多少螢幕前的觀劇人問出。
一直以來對於蕭規的爭議,也該在此處做了結。
徐賓說:「為什麼總看著眼前?」
我在很久很久之前,就說過,張小敬是看眼前,蕭規是看未來。
徐賓和蕭規一樣,他們因為有著更宏大的理想要去做到,就必須去付出一定的代價。
很多人問,蕭規炸了皇帝,然後呢?
如今,徐賓給了解答,徐賓說他要做宰相,他可以讓大唐變得更好。
徐賓是有解決辦法,可我以為,蕭規,其實更純粹。
蕭規不想自己做什麼,他只想純粹的維護道義,他想讓所有人都知道,都做到。
只是,為何說「理想主義」啊,連徐賓這種想到解決辦法的,最後都難以解決,更何況他那純粹的理想主義呢?
總有,一個人,要去做那盞燈。
國師,蕭規,徐賓。
燈的毀滅,皇帝的毀滅,長安的毀滅,是為了以最決絕的方式提醒天下、提醒後世——皇帝及朝廷如此行徑代價之大,永世不得再犯。
蕭規死了,徐賓也死了。
皇帝沒死,張小敬也沒死。
終於,到了張小敬蓋棺定論的一刻。
這麼大的功勞,只要旗嗎?
非也。
這麼大的功勞,才要旗。
旗比天大,旗,是張小敬活著的全部信仰。
皇帝終於替所有人問出了這句話,演員台詞處理精準,重音在「什麼」。
觀劇人一直在感嘆,在質疑,張小敬這麼做,為的究竟是什麼?
「長安是你的,但也是長安人的「。
還記得張小敬跟蕭規說過的話嗎?
蕭規:長安在乎過你嗎。
張小敬:我在乎它。
張小敬心底里,確實非凡夫俗子,他在意的是根本就不是加官進爵,也不是論功請賞,他是真心實意只想保長安太平,能保一個是一個。
不是長安為我,是我為長安。
最初攔截伏火雷時,被救百姓問他大名,他只擔心百姓是否受傷。
夜市中姚汝能為張小敬鳴不平,做了那麼多卻不被記得,可張小敬想要的根本就不是被人記得,他想要的就是百姓安樂。
每個人,此生,都在為自己所信活著。
張小敬,覺得這個才是他值得做的事。
何監要走了,臨別之際,無需萬言千語,唯有這一句,「心中不可蒙塵」。
何意?
蒙了塵,還能看見本心嗎?還能知道自己此生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嗎?
多少人,活了一輩子,都活不明白,追尋了一輩子,都不過是表面的浮華,而並非真正所求。一生,徒勞。
李必在最後一刻,好像並沒有為保護長安做什麼。甚至很多人質疑,覺得他這一天,都沒做什麼。
有些人,只看到了李必的弱小,李必反復被抓、反復被害。
可其實,李必這一天做了最重要的一件事,那就是相信張小敬。
我當初寫這一篇劇評,也正是因此開始。
人這一生,要處理太多繁雜的事物,如果被瑣碎所累,往往是耗費心神。不如抓住最核心的東西,堅定地做下去。當然,你要有李必的潛能,那種潛能,我最開始就說了,其實是看起來最虛無縹緲的東西——直覺。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長安這一日十二時辰,好多人好像都變了,變得不像最初的樣子,可自己知道,心里最本真的那個自己。
很多人這一生,走過千山萬水,告別了故鄉,經歷了世事,可自己知道,心里還是最初的那個小孩子。
外人不認識你,家人也不認識你。但你,認識你自己。
無論你是誰,無論你到哪里去,你終究是你。
此劇看過,更體會人性之孤獨。
此生一路陪伴自己的,只有自己。
所以一定要記得,這一生,不要被他人左右,不要被世事打擾,要遵從自己內心所信,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李必看到了自己的猶豫,看到了張小敬的堅定。
人這一生,上山,下山,來來去去,循環往復,都是在找自己內心的真實所想,更是在找自己內心投射到這個世界的載體。
說到這了,張小敬還是提到吃飯,如此眼前、如此實際的事。
他沒那麼多虛無縹緲,他只希望自己包括身邊的人,都安安穩穩過好每一天。
李必還是回到了剛才的話題,一方面顯示出,他確實需要上山定心。
另一方面,通過他的發問,進一步表明張小敬的內心。
其實,張小敬比誰都明白,如果他當上了什麼參將,那此後就會有太多的身不由己。他不想卷進那些黨派鬥爭,更不想去帶兵不斷殺戮,他只想簡單純粹地保護好他的長安,僅此而已。
檀棋這語氣,像極了張小敬。事無巨細,安排好李必的生活。
可李必依然想要直接確定,檀棋心里的想法。
檀棋當初為救張小敬,已答應了嚴太真要幫助她,如今是信守諾言。
而我想在她心里,若是能為張小敬做一些事,肯定也覺得值得。因為是張小敬幫她看清了自己,知道自己該幹什麼,她開始獨立思考,以真正的自我去面對這個世界。
再有,這一天大家死的死、走的走,檀棋還在長安,也算是給大家留一點念想吧。
此外,檀棋好像是最不會被想到留在長安的。不過影視劇中女性的形象,往往代表著一種希望,我肆意猜想,這也是此劇給觀劇人留的一點念想。
「你在看什麼?」
這是真正的,一眼萬年。
從開始,到現在,張小敬說了幾次「你把我看了」,到這里,終於升華。
檀棋看的,是張小敬的心,是張小敬的信仰、信念、信義,是他一切的行事準則和他的追求。
而檀棋所看,更是百姓所看,天下所看,看這位如此純粹大義的俠者。
蕭規,也沒白信張小敬。若張小敬真留在長安加官進爵,蕭規才是白死了。蕭規沒看錯人,張小敬,永遠是他第八團最好的兄弟。
全劇的結尾,很大氣,像電影。
此篇最初,我說喜歡看電影,不喜歡看劇。其實我在意的,並不表面那一種形式,而是作品所傳達的內核。
此劇中,技術像極了電影,主題也像極了電影。
複雜、豐厚,涉及人性、上至哲學。
最後這一段的黑白色調,我真是很喜歡。
一方面,有意境。
另一方面,寓意深刻。
像極了人生,一世繁花絢爛,最終都會消逝,回歸平靜、淡然。
我是悲觀主義者,我不能說是看透了人生,卻也看到了生命的底色,無色,無味,也無解。
我的全劇情長評,是從上周三開寫,劇是從上周二開看。如今,整整兩周,好像,過去了幾個世紀。
蕭規死的那一刻,我內心已感受到了巨大的轟然,到了這一刻,反而釋然了許多。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
我曾那麼入戲地看著,也定會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把它放在心里的角落。
可我想,在日後的歲月中,我定會有哪一瞬間回想起自己曾經這段感受,那麼宏大,那麼透徹。那是只有我自己知道的東西,是對於我來說,最重要的東西。
我此生所信的,就是自己的內心,自己的感悟,自己的靈魂。
每個人此生都在為自己所信活著,我也是。
後會有期。
我們,江湖再見。
此篇完結。
- 下一篇
- 第一篇 7、16集解析:
大結局後復盤《長安十二時辰》,細思極恐
- 《長安十二時辰》系列劇評——《每個人此生都在為自己所信活著》持續推送中
- 歡迎關注 行走的影碟機 讓我們一起看劇走天涯
微信公眾號:【行走的影碟機】
行走的影碟機 原創
嚴禁抄襲挪用
轉載請提前告知
>沒看懂?《長安十二時辰》大結局硬核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