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6月10日,改編自八月長安小說《橘生淮南·暗戀》,由紅顏曼滋、趙順然領銜主演的網劇《暗戀橘生淮南》(以下簡稱《暗戀》)正式上線,作為一部在2017年便正式殺青的作品,《暗戀》可謂是吊足了觀眾的胃口。此前就有不少觀眾調侃道:「電視劇版本的《暗戀》都已經殺青了,網劇《暗戀》的播出好像依舊遙遙無期。」
不過調侃歸調侃,網劇《暗戀》官宣定檔之後,小說原著粉與「振華系列」的觀眾粉還是捋臂將拳地做好了追劇準備。畢竟前兩部「振華系列」:《最好的我們》、《你好,舊時光》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而且在網劇《暗戀》中,原著作者八月長安不僅擔任總編劇,還擔任該劇的聯合導演,粉絲的期望值可想而知。
然而,就在大部分人覺得網劇《暗戀》不會差的時候,開播之後的《暗戀》卻遭到了眾多網友的吐槽。
選角成為了最大的槽點
網劇《暗戀》主要講述了一場關於暗戀的故事,主人公洛枳從高中時期起便開始注意同校的學霸盛淮南,但因為種種原因,無法將這份感情宣之於口。目前,騰訊視訊VIP一共能夠看八集,許多觀眾看完之後最大的反饋是選角不行,「看到趙順然的盛淮南,我覺得這場暗戀並不會發生,與此同時,我還是比較喜歡電視劇版《最好的我們》中的洛枳。」
諸如此類的吐槽一個接著一個,但也有部分觀眾認為:「《最好的我們》中的洛枳,是耿耿眼中的洛枳,原著小說《暗戀》裡面的洛枳本來就是一個長相很平凡的女生,紅顏曼滋還是挺合適的。而且這部作品,原著作者也參與其中,想來這個選角她也是有一定建議的吧。」
的確,說到選角,每個人看完原著之後都會有個人的想法,這是一個難以完美調和的因素。但是刨除這個槽點之外,僅從《暗戀》這部劇本身出發,缺點還是挺明顯的。
首先就是演員的配音,也許是因為配音環境的限制,網劇《暗戀》中演員的聲音與演員所處的環境有時候會顯得不太貼合,讓觀眾有一種空間錯亂感;與此同時,演員進行配音的時候,在重現情緒方面差了點意思。眾所周知,脫離了角色之後想要再復刻當時的情緒是一件並不簡單的事情,這對於年輕演員來講更是一件相當具有挑戰性的事情。網劇《暗戀》的部分場景中,常常會有演員聲音情緒與表情情緒不一致的情況出現,這樣的情況穿插在作品中,常常會讓觀眾還沒有入戲就出戲了,部分觀眾表示:「演員的配音真的太奇怪了,讓人完全沒有代入感,根本就沒有辦法進入那個情境。」
其次,對故事的呈現結果,不少觀眾也覺得不盡如人意。據了解,原著小說講述了一場暗戀,為了表現這場暗戀,小說中有許多女主角的心理活動,而在影視化的時候,這些心理活動以內心獨白的形式出現,雖然是為了貼合原著,但是這樣的呈現方式令許多網友接受不了,「就感覺這種講述故事的方式不像是影視劇,反而很像學生拍攝的微電影。」
除此之外,作品中時不時還會出現一些讓人時間線錯亂的場景出現,例如2006年的社團招新中,動漫社成員cosplay的卻是2016年才出現的遊戲《陰陽師》裡的「螢草」, 雖說這只是一個一閃而過的鏡頭,但也正因為這類鏡頭地疊加,直接將觀眾攔在了「入戲」這道門檻之外。
(網劇《暗戀橘生淮南》劇情截圖)
是好編劇,不代表是好導演
看到這一個又一個的問題,不少網友疑問非常,「之前好多作者參與自己作品影視化的時候,效果都還不錯啊,為什麼這部會這樣呢?」
的確,眾所周知2018年播出的大熱劇《香蜜沉沉燼如霜》就是由原著作者電線擔任總編審,當時電視劇播出之後不少原著粉紛紛表示:「真的很符合原著了,一些情節的變動也是在合理範圍內的。」
還有2015年的爆款劇《瑯琊榜》,也是由原著小說作者海宴擔任編劇,在劇情上,無論是原著粉亦或是觀眾都對其讚不絕口。
然而當原著作者開始參與導演工作的時候,最終結果就沒那麼樂觀了。
例如,梁朝偉主演的電影《擺渡人》。據了解,《擺渡人》是張嘉佳收錄於短片小說集《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中的一篇短片小說,張嘉佳不僅擔任了影片的編劇,還擔任了影片的導演,雖然該片邀請到王家衛擔任監制,但是影片上映之後卻差評不斷,最終電影豆瓣評分4,觀眾直言:「這樣的卡司,最終卻得到這樣的結果,實在是無話可說了。」
同樣的,由原著作者落落擔任編劇與導演,講述年屆三十的白領女性盛如曦在尋找真愛的過程中遇到了年輕的新同事馬賽的電影《剩者為王》,上映之後也遭到不少觀眾的吐槽,觀眾認為:「電影線索零碎,導演把控故事的能力實在太差,除了臺詞,影片幾乎沒有什麼可取之處。」
了解故事並不代表會用影像講故事
由此不難看出,即使是原著作者,在用影像講述自己的作品時,也沒有那麼的得心應手。而造成這個結果最大的原因是:文字講述故事與影像講述故事是兩件事。
小說作品依賴最多的是文字,寥寥幾筆,就能夠讓讀者得到一定量的資訊,其餘的只需要讀者憑借自己的想像去構建就可以了。至於情節的發展、人物的走向,角色的成長這些東西其實都能夠用文字去傳達。
但是影像呈現故事則是完全不同的,首先,它在營造環境的時候,就不是隨便幾個鏡頭就能成功的。就以《暗戀》為例,故事的開頭是在2006年,如何去讓觀眾信服故事發生的時間節點,這絕對不是字幕中提出這個時間背景就能夠辦到的,它需要用場景、用服飾、用道具等配置去將「2006年」呈現出來;
其次,則是角色的情緒。當作者運用文字的時候,他可以完全控制角色的情緒,但是演員在演繹這個情緒的時候,旁觀者即使能夠給到意見,也無法完全得到自己想要的,即使是成熟的導演面對部分演員都只有慢慢去調整,去尋找。放到完全不懂導演工作的作者身上,這基本上屬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還有講述故事的方式,文字講故事的時候,可以用一些連接詞進行劇情轉換,或者直接另開一章進行劇情轉換,但是這樣的轉換方式放到影視作品身上顯然是行不通的,也是因為這個原因,許多觀眾會覺得有些作品線索凌亂,剪輯差勁,故事破碎……
除此之外,還有美術、運鏡、燈光這些,可能連專業的年輕導演都無法做到盡善盡美的部分,對於一個「跨界導演」來說,難度更甚。而且,因為作者本身更多的是從事文字工作,所以部分作家在執導作品的時候容易過度依賴文字,將更多的東西放到臺詞上面,雖然這樣的確會讓臺詞成為一個亮點,但也僅僅是停留在臺詞方面罷了,畢竟無論是影視作品,還是小說作品,最重要的還是如何將故事講好。
原著作者參與小說的影視化,或許能夠最大化的還原原著故事的精髓,但不得不說,術業有專攻,有的時候,還是需要合適的人去做適合的事情,才能夠得到效果最優化。
>《暗戀橘生淮南》開播遭差評,原著作者把關也無法讓觀眾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