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十二時辰》熱播 "零宣傳"為何口碑炸裂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長安十二時辰》熱播 "零宣傳"為何口碑炸裂 戲劇 第1張

  叉手禮在傳世名畫《韓熙載夜宴圖》(顧閎中 作)中就有體現。

《長安十二時辰》熱播 "零宣傳"為何口碑炸裂 戲劇 第2張

  日本奈良正倉院藏唐制半臂。

《長安十二時辰》熱播 "零宣傳"為何口碑炸裂 戲劇 第2張

  《長安十二時辰》奸相造型。

《長安十二時辰》熱播 "零宣傳"為何口碑炸裂 戲劇 第4張

  《長安十二時辰》NPC店員。

《長安十二時辰》熱播 "零宣傳"為何口碑炸裂 戲劇 第4張

  新疆阿斯塔那唐墓出土聯珠鹿紋錦。(成都蜀錦博物館復刻品)

  開播5天,豆瓣評分只下降0.1,暫時預訂今年上半年最佳國產劇;盛唐版「反恐24小時」,看過原著都不敢邊玩手機邊追;全劇一開篇,角色們行的禮就是以往電視劇里見都沒見過的……說到這里,大家可能已經猜出個一二了:這說的是目前正在優酷熱播的爆款大劇《長安十二時辰》。

  說這部劇好的網友,足以從服飾、化妝、道具列出一長串細節用心來證明。持保留意見的網友的感受,則一句話就可以概括「第一集就看得有點雲里霧里的,沒熬過去」。從原著小說到口碑網劇,《長安十二時辰》變化不小,我們就來看看這些變化給讀者、觀眾帶來了哪些很不一樣的感受。

  情節緊

  大唐「反恐24小時」不是虛名

  《長安十二時辰》的故事起源其實只是馬伯庸2016年初的一個網路回帖,當時的「知乎」網帖名叫「如果你來給《刺客信條》(遊戲)寫劇情,你會把背景設定在哪里?」次年,馬伯庸把網帖回復寫成了小說《長安十二時辰》,隨即引發熱議。大家目前看到的網劇就是以此為藍本創作而來。

  原著小說走紅第一標籤就是「十二時辰」,馬伯庸把所有故事都濃縮到了大唐長安城的一天之內:不用宵禁、可以全城狂歡的上元節前夕,一夥秘密潛入的「狼衛」密謀焚毀長安,城中反恐機關「靖安司」不得已從死牢中「撈」出殺人如麻的死囚張小敬(雷佳音),勒令他在燈會前抓住「狼衛」。哪知越查發現事情越大……

  原著就有的精巧之處是,遍布全城的望樓為了即時傳遞信息所用的緊密的鼓聲、飛奔的信使,全都在強調時間的緊迫。

  這還只是故事主線,享各種查案特權的靖安司,自然被當朝宰相視為眼中釘。阻撓、上奏彈劾自然成了這「十二時辰」里的家常便飯。也正是在權鬥戲份中,「四字弟弟」易烊千璽表現出的架式備受讚譽:不論是拂塵不離手的「仙風道骨」,還是面對情勢危急時的鎮定、果敢,易烊千璽的表現都稱得上是有模有樣。

  細節讚

  禮儀、服飾都有看得見的巧心思

  《長安十二時辰》一開篇的盛唐長安繁華景象就被讚為「滿足了大家對萬人來朝、繁華至極的長安的所有想像」:朱樓之上,歌姬吟唱著李太白的詩,街道有小吏掛上貼有上元節字號的燈籠,鏡頭一掃還能看到唐時長安路邊就已經有排水溝了。

  熱播劇、尤其是古裝熱播劇開播後,考據帝們也開始活躍早已不是新鮮事。《長安十二時辰》自然沒逃出他們的「法眼」,並且它得到的考據更多是讚譽,不是吐槽。我們選其中的行禮和服飾來看看。

  首先就是「叉手禮」。《長安十二時辰》開播才兩天,出版有《唐朝穿越指南》和《唐朝定居指南》兩本書的網友「森林鹿」就專門發微博詳述了這個禮節的由來。「這是我們歷史上曾經流行一千多年、又消失了近五百年的日常生活細節。」「森林鹿」介紹,這個禮節從魏晉南北朝開始出現,到元代和明代小說里還常見,最流行的時期就是唐、宋、元。作為佐證她還貼出了傳世名畫《韓熙載夜宴圖》,其中幾位聽曲子的官員就正在行此禮。

  再說一個服飾的細節。「森林鹿」在一個配角所穿衣服的翻領處發現了一個紋飾,就真的出自原汁原味的唐代織物。這個名叫聯珠肥鹿的紋樣「在存世的唐代織物里,名氣數一數二」,其真實文物出土自新疆阿斯塔那唐墓。

  有爭議

  劇版開篇改成倒敘引發爭議

  評分8.7,直指上半年國產劇之王就沒有爭議了?當然不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從小說到劇,《長安十二時辰》其實已經發生了不小的變化。不少跟著原著小說追過來的觀眾在肯定劇版近乎完美地還原出了小說描繪出的盛唐長安之餘,也對劇情推進、角色改編提出了不小的異議。

  首先引發爭議的就是劇情的講述、推進方式。

  「天寶三載,元月十四日,巳正。長安,長安縣,西市。一個穿雙翻領栗色短袍的胡商走過來,把過所(即入市所需的審核文件)雙手呈上。老吏接過去看了一眼,頓時愣住了。這份過所本身無懈可擊。申請者叫做曹破延,粟特人,來自康國……問題不在過所,而在貨物。」在原著小說里,一開篇就這樣詳細交代了整個故事的核心、即將危害長安城的反派「狼衛」是如何進城入市的。同時交代的還有入市需要檢驗、收繳武器,以及這夥「狼衛」的首領曹破延進城時就已經引起了守門老吏的懷疑等細節。在此前提下,靖安司展開追查也就非常順理成章了。

  但在網劇里,開篇直接變成了小說中稍後出現的一幕:張小敬(雷佳音飾)被從死牢里「撈」出來,靖安司主腦李必(易烊千璽飾)希望他拯救長安。對曹破延一夥人的身份信息交代,靖安司為何要追捕他們都被濃縮到了李必的口述中,相對模糊。網友口中的「第一集看得有點雲里霧里的」評價也大多因此而來。

  網友「桀舜」的感覺是「這種劇就是應該以時間為基準點來拍。這樣不但大家看得明白,而且很容易出懸念點。(但網劇)開局為了先出主角,把狼衛事件變成倒敘,不智。」

  豆瓣網友「龍一」甚至直言「開篇沒有鋪墊,一下子冒出這麼多角色,根本就是考驗觀眾智商和記憶力。」

  最顛覆

  「李必」和原著完全大相徑庭

  在一眾「完美還原了大唐盛世」的稱讚中,還有一個異議不能不提:易烊千璽飾演的「李必」堪稱是對比原著改變最大的一個主角。這樣的顛覆自然也帶來了不小的爭議。

  書迷們應該清楚的是,小說中易烊千璽飾演的「李必」應為李泌。這個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神童」,6歲就被當時宰相張九齡推薦受到唐玄宗的召見,7歲就能作文、賦棋,成年後擅長研究《易經》。馬伯庸筆下的「李泌」個性是偏隱士架式的:「李泌才敢雖高,卻一心向道,對仕途興趣不大。組建靖安司,(太子)李亨遊說了好半天,才勸動李泌下山幫他。」

  而到了網劇里,改名的李必幾乎在一開篇就暴露了自己的「野心」。「天覆吾,地載吾,天地生吾有意無……」在說了一大段讓劇中男一號張小敬和網友均表示「聽不懂」的文言文對白後,李必幾乎是吼著在說:「我要做宰相!」有網友看過這一段之後,除了吐槽文言文對白加得有點奇怪之外,也覺得李必人設的顛覆有些「看不懂」。

  「這是為了加強宮廷全鬥這條故事線,可以理解。但一上來就高呼‘我要做宰相’,高調、囂張不是和應對狼衛需要的沉著、冷靜、細心相悖的麼?」(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 裘晉奕)

>《長安十二時辰》熱播 "零宣傳"為何口碑炸裂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