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有陽光的地方,就有陰影。但你可以選擇的是,讓陽光進入你的眼睛,還是讓陰影留在你的視野。
《想見你》,這部豆瓣評分9.2分的台劇,是2020開年最爆的劇。《想見你》之所以能如此吸引觀眾,最大的一個原因在於:這部偶像劇貫穿了「莫比烏斯環」。這個理論最早是由德國數學家莫比烏斯提出的,其核心觀點是「永無止境的循環」。這也是支撐《想見你》這部劇情節發展的理論:黃雨萱和李子維在不同的時空里以不同的身份不斷地相愛又分開,觀眾無法弄清究竟是黃雨萱先愛上李子維,還是李子維先愛上黃雨萱,他們的故事在不同的時空里無限循環,一切都無始無終。借用王詮勝身份的李子維向黃雨萱求婚時的婚戒,被設計為莫比烏斯環的形象,也暗指了這部劇的劇情走向。
這本是一個無法打破的閉環,然而當在無限循環後,終於改變陳韻如在1999年小年夜死去的事實後,一切都發生了改變,這個無限循環被終止了。很多人都覺得,陳韻如的命運被黃雨萱改變是因為黃雨萱對陳韻如說出的那句話——「你會那麼想要消失在這個世界上,不是因為你對這個世界太過失望,是因為你對這個世界有太多的期望」。但實際上,是陳韻如這個看起來不被人重視,性格陰鬱的女生改變了這一切。是陳韻如主動選擇「生」的這一決定,改變了所有人的命運。
家庭功能缺失,會對一個人的性格產生巨大影響
「性格」作為一個心理學名詞來講,它指的是一種習慣化的、穩定的對待人事物的態度和行為方式。性格並非一蹴而就形成的人格特徵,而是在長期生存和發展的環境中所逐漸形成的。而家庭這一環境,便是影響個體性格的第一環境,也是眾多影響性格的環境中影響力最為持久的一種。
研究發現,一個人性格塑造的黃金期是從嬰兒到兒童時期再到青少年時期。家庭功能對於一個孩子的影響最明顯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認知,二是強化。然而,這兩個功能在陳韻如這里都是缺失的。
從嬰兒期到青少年時期,個體會通過父母對待他們的方式和態度,來對自己和周圍的人事物進行認知定位。比如當父母消極對待孩子時,會讓他們產生自己不夠好、不值得被愛的感覺;另一方面,良好的家庭的環境,會對培養孩子形成健全的性格、積極的心態等方面起到強化的作用,反之亦然。
《想見你》中陳韻如內向、陰鬱的性格,很大程度上就是她的所處的家庭環境造成的。
陳韻如的父親是個賭鬼,而且重男輕女,由此可以推斷,在父親這里陳韻如得不到父愛,而母親因為做酒家女的工作也無法照顧到她。劇中有一幕,陳韻如的父母在激烈地爭搶著弟弟的撫養權,然而他們爭吵中卻只字未提陳韻如。在這種父母不和,弟弟又和自己不親近的家庭中,更是強化了陳韻如內向、陰鬱的性格發展,劇中可以看到,陳韻如在學校也寡言少語、獨來獨往,她不會主動去交朋友,別的同學看到憂鬱的她也不想親近,她在學校沒有一點存在感。
認知和強化這兩個家庭功能的缺失,導致陳韻如的性格產生了扭曲。陳韻如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造成的最大後果就是缺愛和偏執。所以當她喜歡上李子維時,她便不顧一切想要得到李子維的愛,不惜一切代價,想要困住身體里黃雨萱的靈魂。陳韻如寫在日記本上那句「他就是王詮勝」就是為了讓黃雨萱穿越回來,這樣,就能讓李子維再次喜歡上假扮黃雨萱的她。
性格沒有好壞之分,區別在於是否自我認同
在電視劇《想加你》中有兩個畫面:李子維捧起一只紅色的金魚,莫俊傑沒能救起那只黑色的金魚。其實這里,黑色的金魚代表著陳韻如,而紅色的金魚則象徵著黃雨萱。而紅色和黑色,也暗示了這兩個雖然長相極其相似,但性格卻天差地別的兩個人。
黃雨萱熱烈、勇敢、積極開朗,陳韻如則內向、敏感、習慣沉溺在自己的世界里。幾乎所有的人都會喜歡黃雨萱,然而現實中大部分的人卻都是陳韻如。外向熱情的黃雨萱自帶光環,讓人情不自禁地想靠近,對於美好的愛情似乎唾手可得。然而對於像陳韻如這樣的女生來說,仿佛注定要有遺憾。
人人都喜歡黃雨萱這種性格的女生,但這並不意味著,這種性格就是最好的,這並非是標準答案。陳韻如錯就錯在,她缺乏自我認同。她甚至為了得到李子維的喜歡而去可以模仿黃雨萱,而這樣的做法,最終只能是失去自我。而「青少年認同」正是《想加你》這部劇的編劇想要表達的內核。也因此,這部劇的標籤不單是「偶像劇」「懸疑劇」,更是一部引導社會大眾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劇。
其實這世界上並沒有一份關於「最好性格」的模板。熱情開朗的黃雨萱固然不錯,但內向文靜的陳韻如未必不好。當陳韻如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搖頭晃腦邊聽邊唱《last dance》時,誰能不說這樣的女孩兒很美好呢?
陳韻如應該做的,從來不是模仿別人,而是要肯定自我。接受自己的獨特,接受自己無法被所有人喜愛的事實,跟他人、跟世界保持距離。
性格無法決定命運,決定命運的是選擇面對生命的態度
《想見你》這部劇從始至終貫穿著「莫比烏斯環」,表面上看,這是一個無限循環、無法打破的閉環,然而在黃雨萱和李子維一次又一次的穿越中,一些細微的變化正在悄然發生。比如,當2019年,借用了王詮勝身體的的李子維,遇到37歲李子維本體時,擁有李子維靈魂的王詮勝把戒指交給了李子維。而在前面的穿越中,王詮勝只是把手機交給了李子維,並沒有戒指。這也意味著,過去被改變了。而改變過去,則可以改變未來。
在黃雨萱和李子維的無限穿越和循環中,他們終於改變了所有人的悲劇命運:李子維沒有被謝芝齊殺死,莫俊傑不用進監獄,陳韻如沒有在1999年的小年夜死去。
表面上看扭轉悲劇的結局,是李子維和黃雨萱的作用,實際上如果深入思考會發現,改變所有人命運的關鍵一環,是這個看起來默默無聞,沒有主角光環的陳韻如本人。拯救陳韻如,包括李子維、黃雨萱、莫俊傑命運的,不是李子維和黃雨萱的無限穿越、循環,而是陳韻如自己。
假設當黃雨萱對陳韻如說出那句——「你會那麼想要消失在這個世界上,不是因為你對這個世界太過失望,是因為你對這個世界有太多的期望」時,如果陳韻如還是選擇讓自己離開這個世界,那麼,1999年小年夜陳韻如死去的事實就不會被改變,這個無限循環的閉環就不會被打破,黃雨萱和李子維只能在循環中,一次又一次面臨失去摯愛的結局。正因為陳韻如選擇了改變,選擇了珍惜生命中那些或許微少,但卻彌足珍貴的那一部分,比如家人和朋友的愛。
當陳韻如說出「這個世界,好像也沒有我想的那麼糟糕」時,她已經改變了對待生命的態度:珍惜所擁有的,正視生命的本相。在認清生活之後,依然熱愛生活。陳韻如不會再選擇自殺,才徹底結束了這個閉環。
《想見你》這部劇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是整個劇組全力付出的結果:編劇新奇的腦洞、導演的專業和嚴謹、演員演技的傾情奉獻,每一個環節都配合得嚴絲合縫,甚至連主題曲《Someday or One Day》都暗含著精巧別致的心思,因為「someday」和「one day」這兩個詞都包含「未來」和「過去」的意思,這首歌呼應了這部劇的名字:想見你,不管過去還是未來,我都想見你。
拋開這些所有的細節,其實這部劇背後的匠心才是更應該值得推崇的,比如導演和編劇想要呈現給觀眾青少年性格問題和家庭環境的關係;引導社會大眾重視「青少年認同」問題;以及告訴觀眾,特別是告訴那些對這個世界充滿失望,想要用消極甚至極端的方式處理問題的人們:你可能無法選擇自己所處的環境,但你可以選擇換一種心境,改變你面對生命的的態度,這才是決定命運的關鍵因素。
>豆瓣評分9.2的《想見你》,不只是偶像劇那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