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文|新面紗
原創文章,抄襲必究
關註我,你的心事,說給我聽
終於把《鶴唳華亭》這部虐劇追完了,我也是佩服自己的耐性,很多人在追到一半的時候就紛紛棄劇了,而我就是不死心,就想看下大結局怎麼樣。
這個大結局,果然還是編劇一貫喜歡的套路:可待。
可待的意思就是再等等我。看這樣的思路,應該是會出第二部吧,到時拭目以待。
不過,第二部收視率還有沒有那麼高,還有沒有那麼多人追,還是個問號。
一方面,羅晉飾演的太子蕭定權這樣的人設,很難讓人喜歡起來,也難有代入感。
另一方面,劇情很多地方不明不白,讓觀眾猜來猜去,自行腦補,還要借助彈幕才能看懂劇情。
如今大家的生活節奏都挺快的,看一次這種「另類」的古裝劇倒是感覺很新鮮,但看多了,就容易感到心累,壓力大,觀眾犯不著啊,沒必要自己給自己找難受。
這個大結局,不清不楚,沒有交代清楚,太子去了長洲,跟顧逢恩相逢,大概表兄弟倆有隔膜了,畢竟顧思林的死,跟太子多少也有關係。
許昌平結局怎麼樣了,問號,不知道。
文昔當上太子妃了嗎?或者當上側妃了嗎?按照當時的法律,陸英犯了錯,雖不是死罪,但有前科,文昔應應當不了太子妃,只能當側妃。
這樣的大結局稀裡糊塗,沒有明說,設置了許多懸念,大概編劇出第二部的可能性很大。
大結局就吐槽到這裡,我認為最有看點的是關於太子蕭定權的身世之謎,為什麼陛下那麼討厭太子,原來大有緣故,關係到上一代人的恩恩怨怨,也關係到陛下的名譽。
為什麼陛下對坊間傳的歌謠「玄鐵融,鳳凰出,金鈴懸,銅鏡鑄,佳人回首,顧不顧」那麼介意,不惜痛打太子,差點就打死了,這也是我不喜歡看這部劇的原因,動不動就打,責罰,而全劇裡面,陛下從頭到尾都沒責罰過齊王一次,偏心到這個程度,換誰都受不了。
這個歌謠的影射是:當年,陛下還是肅王的時候,就跟當時的愍太子爭奪皇位,也就相當於現在的齊王跟太子爭儲一樣。
金鈴懸:愍太子名鐸,是一種鈴,這裡代指愍太子。
銅鏡鑄:肅王名鑒,也就是銅鏡的意思,這裡指現在的陛下。
佳人,顧不顧:既指顧思傾也指顧家。
歌謠暗指陛下當年是依靠顧思林的家族力量才奪得了皇位,來路不正,古人最喜歡講名正言順,那麼搶來的東西,就名不順言不正,名聲不好,所以陛下龍顏大怒,耿耿於懷。
中秋之夜,齊王生事,太子為了保護舅舅顧思林,一人攬下責任,被陛下打得遍體鱗傷,奄奄一息。
另一層意思,陛下也對太子說了,關係到先皇后也就是太子的母親顧思卿的名譽,但這個傻太子根本沒有聽出畫外音,經常犯傻,被父親討厭,也是有原因的吧。
陛下沒有明說具體什麼原因,畢竟那是不光彩的往事。但太子也沒有問,後來顧思林告訴了他真相。
當年先皇后顧思傾還是肅王妃時,懷著孕,在五月份的一天,突然說要進宮去請安,其實是去了控鶴衙,當時正在殺愍太子。顧思傾受到了驚嚇,影響胎兒,流產了。
那麼問題來了,一個懷孕的肅王妃為什麼好端端的沒事幹會跑到控鶴衙去呢?細心的觀眾都能看懂,肅王妃深愛著愍太子,根據劇情暗示,應該是兩情相悅,沒有明說,大結局裡從許昌平的口中說回了一趟老家,回想起往事,想到先皇后,我敢篤定,肅王妃和愍太子應該是兩情相悅,互相愛慕。
但因為肅王想爭奪皇位,就得跟顧家有利益交換。顧思林只有一個妹妹,也就是顧思傾。肅王就承諾當上皇帝後立顧思傾為皇后,立嫡長子為太子,硬是拆散了愍太子和顧思卿這對有情人。
若不是顧思傾深愛著愍太子,跑去控鶴衙去看他,流了產,就輪不到蕭定權當太子。
也就是說,蕭定權是肅王當上皇帝之後,為了實現當年的諾言生下來的,是為了顧家而生,所以陛下覺得,這個是利益交換,根本不是愛情結晶,所以內心很抗拒,無法真正產生父愛。
在大部分劇情裡,陛下偏心齊王,對太子動不動就懲罰鞭打,也就不奇怪了。
一是因為自己心愛的女人顧思傾心不在自己身上,得到她的人得不到她的心,讓他蒙羞,名譽受損
二是因為政治原因才生下蕭定權,顧思林一直寵愛外甥,可以為了他出生入死,太子也可以為了舅舅,扛下種種責任。陛下就酸溜溜地吃醋,認為太子不姓蕭,姓顧。
取乳名時,很有意思:顧阿寶,姓顧,也算是半個顧家的人了。
陛下又是個大醋缸子,在吃太子和顧思林的醋,再加上自己是天子,哪能受這等委屈,看不順太子,動不動就打,就很容易理解了。
但太子終究還是選擇了對陛下忠誠,舅舅勸說太子反,成為新的皇帝,但太子依然沒有聽從。這一點,讓舅舅很失望。
說到底,太子,不過是一個棋子,利益爭奪的活棋而已。但太子選擇忠於內心,做自己,到大結局都沒有背叛國家,背叛父皇。
這就是全劇所要表達的主旨。不知道各位對電視劇想表達的這種中心思想滿意與否。
我在彈幕裡看到許多人評論說,老爸都對自己這樣了,太子還不反,看了就煩。
但從另一個角度說,陛下還是遵守承諾的,還是個男人,太子想要自行廢儲,陛下都沒有答應。
他們都忠於自己的選擇。
-end-
>《鶴唳華亭》大結局:揭示了太子身世之謎,陛下不疼有隱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