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半生緣》:婚姻不幸在於選擇,人生悲劇源於態度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張愛玲《半生緣》:婚姻不幸在於選擇,人生悲劇源於態度 戲劇 第1張

  文丨卿心君悅

  《半生緣》,張愛玲經典作品之一,多次翻拍成同名電視劇,千回百轉的劇情道盡了世間的悲歡離合,愛恨糾葛的文字賺取了無數人的眼淚。

  人生有時就像是一部文學作品,情節環環相扣,線索交錯纏繞,在因果輪回的推進下,故事的結局似乎早已成為定局,只是身為劇中人卻渾然不知,一味地沉浸在自己編織的天地中。

  她的一生,不曾真正擁有過幸福。父親去世後,身為長女的她放棄了觸手可及的愛情,選擇跌入「泥潭」走進舞池換取一家人暫時的平穩,後來又為了留住岌岌可危的婚姻,犧牲掉曾付出青春也要保全的妹妹。一直期盼的卻毅然捨棄,本該珍惜的卻輕易毀掉,傾盡所有換回了姐妹反目,機關算盡到頭來卻化為一場空,最終曼璐含恨而死。可悲、可恨,或許就是對她——作品中顧曼璐的人生最客觀的評價。

  故事中的悲劇已無法改寫,但其中映射出的關於人性中善與惡、愛與恨等問題卻發人深省,而這篇文章便以此來探尋隱藏在悲劇背後的警示。

  被命運扼住喉嚨,親情、愛情與自我的抉擇

  「我父親一死,家裡簡直不得了。那時候我們還不懂事呢,只有我姊姊一人年紀大些。從那時候起,我們家裡就靠著姊姊一個人了。」張愛玲借顧曼楨之口道出了姐姐顧曼璐選擇做舞女的原因。

  顧曼璐一家生活在上海,父親生前是個小職員,全家人依靠顧父的薪水勉強度日,後來顧父的去世,讓一家人失去了生活來源,不得已作為長女的曼璐,撐起了家庭的重任,剛剛高中畢業的她,為了賺取足夠的錢養家,只能憑借著幾分姿色選擇了舞女這條路。

張愛玲《半生緣》:婚姻不幸在於選擇,人生悲劇源於態度 戲劇 第2張

  《半生緣》劇照

  這時的曼璐是可悲的,為了家庭犧牲的不僅僅是自己的青春,還有那份即將觸及的愛情,在十七歲那年,她與在上海讀書的遠房表哥張豫瑾訂了婚約,兩人感情十分要好,經常見面或通訊,直至顧父去世,才為了家庭(曼璐無奈選擇當舞女)解除了婚約,而張豫瑾也因此多年未娶,直至得知曼璐嫁為人婦,才在三十歲那年與他人結婚。

  對於當時的顧曼璐來說,她本可以擁有一個美好的人生,卻不得不在親情、愛情與自我中艱難抉擇,最終她無奈下選擇了折斷愛情與前途的雙翼換取親情的圓滿,我們無權評論這種選擇是對是錯。

  脫離作品回歸現實生活,時代與社會背景不同,曼璐當時的身不由己,如今已很少見。我們目前經常遇到的問題多是親情與愛情、家庭與個人的碰撞,不同人面對此類問題時,往往會出於兩方面考慮:

  • 愛情與親情哪個重要
  • 家庭與個人哪個重要

  由此就會產生無數的困擾,比如是不是應該為家庭放棄個人的幸福,比如是不是應該維護親情而放棄愛情,不知不覺中我們將矛盾的雙方就擺在了對立的層面上,至於該如何選擇,不是部分人不知道正確的答案,而是可能原本就沒有一個明確統一的答案,或許哪個選擇都是對的,但同樣只要做出選擇,也是錯誤。陸遊與唐婉成全了親情,難道不對嗎?但是兩首《釵頭鳳》又表明了其中的錯誤與可惜;《浮生六記》中沈復與蕓娘成全了愛情,看似不對,但實際上能成為流傳後世的愛情絕唱又應該是比較幸福的,可最後似乎又有一個悲劇的結尾。

  很多理性且冷靜的人,認為事事存有矛盾,但實際上又不應該出現矛盾,就像愛情與親情,家庭與個人,看似對立,但更應該是相輔相成的。之所以會成為對立面或許有特殊的客觀現實原因,也或許是個人主觀意識促成,但既然已成為矛盾,不能調和,就只有解決。

  從短期來看,似乎有最佳選項,但當站在生命的盡頭回望時,所謂的抉擇、矛盾、分歧可能只是在特定條件下不得不做出的一個選擇而已,與對錯無關,與對立無關,只是在向前向後,向左向右時選擇了一個方向而已,可能每一個選擇都會成為下一個選擇的束縛與制約,但同樣每一個選擇又會為你打開無數條新的道路,一個選擇怎麼可能會影響一生,影響一生的往往是一個選擇之後的無數個選擇。不是做完一個選擇之後再無選擇,而是做完選擇之後你失去了追求完美的心。

  就像電影《妙筆生花》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們在一生中會作出許多選擇,帶著這些選擇繼續生活,才是人生中最難的一課」,生活之所以是艱難的,是因為我們每一天都可能面臨著無數個選擇,生活之所以是未知的,就是因為不知道每個選擇背後還面臨著什麼選擇,或許我們不應該太過糾結於當前或過去的選擇,更應該在意的是如安在有限的生命裡與做出的無限選擇友好共處,這不僅是選擇的問題,還是心態的問題。

  被黑暗籠罩的生活,喪失了追尋「光亮」的勇氣

  「她現在軋的這一幫人越來越不像樣了,簡直下流。」張愛玲借顧母之口道出了曼璐舞女生涯後期的慘狀。

  自從曼璐做了舞女,家人的生活得到了保障,弟弟妹妹也可以正常的完成學業,一家人面對曼璐充滿了自責與愧疚。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隱藏在深處的問題也逐漸的顯露了出來:

  • 顧母擔心其他孩子的前程和婚姻會受到曼璐職業(舞女身份)的影響,尤其是顧曼楨與沈世鈞正處於相愛之中。
  • 隨著曼璐年紀的增長,客人質量不斷下降,顧母擔憂曼璐未來的生活。

  為此,顧母對曼璐說道:

  「你年紀也有這樣大了,幹這一行是沒有辦法,還能做一輩子嗎?自己也得有個打算呀!」

  可在曼璐心中,原本對未來生活的期待與規劃早已隨著當初的選擇破滅:

  「我還不是過一天是一天。我要是往前看著,我也就不要活了!」

  而後母親的一再規勸也在一定程度上刺痛了曼璐的敏感神經:

  「他們都大了,用不著我了,就嫌我丟臉了是不是?所以又想我嫁人!這時候叫我嫁人,叫我嫁給誰呢?」

  兩人的談話到涉及張豫瑾至今未婚的話題時終止了,曼璐逃一般的離開,她清楚的知道與張豫瑾再無可能,完全開始新的生活也並不容易,何況她並不認為自己如今的模樣還配擁有幸福。

張愛玲《半生緣》:婚姻不幸在於選擇,人生悲劇源於態度 戲劇 第3張

  《半生緣》劇照

  但許是母親的話刺激了她,許是她終究還是認命了,過了不久就傳出了曼璐結婚的消息,對方叫祝鴻才——曼璐之前的大主顧王先生的跟班,沒什麼錢且鄉下還有老婆孩子,整天混跡於煙花之地,曼璐之所以選擇祝鴻才與愛情無關,從作品的描述中來看主要是出於以下原因:

  • 自己的情況怕是很難找到更好的。
  • 祝鴻才雖沒有錢,但她至少是拿的住他的。
  • 祝鴻才答應她不拿她當姨太太看待。

  就這樣,曼璐匆匆的把自己嫁了出去,做了祝鴻才的姨太太,搬離了家中,但依舊定期的補貼家用。殊不知,正是這次倉促的決定,又將自己推向了另一個深淵。她沒有想過,當對婚姻失去高標準的要求時,也就意味著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在未來婚姻中獲取幸福的可能;她沒有想過,背叛這個詞是不會差別對待的,一個可以拋妻棄子的男人對她又能有幾分真心……這些她沒有考慮,她只是覺得婚姻是生活的一個保障。

  身處黑暗太久,容易讓人忘記陽光的樣子,也喪失了尋找光亮的勇氣。對於曼璐來說,開啟新的生活確實不易,但並非完全沒有可能,或許應該也能遇到可以真心相待、不問過往的那個人,接受她曾經的不堪,護她半生周全。

  就像張愛玲在作品《半生緣》中寫到的:

  「這世界上有一個人是永遠等著你的,不管是什麼時候,不管在什麼地方,反正你知道,總有這麼個人。」

  但她之所以選擇與祝鴻才結婚,又不僅僅是因為失去了尋找幸福的勇氣,也是因為曾經的選擇讓她喪失了追求幸福的心,同時還認為一些人是看不起她的,但這未必是絕對的事實,只是她先於他人對自己下了定義,自卑與自信只有一字之差,而其中的關鍵卻在自己。

  在現實生活中也是如此,每個人都有過去,或好或壞,或輝煌或不堪,但這不該成為生活的負擔與枷鎖,如同多米尼克·洛羅說的:「能夠生活下去的地方,就能夠生活的幸福」,能否幸福,不在於生活,而在於自己的選擇。

  當邪念滋生無法制止時,不妨想一想曾經的初心

  「她忽然覺得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的。有個孩子就好了。借別人的肚子生個孩子。這人還最好是她妹妹,一來是鴻才自己看中的,二來到底是自己妹妹,容易控制些。」這是作品中曼璐心理扭曲後產生的邪念。

  曼璐嫁給祝鴻才後,祝鴻才逐漸的發達起來,兩人從出租房搬到了買地皮蓋的洋樓裡,生活愈發富裕,但曼璐婚後的生活卻並沒有因此幸福起來。祝鴻才每天隻知道花天酒地,很少回家,即便回來兩人也是無停止的爭吵,後來祝鴻才鄉下的妻子過世,曼璐要求和他辦理結婚手續卻遭到拒絕。

  曼璐為了緩解兩人的關係,把祝鴻才留下鄉下的女兒招弟接到了身邊照顧,可薄情的祝鴻才依舊沒有任何收斂爭吵也逐步的從人格上的辱罵到醉酒後的拳腳相向。

  在祝鴻才看來,曼璐沒有資格成為他名正言順的妻子,他介意她的過往,從心裡看不起曼璐曾經的身份,當初的結合更多的是各取所需的將就,貪戀的那幾分姿色如今也蕩然無存,他又怎能甘心情願的做個好丈夫。

  曼璐的處境顧母是知道的,可在傳統觀念的影響下,讓顧母更在意的是如何讓曼璐栓住祝鴻才的心,繼續維持這段名存實亡的婚姻:

  「說來說去還是那句話,你要是有個兒子就好了!這要是從前就又好辦了,太太做主給老爺弄個人,借別人的肚子養個孩子。」

  在顧母看來,感情不好是正常,有個孩子便可以栓住祝鴻才的心,但問題出現在曼璐因為早期墮胎的緣故無法生育,不曾想顧母隨口的話語卻在曼璐心裡種下了種子,她把目光逐漸鎖定在了妹妹曼楨身上。

  曼璐之所以會偶然升起這種荒唐的念頭,原因無外乎兩種:一是祝鴻才一直覬覦曼楨,並跟她保證只要得到曼楨便一定收心回歸家庭,二是曼璐其實也是嫉妒曼楨的,同為顧家的女兒,憑什麼自己出賣身體來成全曼楨的不染纖塵。

  但這種念頭很快就被理性暫時壓制了,畢竟眼前的不幸曾經卻是為了家人能夠幸福所致。可有些想法一旦產生,命運的推手很可能會不經意出現,當曼璐從母親口中得知,想要撮合曼楨與張豫瑾(曼璐曾經的愛人)時,她殘存的理智徹底失控:

  「我沒有待錯她呀,她這樣恩將仇報。不想想從前我都是為了誰,出賣了我的青春。」

  壓抑的婚姻生活早已讓曼璐的內心扭曲,而此時心中最柔軟的地方又開始崩塌,她無法接受曾經的愛人可能喜歡上了自己的妹妹,即便妹妹並不喜歡張豫瑾,對她而言這也是背叛與踐踏。

  終於,她故意裝病讓曼楨來陪護,在她的配合下祝鴻才的詭計得逞了,他強行占有了曼楨又在曼璐的配合下將其軟禁在家中,期間,曼璐打發了前來找人的沈世鈞,又說服了知道真相的顧母。

  她以為曼楨會跟她一樣含垢忍辱,還天真的認為祝鴻才真的會待她好一些,可結果並沒有,曼楨被迫懷孕生子後逃離,而祝鴻才依舊和以前一樣,繼續歌舞升平。

  曾經以犧牲為代價換回的成果付之東流,曼璐失去了青春、失去了愛情、最終也失去了自我,她害了自己,害了親人,最終又一無所獲。這種悲劇的產生,即便與最初的選擇有一定的關聯,但也並非完全由一個選擇所致。

張愛玲《半生緣》:婚姻不幸在於選擇,人生悲劇源於態度 戲劇 第4張

  《半生緣》劇照

  對於曼璐而言,面對這段無法延續的婚姻,本可以選擇逃離,即便不能做出及時止損的明智之舉,也不應該卑劣的將婚姻的維護寄托於損害親人的幸福之上。

  桐華在《最美的時光》中寫到:「這個世界,黑暗總是與光亮共存,我們無法逃避黑暗,但是我們永遠可以選擇擁抱光亮」,人生總會面臨許多坎坷和困境,婚姻也好,生活也罷,有些是自己的選擇,有些是必經的過程,當身處困境時,把希望寄托於他人或者犧牲他人來成全自己,未必能收獲幸福,反而還會與幸福背離。

  最終的曼璐,在曼楨生下孩子幾年後就去世了。一生悲涼,從未擁有過任何幸福,可終究怪不得別人,倘若心存善念,心存美好,不忘初心,即便會有不幸的一時,但未必會有悲劇的一世。

張愛玲《半生緣》:婚姻不幸在於選擇,人生悲劇源於態度 戲劇 第5張

  卿心君悅,情感原創作者,高級心理健康指導師,知名情感博主。用文字溫暖你,我。

>張愛玲《半生緣》:婚姻不幸在於選擇,人生悲劇源於態度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