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剪樹枝、在給情夫的花中藏咖啡豆,咖啡這樣跑到世界!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咖啡原產於衣索比亞,因被歐洲人發現的時間較晚,十五世紀時才有文獻記載它的使用方法;它是一種興奮劑,能夠提神醒腦,因此廣受歡迎。據信,葉門蘇非派的和尚們是最早飲用咖啡的一群人,咖啡讓他們在夜間祈禱時能保持清醒。

  十五世紀初,咖啡已經傳到穆斯林(回教)的朝覲聖地麥加,之後便傳遍整個中東。後來旅行家很快又將咖啡帶到歐洲,據說十七世紀初期,某些天主教徒懷疑咖啡是魔鬼的飲料(因為異教的顎圖曼帝國最熱衷這種飲品),便慫恿教宗克萊孟八世(Clement VIII)下禁令,沒想到教宗親自品嚐了這種飲料之後卻給予咖啡祝福,咖啡也因此逐漸普及歐洲。當時,民眾爭相品嚐這款新飲品,咖啡館便在歐洲各地雨後春筍般湧現。十七世紀中期,英格蘭首批咖啡館開幕,迅速成為民眾聚集與辯論的中心,成為弘揚啟蒙時代求知精神的根據地。

偷剪樹枝、在給情夫的花中藏咖啡豆,咖啡這樣跑到世界! 戲劇 第1張

  17 世紀的英國咖啡館

  威廉.比多夫在其著作《四位英國人與傳教士遊歷非洲、亞洲、特洛伊,比提尼亞、色雷斯與黑海見聞》(The Travels of Four Englishmen and a Preacher into Africa, Asia, Troy, Bythinia, Thracia, and to the Blacke Sea (1612))描述了他在土耳其首度品嚐咖啡的印象:

  他們最常飲用的是一種名為「可法」(Coffa)的黑色飲料,由類似於豌豆的「可阿哇」(Coaua)糊所製成。製法是先用磨粉器將豆子磨碎然後用水煮沸,而當地人品嚐時,喜歡愈熱愈好。他們生活簡陋粗鄙,覺得喝這種飲料很享受,也有助於消化食用的草藥與生肉。

偷剪樹枝、在給情夫的花中藏咖啡豆,咖啡這樣跑到世界! 戲劇 第2張

  名為『可法』(Coffa)的黑色飲料

  義大利探險家彼得羅.德拉.瓦萊在其著作《波斯遊記》(Travels in Persia)(1658 年以英文出版)詳述了土耳其咖啡:

  土耳其人有一種黑色飲品,夏天品嚐清涼爽口,冬天飲用驅寒暖身……。我記得這種飲料是以某種樹木的穀粒或果實製成,這種樹木生長於麥加附近的阿拉伯地區,生產的果實被稱為「可菲」(Cahue),也是這種飲料的名字。

  製作「可菲」的果實為橢圓形,大小等同於中型橄欖。當地人製作飲品時,偶爾會使用柔軟的果皮,偶爾又只有使用猶如豆子的果核。他們認為使用果皮和果核的兩種飲料,一種性屬溫熱,另一種性屬寒涼,但我忘記那種清涼爽口的飲料是用果皮還是果核做的。

偷剪樹枝、在給情夫的花中藏咖啡豆,咖啡這樣跑到世界! 戲劇 第3張

  「製作『可菲』的果實為橢圓形,大小等同於中型橄欖。」

  飲品製法如下:依據喜好來烘烤果皮或果核,將其磨成極細的粉末;粉末略帶黑色,不甚美觀……。當地人飲用前,會將粉末加水,以特製的壺烹煮……。隨後,他們會倒出飲料,喝的時候愈熱愈好,除非嘴巴與喉嚨忍受不了熱度。這種飲料確實很燙,所以他們不會一口氣喝完,而是分次啜飲,厚重的殘渣會沉淀於壺底。為了提升口感,他們會在「可菲」飲料中加許多糖、肉桂與極細的丁香,使其散發馥鬱香氣,同時添加營養,用來滋補身體。

偷剪樹枝、在給情夫的花中藏咖啡豆,咖啡這樣跑到世界! 戲劇 第4張

  依據喜好來烘烤果皮或果核,將其磨成極細的粉末;粉末略帶黑色,不甚美觀……。

  《歐亞非美四洲多數地區製作咖啡、茶與巧克力之道》(The Manner of Making of Coffee, Tea and Chocolate as it is used in most parts of Europe, Asia, Africa and America (1685))一書中,則記載了歐洲各地對於咖啡這種新飲料的熱衷情況:

  因為咖啡花是黑色,而且形態看起來憂鬱悲傷,死者的靈魂居住其中,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便討厭(咖啡)豆。也有人認為不該飲用咖啡,宣稱它會麻痺人的感官,讓人做惡夢;然而,咖啡有益於身體,我認為向民眾介紹咖啡豆並非浪費時間與精力。

  我現在要來介紹一種稱為「本」(Bon)的阿拉伯豆,當地人將其製成名為「咖啡」的飲料,阿拉伯與埃及人一直有飲用的習慣,如今它也傳到英國、法國與德國,需求量甚大。

  咖啡是一種只生長在阿拉伯半島沙漠的漿果,從那里被運送至大領主的領地供貴族享用,以其淨化功效用來驅寒、袪濕、顧肝與消腫。它是禦用藥品,可止癢清血,保護心臟,刺激心跳。

  十七世紀末,咖啡廣受歡迎,歐洲主要城市共有數千家咖啡館,民眾對咖啡的需求日增。阿拉伯人曾試圖壟斷咖啡貿易,但狡猾的荷蘭人竊取了一些樹苗,將其帶到巴達維亞(印尼雅加達舊稱),在該地興建了咖啡農場。1714 年,荷蘭將一些咖啡樹苗獻給法王路易十四(Louis XIV),這位法王便在巴黎的皇家植物園里栽植了咖啡樹。1714 年,一位名叫加布里埃爾.狄克魯(Gabriel de Clieu)的年輕海軍軍官冒死從植物園剪下一些咖啡樹插枝,並不顧海盜攻擊,千里迢迢將樹苗運往加勒比海的法屬馬丁尼克島(Martinique),咖啡就這麼在該處茂盛繁衍。

偷剪樹枝、在給情夫的花中藏咖啡豆,咖啡這樣跑到世界! 戲劇 第5張

  咖啡樹與其果實

  他帶去的那些為數不多的咖啡樹苗在 50 年後增加為 1,800 萬棵,之後這些咖啡樹又被帶到加勒比海地區與新大陸去。巴西如今是咖啡最大的輸出國之一。

  至於咖啡是如何傳到巴西,有一則非常有趣軼聞。據說在 1727 年,葡萄牙屬地的巴西官員弗朗西斯科.德.梅洛.帕赫塔(Francisco de Mello Palheta)被派遣到法屬圭亞那,試圖透過協商將咖啡樹苗帶往巴西,但法國人不願分享,嚴詞拒絕了他。幸好帕赫塔英俊瀟灑、風度翩翩,令法國總督的妻子著迷不已,兩人便暗通款曲。總督夫人在帕赫塔臨行前為他獻上一大束鮮花,花中暗藏著咖啡種子,這才終於讓咖啡得以引進巴西。

  關注Science微信公眾號,領取2016年《Science》全年雜誌。

>偷剪樹枝、在給情夫的花中藏咖啡豆,咖啡這樣跑到世界!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