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夢情緣》:披著民國的皮,還是瑪麗蘇偶像劇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最近,霍建華、楊冪領銜主演的《築夢情緣》正在播出。該劇講述了20世紀20年代以沈其南和傅函君為代表的民國建築匠人們的故事。

  從介紹上看,這是一部民國劇。觀眾可能已經察覺到,近來電視台和視頻網站紛紛推出了一系列民國劇,影視劇再度刮起了「民國風」。為什麼近期的劇集都紮堆以民國為背景?這批民國劇的質感如何?

《築夢情緣》:披著民國的皮,還是瑪麗蘇偶像劇 戲劇 第1張

  《築夢情緣》男女主角。

  「民國風」影視劇紮堆,突出的只是「架式」

  從2019年第二季度已播或者擬播出的劇集來看,「民國風」是不容忽視的一個特徵。懸疑劇方面,有優酷4月份推出的《民國少年偵探社》《罪夜無間》,騰訊視頻4月18日起推出的《紳探》;勵志熱血類型的,有《築夢情緣》,還有屢次傳出定檔消息的《熱血傳奇》(《艷勢番之新青年》;翻拍劇有《半生緣》等。

  如果是其他已製作完成或在製作中仍未定檔的民國劇,類型更豐富、數量更多。一類是懸疑探案劇,比如金世佳的《河神2》,鞠婧禕、炎亞綸的《請賜我一雙翅膀》,宋洋的《潛夢追兇》,胡一天、張雲龍的《民國奇案》,馬伊琍、高偉光的《愛思小姐探案集》;一類是諜戰劇,比如佟大為、鄭爽的《絕密者》,任嘉倫、李曼的《秋蟬》,張翰、孫儷的《獵隼》;還有一類是民國傳奇偶像劇,比如鄧倫、李一桐的《海棠經雨胭脂透》,劉亦菲、井柏然的《南煙齋筆錄》,等等。

  影視劇的「民國風」,與這幾年來大眾文化市場的「民國熱」密切相關。比如在圖書市場,以「民國架式」為主題的圖書特別暢銷,諸如《民國的底氣》《民國的角落》《民國太太的廚房》《民國衣冠》……總之,從民國的文人英豪到大家閨秀,從民國的衣食住行到吃穿用度,都有相關的書籍以其為主題進行闡述。

《築夢情緣》:披著民國的皮,還是瑪麗蘇偶像劇 戲劇 第2張

  《紳探》中的「民國架式」。

  雖然主題各異,但突出的是一種共同的「架式」。「架式」是北京方言,就是「勁頭」「派頭」的意思,就是指在外貌、行為或是在某種風格中特別不錯的意思,有點相近於「氣質」、「有情調」的意思,說什麼東西有架式兒,就是指它有風度、風範、風采。按照民國粉的說法,「民國架式」是「一種趣味、一種風尚和一種美學」,具體來說,就是「瘦削的棱角臉龐、梳得一絲不茍的上過發蠟的背頭、呢料衣料、有墊肩的衣服、大衣、褲腳翻邊的較寬鬆的長褲、羊毛圍巾、呢料禮帽、用舊磨損的皮包、黑膠木的電話、爵士音樂、香煙、勤勞謙遜整潔的傭人、奧斯丁轎車、沿街低玻璃窗配小窗簾的Café、彈硌路、到處昏黃的燈光、街上的長影」……

  很多觀眾喜歡民國劇,喜歡的就是民國劇中的「民國架式」。顯然,所謂的「民國架式」固然有其現實依據,但更多是大眾消費文化的包裝,它也是一個消費符號,以滿足受眾懷舊的心理需求。

《築夢情緣》:披著民國的皮,還是瑪麗蘇偶像劇 戲劇 第3張

  《南煙齋筆錄》劇照。

  民國歷史背景的複雜性便於影視劇化

  片方紛紛瞄上民國背景,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因:民國背景的複雜性。

  民國背景主要涵蓋清末民初直至20世紀三四十年代這一段歷史時期,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民國,那就是「紛亂」。彼時清朝剛剛覆沒,延續了千年的封建制度仍未徹底鏟除,而「五四」思潮的湧起,各種新思想新觀念方興未艾,新舊觀念相互交織、糾纏、鬥爭;另一方面,辛亥革命的發生和中華民國的建立並未徹底終結分裂的政治格局,政府混亂、軍閥混戰、外國入侵,各方勢力角逐,暗流湧動、風雲變幻、動蕩不安。因此,民國既有「安穩」的一面,比如在上海的英租界、法租界,燈紅酒綠、十里洋場,可能就是夜夜笙歌、紙醉金迷,不知今夕何夕;但一旦走出這一隅,則可能處處是「亂世」。

  一個複雜的時代里,不會有簡單的故事。世家恩怨、兒女情長、黨派之爭、民族大義、國仇家恨等多種元素熔於一爐,民國背景帶有某種史詩特徵。不同的民國劇雖然講述不同的故事,但它們大多有一個共同點:結構複雜,涉及人物繁多,多條線索並行,也牽扯到種種時代因素,哪怕是小故事,都可以往大里做。

《築夢情緣》:披著民國的皮,還是瑪麗蘇偶像劇 戲劇 第4張

  《情深深雨蒙蒙》劇照。

  因此中國當代電視劇里,出了不少國民度很高的民國劇。比如《情深深雨濛濛》(2001)、《大宅門》(2001)、《金粉世家》(2003)、《京華煙雲》(2005)、《行走的雞毛撣子》(2005)、《風雨西關》(2005)、《女人花》(2007)、《中國往事》(2008)……這些劇集大抵都圍繞一個大家族展開,封建大家族內外的紛爭,上一代的仇恨延續到下一代,然後總會出現一個「新人」,打破封建家族的窠臼、化解仇恨,重新振興家族,振興民族工業。而日本人打來之後,整個家族都投入到抗日浪潮中……家國情義交織升華,整個故事很「正能量」,不過劇集的重頭戲往往是封建家族的宅鬥,是下一代豪門闊少和千金閨秀的恩怨情仇。

  《築夢情緣》走的也是兒女情長+國仇家恨的路線。機靈孝順的少年沈其南為給母親慶生偷偷打工,卻不料撞破了一樁走私生意。出於正義感,原本安樂和美的一家六口就此卷入一場罪惡交易,家破人亡、被迫流亡。躲避追殺的少年沈其南偶然遇到了獨立而善良的少女傅函君,沈其南被傅家收養,兩人成了青梅竹馬一起成長,並暗生情緒。

《築夢情緣》:披著民國的皮,還是瑪麗蘇偶像劇 戲劇 第5張

  《築夢情緣》劇照,主角小時候。

  而長大後沈其南遇到了失散的哥哥妹妹,才知道導致沈家家破人亡的正是傅家,沈其南準備報復傅家,只能與深愛的傅函君為敵。又是兩代人的恩怨,又是相愛相殺各種虐來虐去。之後傅函君被迫成長,成為建築師,再次與沈其南相遇相愛;侵華戰爭開始,國難當頭,倆人心懷家國大義,銘記初心、奮勇前行……

  民國背景不應只是劇集的「幕布」

  應該承認,在當下的影視環境下,推出民國劇是一個挺不錯的選擇。除了前文論述的 「地利」(民國背景本身的複雜性)、「人和」(「民國架式」與民國劇深厚的受眾根基)外,還有很重要的「天時」。最具爆款氣質的古裝劇、懸疑劇的不可抗力風險太大,同質化的言情偶像劇出圈難;相較之下,民國劇因為與當代有「距離感」,可以充分規避一些風險,這也是為什麼民國背景的懸疑劇多了起來。

  民國背景的複雜性可以為故事增加某種「深沉」的內涵,但也應該避免因為對歷史的無知,造成對民國的簡化。民國里有「民國架式」,但「民國架式」可不同於民國的全部面貌。

《築夢情緣》:披著民國的皮,還是瑪麗蘇偶像劇 戲劇 第6張

  《築夢情緣》劇照。

  但近期推出的諸多民國劇,製作方迷戀的似乎只有那股「民國架式」。這在一系列民國懸疑劇中體現得尤為明顯,都以「東方不夜城」上海為背景;男主角的人設常常是留學歸來的「貴公子」或優雅紳士,永遠西裝風衣;女主洋裝皮鞋;住的都是獨門獨戶的歐式別墅,房屋布局濃濃的英倫風……民國背景成了一塊「幕布」,只為凸顯紳士與名流、摩登與浪漫。

  這時就像學者張慧瑜指出的,這些「民國架式」作品里的民國顯然不再是一個「舊社會把人變成鬼,新社會把鬼變成人」的意識形態戰場,也不是「落後就要挨打」的血跡斑斑的近現代中國悲歌,更不是從一次又一次的挫敗中最終走向新民主主義勝利的革命史;而是一種「微歷史」,「不是有頭有尾的歷史大敘述,也不是政治、經濟、社會等國計民生的大主題,而是目不暇接、眼花繚亂的民國風情、掌故和逸聞趣事」。民國只成了一個主題公園、櫥窗或者「旅行指南」,只負責展示、呈現一種文化場景和文化八卦。

  這當然不是反對民國劇呈現「民國架式」,而是應該警惕將民國等同於「民國架式」,間接地美化民國那一段歷史。真實的民國里,也有「貧窮的人民、混亂的政治、恐怖的戰亂、落後的工業、比華人高無數等的東西洋人」,哪怕是摩登的上海,也別忘了有「蘆柴棒」一般的包身工。

  《築夢情緣》一開篇是1928年,成年沈其南和傅函君的決裂,整個服化道是常見的「民國架式」,英倫風的房屋內飾,男女主角都是高檔洋裝。之後故事切入到兩人的少年時代。1915年的寧波,平民少年沈其南雖然是搬運工,但這家人並不算「貧窮」,畢竟交了兩萬塊錢在上海買了房。之後沈其南一家遭遇了種種陷害和追殺,情節曲折,但這些更近乎苦情戲里的俗套戲碼,而非特定歷史背景下人物必然的悲慘命運。當少年沈其南被傅家收養後,著裝立即變成了時髦的襯衫、吊帶褲、報童帽,一切開始按瑪麗蘇偶像劇的方向進展了。民國恐怕又會是一個懸置的背景。

  □李愚(劇評人)

  新京報編輯 吳龍珍 校對 郭利琴

>《築夢情緣》:披著民國的皮,還是瑪麗蘇偶像劇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