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 這是第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易》曰:‘履霜堅冰至’,蓋言順也。」
此話出自《易傳》。
《易傳》是戰國時期解說和發揮《易經》的論文集,出自孔子後學,但帶有陰陽家的思維,由天道推衍人事。
所謂「履霜堅冰至」,是坤卦初六的爻辭,其意義是,「腳下踩到了薄霜,結成堅實冰層的時令就快要到了。」人不能不見微知著,通曉事物發展的規律,做各種準備和籌謀。
而我是這麼認為的,人誕生於這個世界,身處無論任何一個時代,周圍都充滿了啟示、提示、預示、警示、暗示。因而,你有什麼樣的使命、決心和覺悟,甚至一些本不屬於你的記憶(荒唐點講,比如那些前生後世的、比如跟別人的心有靈犀和感應),你就具有了強大的人生改造能力和故事創造能力。
無論當時的宏觀環境、發展水平如何局限,以你為載體的那些新奇思想都會有生存之地。所以,在創作的世界里,更容易天人合一,無處不是生機和啟發。
也就是說,人的思維和觀念可以自由飄移在歷史區間,遵循某種規律。因為天道就是一個巨大無限的閉環,那些元素和結構,會在某時某地某人身上發揮化合作用,誕生所謂的奇跡、偉人,或是一段完整的故事傳奇。
筆者這幾年一直儲存並推演著一個觀察:思維和觀念的落地就是文本,文本和現實之間可以相互交織,形成虛擬現實主義、虛擬建構主義,文本可以穿越時空,代表了人們天馬行空的自由。
現在為什麼現實比劇本精彩,因為劇本影響了現實,現實更學習了劇本,段位和段子的水平都不斷提高。劇本要出彩,高於現實,越來越難。
如何讓劇本比現實精彩,現在似乎編劇都在用盡生命搞創新。穿越劇、科幻劇、偵探法醫、志怪小說改編、鬼怪恐怖片等等無奇不有,必須盡量搞些現實中、網路上不常見到的場景設計。
韓劇的編劇這幾年更用力,反穿越,讓外星人在地球活幾百年見證歷史,如《來自星星的你》;半人半獸的美人魚傳說,如《藍色大海的傳說》;最近竟然還有《愛的迫降》,描寫根本不可能的北朝鮮高級軍官和韓國財閥繼承人的愛情故事,難得一見的北朝鮮人民的生活居然被描繪出來。
在《愛的迫降》里,筆者印象深刻的一個畫面是,北朝鮮監獄門口的標語令人感慨:「站得高,你才能發現藏得深的人。」還蠻有底蘊啊。盡管有些韓國網民會說,當北朝鮮正在核試驗的時候,這部劇不合時宜,但它真正很新鮮。
中國編劇也是,這幾年都在把存了二十年粉絲和影響力的玄幻小說搬上來,最近被討論最多的大概就是《慶餘年》;還有一波是家庭倫理劇繼續創新,比如填補中國「大爺劇」空白的《都挺好》,比如讓二婚再婚清新自然起來,令人卸下包袱和負擔的《第二次也很美》。
當《慶餘年》里劇情播著:大學生張慶跟教授說,他想用現代觀念剖析古代文學史,提出命題「假如再活一次,現代思想將如何與古代制度碰撞」的時候,筆者想到,這樣一個大話題,只能用長篇敘事,那麼長篇小說的責任當仁不讓。有這樣的疑問存在,一兩篇文章又探討不清楚,於是有一波作家致力於做這樣的探索,也是一種新的學派和精神。
這是我對這部片子的第一個好感。它會面向複雜問題,提供自己獨特的探討方向和探索意義。讓穿越劇很自然地披上了學術的外衣,預備好一顆莊重嚴肅的心去發現新的可能性。
穿越劇慢慢演化成投放劇,就是任何一個人都可以被投放到一個特定時空,進行一場漫長的貫穿一生的沉浸式演出,這個人已有的知識結構、觀點思維體系是唯一的「行李」。
第二個好感,大概在於作者編者用自己的方式致敬古代經典著作。一個有心、用心的讀書人、寫作者,總是有自己深愛的經典文本,有時候不免會掉書袋,學習模仿,但如何融會貫通,如何讓意識流與戲劇性結合得恰到好處,不做作,不扭捏,不刻意,不刻板,不淺薄,則要考驗「對話」能力,把自己逼到一個「份上」和一個「場景下」,如何妥帖地設計出人物的真實反應,怕是難點。
怎麼說呢?《慶餘年》的小說作者貓膩特別愛《紅樓夢》,他把主角范閒投放到這個虛擬的朝代慶朝,因范閒有《紅樓夢》的全部記憶,所以寫出《紅樓》,成為當時著名的風流人物。
《慶餘年》人物設計結構里更有紅樓人物的性格和特性元素,比如女主林婉兒,不僅姓林,而且也得有肺病,一半像林黛玉,一半又經過了完全不同的改造。「人設」這東西,在這個年代就應該相當靈活。人與人之間,其實很大意義上就是相互借鑒學習,然後形成自己的獨特因素。
如何讓人在虛擬場景里最真實、最投入,演員的功力就很突出了,所以一批老戲骨的加盟,讓「對話」能力有了堅實的基礎,所以《慶餘年》特別容易圈粉。
人真的應該「有所深愛」,因專注者更容易延展出新的劇情和可能性。一個人攜帶了獨特知識結構、個人偏好和觀念信仰,將與此時此刻此人此物此地,混合、雜糅成另一番景象。即便有些是簡單復制和遷移,也會在多重結構中讓人窺見自己想要突出表達的東西或者隱藏的待人發現的東西。
「美國版西遊記」——星際大戰系列就經常交疊經典畫面像過去致敬,最近星戰9《天行者崛起》正在播出,中國也應該有多種致敬形式的探索。《慶餘年》被稱為玄幻版的《紅樓夢》。
第三點,從現實情況講,現代文創產業確實離不開古代文本。古代文學里尤其生長著一些可以延伸、衍生發展的東西。所謂傳承,其實就是被理解,然後被利用。那些深遠、深邃、典故、淵源、細節,都是從時光綿延中湧現出來的依然誘人的東西。比如現在故宮文創如此火熱,就是到了開始真正被理解和被利用的時節。
所以,盡可能換各種方式向古代望去。如果不能很突兀地通過一道光、車禍、溺水等場景切換古代現代,那麼就用別的切口,大切口也好,小切口也好,總之古代文學和其他作品,一定有現代人可以打開進入的方式。
我還有一個觀點:在中國文化語境里,其實後來者都是珠寶設計師,因為古代已經有很多明珠了,關鍵在於如何設計成更新的東西。如何更好、如何超越,談不上,但更新、創新一下,肯定是可以的。
第四,靈魂人物不用出場,但她攜帶所有要表達的思想。這一設定很有隱喻。范閒的母親葉輕眉的角色設計,是劇中的靈魂人物,但她一直沒有出場。她才是真正的現代的、自由主義者。
「我希望慶國的人民都能成為不羈之民。
受到他人虐待時有不屈服之心,受到災惡侵襲時有不受挫折之心;若有不正之事時,不恐懼修正之心;不向豺虎獻媚……我希望慶國的國民,每一位都能成為王;都能成為統治被稱為‘自己’這塊領土的,獨一無二的王。」
這段話刻在慶國監察院門口的牌子上,是葉清眉的全部理念和抱負的簡要表達。她當年獨具慧眼地選擇支持一個毫無問鼎希望的誠王世子,協助他登上皇位;然後建立一系列初步現代化的產業來壯大慶國經濟;建立監察院,以保障民眾權利。一個完完全全的理想人物,一出現可能就沒有那麼大的「氛圍奠定力」了。
第五,作者竟然還在武林高手體系里加入了機器人元素。幾大神仙般高手的設定一般是武俠小說的基本套路,這個劇里面竟然有著蒙住眼睛的機器人隱形高手。這種現代性植入,真能體現作者探討最初那個元問題(現代思想將如何與古代制度碰撞)的初心。他始終沒有忘記,他是為了研究問題而排布了一大篇小說。神廟里出現的機器人五竹,雖被抹掉了記憶,居然還生出人的情感。
我沒有想到這部劇這麼火。
演員安排肯定是一個亮點,所有年齡層的人都可以被裹挾進來,比如,陳道明的粉絲大概60、70後居多,張若昀的粉絲是80、90、00後。
我的一個朋友,感慨道:「這些年各種會員都被我成功繞過,最終還是被慶餘年安排得明明白白。」她還率先成為那批加速權益包,充50塊提前看6集的人群之一。
這個視頻網站的政策最近被廣泛討論、被詬病,我倒覺得有趣,果然火熱的人事物,爭議和衝突反而是流量來源之一。本來我看了一兩集停下來,現在重新開始研究這個現象,有意思。
這部劇跨界、多元素、多性格、古今融合、悲喜交替,誰都能發現一兩個屬於自己愛好的點,做到了新時代的老少鹹宜。
回到《慶餘年》的名字由來,作者寫於2007-2009年,本來已是十幾年前的小說了,作者這幾年曾表達過,因為一個本來要死的人感恩自己多出來的生命,故名慶餘年。
而劇中的大學生張慶寫小說給小說起名時,則是想起《紅樓夢》中的一首曲子《留餘慶》:「留餘慶,留餘慶,忽遇恩人;幸娘親,幸娘親,積得陰功。勸人生,濟困扶窮,休似俺那愛銀錢、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減,上有蒼穹。」
此曲是曹雪芹所作,寫在《紅樓夢》第五回,以巧姐敘述曾蒙恩於賈府的劉奶奶救她脫離苦海的事情。留餘慶即指上輩行善留下的德澤。因果報應,全賴自己所積所留。人生的每一步,都算數。這個加減乘除,有點簡單粗暴。
無論如何,這個概念可以多重解讀,讓所有人都有話可說,有觀念可以表達,就是個好的文化現象。真正的「雅俗共賞」,是因為它本就多核多元。這個世界越來越跨界融合,這部劇,某種程度上反應了這種融合的極致性。
這個世界上存在過那麼多的人,那麼多的事,那麼多的觀念,那麼多的生物,放在你短短的一生,只能盡力設計出一個足夠大度的容器,龐雜的存在即發生機制,積累些自己的純粹的愛,延展自己的人生內容。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 圖片 | 視覺中國 」
內容合作、投稿交流:[email protected]
>慶餘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