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十二時辰》的前夜——養蠱的聖人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長安十二時辰》,是指的唐天寶三年正月十四。

  歷史上,唐明皇,也就是當時宮中稱之為「三郎」、宮外士庶稱之為的「聖人」的大唐天子,已經六十歲了,此時的唐明皇在帝王心術上的造詣已經是爐火純青——通過類似李林甫這些得力幹將,唐明皇已經將所有的權力都悉數的掌握到了自己的手中,這一點上,他一生都沒有懈怠過 。而關於李林甫當時的一些行為,《長安十二時辰》有過幾處交待。

  比如,李林甫在自己家里處理朝政,滿朝公卿皆在他的偃月堂里等著排號,因為偃月堂是個養花的溫室,所以即使是早春也會捂得滿頭大汗。而《長安十二時辰》沒有交待的是,李林甫當時還操縱了一個名叫陳希烈的人出任宰相。這個陳希烈,只負責每天在政事堂里幹坐著,然後在公文上蓋章。既沒人來找他匯報工作,他也不敢發表任何意見。所有需要他畫押蓋章的事,都是李林甫事先做過指示。這樣,李林甫說一不二達十九年,儼然權侔人主。

《長安十二時辰》的前夜——養蠱的聖人 戲劇 第1張

故意讓李林甫做出這種可愛的姿勢是因為此人素有「口蜜腹劍」之名。

《長安十二時辰》的前夜——養蠱的聖人 戲劇 第2張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這種人大多如此。

  看劇的人大多會有這個困惑:為什麼唐明皇信任李林甫勝過自己的兒子?而右相李林甫又是如何跟太子,也就是日後的唐肅宗不和,彼此之間結下萬重恩怨的?要想弄清楚這個問題,就得從唐明皇登基之前說起。

  有句話,叫「最是無情帝王家」,這句話放在別的朝代不一定合適,但是放到唐朝卻絕對沒毛病。唐明皇的一生就是對這句話最完好的詮釋。

《長安十二時辰》的前夜——養蠱的聖人 戲劇 第3張

歷史上,唐玄宗、肅宗父子是少有的君臣父子——兩人的死亡也只差了十三天。

  唐明皇李三郎,從少年時代就一直給父親唐睿宗和姑姑太平公主沖鋒陷陣幹臟活。比如在唐隆政變中,當時還是臨淄王的李三郎就身先士卒,替父親和姑姑去殺他三大爺唐中宗的全家。之後乃父唐睿宗復辟,李三郎因功由臨淄王被立為太子。但是,很快,李三郎和姑姑太平公主有矛盾了——因為兩個人都想大權獨攬,做下一代大唐天子。

  此時,李三郎的側室,入宮剛剛一年的良媛楊氏懷孕了。這件事讓李三郎感到非常的棘手——這個楊良媛的姐姐是乃是他的大堂兄、唐中宗長子、節閔太子的正室。也就是說寵幸楊良媛會讓人把他李三郎和唐中宗一派掛上關係。而太平公主一派就可以借機找碴說太子耽於女色難當大任,仿照隋文帝廢楊勇、唐太宗廢李承乾的先例,把李三郎廢了。

  驚慌失措的李三郎決定把楊良媛肚子里的孩子打掉,以免讓人多嘴。幸好當時太子有個幕僚叫張說,他極力反對——因為打胎的事一旦傳出去就更說不清了。思來想去這話確實有理,於是李三郎就作罷了。孩子出生之後取名李嗣升,之後又改名李浚、李璵、李紹、李亨,是為大唐七帝肅宗宣帝。唐肅宗出生後,由一直乏嗣的太子妃王氏撫養長大。

《長安十二時辰》的前夜——養蠱的聖人 戲劇 第4張

風流天子李三郎。

  先天政變後李三郎登基,是為唐明皇,旋即改元開元。唐明皇立刻向這個世界展示出了他的兩大愛好:權力和女色——歷史上唐明皇有後宮妃嬪三十八人,五十九個子女。

  開元三年,唐明皇立麗妃趙氏的兒子李瑛為太子。這趙麗妃是娼妓出身,曾經特別得唐明皇歡心——直到武惠妃出現。這個武惠妃,是武則天的侄孫女,也就是說跟唐明皇是表兄妹。神龍政變,唐中宗復辟之後,武氏一門非但沒有被清算,反而繼續維持著內廷權貴的地位,與唐宗室繼續聯姻,因為唐宗室需要壯大以內廷壓制外朝——所以,武惠妃打小在宮里長大,自然耳濡目染的在政治上早熟。

  再說皇后王氏,因為為人太好,宮中之人都對她感恩戴德,據《新唐書·玄宗皇后王氏傳》 :

  「久無子,而武妃稍有寵,後不平,顯詆之。然撫下素有恩,終無肯譖短者。」

  就讓唐明皇有了芥蒂,認為自己媳婦已經控制了後宮,下一步就是當武則天。這個王皇后在唐明皇還是個前途黯淡的王子時就嫁給他,兩人可謂貧賤夫妻。當時王皇后的父親為了讓這個小姑爺在過生日時能夠吃上一碗的長壽面,就典當了自己的衣物——紫半臂;此後在攻殺韋後、迫死太平公主的兩次政變中王皇后的娘家始終堅定的站在唐玄宗一邊。但結果王皇后卻因為唐明皇迷戀表妹武惠妃而遭到冷落。繼之又因沒有兒子遭到嫌棄,幾次揚言要廢了她,對此走投無路的王皇后只能哀求:

  「 陛下獨不念阿忠(王皇后的父親)脫紫半臂易鬥面,為生日湯餅邪?‘’

  沒想到這話又刺痛了唐明皇的玻璃心。

  結果,開元十二年,王皇后被廢為庶人、國舅王守一被賜死。

  之後唐明皇宣布要考慮新的皇后人選,朝中元老們指出,除了武惠妃之外,任何人都可以接受——因為武惠妃的那位姑奶奶武則天的人品實在糟糕,實在是太缺德了······況且武惠妃本人就十分心機,辦事也狠毒,這個女人一旦得志必然又得出現武後亂政那種血流成河的局面。

  但是武惠妃畢竟是武惠妃,一看元老們不支持自己,於是就立刻在有野心、有能力的少壯派官員中間找代理人,其中最出眾的一個就是李林甫。李林甫是唐朝宗室子弟,論輩分管唐明皇叫堂兄,是所謂的「天子家草鞋親」。更重要的是,李林甫為人精明強幹、沒底線,所有的「雄主」都喜歡用這種人,唐明皇更是如此。而憑著武惠妃的暗中助力,不僅在朝政奏對,即使是唐明皇的飲食起居這些細枝末節上李林甫都能夠投其所好。就這樣,在武惠妃和李林甫的聯手策劃之下,一場血雨腥風的大清洗在醞釀之中。

  此時,太子李瑛的處境十分艱難,母親趙麗妃早在開元十四年就已經歿去,而且生前便已經失寵。而武惠妃的女婿、駙馬楊泂則在東宮安插「暗樁」,監視太子的一舉一動,之後再全部上報丈母娘知曉。緊接著就是武惠妃就成天向唐明皇「提醒」——太子李瑛可能夥同兄弟鄂王李瑤、光王李琚謀反;並建議廢了太子改立她和唐明皇的第三子壽王李瑁儲君。但宰相張九齡則因為屢次證明太子的清白,從此和武惠妃以及李林甫一派勢同水火。

  到了開元二十三年,李林甫高升為禮部尚書,張九齡為右相,這個安排意味著李林甫和張九齡之間已經是一山不容二虎。但是在此後整整兩年的時間內,卻沒有任何關於武惠妃或李林甫等人誣陷太子李瑛的記錄。直到有一天,武惠妃召喚太子等人入宮抓賊,放鬆警惕的太子立刻披掛整齊的入宮捉賊······《新唐書·列傳第七》記載:

  「惠妃使人詭召太子、二王,曰:‘宮中有賊,請介以入。’太子從之」。

  跟太子一起來的還有鄂王李瑤、光王李琚、駙馬薛繡。

  眼見得太子李瑛一乾人進宮了,武惠妃就立刻向唐明皇報告:

  「太子、二王謀反,甲而來。」

  靠著宮廷政變起家的唐明皇自然會十分警惕,他立刻派宦官前去偵察,結果真看到了披甲持刀的太子李瑛一乾人······

  於是唐明皇決定廢了太子,按照唐朝制度,廢立太子要征詢重臣的意見,此時張九齡已經被貶,李林甫以宰相的身份表態:

  「陛下家事,非臣所宜豫。‘

  於是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駙馬薛繡廢為庶人,接著慘遭殺害。

  但是,詭異的是——武惠妃和壽王李瑁母子此後並沒有得到太多的好處——壽王李瑁依舊是一位普通的王子,武惠妃也沒有成為皇后。倒是唐明皇手中的權力更加集中、李林甫的相位更加鞏固······武惠妃終於明白,她被當自己的夫君唐明皇給「耍」了,而且,按照正常的歷史「規律」,下一個挨整的,就該是她自己了······

  此後不到一年時間,武惠妃就抑鬱而終,對外的宣傳是「被廢太子的冤魂索命」。

  武惠妃歿後,唐明皇又將壽王李瑁的妃子楊玉環搶入自己的後宮,這事當時就成了著名的醜聞。因為奪媳為妾這在任何時代都是罔顧綱常的行徑。不要說這是唐室的胡風,因為胡人有烝庶母之俗,卻向來無偷媳之風。而唐明皇這麼肆無忌憚的觸犯道德倫理的底線,就是為了昭告世人:壽王李瑁絕無稱為太子的可能。

  至此,太子之位終於落到了一直毫無存在感的忠王李璵身上,也就是當年的李嗣升、日後的唐肅宗。李林甫因為之前支持過壽王李瑁,擔心有一天新太子即位,會找他算帳,所以在人生的最後十年就每天挖空心思的羅織罪名,要扳倒這個新太子。而且,更重要的是,唐明皇很喜歡看到這一幕。

  這就是《長安十二時辰》里,宰相跟太子勢同水火的由來。

  此時的長安城已經猶如一個畜蠱的器皿,各種毒物在其中彼此吞噬,而這一切,自始至終都由一個人所為——聖人唐明皇。

《長安十二時辰》的前夜——養蠱的聖人 戲劇 第5張

一代雄主唐玄宗。

>《長安十二時辰》的前夜——養蠱的聖人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