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龍監制耽改劇開播,為何叫《成化十四年》?這一年很特別嗎?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成龍監制耽改劇開播,為何叫《成化十四年》?這一年很特別嗎? 戲劇 第1張

  《成化十四年》中的明憲宗

  明憲宗的成化時期一共23年,基本可以以成化十四年(1478年)為分界,分前期和後期。成化十四年前後最重要的事件就是:成化十三年憲宗設立了西廠,但該年此機構受到了朝臣、司禮監、東廠、錦衣衛的聯和打壓。至成化十四年西廠和傳奉官珠聯璧合,西廠才穩定發展,不久實力反超司禮監、東廠,並主導了憲宗朝的宦官政治。成化十四年可謂影響憲宗朝政治的關鍵一年。而配合於西廠官宦政治,憲宗在朝上提拔的一批支持西廠的官員,這就是「傳奉官」。成龍監制的新片《成化十四年》亦以政局詭譎多變、西廠崛起的成化十四年前後為背景。

成龍監制耽改劇開播,為何叫《成化十四年》?這一年很特別嗎? 戲劇 第2張

  明朝朝堂

  一、什麼是傳奉官?

  成化時期士人稱呼一批特命官員為「傳奉官」。傳奉官區別於一般仕途正路出身計程車子,這些傳奉官在成化十四年之後人數暴漲、權勢極大。成化時期的內閣大學士尹直在《謇齋瑣綴錄》中就說:成化年間天下的白丁、商賈、有一技之長的手藝人、士大夫家中有錢的子弟,只要能給皇上獻上玉帛玩物,博得皇上龍顏大悅,不論出身就能得到太常寺少卿、通政司通政、九寺寺丞、中書等官職,而且該名額不經過內閣和吏部核審,「謂之傳奉官」。

  在尹直的這段話裡我們發現,能稱的上傳奉官的人不需要出身、知識和能力,只要有錢就行,換句話說就是賣官鬻爵。給這些土豪的官職有實有虛,而且實權多於虛職。比如通政司的官職就是實權,明制通政司的左右通政官階正四品,權力是掌管內外奏疏之事,其實就是哪些奏疏能上皇帝禦案,哪些上不去全憑他們。如此重要的官職被能被買到,這勢必造成成化時期政治的黑暗。

成龍監制耽改劇開播,為何叫《成化十四年》?這一年很特別嗎? 戲劇 第3張

  明憲宗

  傳奉官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不走正規渠道,不經正規人事。明代官員任免都是由內閣、吏部提出人選,皇帝裁決;皇帝決定的人選也需內閣、吏部再考察。但傳奉官的設立,擱置了內閣、吏部,皇帝相中誰誰就被任命。

  傳奉官特點之二就是傳奏。一般官員人選確定之後,皇帝應應當面賜給他官職,即面諭。但傳奉官任命流程卻是電視劇中出現的宦官傳旨、當事人謝恩,這種情況擺脫了朝廷該有的流程和正式的任命儀式,十分不符合明朝禮儀。

  以經濟實力為前提,再有以上兩點特征才可謂之傳奉官。

成龍監制耽改劇開播,為何叫《成化十四年》?這一年很特別嗎? 戲劇 第4張

  太監傳旨

  二、傳奉官的追溯

  成化皇帝將傳奉官制度玩的爐火純青,使得傳奉官大規模泛濫,這是造成成化後期政局嚴重混亂的原因之一,但若追溯傳奉官歷史,發現首創傳奉官的是他爹英宗皇帝。

成龍監制耽改劇開播,為何叫《成化十四年》?這一年很特別嗎? 戲劇 第5張

  明英宗

  

  英宗復辟之後改元天順,天順七年英宗首創了「特命中貴傳旨」直接升罷官員的先河,但不常見,僅僅是英宗脾氣不好或很好的時候偶發的一二次。

  憲宗時期傳奉官人數暴漲,但如果仔細看看《英宗實錄》《憲宗實錄》就會發現從天順七年第一次出現傳奉官到成化十三年,15年間,傳奉官極其之少,每年平均14.2人。可自成化十四年開始,傳奉官人數猛躥,至成化二十三年,十年間,傳奉官每年授予人數達335.3人。

  可見自成化十三年、十四年開始,成化朝一定發生了大事,不然為何傳奉官數字突飛猛進呢?

成龍監制耽改劇開播,為何叫《成化十四年》?這一年很特別嗎? 戲劇 第6張

  《成化十四年》汪直

  三、龐雜的政治鬥爭刺激了傳奏官猛增

  眾所周知,成化十三年,憲宗提拔心愛的太監汪直,設立了西廠。但是西廠出生之時受到了宦官大前輩司禮監、東廠、東廠控制的錦衣衛和朝臣們的聯和打壓,短短幾個月憲宗迫於壓力就裁撤了西廠。旬月之後,西廠復立,但仍立足不穩。經過西廠和其他勢力幾個月的鬥爭,至成化十四年西廠終於穩固,並且實力開始反超前輩司禮監和東廠,成了憲宗朝後期第一大勢力。

成龍監制耽改劇開播,為何叫《成化十四年》?這一年很特別嗎? 戲劇 第7張

  西廠太監

  若我們將傳奏官猛躥的時間和西廠穩固並發展的時間聯繫一下,就會發現傳奉官似乎隨西廠興盛而興盛。西廠的出現,傳奉官人數也自成化十三年、十四年開始猛增,而這個時間段正是西廠和其他勢力權力鬥爭白熱化的時期。

成龍監制耽改劇開播,為何叫《成化十四年》?這一年很特別嗎? 戲劇 第8張

  東廠

  西廠宦官雖和傳奉官集團雖相輔相成,但在成化十四年前後的權力鬥爭中,二者作用尚分主次。以西廠為主,傳奉官集團僅是負責制約朝廷文臣集團。原本西廠是一方勢力對司禮監、東廠、錦衣衛、朝中文臣四方,西廠孤掌難鳴急需盟友。而西廠的總後臺是皇帝,只要皇帝想幫就有能力再扶起一支幫西廠的文臣,這就是傳奉官人數暴漲的原因之一,利用傳奉官集團制約朝中文臣集團。

成龍監制耽改劇開播,為何叫《成化十四年》?這一年很特別嗎? 戲劇 第9張

  明朝文官

  隨著朝臣中首輔商輅等人的被迫辭職,內閣對皇權的制約嚴重下降。與此同時反對設立西廠的司禮監和東廠大太監黃賜、陳祖生也被貶到南京養老。西廠的的壓力瞬間消失,最終地位穩固了下來。至成化十四年末,西廠勢力全面反超司禮監、東廠,成為皇帝最為依賴的宦官集團。

  傳奉官作為西廠的重要盟友,也受到了嘉獎。隨著司禮監、東廠、內閣首輔等人的離職,宮內宮外對皇帝權力的制約蕩然無存,皇帝自然可以隨心所欲的以傳奉產生官吏,這也就是傳奉官暴漲的原因之二。

成龍監制耽改劇開播,為何叫《成化十四年》?這一年很特別嗎? 戲劇 第10張

  西廠太監

  我們再看看上文大學士尹直的話,成化十四年前後,傳奉的實權官職遠多於虛銜,天順朝、成化朝前期的賣官鬻爵就是給土豪一些空銜「雖得京秩,皆置散地」。但成化十四年以後的傳奉官明顯的給了實權,對此《憲宗實錄》中有很多記載,不僅通政司、就連六部九卿的實權官有很多都是傳奏的。這些沒能力的人占據要職,很顯然地加劇了成化政局的混亂。

成龍監制耽改劇開播,為何叫《成化十四年》?這一年很特別嗎? 戲劇 第11張

  《成化十四年》中的汪直

  文史君說

  成化十四年是成化朝的重要分水嶺。成化十四年前後,朝中發生了巨大變動,成化皇帝扶植的新勢力徹底擺脫了內閣、司禮監、東廠的限制。這個新勢力就是西廠和傳奉官。

  關於西廠和傳奉官的關係,二者相輔相成,西廠利用傳奉官制約外朝文臣;傳奉官集團利用西廠搞掉制約自己的內閣和內廷太監,促進自己極大發展。西廠和傳奉官的總後臺就是皇帝。當皇帝掃除一切異己聲音,獨留自己執政之時,隨心所欲,造成成化後期政局嚴重混亂,民間叛逆持續發酵,幸虧了成化皇帝的好兒子孝宗中興,不然明朝滅亡可能更要提前。

  參考文獻

  1、《明憲宗實錄》中華書局2016

  2、鄭雲鵬《明朝大太監》嶽麓書社2020年

  3、王迪《成化時期的「傳奉官」》《歷史教學》2010年04期

  4、方志遠《「傳奉官」與明成化時代》《歷史研究》2007年01期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路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註我們的帳號!您的點讚、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成龍監制耽改劇開播,為何叫《成化十四年》?這一年很特別嗎?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